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31 11: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5*1)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

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

游段取水量增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③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①

②③ D.②③④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下

面两幅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 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

3.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0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4.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水土资源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读“某国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靠近消费市场 D.铁矿石储量丰富

6.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A.煤炭资源耗尽

B.军事订单减少

C.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

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

7-9题。

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破坏植被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9、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读右下图并回答10~12题。

10.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1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

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1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

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地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13~14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

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

源利用率约为90%。

13.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1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15~16题。

15.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

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16.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①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

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一)美国较早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空间结构上表现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区

域专门化的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研究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

变,从中探讨农业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规律,可为我国选建农业商品基地和调整农业空

间结构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图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

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17~21题.

图一 图二

17.甲区中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的最大产区是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

18.美国甲、丙农业带的农业区位优势有。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不使用化肥、农药

C.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 D.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

19.图二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20.一般情况下,图二中河流

A.只有春汛 B.既有春汛,又有夏汛

C.既有夏汛,又有秋汛 D.只有秋汛

21.下列关于美国东北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工业发展最早的传统工业区 ②是技术最先进的高新产业区 ③人口和城市集中,形

成了巨大的城市带 ④工业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 ⑤人口和工业向国土西部和南部迁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读图3,回答22-24题。

22.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23.从图3中看出荒漠化土地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24.在这些荒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

、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25.造成田纳西河流域土地肥力消耗大、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是

A.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 B.为扩大耕地和炼铜而毁林、烧炭

C.大规模开采当地矿产 D.炼铜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26.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在“统一管理,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将下列哪个因素作为

流域开发的核心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河流的洪涝治理

C.流域内农业的多种经营 D.流域内的矿产开发

27.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大力发展养殖业

2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29.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

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退耕还牧 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⑥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A.①⑤ B.③⑥ C.①②④ D.④⑥

30.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

件有

①热量充足 ②光照强烈 ③地形平坦,黑土肥沃 ④水源充足 ⑤耕种历史悠久

A.①②③ B. ①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30—32题:

图4

3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32.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3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34.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B.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地区 C .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近郊区迁移,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3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 出现的问题是

A.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B.产业升级面临困境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D.城市建设

相对落后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35分)

二、综合题(65分)

36.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

问题:(10分)

A

B

第36题 第37题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

A是 带, C是 带,D是 带, F是 带,图中农

业带的形成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 特征。

(2)简述A农业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是: ,社会经济条件

是 。

(3)C农业带种植的农作物是 (冬或春)小麦。

(4)图中五大湖区是美国重要的老工业区,是在 (矿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工业区内有”汽车城”之称的是 (城市)。

37、雄浑挺拔的中国西部,一条大江出雪山,越峡谷,浩浩荡荡奔流到海。这就是流淌数

百万年、孕育着无数华夏儿女的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气候温和、降水

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和恢复——长江流域既有“先天丽质”的一面,也有“弱不禁风”的

一面——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层浅薄,降雨量大。一旦地表植被不复存在,就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将土层冲刷殆尽,使土地资源遭到无法挽回的破坏。水土流失犹如一种慢性顽症,强烈侵蚀着万里长江的肌体健康,威胁着国家生

态安全,成为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 (10分)

(1)、长江发源于 高原,注入 海。

(2)、图示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3)、图中水利工程A是 ,水利工程A建设的首要目标是 。

(4)、试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5)、长江流域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 )

A、水资源 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 B、煤矿 石油 水能

C、天然气 石油 铁矿 D、水能 铁矿 水资源

(6)、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38.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

是 。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是 。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

有 。

(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为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条件看: 。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

39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

40.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比较分析两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乙区域与甲区域相比,工业发展的主要劣势是什么?

(3)乙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哪些?该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什么?

41.读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 选择下列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

A土壤肥力下降 B洪涝灾害增多 C水土流失

(2) 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3)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治理黄土高原的关键是抓好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1-5 DBCDD 6-10 CCABD 11-15ACAAA 16-20 ABABB 21-25 BCADA 26-30 ABACB 30-35AAADC

二、综合题

36.(10分)(1)乳畜 小麦 玉米 棉花 地区专门化(2)气候湿冷,土壤贫瘠,不利于种植,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市场广大

(3)冬(4)煤铁 底特律

37. (10分)(1)青藏高原 东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3) 三峡工程 防洪(4) 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 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分)(5) A(6) 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水能、航运、旅游等) 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提高流域的开放度。(2分)

38.(10分)(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1分)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2分)(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均为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分)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2分)(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3分)

39、(13分)(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1分) 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1分)洪涝灾害严重(1分)(2)自然原因:暴雨、长江洪水倒灌、泥沙淤积(2分)人为原因: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1分)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1分)②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1分)

(3)①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2分)(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3分)。

40.(共15分) (1)有利条件:两区域都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农业发达;(1分)都处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2分)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1分)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1分)能源不足。(1分)(2)同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国内经济腹地等方面都处于劣势,(2分)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1分)(3)主要问题:产业结构层次偏低;(1分)环境污染严重;(1分)人地矛盾加剧、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等。(1分)主要对策: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1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1分)控制人口增长,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等。(1分)

41.(7分)(1)(从左向右) C A B (2)毁林开荒 (3)水土保持 植树种草 修建水平梯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mu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