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II)
更新时间:2024-06-13 21: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教育心理学}(Part II:5~10)
【五、 知识的学习】
1. 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的含义及其类型? A. 含义:
a. 从静态看,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是经验的有组织的信息系统,主要承载知识“是什
么”的问题
b. 从动态看,知识是认识的过程,是求知的方法,主要指向“怎么用”知识的范畴 c. 从结合的观点看,知识在本质上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更新或扩展的过程 B. 类型:
a. 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范围,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 b. 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c. 根据知识的来源,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
d. 根据知识是否易于传递,编码化知识和隐含经验类知识 e. 根据知识解决问题的功能,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知识获得的机制?
A. 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a. 皮亚杰,同化和顺应
b. 奥苏伯尔,使学习者获得或理解知识的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则是个体的认知结构与
外界刺激交互作用情况下的同化过程
B. 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a. 产生式理论——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基本原则是“如果条件为X,那
么实施条件Y”
b. 本质上是掌握一个程序,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
2. 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
A. 陈述性知识理解的类型:
① 陈述性知识的类型:符号、事实、知识群
② 陈述性知识理解的类型: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
B. 程序性知识理解的类型:
① 程序性知识的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
② 程序性知识理解的类型:1)模式识别学习;2)动作步骤学习
?知识理解的过程?
A. 陈述性知识理解的过程:
① 奥苏伯尔,初学阶段和保持阶段
② 皮连生,习得阶段、巩固和转化阶段、提取与应用阶段(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知识
的同化、保持和迁移)
B. 程序性知识理解的过程:
① 程序性知识理解与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2)联系阶段;3)自动化阶段 ② 智慧技能的理解与形成过程:
a. 加里培林,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b. 冯忠良,三阶段:1)原型定向阶段;2)原型操作阶段;3)原型内化阶段 ③ 认知策略的理解与学习过程:
a. 自上而下的学习 b. 自下而上的学习
④ 动作技能的理解与学习过程: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
化阶段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A. 知识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及其关系、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B.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a. 知识材料本身的原因——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 b. 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教学策略与方法
c. 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有关知识的储
备
3. 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
A. 记忆,是个体通过对知识的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经验的心理
过程
B. 识记和保持是再现的前提,再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知识的整合与深化主要是通过识
记和保持两个记忆环节实现的 C. 种类:
a. 根据记忆的结构,可把记忆区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 在长时记忆中,从不同角度可将其区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记忆、形象记
忆和情绪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表象系统的言语系统的记忆等
?遗忘的特点与原因? A. 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a. 保持量的减少 b. 保持量的增加 c. 记忆内容变化
B. 遗忘原因的理论探讨:
a. 记忆痕迹衰退说 b. 材料间的干扰说 c. 检索困难说 d. 知识同化说
e. 动机性遗忘说(压抑理论)
?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
A. 提高加工水平 B. 多重编码 C. 联系记忆法
D. 过度学习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E. 合理复习,包括及时复习和分散复习等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
过程一般包括四个环节:1)审题;2)联想;3)课题类化;4)检验
?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
A.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与新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分为
正迁移和负迁移;或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B. 理论: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因素说 c. 概括化理论 d. 关系理论
e.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A. 促进陈述性知识迁移的措施:
a. 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b.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c. 注意学习材料的共同性,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贯通 B. 促进程序性知识迁移的措施:
a. 促进智慧技能的迁移,应注意以下问题:1)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产生
式规则;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熟练解决问题;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促使智慧活动内化
b. 促进动作技能的迁移,应注意以下问题:1)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2)
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要准确清晰;3)加强学生的练习与反馈
C. 促进认知策略迁移的措施:
a.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b. 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c. 根据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进行策略训练 d. 制订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e. 变式与练习
【六、 技能的形成】 1. 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点? A. 技能的实质: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躯体动作方
式的复杂系统,技能的本质是知识的运用,即程序性知识的运用
B. 技能的特点:1)流畅性;2)迅速性;3)经济性;4)同时性;5适应性
?技能的类型? A. 心智技能
a. 定义:也称智慧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其中抽象
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常见心智技能
b. 特点: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c. 按其内容和概括化程度,分为一般心智技能(跨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特殊心智技
能
d. 加涅将心智技能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
级规则
B. 操作技能
a. 定义:也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
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b. 包括三种成分:1)动作或动作组;2)体能;3)认知能力
c. 特点:1)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2)动作的执行
是通过外显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3)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技能的作用?
