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物流问题思考

更新时间:2023-10-19 15: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汶川地震中物流问题思考

作者:李睿 对于应急物流,从活动主体来划分,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宏观应急物流、行业应急物流以及微观应急物流,这次救灾过程,更多的体现宏观层面;从活动内容来划分,可以分成信息应急物流、实物应急物流以及人员应急物流,在这次救灾过程中,三种活动内容全部包含在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应急物流活动的过程来了解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与特点。 这次救灾活动折射出我国应急物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反应迅速 地震三个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就出现在四川,这一行动就是应急物流的最高信号。随后的24小时内,以我国军队、武警为主体的救援队伍,以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为主体的国家运输管理部门启动了一切应急措施。 ●军队力量 汶川地震发生后,创下解放军军史和中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输送行动纪录。 据新华社报道,从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地震发生后到13日6时30分,不到一天时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震救灾的兵力达16760人,其中解放军11760人,武警5000人。截至13日晚22时,解放军共出动直升机 18架,飞行28架次,向绵阳、绵竹、彭县地区空投食品等物资12.5吨。 ●铁路力量 在军队做出如此迅速反应的同时,我国的铁道部以及新近组建的大交通运输部也做出应急预案。铁道部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指令,停止一切社会货物占用铁路资源;从全系统的高度保证了成都中心的救灾物资正常进出,尤其是众多的大型救灾设备等进入成都。 到5月14日早6时,铁路部门已经开出军运物资整列25列,到达2列,运送部队人员14000余人。组织向灾区运送帐篷115车55935顶,救灾用油品6列283车,还运送了大量救灾食品、药品。此外,铁路还备用了409辆客车,800辆空棚车和1609辆空平车随时待命,一旦有需求,立即投入运用。 ●航空力量 道路基本瘫痪,在四川境内很难畅通,但是其下属民航管理总局却起到较强的支持作用,尤其是前期的入川更是使得航空运输大展身手。无论是国航、南航以及合资的翡翠航空在运输救灾物资等各个方面予以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尤其是国航直接承担了一部分解放军、武警官兵的运输任务。 2.信息改善 比如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公司直接空投建设人员,中央电视台以及广播台无论是对硬件的修复还是软件的播报,都在第一时间起到了稳定人心、鼓舞士气以及扼杀谣言的作用。中国自行研发和生产的“北斗一号”起到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作用,我国将在今年8、9月份发射环境和自然灾害卫星,届时我国在自然灾害信息技术方面会有更大的保障作用。 3.企业支持 以中远、中海为首的物流企业做出了行业表率作用,在第一时间各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还有中国移动公司和深圳华为公司。中移动在第一时间启动空投的方式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递,起到了信息支持的作用。 深圳华为公司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服务,并将所有应急措施延伸到供应链层面,无论是通讯设备还是终端手机以及四川当地的运营商设备维护都采取包机的方式予以运送,不计任何代价,一切以救灾为最终目标。 4.难度巨大 应急物流的组织,物资保障量大,涉及面大。这次抗震救灾的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面对这么大规模和范围的灾难,要保障一日三餐频度很高的食品,应急物流任务是非常繁重的。第二个是时效性强。抗震救灾的时效是72小时,在72小时能不能把食品药品以及工程设备运送到位,是由应急物流效率决定的。第三个就是环境恶劣,这次汶川地震,交通通信以及电力都中断,针对这种情况怎么样更好组织应急物流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就是协调困难,首先救灾物资的来源上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地区捐助的,也有军队支持的,还有国家调拨的以及国际援助的。承担的物流实体,既有企业,也有部队;有国家控制的物流资源,也有志愿者自己组织的。同时几百万人流向灾区,这种无序的流动更增加了应急物流的难度。 5.完善体系 现有的应急物流经验还较为匮乏,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如在运输调度问题、物资信息问题、管理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交通、通信以及电力都中断了,这些都表明了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应急物流是一项专业化的系统“工程”。做好应急物流的准备,加强应急物流的建设,是将来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保障的基础。构建应急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目前国家的储备品种和渠道单一化,而且布局不尽合理,这就需要完善物资储备体系。不能完全靠政府的储备,要建立一些补偿机制,实行市场储备和家庭储备,靠流通机制和市场机制来保障,大家才愿意成为应急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才可以有良性的发展。并且要制定法律标准,有了法律做后盾,才能够真正落实和实施。 日本港口的抗震的经验 由于日本处于地震带,各地都可能发生地震,而且地震肯定会涉及到港口。该国各个港口按一定的比例设置百年抗震港口。这个计划到现在已经

25年,但是整个建设的比例不到50%。主要的原因是造价的问题,因为强化抗震的泊位比普通的造价高1.5倍,而且地震时会有一定的毁坏。但是经过政策调整,降低了抗震泊位的建设标准,即使有损坏,也可以在一星期内恢复,同时承担紧急物资的调运,这样就降低了造价,整个建设的比例可以提高到70%。 在日本,还特别针对地震灾害,制定持久计划的应急物流预案。一旦发生大的地震灾害,必须有一个不同于

寻常的对应体制来应付,因此在灾害来临之前会和有关方面共同制定预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kw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