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1 00: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云南白水台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旅游产业规模的日益壮大,如何实现保持着大自然的原有风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丰富独特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富集的白水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白水台景区的特点和现状,根据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诸多建议,以期达到在保护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白水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白水台;泉华景观;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旅游产业规模的日益壮大,过去低估的旅游环境影响正在受到重视。有人说:旅游业不仅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而且也会弄脏自己的巢。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的资源产生了压力:旅游者消耗旅游地的水和食物;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往往损坏景观和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旅游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鉴于此,一些旅游点由于当地环境退化而遭遗弃。如何使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改善相协调?换句话说,如何使旅游景观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纵观全国各个旅游景区,笔者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地方来研究这一课题,即保持着大自然的原有风貌、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独特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富集的区域——香格里拉县的白水台。

云南香格里拉县位于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区(2003年7月12日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颗璀璨明珠,还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位于其境内东南部的三坝乡白地行政村谷都自然村西的白水台(100°2′E, 27°31'N),纳西语“巴盘兆”,距离县城建塘镇公路里程有101千米,面积0.1平方千米。它是我国迄今所发

[1]

现的规模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化台地,色彩斑斓的藻滩、温婉晶莹的泉华瀑和宛如新月的泉华池共同构成了“仙人遗田”的美丽奇观。同时,白水台所在的三坝乡不但是纳西族东巴文字——我国或许也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发祥地,而且也是东巴教的圣地,更是纳西人民历来祭祀和节庆的场所。并且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纳西族和其他民族来这里举行隆重的龙王盛会——朝龙王。因此,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国最大的泉华景观,还可以领略到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根据肖佑兴等运用问卷调查的旅游综合效应的评价方法得出:旅游经济效应得分3.88,旅游社会效应得分3.83,旅

[2]

游环境效应得分3.13,最终得分为3.62(表1)。由此可见,旅游发展给白水台带来的旅游综合效应是比较好的。然而,与其美丽绝伦的世界奇观不相称的是其生态旅游的开发仍是

[3][4]

一片空白。白水台的生态旅游景观尤其是泉华景观作为特定地理条件下的产物,其生态旅游资源独特而又珍稀,世界罕见,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怎样有效的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复杂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及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即如何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

表1旅游综合效应

?

指导教师:

1

Tab.1 Synthetic impact of tourism in Bashuitai

调查项目 1.经济方面 2.社会方面 3.环境方面 4.旅游综合效应 态度 3.90 3.78 3.09 3.59 偏好 3.87 3.88 3.16 3.65 旅游效应值 3.88 3.83 3.13 3.62 评价水平 较好 较好 一般 较好 1 白水台景区的生态景观 1.1 保存良好的自然景观 1.1.1 千姿百态的泉华景观

白水台上的泉华,纳西语称为“拜柏芝”,意为逐年长大的大白花,从地质地貌学角度看是一种岩溶地貌。其北有拉坎竹与玉席谷山体,东为木初谷山体,西是十三角山体,南为阿白竹山体,构成山体的岩石为三叠系北衙组石灰岩,经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和风化侵蚀作用,山体岩石破碎、裂隙和溶洞发育,从而形成了远看像“云波雪浪”、近看像“玉埂银丘”

[5]

的泉华景观,故又有“仙人遗田”之美称。其主要形态有泉华台地、藻滩、泉华瀑布、泉华彩池、泉华帷幔等(图1)。白水台上的泉华景观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它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化台地,而且发育的时间最

[1][5]

长,阶段最多.据前人报道,白水台的泉水均温为10.2℃,属于冷泉,由于冷水淡水碳酸

[6]

盐泉化沉积受到气候与环境条件的明显控制,因而它是重建古气候与古环境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英语中翻译为Tufa,是指与气候成因有关的泉华,而Travertine是指与内生成因有

[7]

关的钙华。

图1 白水台泉钙化分布图

Fig 1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Baishuitai tufa

1.1.2 异常丰富的植物景观

2

白水台地处亚热带,其海拔2600m左右,加之地形高差起伏很大,因而气候与植被差异亦很大,在同一山坡上或者同一沟谷中就兼有暖温带(海拔2200~2500m)、温带(海拔2500~3000m)、寒温带(海拔3000~3500m)、寒带(海拔3500~4000m)四种气候。这种气候

[1]

的明显分带性和复杂性造成了区内植被明显的垂直分带。从而形成了“一季四时景,四季景交替”的立体生态景观。对于具体的植物群落而言,大的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群落生境的

