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更新时间:2024-03-16 17: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

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

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二要突出四个重点:1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2秦的统一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3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教材分析:

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1、夏:BC2070年,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第一个国家政权) 2、商:BC1600年 (商族:以农牧兼营)

A、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B、神权色彩 C 关系:支配与被支配

3、西周: BC1046年 内外服制 改 分封制

分封制: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

宗法制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小宗 作用:凝聚~~~防止~~ 强化~~结合

特点:牢固的血缘关系 浓厚的专制色彩 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二、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理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2.确立: A、“始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C、郡县制

3.影响:打破了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4. 春秋时期(BC770年——BC475年)

5. 战国时期(BC475年——BC221年) 6. 秦:(BC221年) A 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B 三公九卿C 郡县制D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秦法 E 秦代的影响

三、专政的波折:

7. 西汉 (定都长安)

A 削减封国实力,强干弱枝 B 七国之乱

建立中朝

C 加强皇权 设置刺史

推恩王候 加强地方控制:划分13个州

8.唐后: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政局动荡) 9.大分裂:五代十国(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10.宋:960年

收精兵(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中央集权 削实权 制钱谷 四、加强皇权: 11.隋唐:三省六部:(作用:避免权臣独揽大权)

中书省 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 三省 门下省 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皇权 尚书省 12.宋朝:

A 中书门下 ,三省(不参政)

B 枢密院(军政),中书门下 (合称“二府”)

C 财政:度支,盐铁,户部(三司) 总管国家财政 13.元朝

改三省 一省(中书省) 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斗争 14.明朝

1. 废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2. 殿阁大学士(不参与决策)

3. 内阁(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15.清朝 1. 内阁

2. 军机处(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件,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 分封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诸侯---卿---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

2、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B、 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 C、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起源于 ..

A、汉代 B、夏朝 C、春秋 D、秦朝

5、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社会历史的倒退 D、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6、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 7、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大小宗 C、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宗族网庞大 8、对夏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第一个君主制的国家 B.建立起成熟的政治制度 C.它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D.出现了凌驾于社会的公共权力 9、对商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内外服制度是商王管理地方的基本制度 B.商朝和各方国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方国联盟是有较近的血缘关系的部族集团结成的联盟 D.商王对参加联盟的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10、关于西周宗法制度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是一种血缘关系 B.是一种宗族制度 C.是一种等级制度 D.是西周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1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12、 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统治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13、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内服和外服制度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氏族制度 14、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兄死弟及制 C、庶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即制 1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 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 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 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6.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国家已经彻底分裂 B.方国联盟瓦解 C.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D.分封制走向衰落 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宁息”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修筑长城 C、推行郡县制 D、攻打匈奴 3、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地方官吏的产生方式是( ) ....A、朝廷任命 B、贵族世袭 C、选举产生 D、地方推荐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 5、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A、负责管理军事 B、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负责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D、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6、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地方官吏的产生方式是 ....

A、朝廷任命 B、贵族世袭 C、选举产生 D、地方推荐 7、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8、“三公九卿”机构的职能在汉武帝时期演变成为

A、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C、审议机构 D、监察机构

9、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10、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三公九卿制 B.国家空前统一 C.皇位继承制 D.权力高度集中 11、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12、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3、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 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 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建设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晁错的《削藩策》与主父偃建议实行的“推恩令” 在关于削减封国实力的论述方面 A.方式不同 B.目的不同 C.本质不同 D.完全相同 2.汉武帝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不包括

A.派兵平叛 B.建立中朝 C.设置刺史 D.酎金夺爵 12.推行中朝、外朝机构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3、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

A、监察权 B、行政权 C、军权 D、财权 4.《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

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5、汉光武帝改革中央政治制度,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是 .....A、外朝 B、丞相府 C、御史大夫府 D、尚书台 6、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表现在

A.中央机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 7、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根源是

A.皇权专制制度 B.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C.尚书台设立,削弱了相权 D.皇帝的奢侈腐化 8、“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中央政府统治腐朽 B.地方势力强 C.内地兵力空虚 D.皇帝不问政事 9、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 兵越多,战斗力越强 D.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10、北宋直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A.设立枢密院 B.增设参知政事 C.州设通判 D.皇帝亲自掌握禁军 11.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12.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1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

A唐末以来地方势力过于强大 B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 C皇帝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护 D国家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压力 14.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 围绕( )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15.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2、北宋设立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转运使 D、枢密使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③ ④ D、① ③ 4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5.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6、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内阁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置 C、丞相的废除 D、南书房的设置 7.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8、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9、元朝的宣政院是

A、是最高行政机关 B、是管辖西藏地区事务的地方机构 C、是统领宗教事务的中央机构 D、是最高军政机关 10、我国的内阁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C、元朝 D、南宋 11、万历初年,内阁首府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这件事反映的是 ...A、说明张居正擅权专恣 B、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提高,权利日益增大 12、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利 ④扩大了各藩王的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④ 13、清朝初期,对皇权构成重大威胁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B、内阁的设立C、六部的存在 D、南书房的设置 14、按时间先后排列清朝下列机构成立的顺序

①南书房 ②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内阁、六部 ④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1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6、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不包括

A.分工明确 B.相互配合 C.防止独裁 D.相互牵制 17、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雍正皇帝设立 ②只能参与处理军务

③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④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相权战胜了皇权 B.封建专制皇权日益强化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D.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得到调和 20、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在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D.实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21、三省六部制创立于( )

A、 唐朝 B、 东汉 C 、东晋 D、 宋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l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