A. 技能作为合乎规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B. 技能是获得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C. 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
A. 为了达到培养心智技能的目的,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实际的操作活动,作为练习心智技能
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培养使原型得到锻炼
B. 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
正模型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A. 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a. 活动定向阶段——做什么和怎么做
b.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 c. 出生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是心智活动在形式上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 d.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要求学生进行专门的练习
e.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心智活动的压缩和自动化,脱离了自我观察的范围,不需要
意识的参与
B.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
a. 认知阶段——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及中间步骤 b. 联结阶段——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编辑为程序性知识
c. 自动化阶段——有意识的认知投入较小 C. 冯忠良关于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
a. 原型定向阶段 b. 原型操作阶段 c. 原型内化阶段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A. 心智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
a. 形成条件化知识
b. 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c. 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d. 正例与反例的运用 e. 科学地进行练习 f. 分阶段进行培养
3.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A. 按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
a. 细微型操作技能 b. 粗放型操作技能
B. 按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类:
a. 连续型操作技能 b. 断续型操作技能
C. 按操作的控制机制的不同分类:
a. 闭合型操作技能 b. 开放型操作技能
D. 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
a. 徒手型操作技能 b. 器械型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A. 操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
a. 认知阶段 b. 分解阶段 c. 联系定位阶段 d. 自动化阶段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A. 让学生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 B. 准确示范与讲解 C.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D. 充分有效的反馈
【七、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1. 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 ?学习策略的概念?
A.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
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
B. 学习过程中用来进行信息加工的策略称为学习认知策略 C. 学习过程中用来调节控制学习过程,保障信息加工过程有效进行的学习策略则称为学习
监控策略
?学习策略的结构?
A. 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提问、计划、调控、审核、矫正、自检
B. 温斯坦——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元认知策略 C. 瑟洛——学习策略的系统图:基本策略与辅助性策略
D. 迈克卡——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
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以及其他人的支持)
2.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注意策略?
A. 定义:保证学习者将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学习材料的策略 B. 教学:
a. 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区别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能力 b. 教给学生专注于重要信息的策略
c.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习者对重要信息加以注意 d. 巧妙运用刺激物的特点,吸引选择性注意
?精细加工策略?
A. 定义:通过对学习材料的精细加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
习者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把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B. 教学:
a.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b. 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
c. 向学生介绍一些精细加工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精细加工的方法 d. 及时反馈评价
?复述策略?
A. 定义: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采取的学习策略 B. 主要包括:
a. 克服记忆效应 b. 多感官协同记忆 c. 尝试背诵 d. 过度学习 e. 及时复习
f.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 g. 多形式复习
C. 教学:
a. 经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的复述习惯 b. 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
c. 对学生的复述给予引导,使学生通过理解材料之间的意义、连接、关系来复述而不
是死记硬背
?编码与组织策略?