[8]

差异可能是形成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景区中的原始森林覆盖率高达84%,主要由冷杉群系(杜鹃—冷杉林和苔藓—冷杉林两个组群)、云杉林群系(杜鹃—云杉群组)、红松林群系(箭竹—红杉群组)、云南松林群系(黄背栎—云南松群组、杜鹃—云南松群组和黄毛青岗—云南松群组)组成和云南松群组或灌木群组组成,据抽样调查共26科,36属,37种。并拥有云杉、秃杉、冷杉、大果红杉、银杏、黄杜鹃等数十种珍稀植物,在林下随处可见天麻、三七等野生名贵中草药,同时由假乳黄杜鹃、大王杜鹃等几十个品种组成的满山遍野的野杜鹃构成了大自然的一道奇观。因而该地又有“植物王国”、“杜鹃王国”之美誉。 1.1.3 种类繁多的动物景观

与植物一样,对于具体的动物群落而言,大的气候条件相对一致,再加之丰富的植物等因素,造成景区内生活的野生动物就达1400多种,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就达60多种,如金钱豹、野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小熊猫、猕猴、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有些其它珍稀野生动物如黑熊、小灵猫、大灵猫、竹鸡等经常出没,也为白水台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

1.2 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 1.2.1 与众不同的东巴教

白水台为东巴教的发祥地,相传东巴教始祖丁巴什罗在此修行。东巴教是在纳西族原始巫教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到藏、汉宗教的影响,形成了没有寺庙或教堂、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正规的传教活动,而又以祭祀和祈祷为主要活动的特殊的原始宗教;更与众不同的是被称为东巴的东巴教经师也不脱离生产活动,是业余从事宗教活动的农民,并不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东巴教所塑造的形态独特的360个神和360个鬼也为东巴教增添了不少神秘感。因而,每年也吸引了大批教徒前来此朝拜。

1.2.2 独一无二的东巴文

白水台也是东巴文字,即纳西象形文字—我国或许也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发祥地。东巴文字带有浓厚的图画味道,每个图形都有固定的概念、固定的线条、固定的笔法和固定的读音,是一种介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相传东巴文字是东巴教的第二位圣主阿明所创,并把在自己从西藏带回来的经书在“阿明灵洞”翻译成了纳西文,于是有了《东巴经》,它是一部集纳西族宗教、哲学、社会历史、天文、艺术等于一体的宝藏,对于研究纳西族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1.2.3 规模盛大的民族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方圆数百里的纳西族、彝族等各民族都要来白水台举行一年一度的敬龙王节。由于缺乏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其具体的延续时间了,这里有关“二月八”民族节的最早记录:“仲春朔八,土人以俗祀为祭,贽币承牲,不禁百里而来;敬酒献茶,不约千人而聚。此一奇也,亦胜景也” 摘自清朝吴自修,张翼夔的《新修中甸志书稿本》上卷《黑白水记》。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纳西族和其他民族群众带上丰盛的食物、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白水台,先在求子洞边焚香叩头,然后在自家设臵神坛的火塘边祭祀、野炊。在香烟四起时(大约十点左右),吾树湾人首先唱起了世世相传的“阿卡巴拉”歌,跳起了代代相传的“阿卡巴拉”舞渐渐拉开节日的序幕,到赛马、跳情歌、芦笙舞、藏

3

族舞等各民族的歌舞四起时,盛会达到高潮。随后,以老年人独特的祈福活动标志着一年一度盛会的结束。

1.2.4 林林种种的其它景观

白地村作为香格里拉纳西族主要的聚居区之一,保留了许多的纳西族传统的人文景观,如:东巴纸和墨制作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广为流传的东巴经;以体现纳西人民的祭天、耕作、喜庆等活动为素材的东巴画形神兼备,是东巴文化中的瑰宝;该地的民居属于纳西版式木楞房,保持了传统的井干式建筑风格;白地纳西妇女的服饰也不同于纳西族其他聚居区的服饰,最具特色的是用七个硕大银盘缀成串的做工精美、形式独特的头饰;妇女喜欢披羊皮,既可以保暖,走累了又可以席地而坐。除此之外,还有节奏明快、极富感染力、最能唤起民众参与热情的阿里里、阿卡巴拉舞蹈和音乐等等。

东巴教、东巴文字、东巴经、纳西服饰、绘画、音乐等,一起构成了古朴灿烂、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构成了当地奇异的人文景观,与当地丰富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图2),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①②③④

