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设计模板(V10.6版)

更新时间:2023-05-29 15: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教学设计模板(V10.6版)

李 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22

一、课程教学设计模板的填写

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常称为课程教学设计表,专供学科教师做一门课程或其中某一单元的总体设计之用。在填写课程教学设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名称 填写课程标准规定的正式课程名称,如:数学、语文、历史、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思想政治等,不要随意简化或另起名称。在高等学校中,课程名称和所选用的教材名称有时不同,此栏应填写正式课程的名称,而不是教材的名称。如果进行的是单元教学设计,则在课程名称的后面用括号注明该单元的排序和单元名称。

2.授课年级 填写将要进行教学实践的年级,如:小学一年级、初中八年级、高中二年级、大学本科三年级等。

3.总学时数 按照校历实际教学时数填写,一般不应低于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时数。同时应把讲授课时数与实践(包括活动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以及其他教学活动,项目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置)课时数分配适当,而且它们之和应等于总学时数。

实际教学时数=上课周数×周学时数,包括单元复习时间和总复习时间在内,但不包括期末考试时间。

4.教科书 中小学一般都使用统编教材,而且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相同,有时配有补充教材、教学包等。高等学校教科书一般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选定,此栏应填写所选定的教科书的名称。

5.参考书 填写为了搞好教学需要教师或学生阅读的教学指导书、参考书、文章、教学研究成果等。

6.依据标准 填写本学期(或本册教材)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当需要填写的内容较多时,可以只填写课程标准中与本册教材相关的条文的编号。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应该填写绩效指标对应的学段、级别。如:SETC·S 3A表示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初中(7-9年级)学段A级标准;SETC·S 1B表示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小学(1-2年级)学段B级标准;SETC·S 5A表示学生教育技术标准高等学校A级标准。

7.课程教学目标阐述 填写课程总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类。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定。如果只有教学大纲,则需要把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改编成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应尽量按照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阐述,当然,也可以按照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类教学目标进行阐述。

8.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对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以及信息素养进行认真分析,并把结果填入表中,作为选取教学策略的一项重要依据。 9.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 对照课程总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图(可以用框图、层级图,也可以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该知识和能力结构应是本学科知识和能力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教材中的章、节顺序。如果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过于复杂时,可以先做出课程与单元之间的结构关系图,然后分别做出各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图。

10.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各栏目按照下列要求填写:

(1)章节编号 按照教材中的章、节(或课)的编号填入。如第一章第一节,填入“1.1”;第五章第三节,填入“5.3”;第28课,填入“28”即可。

(2)知识点 “编号”一栏填入知识点代号,以“节”或“课”为单位。每“节”或“课”的

知识点都从“1”开始,按1、2、 顺序编号。“内容”一栏简要地填入该知识点的要点,使人知道指的是什幺。最后,把每“节”或“课”之间用横线隔开。

(3)学习目标层次 中间一层供填写“认知”、“动作技能”(可简写成技能)或“能力”、“情感”等。每一类目标有几个层次,可占用下面几个竖格;竖格用来填写上述三类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层次,用几个填写几个。

(4)教学建议 在每一“节”或“课”的知识点中,将重点和难点勾出,以便任课教师作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时着重考虑。

(5)计划学时 完成每一“节”或“课”所需的学时数。最后,所有章、节的计划学时总和应等于本表第3项的总学时数。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学科特点设置目标体系,比如: 实例1:适用于各学科

实例2:适用于外语学科

实例3:适用于语文学科

实例4:适用于自然学科、人文学科

11.教学媒体(资源)列表 本栏目的设置是为了从整体上体现一门课程所需教学资源的情况,

为后面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奠定基础,同时为学科教师

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提供目录索引。本栏目既可以填写现有的教学媒体(资源),也可以填写需要的教学媒体(资源)。当知识点较多或资源较多时,此栏目可用数页来完成。

(1)知识点或知识单元

①知识点或知识单元编号 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线相连。如:

1.1-1 代表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5.3-4 代表第五章第三节的第四个知识点;

28-3 代表第28课的第3个知识点。

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一个知识单元时,编号可写成如下形式:

6.2-1~4 代表第六章第二节由第一至第四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单元; 5.1~3 代表由第五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组成的知识单元;

32-2~3 代表第32课由第二、三两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单元。

②知识点或知识单元内容 填写该知识点或知识单元的要点,使人知道指的是什么。

(2)媒体类型 指媒体或资源的物理形态或信息呈现状态,如网络、图片、投影、录像、课件(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

