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合作社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5 02: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漳县金钟镇天然绿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2016年7月5日

目 录

1前言 2总则 2.1编制原则 2.2编制依据

包括:政策法规、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其他文件 3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3.1企业基本信息

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3.4生产工艺 3.5安全生产管理

3.6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3.7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4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4.1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4.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4.3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 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4.4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6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8附图

企业地理位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企业雨水、清净下水收集、排放管网图、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以 及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1 前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201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环境风险防控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为企业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提供切实指导,为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差别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环保部出台了《关于印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号)。根据文件精神,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工作。企业开展达标建设,明确环境风险评估是做好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的重要前提。

通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可以掌握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为后期的企业环境风险监管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目标。同时有利于各地环保部门加强对高环境风险企业的针对性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 总则 2.1 编制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合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严格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企业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2.2 编制依据

2.2.1 法律、法规、规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12.1);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2015.4.24修订);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11.1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7.5.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2.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1999.1.1); (15)《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16)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第77号);

(17)《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第98号);

(18)《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办法》(环保部令[2011] 第17 号 2011.5.1);

(19)《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环发[2015]4号);

(20)《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4]34号)。 2.2.2 相关标准及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2007);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07); (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2)《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 (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2.3 项目相关文件及资料

(1)《漳县金钟镇天然绿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头蕨麻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4.11);

(2)关于《漳县金钟镇天然绿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头蕨麻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漳县环境保护局文件,漳环评表发〔2014〕025号);

(3)本单位各部门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3 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3.1 企业基本信息 3.1.1 企业基本信息

本项目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金钟镇大车厂村红沟门社,根据漳县人民政府《关于天然绿色养殖合作社养殖场建设项目用地的批复》

(〔2014〕140号)文件,经县国土、水务、农牧、畜牧、环保、林业等部门审核,2014年9月25日县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研究,原则同意将金钟镇大车厂村红沟门社9.6亩天然草场用做天然绿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建设项目设施用地,其中生产用地6400m2,附属设施用地475m2。同意本项目的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目前符合漳县县政府的发展规划,随着金钟镇的规划发展,本项目如果影响金钟镇总体规划,业主应严格按照当地规划的要求进行调整搬迁。 3.1.2 所在区自然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交通地理位置

漳县交通畅达,内外联系便利。处在兰州与天水之间,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甘川公路穿境而过,漳武公路横贯东西,北距陇海铁路和西兰公路30km,交通极为便利。

本项目位于定西市漳县金钟镇大车厂村红沟门社,厂区距漳县县城约11km,行政区域隶属漳县金钟镇管辖。地处东经103°57′38\至104°45'04\,北纬34°25'43\至34°57'42\之间。距金钟镇11公里,厂区西侧为乡级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本项目交通地理位置见附图4。 (2)水文特征 1.地表水

区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为渭河一级支流榜沙河、以及二级

支流漳河、龙川河。

榜沙河发源于岷县闾井乡黄山梁,流经东泉、新寺两乡,于晋坪村汇入武山县。境内河流长27km,流域面积234.9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79×108m3,平均含沙4.22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5.08×104T。 2.地下水

厂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二迭系下统灰岩、砂质灰质和第四系冲坡积物及冲洪积物,厂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碳酸盐岩岩溶水主要贮藏于二迭系下统厚层灰岩、砂质灰岩的岩溶裂隙与风化裂隙中,在厂区分布不均匀,弱一中等富水,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由地形高处向地形地处径流,径流途径短,主要分储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及冲积物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径流途径较短,以泉的形式排泄,在厂区未见泉水出露。受大气降水控制的地表水排泄畅通,沿坡面汇入榜沙河中。经分析,厂区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平时干旱少雨,故厂区干旱无水型矿床,因此厂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3)气候与气象

漳县气候属冷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据漳县气象站资料,多年年平均气温为7.2℃,其中最低气温-22.6℃,最高气温32.7℃,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降水量465.8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95.1mm,是降水量的2.6倍。受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西南部秦岭山地降水量在650mm左右,中部地区的降水量在550mm,东北部城关一带降水量不足500mm。

降水的年际变化显著,据漳县站多年降水量统计,丰水年降水量是枯水年降水量的2倍。同时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67.3%的降水集中在6—9月,且多以大雨或暴雨的形式出现。根据统计资料,县内一日最大降水量为68.1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50mm,十分钟最大降水量为14.6mm,一场连续降水最大强度可达100.7mm。 (4)生态环境状况

漳县地处西秦岭和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于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结合的丝绸之路东南线过境旅游区,自然风光奇特,历史文化悠远,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处、新石器文化遗迹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

