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定位的再思考

更新时间:2023-06-10 09: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定位的再思考

摘要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改革在方向上存在分歧。在过去一段时期,人们把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摆在首位,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这种改革思路,固然使语文课程在与专业课的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也确实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但是,有时往往在改革时,矫枉过正,人们注重了工具性的同时就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的特征,忽视人性熏染,导致学生后发无力。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语文教育 定位思考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国职业教育的思想与教学模式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其中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为我国许多学者所接受,长期影响着我国的职业教育。与此同时,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纷至沓来。当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发现,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尤其在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程教学中,由于能力本位的导向,把语文课完全当成就业竞争的代名词,一些学校只在一些文科专业才开设语文课,即使开设了语文课,而且也是作为选修课来学习的,在教学时数的安排上,严重不足。满足不了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实用、够用”,更忽视人文教化,忽视人格人性熏染,导致学生后发无力。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现存的问题分析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诸多方面的因素,不是某个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社会

(1)人心浮躁,追求功利。语文能力的提高本来靠的就是日积月累,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它的提高也是不易察觉的。学生用同样的时间学习技能就可以发现有较大的提高。于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语文学了也白学。加之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对应聘者英语和计算机等级提出硬性、具体的要求,而对语文能力提出具体要求的单位偏少。这使得有些人认为。与其费心继续学语文,不如多学点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好为将来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为了适应社会潮流,学校和学生也会有意无意放松语文学习的要求。

(2)方向不明,教材不一。我国目前尚未对高职语文教育提出很明确的方向及具体要求。高职语文教材更是鱼龙混杂,全凭各学校或教师喜好决定。这不利于高职语文教育的整体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50多种不同类型的高职语文教材。这些语文教材的共同特点:一是以古文为主,二是偏重文学作品,三是突出思想“教化”,往往缺少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高职语文教材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校本教材或自编教材,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规范。

2.学校

(1)认识不够,地位下降。高职教育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上,所有的课程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实现的。许多高职院校把语文课程定位在公共课或选修课上,语文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语文课程学习在于修得规定学分,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领域中正逐渐变成边缘学科,语文课程的地位明显下降。

很多高职院校本着“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时大大压缩了语文授课课时。在五年制高职课程设置中,语文属于公共课,一般课时为120学时,分四个学期完成,与中学相比,语文课时明显不足。这少量的几十节课无法满足语文教育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无法实现语文的教育功能。

(2)内容过时,方法呆板。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但语文教育并没有得到同样的发展机会,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我国的高职院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和职业学校升格而来,语文教学大都沿袭了以往的中专模式或高中模式。近些年来,尽管有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对高职语文教育进行过探索和改革,但总的来说,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相对滞后。

3.学生

(1)生源参差,习惯各异。近几年,生源逐年减少,而有些高职学校的招生人数并没有随之削减,导致高职在录取时分数差距比较大,中考的400分到580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都可以录取高职教育,这部分学生,有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学养成,有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2)动力不足,主动性差。高职学生“伤痕心理”较为普遍,即升学失败者和成长受挫者的心理阴影较重,许多学生认为读高职是“无奈的选择”;他们对自己的角色认定较困难,成才期望与职业认同反差较大。

二、高职语文教育必要性分析

1.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

语文教育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和技能,而应重视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高职教材内容大体包括读写、听说、活动、应用文等几大序列的内容,教学大纲相应的就是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要求,却很少在感情与审美的熏陶方面有要求。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它必须注重感情的交流和个性的发挥,这是由语文学科内在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文化的育人性,因为语文文化是人文素质或人文精神的基础,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不载负文化、思想、感情的语文。“文以载道”揭示了“文”的教育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语文是一门课程,但它决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课程,语文的教育性和育人性作用超越了课程本身。

2.语文教育大大丰富了高职生对专业内涵的深刻理解

首先,语文基本素质和较强的语文基本能力可以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同志曾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可见学好语文对我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语文教材内容本身就含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思想。高职教材的选篇中很多都含有专业的信息元素。如江苏电大五年制高职教材篇目其中有:《色彩与健康》《信息爆炸与媒介素质》《三幅画》《武夷山九曲溪小记》能及艺术作品鉴赏单元中的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作品的鉴赏等。这些篇目与专业紧密贴近,扩宽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习学习专业的浓厚兴趣。除了这些篇目外还有大量的篇目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职场中的交际、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实践性很强。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各种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再次,语文教育中具有极强的职业情感陶冶的作用。学生对未来要有信心,要热爱自己所选的专业,就要做细致的专业思想巩固工作。而这项工作又不是简单的说教,这必须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语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语文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美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职业品质和职业兴趣的养成是非常有益的。

3.语文教育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

语文教育要与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点,解决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比如,在校园的一些宣传栏中出现的各种宣传材料、张贴的各种通知、启事、海报等,都应该规范,不能出现错别字、语病及格式上的问题。同时,校园中的一些宣传警示牌也应更富有人情味,而不应该过于生硬。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语文教育对校园企业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媒体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加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的对策分析

1.重建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语文教育目标

于漪老师说过,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工具。可见,有形的文字,传承着无形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很久以来,高职语文教育过于强调“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人文性的内涵。当然,提倡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并不是说要忽略语言文字自身的工具性。没有语言文字的功底,又怎么去读懂文章的人文性?因此,要把握二者的关系,在强调工具性的同时要挖掘文化内涵和情感因素,使我们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人文思想上得到升华。

2.在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它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意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

3.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

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简单的叠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将它分成两大块,不能在知识与技能上加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认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为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是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人文的关怀都需要教师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来落实。同样,也只有通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在教学古代诗文时,教师发掘了文章中的语言美、人格美、社会美、自然美、文化美。如果只是把这些内容简单地讲给学生听,或者以师道尊严的态度强加给学生,学生更是无法体验古人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为此,教师只有以诵读促感知,在感知中交流,在互动对话中领悟,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力量。

4.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人文关怀和激励功能,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评价主体参与,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实践,关注学生努力,关注成功体验,保护学生自尊自信,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不能采用过去那种凭着一次笔试定成绩的做法。评价的方式应将口试和笔试结合起来,考试和考查结合起来,定量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结合起来,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

高职语文是高职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体系分析,高职语文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化的要求。因为语文知识是任何专业、任何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从价值取向分析,高职语文是高职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语文教学,高职也就难言有和谐的高职文化和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我们应给予高职语文正确的定位与理解才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l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