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位置效应研究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3-10-03 0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系列位置效应研究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系列位置效应又称首因――近因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每个项目回忆的效果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在自由回忆(自由回忆是指学习时通常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单字一次,然后让被试以他们愿意的顺序再现出来)时,往往是对系列前面几个项目和最后几个项目记忆效果较好,而对中间大多数项目的记忆较差。如果以项目在呈现系列中的位置为横坐标,以回忆成绩为纵坐标,则可绘出系列位置的“∪型”曲线。

一、系列位置效应研究概况

近年来,系列位置效应研究又成为记忆研究的热门话题。许多心理学专家开始怀疑当初的理论,认为首因和近因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1985年Wright等人提出了近因向首因转换的观点,其内容就是说随学习和测验时间间隔的增加对项目表中前面项目的记忆较好,而对后面项目的记忆变差。Kerr等人(1998)发现运用鉴别范式的研究中反应频率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0s保持间隔被试反应偏向最后面的系列位置,10s保持间隔反应则偏向最前面的系列位置。当反应偏差纠正后,近因向首因转换消失,得出结论认为这种现象从而提出是反应偏差造成的,而不是潜在的记忆机制。 我国心理学专家刘爱伦认为,如果真是反应偏差造成首因和

近因的相互转换,那么在自由回忆范式中就不应该有近因向首因转换。她用形音义结合体特征的汉字和英文大写字母两种材料试图探讨自由回忆范式是否存在近因向首因转换的现象。结果都展现出差异。0s保持间隔第一个项目成绩最好,最后一个成绩差,即观察到有显著的首因效应而无近因效应,但在10s保持间隔则相反,即当保持间隔增加,最初的系列位置项目的成绩下降而最后的系列位置项目成绩提高,明显呈现首因向近因效应转换的特点。所以她认为近因向首因效应的转换不是记忆的普遍现象。同时她又做了不同顺序提取策略对首因向近因效应转换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首因向近因的转换不是被试不同时间间隔应用不同顺序的提取策略所致的。她还认为可从痕迹和线索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因向近因的转换。短的时间间隔,第一个项目有不随意复述的优势,导致更深的记忆痕迹,也导致可建构的内在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随时间间隔的增加,最后的项目有更多的复述时间和上下文关系的建构,导致记忆痕迹加深并提供更多线索,相对减弱了前摄抑制的干扰,使立即测验中不能提取的最后项目得以提取,出现随时间延缓首因向近因转换。当然这些假设还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

二、系列位置效应的验证性实验研究

从上述系列位置效应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由于样本的选取、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及实验程序的不一致,从而

产生了不同的认识。本研究在综合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前研究中材料较单一、样本较小、分类较粗及误差较大等缺陷,做了系列位置效应的验证性实验。被试72名,其中男生29名,女生43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27个刺激系列,有意义汉字和无意汉字、英文大写字母、阿拉伯数字一位数及两位数组合,并各占三分之一。每系列汉字间无明显联系,且没有同音字;英文字母间不能组成单词或特殊标志性符号;阿拉伯数字间也不存在任何联系,且尽量做到单个数字与两位数字相互交织。 1.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组内设计。自变量是每单个材料的位置。因变量为记忆的保存量。考虑到实验要安静、误差要尽可能的小,实验过程的材料呈现和时间间隔均使用计算机控制,实验场地选择在隔音效果较好的英语语音室进行。 2.实验程序

由于样本较大,实验分三批进行,每批24人。先安排被试每间隔一个座位坐下,然后告诉被试实验目的是了解记忆的准确性,不涉及到个人隐私方面,最后再给被试呈现一次指导语及实验要求,待被试完全明白后,正式开始实验。每单个独立的材料在屏幕上呈现时间为1秒,间隔为0秒。当屏幕上出现红色字样“开始回忆”时,让被试写下所记忆的材料

。 3.实验结果

用记忆的保存量做因变量,系列位置做自变量,分别对三类刺激材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汉字为刺激材料,被试的记忆保存量依次为

68、45、61、50、38、45、31、37、60个。以阿拉伯数字为刺激材料,被试的记忆保存量依次为

47、45、49、30、29、26、36、53、53个。以英文字母为刺激材料,被试的记忆保存量依次为

70、67、58、62、50、52、54、54、53个。结果表明:三类不同的刺激材料均有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但不同的刺激材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见文后图1)。以汉字为刺激材料,被试的记忆保存量存在明显的首因―近因效应。被试在阿拉伯数字的记忆上仍然存在系列位置效应,两头项目记忆较好,中间记忆量明显偏低,但略微表现出首因向近因转换的特点。 图1显示,以英文字母为刺激材料,被试的前面几个项目记忆较好,往后,记忆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系列位置效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近因向首因转换。对于系列位置效应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是由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学习者

不同、学习材料的不同、记忆的策略不同(这一点通过访谈也得到证实)、提取方式及速度不同等均会影响学习者的记忆效果。系列位置效应对每一个学习者都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管是开始记得好还是结尾记得好,中间总是比两头内容记得差。因此,作为教学一线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原理,组织好课堂教学工作。 三、系列位置效应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系列位置效应研究告诉我们,适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和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我国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因此,做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1.系列位置效应对课堂教学长度分配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9个系列位置看成一节课的时间的话,不难发现学生在一节课中的学习效率是一个从高效到低效再到次高效的过程,而且前15到20分钟是一段高效期。如果学习时间拉长,学习材料增多,学习者学习的低效期也会随之增加。因此现在许多大学实行大节授课制(也就是说由传统的一节课45分钟改为90分钟),实质上是延长了学习者低效学习时间。以下的5种课堂教学时间长度假想,图2可以清晰地说明这一点。

从图2可以看出,一节时间为90分钟的课堂,学习者低沉期就要占去35分钟,而如果把一大节分成两小节的话,学习者低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m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