评价区属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山地,受干旱条件的制约,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为15%左右。野生植物主要为零星分布在丘陵区的灌木和半灌木青岗、黑刺等,有长芒草、彬草、区区草、蕨菜、车前子、披缄草、针茅及嵩属类草本植物,其中长芒草、彬草、针茅及嵩属的蒋嵩、铁杆嵩为优势品种。人工植被为少量的次生白杨、桦木等。 (5)地震烈度

厂区位于天水-兰州的地震带,地震背景复杂,活动频繁,据资料记载,本区及领区发生的强震曾强烈影响到境内(境内7——10度地震次数2次),频繁的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1920年海原地

震,漳县地震历时二十多分钟,摇动甚烈。县署、警署、学校等房屋多有倾倒者城墙东南北三面倾倒殆尽,城内外民房亦多损坏,全县共压毙九人,受伤三人,距城十里之雷家坡山裂二尺许,长约丈以上中淌泥浆,坡下民房一所埋于泥中(1928年《漳县志》)。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属Ⅶ度区。根据《中国地震动态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为8度。 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本项目场址位于定西市漳县金钟镇境内。

漳县全县总人口18.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69万人,城镇居民1.14万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8%以上,其余为回、藏等少数民族。人口密度84人/k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45亩。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3.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02亿元,第二产业0.42亿元,第三产业0.72亿元。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糜谷等;经济作物以药材、油料为主;工业以建材为主。 3.2.1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

漳县地处西秦岭和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于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结合的丝绸之路东南线过境旅游区,自然风光奇特,历史文化悠远,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处、新石器文化遗迹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经现场踏看,建设项目周围无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 3.3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3.3.1 风险物质情况 (1)主要风险物质和规模

建设项目有毒、易燃物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评价工作级别,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2)主要危险化学品性质 1、甲烷

甲烷(methane,CH4)为无色、无臭、易燃气体。分子量16.04,沸点-161.49℃,蒸气密度0.55g/L,饱和空气浓度100%,爆炸极限4.9%~16%,水中溶解度0.0024g%(20℃)。甲烷由于C-H键比较牢固,具有极大的化学稳定性,不与酸、碱、氧化剂、还原剂起作用。但甲烷中的氢原子可被卤素取代而生成卤代烷烃。

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也存在于煤矿废气内。作为原料主要用于制造乙炔、氢气、合成氨、炭黑、硝基甲烷、二硫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氢氰酸等,并可直接用作燃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有机会接触。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只有在极高浓度时成为单纯性窒息剂。甲烷浓度增加能置换空气而致缺氧。87%的浓度使小鼠窒息,90%使致呼吸停止。80%甲烷和20%氧的混合气体可引起人头痛。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人出现窒息前症状,头晕、呼吸增快、脉速、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精细动作障碍,甚至窒息。煤矿的“瓦斯爆炸”是甲烷的最大危害。 2、氨

氨的制冷剂代号R717,是一种理想的制冷工质,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氨(NH3)为无色、有剌激性辛辣味恶臭的气体,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点―33.33℃。溶点―77.7℃。爆炸极限为15.7%~27%(容积)。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氨在常温下加压易液化,称为液氨,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与水形成氨水(NH3+H2O=NH3·H2O),呈弱碱性。氨水极不稳定,遇热后分解,1%水溶液PH值为11.7。浓氨水含氨28%~29%。氨在常态下呈气体,比空气轻,易逸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

3.3.2风险事故分析 (1)沼气泄漏

由于本项目设有沼气贮存柜,在沼气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火灾隐患;沼气输送管道可能发生沼气泄漏,在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到明火,易产生爆炸,导致出现火灾隐患。 (2)生物安全性

本项目在饲养生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动物疫情和传染疾病,会导致出现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出水全部回用于项目以及周边农田、经果林和蔬菜地的灌溉。若废水未处理直接用于种植区和周边农田、经果林和蔬菜地的回灌,势必对水体和土壤产生污染。 3.4 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简述:

生产工艺采用全进全出工厂化养猪饲养工艺进行生产,猪群的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产和育成将使用工厂流水线,生产周期以周为节拍,进行全进全出的转栏饲养,并采用早期(4周)断奶和保温设施,以提高母猪年产仔胎数和产仔成活率。

后备母猪空怀舍 配种房 妊娠房 产房

空怀母猪

(配种怀孕)