图2 白水台风景区景点分布图(1:50000)

Fig 2 Map of scenic spots distribution in Baoshuitai

1.原始森林;2.峡谷;3.台地面;4.河流;5.山峰;6.泉口;7.钙华(泉华)分布范围

8.白水台上四景点:①仙女浴池.②白水台祭祀台.③仙人遗田.④求子洞

2 旅游资源的现状评价 2.1 旅游开发基本状况

自1987年白水台成立文物保护区以来,逐步经历了从1990年成立旅游公司,到1993年开始卖门票(3元∕张),从1994年才逐渐有较多的旅游者到来,到有了景区的第一家小卖部。从1995年修通县城到三坝的公路(毛路),到2001年初公路改建为宽7米的柏油路。1996年东巴文化山庄成立。1997年修建主干步行道由古都舍(村小组名)通往白水台。自1998年白水台旅游者人数猛涨,此后就有了较多的小卖部、饭店。1998年年底当地政府开始发动村民修水沟,用于补给白水台水源。1999年修了专为游客行走的景区栈道。2000年将原先的人行道改建为马道。景区门票自2000年开始,由县门票办统一负责卖票,门票

4

收入上交县财政。白水台现有三个方面的旅游管理机构,一为县门票办驻白水台的分办,二为三坝乡设立的旅游管理委员会,三为县旅游局。 2.2 旅游开发现状

尽管白水台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其整体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不但造成整个景区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使其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虽然该地旅游业可以发展为该地区的经济主导产业(如2000年,该地旅游收入约95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24.87%)。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却是经营惨淡,平均每天游客100人左右,每年游客不超过4万,而且近年来游客还有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导致管理难和管理不善;二是投入太少,基础

[9]

设施差;三是当地居民思想观念落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和造成一些环境污染;四是灾害的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难都会对景区造成破坏。

3 白水台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基本思路 3.1 开发的基本原则

在白水台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坚持贯彻保护为主、科技引导、适度开发、保护与开发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白水台景区的资源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进行以泉华观光和科学考察为主的泉华台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以森林公园和雪山瀑布观光为主

[3]

的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以东巴文化观赏为主的人文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该区也是

[10]

承担金沙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生态旅游开发时,必须以保护为先导,形成保护促进科研,科研引导开发,开发带动保护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经济总体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

[11]

统一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2 开发的基本措施

针对以上开发原则,笔者特提出以下的基本措施:

3.2.1 树立科学的旅游开发思想,构建生态旅游决策支持系统

白水台无论在审美上、文化内涵上,还是在科学考察研究及普及上,都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时候要以保护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是保护性的开发。其次,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开发涉及到许多与时间动态及空间格局相关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在GIS支持下的生态旅游决策支持系统,不仅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监测、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提供现代化的手段,而且能大大推动该区的保护和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还能够促进整个“大三角”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为其能够真正做到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提供保障。

3.2.2 加强旅游生态区规划,进行功能分区并分级保护,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景 区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规划的基本目标是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第二个目标是旅游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达到生物(包括旅游者和居民)与环境的相融。必须将该区旅游规划同全县经济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把旅游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旅游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带动旅游的局面。但为避免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还应对该景区进行功能分区。核心保护区实行全封闭式的保护,仅供观测研究用,如位臵在白水台地东南部的现代泉华区和白水台水源的源头;分散游憩区严格控制游客规模和旅游方式,只能徒步穿行,如泉华台地(应由管理处制特殊的鞋子提供给游客);密集游憩区是游客集中活动的地方;服务社区是游客集中休憩的场所,这种功能分区不仅能增加对游客的吸引作用,还能起到分流游客以达到保护景区的作用。应当注意的是,该区生活着多种民族的人们,他们有各自的人文景观特色,因此,使他们参与到旅游业的哪些环节以及在何

5

种程度上参与等问题都需要仔细地分析和计划,以便更好地发挥地方特长和传统,增加白水台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同时促进纳西民族文化的发展。 3.2.3 生态旅游地及其产品设计与形象策划