A. 定义: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策略;为了发现
学习材料的共同特征或性质,从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 B. 主要形式:“聚类”和“概括” C. 教学:
a. 教给学生组织材料的步骤
b.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 c.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组织策略的练习或机会 d. 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 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元认知及其作用? A. 概念:对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认知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
和控制;简言之,“对认知的认知”
B. 结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C. 作用:
a. 提高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意识水平
b. 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境有哪些变量,并且意识和体验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与它们的变化情况 c. 是学习策略迁移的关键
?元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计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前计划好活动的程序,想
象出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预计活动的结果并估计其有效性的策略 B. 元认知监控策略——学习者对自己应用策略的情况进行监控,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材料
进行自我提问,监视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包括领会监控、策略监控和注意监控 C. 元认知调节策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弥补 D. 元认知策略的教学:
a. 教给学生元认知知识
b. 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指导学生调节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c. 经常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机会
d. 指导学生调节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4.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时间管理策略? A. 计划时间策略 B. 最优时间策略 C. 化零为整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A. 归因于努力——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满意、自信 B. 调整心境——为了排除学习过程中消极情绪对学习的干扰:1)自我提示言语;2)
采用转移法
C. 意志控制——把既定的努力付出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D. 自我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学业求助策略? A. 类型:
a. 执行性求助,非适应性求助——直接请求他人给出答案或直接替自己解决困难 b. 工具性求助,适应性求助——借助他人的力量自己解决问题,积极的求助方式 B. 影响因素:
a. 学业求助者的态度 b. 学习者的归因
c. 过去习得经验的影响
d. 难以识别该策略的运用条件 C. 过程:
a. 判断是否需要求助 b. 决定是否需要求助 c. 考虑如何求助 d. 获得帮助 e. 评价反应 D. 教学:
a. 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学业求助 b. 注意发展学生学业求助能力 c. 要求学生采用工具性求助
d. 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性学习环境
e. 强调元认知策略——在学业求助前,要对学习情境和自我能力作出准确评估;在学
业求助中,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在学业求助后,要要求学生对整个求助行为以及求助结果进行反省和评价
【八、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1. 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 ① 二因素理论 A. 斯皮尔曼
B. 智力由一种单一的g因素(一般因素)和一系列s因素(特殊因素)构成 C. g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
D. s因素有五类:口语能力、数算能力、机械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心理速度(可能有)
② 群因素论 A. 瑟斯顿
B. 智力由若干个介于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之间的群因素构成
C. 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组合而成:语词理解能力V;一般推理能力R;语言流畅性W;
计算能力N;记忆能力M;空间关系S;知觉速度P
③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A. 卡特尔
B. 一般智力因素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C. 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D. 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
④ 智力结构理论
A.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模型:
a. 否认g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独立性 b. 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去考虑 c. 内容维度分为:图形、符号、语义、行为、听觉
d. 操作维度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认知、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 e. 产品维度分为:单位、分类、关系、系统、转换、推测 B. 阜(fu4)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a. 智力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把智力划分为四个层次 b. 最高层次是智力的一般因素(g因素)
c. 第二层次分为两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机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 d. 第三层次分为几个小因素群
e. 第四层次指各种特殊因素(s因素)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A. 言语智力 B. 音乐智力
C. 逻辑-数理智力 D. 空间智力 E. 运动智力 F. 自知智力 G. 社交智力
?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A. 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是对现实生活中真正能起到举足轻重
影响的能力
B.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C. 成功智力主要有四个方面内涵:
a. 应当在一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内,按照个人的标准,根据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
定义智力
b. 个体取得成功的能力依赖于利用自己的长处和改正或弥补自己的不足 c. 成功是通过三个方面智力的平衡获得的
d. 智力平衡是为了实现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目标
2. 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问题解决的内涵?
问题解决一般是指个体通过应用并超越过去所学规则以产生一个新答案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A. 现代认知心理学采用口语报告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人的问题解决行为,提出问题解
决的信息加工模型
B. 问题解决的过程即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由初始状态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转变为
目标状态的过程
C. 总结为五个阶段:1)发现问题;2)表征问题;3)选择恰当策略;4)应用策略;5)
评价反思
3.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 知识经验
A. 包括某一专业领域中的以命题网络表征的陈述性知识,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和作
为特殊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B. 主要通过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制约问题解决效率的
② 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A. 智能的变量主要通过以下三个中介作用于问题解决:
a. 提起以及运用背景性命题 b. 突破心理定势 c. 运用问题解决策略
B. 动机可以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中等强度的动机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
③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A.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性可供选择时即形成情境;问题情境中各素材元素的空间集合
方式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过程
B. 问题表征是对问题呈现的内化,是关于问题呈现的内在心理状态,是问题的目标状态、
问题的已知条件以及由它们构成的问题起始状态在心理系统中的构造方式;主要功能包括:
a. 引导个体对问题的有关信息作出进一步解释
b. 促使个体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选择可模仿的解决方式 c. 帮助个体联想并提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图式
④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A. 思维定势是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了特定加工的准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常常限制人
的思维范围,并使所尝试的问题解决方法固定化
B. 功能固着指一种特殊类型的消极定势,是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往往影响人
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⑤ 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A.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食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B. 酝酿效应也有助于问题解决,指在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无果后,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
由于某种契机突然产生灵感,使问题迎刃而解
?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 A. 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 B. 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 C. 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D. 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E. 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 F. 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 G. 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A.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学科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B. 问题的难度要适当,注重对结构不良问题的训练 C. 分析问题的构成,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 D. 强调一般思维方法和具体问题解决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
习惯
E. 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训练,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4. 创造性及其培养 ?创造性的内涵?
