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答案2

更新时间:2024-07-11 17: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答案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案】(教材书33,35-36,41,46,54-56页)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中的若

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自然界不仅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而且还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自然界的演化经历了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历程。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系统性。②复杂性。③演化性。④广义性。

(2)人工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

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它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特殊规律,并在总体上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环演化着;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人工自然观的特征:①主体性。②能动性。③价值性。

(3)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自然界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观

点。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自然界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特征:①体现了地球共同体的特征。②批判性。③和谐性。 (4)启示: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 【答案】(教材书74,128页)

- 1 -

(1)科学的发展是社会需求等外部动力和科学实验条件及理论论争等内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表现为科学系统外部的社会生产对科学研究的推动和提供条件。

社会生产需要为科学研究指明课题方向并要求应用成果,工业发展也为科学研究提供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

②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理论上的争论,以及

理论与科学实验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促进科学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

(2)技术发展的动力:

①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②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试分析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答案】(教材书67,113页) (1)科学的社会功能:

①科学是革命的力量。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②科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异化。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成了劳动的对立

物,成为协助资本压制工人的手段。“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劳动的剥削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资本招募科学为自己服务,从而不断地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 (2)技术的社会功能:

①技术是产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方面,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

的观点,使人类的关注回到人类自身。另一方面,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各种工具机、动力机和制造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传统零散、小规模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模式,推动了集中的、大规模的、高协作度的工厂生产模式。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方式

的变革。科技的应用除了提高了生产率,还拓宽了生产资料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和多样性转化。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

- 2 -

革。科学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

4.请结合当前有关学术腐败的一些现象,谈谈你对科研诚信的认识。 【答案】

科研诚信隶属于科技伦理中科学伦理的范畴,是科研工作者应当遵守的伦理与道德规范。

科学伦理是约束科技工作者科研行为的具体原则,是从事研究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术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是科学共同体成员为保障学术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而约定俗称的基本道德律令。近年来,我国学术腐败事件(抄袭剽窃、伪造包装、浮夸虚报、乱拉关系、重复性研究等等)频发,利益的驱动、权力的介入、传媒的关注使科研工作者在从事探索、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中,出现大量伦理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因此,想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科研工作者就必须坚守科学诚信。具体如:

①在确定科研选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应当对研究本身做出伦理评价,要

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估计到科研的结果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科研人员应当尽快停止研究活动。

②在科学研究和应用活动中,科研人员应当坚持科学精神,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研究

结果,保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避免任何形式的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 ③科研人员应该按照科学界普遍的行为规范,处理科研活动中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④科研人员应该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对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不良社会现象自觉地加以

抵制和批判。

5.请结合你自己的专业性质,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技工作者。 【答案】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活动的主体,也是科技发展价值选择的主要决定力量。近代以来的科技

发展对人类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科技工作者务必要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坚守科技伦理。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在从事科技活动时,我们应当做到以下:

①在确定机械科研选题和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研究本身做出伦理评价,要

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估计到机械产品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我们应当尽快停止研究与设计活动。

- 3 -

②在机械设计或实验中,应当坚持科学精神,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实验结果,不造

假,不剽窃,保证原创性,避免任何形式的虚假。

③应该按照机械行业普遍的行为规范,处理科技活动中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④应该坚持真理,勇于改正,对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不良社会现象自觉加以抵制批判。 ⑤应该无私地为机械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努力拼搏的精神。

6.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

科学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科学与

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各种工具机、动力机和制造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传统零散、小规模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模式,推动了集中的、大规模的、高协作度的工厂生产模式。科技的应用除了提高了生产率,还拓宽了生产资料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和多样性转化。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科学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

另一方面,科技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科学,一旦与资本结合起来,就发挥为资产阶

级的统治服务而与劳动相对抗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作为生产要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强了对工人的压榨、剥削。首先,人工自然的开拓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的本来面貌,打破了原有的良性自然平衡,引发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其次,统治阶级设计和操控着机器生产程序和国家机构,而被统治阶级在技术上处于劣势,不得不忍受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最后,技术异化造成了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大机器生产方式下的分工改变了工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工人从属和依附机器体系的被动局面,也导致对工人身体的摧残。 综合以上,我们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7.试论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及意义。 【答案】

- 4 -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

(1)通过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

国家的社会管理功能,对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做法是:

①加大创新投入,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

资,引导和动员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投入,从而保持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持续高速增长。

②增加创新产出,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继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③加强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创新主导权,注重发挥产业界作用,推动企业

成为是技术创新主体;通过产学研联合推动自主创新。

(2)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经济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上层建

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不断调整和完善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具体做法:

①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今后我国要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

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

②优化创新合作环境。使高校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科研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

源,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重知识产权创新制度的建设,促使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利

用。

(3)通过国家职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中作用,加强以市场换技术的效果。要使技术创新、产业创新

和制度创新以及社会建制变革等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迅速完成由模仿创新向率先创新的转变。

②加大创新精神培育。首先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其次要大力繁荣发

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再次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l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