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12 04: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4年11月20日下午2:50—4:20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

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2. 右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 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法”和“势”为“术”服务

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力

3.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

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也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D.“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4.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

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5.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

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6.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

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C.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7.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

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8. “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

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 1 -

D.理性至上

9.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

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10.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

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11. 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突出特征包括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论证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批判君主专制 ④强调“公民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

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

13. 伏尔泰说:“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

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C.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B.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D.近代科学促使启蒙运动发生

14.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 ……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右图汉字字体 ①②③④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15.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

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 该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 人们的需求是技术进步的原因之一

D. 对原料的恰当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什么关系

16.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

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 2 -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技术较北方更有优势

17. 《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

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18. 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中所思念的“佳人”,与屈原《思美人》“思美

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都是一种托喻。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19.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

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20.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

A.17世纪后半期 C.19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中叶

21. 严复晚年给门生的信中说:不佞垂老,亲见脂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

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大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

A.认清了工业文明的本质

B.发展了进化论思想

C.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否定民主政治实践

22. 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

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

23.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

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4. 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 3 -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日天择。”

25.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4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共50分)

26.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

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

——(西汉)刘向《叙录》

“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

——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 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10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1、2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6分)

(3) 对材料三中荀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价值,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27.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项数 数学 22 天文历法气象 25 地学 25 化学 9 农学 25 机械 7 水利 7 轻工 8 兵器 8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l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