创造性是个体利用一定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与相应的人格特征整合的心理品质,是综合的,多维的,表现于创造活动之中,其结果以“产品”为标志,其水平以产品的“价值”为标准
?创造性的心理结构?
创造性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有机结合构成的心理结构系统,主要包括: A. 创造性认知品质:
a. 创造性认知品质是指创造性心理结构中与认知加工有关的部分,它是创造性心理活
动的核心 b. 主要包括
1) 创造性想象——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和改组
2) 创造性思维——用超常规方法,产生新方案和新成果的心理过程,是创造性认
知品质的核心,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综合性、突发性;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3) 创造性认知策略——有效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方法和操作程序
B. 创造性人格品质:
a. 有创造性的人所具有的个性特点 b. 主要包括
1) 创造性动力特征——表现为创造动机,反映的是个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目的和
意图
2) 创造性情意特征——主要包括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两个方面
3) 创造性人格特质——高创造者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想象丰富,富于直觉;勇于探索、渴求发现;独立自信,不盲从轻信;自制力强;富有幽默感
C. 创造性适应品质:
个体在其创造性认知品质和创造性人格品质的基础上,在自己特定年龄阶段所规定的社会生活背景中,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创造性的操作应对,对内在创造过程进行调适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创造行为习惯、创造策略和创造技法的掌握运用等
?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A. 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a. 应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 b. 应改革考试制度
c. 应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 d. 应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人物的榜样 B. 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a. 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b. 要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
c. 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C. 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核心)
a. 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 b. 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 c. 加大“转换跨度”
d. 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体会 D. 开设创造课程,教给创造技法
a. 头脑风暴法 b. 系统探求法 c. 联想类比法 d. 组合创新法 e. 对立思考法 f. 转换思考法 E. 塑造创造性人格
a. 保护好奇心
b. 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c. 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
【九、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1.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A. 含义:社会规范学习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习得并接受社会规范,将社会规范所
确定的外在于个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行为需求,从而构建个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
B. 特点:情感性、约束性、延迟性
?品德发展的实质?
品德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品德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即伴随个体成长过程中品德心理结构、品德各个成分及其功能的发展变化:
A. 品德发展是个体的品德心理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是品德各构成因素的不断协调
发展
B. 随着个体年龄增长,品德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特点,即不同年龄阶段个体表现出不同
的品德特点
C. 品德发展是个体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和内化过程 D. 品德发展过程就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 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① 遵从
A. 定义:是社会规范学习的初级接受水平,也是规范认同和内化的基础 B. 特点:盲动性、工具性、情境性
C. 影响因素:1)群体特征的影响;2)外界压力的影响;3)个性特征的影响 ② 认同
A. 定义: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较高接受水平,属于社会认同范畴,是指个体在认识、
情感上对社会规范的吸收,将社会期待转变为个体对自身的期待,在行为上与社会规范一致;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确立自觉态度、形成品德的一个关键阶段 B. 特点: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 C. 类型:1)榜样认同;2)价值认同
D. 影响因素:1)榜样的特点;2)规范本身的特性;3)强化方式 ③ 内化
A. 定义:是社会规范接受的高级水平,是品德形成的最高阶段,是指主体随着对
规范认识的概括化与系统化,以及对规范体验的逐步累积与深化,最终形成一种价值信念作为个体规范行为的驱动力 B. 特点:社会需求性、稳定性
C. 影响因素:1)对规范价值的认知;2)对规范价值的情感体验
3. 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① 外部因素:
A. 家庭环境:
a. 客观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条件;家庭结构和主要社会关系;家长职业
类型与文化程度的不同
b. 主观因素——家长是儿童模仿学习的榜样;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及期望;家
长作风和家庭气氛
B. 学校集体:
a. 班集体的影响——1)班集体信念;2)班集体情感;3)班集体的坚定的意志
行动;4)班集体的行为习惯水平
b. 学校德育的影响——1)学科教学;2)全校、年级、班级或团、队活动;3)
课外和校外活动
c. 学校集体中其他因素的影响——1)教师的领导方式;2)集体舆论;3)校风
班风;4)校园文化的影响
C. 社会化——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a. 人们在创造自己文化的同时,塑造出了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b. 文化遗产又称为塑造新的人格和品德的依据和范式,并力图用这种文化遗产来
塑造新生的一代
c. 新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文化有着各自的选择,这也是造成新的人格和各
自不同的品德的原因
② 内部因素: A. 道德认识