在当地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要尽量增加客源,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地及其产品设计与形象策划是另一个重要手段。白水台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有很多人文旅游资源,应当挖掘这些旅游资源的内涵,在保护的前提条件下,适度设计、包装符合旅游者要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开发大众化旅游产品:自然景观观光游、纳西族生活体验游;特殊的生态旅游产品:科考、雪山瀑布观光等。然后对白水台进行旅游策划,在策划的基础上,加强旅游营销,提高其知名度。总之,进行其产品设计与形象策划不但要使生态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而且还能达到调整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产品能体现白水台的生活情趣、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目的。 3.2.4 加强白水台的保护,采取措施限制旅游者的不规范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是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虽然白水台已经做了一定的保护工作,但旅游者对白水台带来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使景区实现自我净化,把破坏降到最低点,就必须加强白水台的保护,对旅游者进行严格管理,使每个游客都能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和遵守生态旅游规则,如:①在旅游区内设立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如关于生态环境景观的相应解说系统,提醒游客注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方便并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系统等;②利用多种媒体,使旅游者接受多渠道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包括门票、导游图、导游册上添加的生态知识和注意事项;③增强旅游商品中的生态产品,包括天然食品、饮品;④通过制订地方性的法规,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从而约束旅游者的破坏行为,为白水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3.2.5 引进高效率的旅游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生态旅游人才队伍

由于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高素质的人才。白水台目前在旅游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主要有三个部门:一是门票办;二是县旅游局;三是乡旅游管理委员会。由于三个部门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职责,旅游局通常被“架空”,因此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模式。笔者建议,根据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现代产权制度在白水台建立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实现政企分开;或者将白水台景区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转让给有能力、有经验的公司,让其统一管理、自负盈亏。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接受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此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库,促进其良性发展。白水台地处偏远落后地区,人才匮乏,应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决策人才和服务人才队伍,谋划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2.6 其他措施

除上述的措施外,还需注意:对本地居民和经营管理者加强教育,提高环境意识,不能饮鸩止渴,使他们充分理解环境保护与自身及子孙后代的紧密关系;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使旅游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当地的发展;加强旅游环境监测,提高污染防治技术,加强环卫管理能力,为旅游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可进入性,缩短旅游时间,吸引更多的游客;理顺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旅游收入的分配,政府应更多的关注当地居民的利益;建立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如生态服装、生态饭店、生态旅馆等。 4 结语

白水台景区那极富美感的泉化景观、东巴文化及原始森林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都使白水台具有广阔的生态旅游开发前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造成景区面

[12]

临消失的危险,尤其是独特的现代泉化台地正在变黄、变黑,甚至消失。所以,我们要采取可能的措施来遏制这种变化,进而恢复其原貌。因此,在整个白水台景区的开发中贯彻以

6

保护为主的原则,考虑其环境承载力,并在景观设计时严格遵循生态学原理,以防在景观的

[13]

开发时造成更大的破坏,而忽视长久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平衡经济利益,实现代际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是白水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赵希涛,李铁松,和尚礼.中国云南白水台[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8.1—50. [2] 肖佑兴,明庆忠.旅游综合效应评价的一种方法——以白水台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3,22(6):152—156.

[3] 李 强,路鸿海,靳振江,等.云南白水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4):48—52.

[4] 朱德洁.中国岩溶旅游资源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J].中国岩溶,1992,11(4):332—339.

[5] 李 强,戴亚南,游省易,等.云南白水台钙化沉积成因及主要沉积类型研究[J].中国岩溶,2002,21(3):178—181.

[6] 刘再华,李红春,游镇烽,等.云南白水台现代内生钙化微层的特征及其古气候重建意义[J].地球学报,2006,27(5):479—486.

[7] FORD T D ,PEDLEY H M.A Review of Tufa and Travertine of the World[J].Earth-Science Reviews,1996,41:117-175.

[8] 刘香玲,何平荣,麻维华,等.云南白水台泉华-=台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3):372—375.

[9] 戴亚南,游省易,李 强,等.云南白水台泉华台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浅析[J].中国岩溶,2002,21(3):227—231.

[10] 张洪亮,倪绍祥,张红玉,等.香格里拉及云南中甸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4):335—339.

[11] 李东和.论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其概念实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2):75-79. [12] 李铁松.白水台钙化区水化学特征及泉华沉积过程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350-353.

[13] 吕永龙.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1):81-86

Rearch about Yunnan Baishuitai tourist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College of Land and Resource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 nanchong637002,China)

7

Abstract: With the scale of the global tourism industry growing, how to maintain the nature of the original character and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rich the unique and rich humanistic accumulation enrichment of the National Customs Baishuitai eco-tourism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aishuitai area statu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 made numerous recommendations to achieve the protection of its resources under the premise of Baishuitai tourism resourc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Baishuitai;Tuf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ndscape, tourism eco-tourism; 8

resources,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mh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