(3)媒体名称 指该媒体的名称或主要标识内容。

(4)占用时间 该媒体在使用时需要的时间(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媒体占用时间只计算媒体播放时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媒体和师生、生生互动所需的时间)。

(5)来源 该媒体或资源的出处,如购入、交流、自制、下载、××课件、××资源库等,教师使用时可以随时找到。

(6)检索号(网址) 该媒体在资源库中的位置或检索用网址。

12.与本学科相关的学习网站 填入平时注意收集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学习网站的名称、网址、资源类型等信息,以备查找、下载资料和进行教学时使用。

13.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建议 对该课程中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进行的构想和安排。其中:

(1)知识单元 指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单元内容。 (2)活动主题 为该项活动拟定的学习内容的核心。

(3)学习模式(策略) 打算采用的自主学习活动的模式,如:主题型、研究型、协作型、探索型等,以及为此而选择的学习方法,如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等。

(4)资源(情境) 对学习活动所需资源和情境的初步构想。

14.对所选用教材的分析 对照选用的教材,填写以下几项内容:与课程标准相比较,符合的程度如何;本教材的优点与不足;需要补充或删减的内容等。也可以和其他版本教材作横向比较,吸取其它教材的优点。

15.教师自我分析 由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教育技术素养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课程教学设计模板

1.首页只供参加评比、比赛和上报材料时使用,日常教学不用。

2.分页式单元设计模板供进行一个单元(或比较简单不分单元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时使用。 (1-6页)

3.分页式课程设计模板供进行整门课程(含多个单元或章节)的教学设计时使用。(7-33页) 2.连页式单元设计模板供进行一个单元(或比较简单不分单元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时使用。(34-36页)

3.连页式课程设计模板供进行整门课程(含多个单元或章节)的教学设计时使用。(37-48页)

课程教学设计表

(V10.6版)

课程名称: 授课年级:设 计 者:所在学校:地址邮编: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设计时间: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分页式单元设计模板: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表

设计者_____________ 单位(学校)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学 科 知 识 和 能 力 结 构 框 架 ( 或 概 念 图 、 思 维 导 图 )

2

章 节 顺 编 序 号

学 知 识 点

习 目 标 层 次

教学 建议 重 难 点 点

计 划 学 时

3

知识点或知识单元 编号 内 容

媒体 类型

媒体名称 (内容要点)

占用 时间

来源

检索号(网址)

( 资

源 )

4

学科网站名称 相 关 网 站

网址

资源类型

知识单元

活动主题

学习模式(策略)

资源(情境)

对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活 动 的 建 议

5

本教材的优点与不足:

对 所 选 用 教 材 的 分 析 需要补充或删减的内容: 与课程标准相比较,符合程度:

由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教育技术素养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选 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教 师 自 我 分 析

6

分页式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教学设计表

设计者 单位(学校)

一、一般特征:

学 习 者 的 分 析

二、初始能力:

三、信息素养:

在此只需绘出课程与各单元之间的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图(可以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表示)

学 科 知 识 和 能 力 结 构 框 架

对 所 选 用 教 材 的 分 析 教 师 自 我 分 析

本教材的优点与不足;与课程标准相比较,需要补充或删减的内容。

由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教育技术素养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选 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8

第一单元(章)教学设计表

本 单 元 学 科 知 识 和 能 力 结 构 框 架 ( 或 概 念 图 、 思 维 导 图 )

10

章 节 顺 序

学 知 编 号 识 点

习 目 标 层 次

教学 建议 重 难 点 点

内 容

计 划 学 时

11

知识点或知识单元 编号 内 容

媒体 类型

媒体名称 (内容要点)

占用 时间

来源

检索号(网址)

( 资

源 )

12

学科网站名称

网址

资源类型

相 关 网 站

知识单元

活动主题

学习模式(策略)

资源(情境)

对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活 动 的 建 议

备 注

13

第二单元(章)教学设计表

本 单 元 学 科 知 识 和 能 力 结 构 框 架 ( 或 概 念 图 、 思 维 导 图 )

15

章 节 顺 序

学 知 编 号 识 点

习 目 标 层 次

教学 建议 重 难 点 点

内 容

计 划 学 时

16

知识点或知识单元 编号 内 容

媒体 类型

媒体名称 (内容要点)

占用 时间

来源

检索号(网址)

( 资

源 )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lg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