B. 个性品质——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
C. 适应能力——1)自我教育能力;2)社会生活和工作能力
?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
A. 含义: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首要环节) B. 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产生 C. 培养方式:短期训练法、小组讨论法、认知冲突法
?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A. 含义: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举
止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品德心理结构的动力机制,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的力量) B. 包括: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等 C. 培养方式:
a. 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理论:
1) 承认人性是建设性的
2) 重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3) 实施道德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真诚;二是接受和信任;三是移情性
理解
4) 视道德教育为一种过程,教师应是这一过程的“促进者” 5) 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 移情及其训练——移情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考
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A. 含义:道德行为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
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行动(集中体现,客观指标) B. 发展:
a. 斯金纳的品德理论——从强化理论来阐述道德行为,重视外部环境对道德行为的强
化作用
b. 班杜拉的道德行为形成理论——观察学习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道德行为的习得
受到观察者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观察者本人、环境和行为三者是相互作用的
C. 培养方式:
a. 里康的四成分道德发展模型
1) 自尊——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2) 合作学习——给予和接受他人赞扬的机会,提供模仿学习的榜样 3) 自我道德反思——为学生提供阅读、写作以及讨论道德事件的机会 4) 参与制定决策——引导、组织儿童参与游戏规则、班级制度等的制定
b. 角色扮演法——使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
态度行事,以增进个人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的技术方
4. 品德不良的矫正
?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
A. 含义:经常发生的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违背道德规范,有较
严重的道德过错,甚至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行为
B. 类型:1)作弊行为;2)诚信及文明礼仪缺失;3)责任意识淡薄
?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A. 客观原因:
a. 家庭方面的原因(父母的溺爱等)
b. 学校方面的原因(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上的偏差、思想上的偏激等)
c. 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关系和社会风尚;学校和家庭以外的学生的同伴、邻居
等)
B. 主观原因:
a. 道德认知水平低或道德认知偏差 b. 缺乏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 c. 道德意志薄弱 d. 性格方面的缺陷
?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A. 提高道德认知,消除意义障碍 B. 注重移情体验,消除情感障碍 C. 锻炼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D. 关注情感需求,杜绝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
【十、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1.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 ① 实质
A. 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
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B. 心理健康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应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判断:
a. 从个体的成长角度看,适应与发展是主要的判断依据
b. 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看,统计常模与社会常模是主要的判断依据
c. 从个性发展角度看,心理结构的完整与功能的匹配是主要的判断依据
② 标准——比较公认的现代心理健康标准—综合标准,具体化为以下几点: A.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正在阅读:
教育心理学(II)06-13
塑料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实例分析 - 图文01-22
那段孤单的日子作文800字06-24
森林防火材料03-08
窦店中学初一英语语法练习题306-28
福建省新版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12-06
第六章_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05-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教育心理学
- II
- 2015年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纲要·话题简述(中英文
- 2018-2024年中国陶瓷釉面砖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目
- 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第2讲常考实验技能
- 2014高考数学试题精校版解析版安徽理
- ArcGIS Engine控件编程
-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005(第一版2013.1)
- 微机原理习题集以及答案第二版
- 配电系统防雷规范
- 2014下半年安徽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大纲
- 千分尺介绍-如何选择千分尺,千分尺选购指南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科岗位工作职责
- 教育学题目及答案
- 中国什锦笋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
- 数列复习(第一课时)公开课
- 环境监测试卷及答案10套
- 内科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报告
- 调整心态备战2012司法考试
- 2010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应用文写作作业答案
- 进度中常见问题及防范(2011.11整理)(1)
- 2019届高中语文备考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