约2周

114天后 即16周

后备母猪空怀舍 配种房 妊娠房 产房

40天(含分娩栏清洗消毒时间) 进入育肥舍 落选者 进入育肥舍 饲养上市

销售舍 留种

测定舍 育肥舍 销售舍

仔猪在保育舍饲养

5周后

进行初选

入选者 图1 工艺流程示意图

流程叙述:种猪场每周有24头母猪配种,母猪空怀,轻胎小群饲养,重胎限栏饲养。母猪配种后怀孕16周,提前一周进入妊娠房,分娩哺乳4周断奶,24头空怀母猪断奶后同时转回配种空怀舍,24窝仔猪转入保育舍,分娩清洗消毒空栏一周,仔猪在保育舍饲养30天后进行初选,落选者送入育肥舍饲养上市,入选者入测定栏或育成舍。

产污环节:在饲养直至销售出场这整过程中均有职工生活污水、猪舍冲洗水和猪的尿、粪便产生。 3.5 安全生产管理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好沼气规范化运行。 3.6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3.6.1 风险防控措施情况

本项目生产、生活污水未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直接用于农田、经果林及蔬菜地的浇灌,将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此时,应将废水排入事故防范池中,严禁直接外排。事故防范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事故池高度应高于周围地平,并在四周设截水沟,防止径流雨水流入。事故防范池按3天的废水量设计,确定规模为350m3。 3.6.2 沼气泄漏事故防范措施

为防止沼气泄露,沼气工程的设计应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生产的沼气经净化系统后方可以进入贮气柜;厂房内设置布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防爆的规范、规定,设备之间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间距,并按要求设置消防通道;尽量采用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的设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车间内设置必要的安全卫生设施;设备、管道、管件等均采用可靠的密封技术,使沼气池、贮气柜和输送过程都在密闭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沼气泄漏;贮气柜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并按规定装设安全阀,防治超压后的危害;对爆炸、火灾危害场所内可能产生静

电危害的物体采取工业静电防范措施;在中央控制室和消防值班室设有火警专线电话,以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畅通;在厌氧消解罐附近应设置事故柜和急救器材、救生器、防护面罩、衣、护目镜、胶皮手套、耳塞等防护、急救用具、用品;提高安全意识,制定各项环保安全制度。

此外,沼气站的日常运行管理应按如下安全准则进行:沼气池的进、出料口要加盖,避免造成人、畜伤亡;人进入沼气池前,须先用小动物做实验,确信人员安全后方可入池;如果池内发生中毒事件, 应立即提起安全带将人救出。或者立即向池内鼓风、尽快排出沼气,然后入池抢救,千万不可盲目下池,以免发生连续中毒事件;应在设计单位指导下制定火警、易燃气体泄漏、爆炸、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的紧急应变计划;配备消火栓、火器等消防器材和保护安全器;沼气池并非垃圾坑,严禁向池内投放各种农药及重金属化合物、盐类等有机废弃物,以免沼气池中毒。

3.7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3.7.1 现有应急物资

本单位应急物资明细详见下表。

表1 本单位应急物资统计一览表

序号 装备器材名称 型号 1 小微型 数量 2辆 存放地点 养殖场 获取方式 经营部调度 2 3 4 5 130型 医疗器具 其他器具 1辆 1批 1个 1批 养殖场 办公室 办公室 仓库 生产部调度 医疗组 医疗组 领取 3.7.2 内部救援队伍 本单位应急救援见下表2。

表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示

物质保障组 专家组 现场协调组 医疗救护组 副总指挥 总指挥

总 指 挥:方慧军 副总指挥:方来香

成 员:李志兵,黄强,李爱文,漆总,李苗等

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以指挥部为中心,负责养殖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如总经理不在企业时,生产负责人全权负责应急救

援指挥工作。总经理和生产负责人皆不在企业时,由生产安全管理负责人全权代理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表3 应急小组人员一览表

姓名 方慧军 方来香 李志兵 黄 强 李爱文 李 苗 漆 总 宋列彦 沈斌斌 李 斌 部门 职务 董事长 联系电话 18993218781 备注 经理主任 13830255834 经理 主任 主任 后勤 医疗 运输 安保 门卫 15120573075 13919703006 15025838274 15025843439 13806962223 13830242089 18215246602 18215207051 24小时值班联系电话:18993218781

表4 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一览表

单位名称 县环保局 联系电话 15025833028 县畜牧局 县改良站 乡兽医站 镇镇府

4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4.1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18993233618 13919688060 15025843668 15593263913 ① 严格执行环保事故报告制度,一经发现环保事故,应立即向漳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瞒报,漏报。

② 切实落实环保救援措施,在报告的基础上,由领导小组成员统一指挥对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并立即查明原因,提出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对策,及时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处理污染事故,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

③ 若发生沼气泄漏并引发火灾事故,应立即向消防、漳县政府等部门报警并申请紧急救援,由消防、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及场领导共同组成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事故现场的火灾扑救,并根据火势和风向划定安全距离组织周围公众的疏散撤退,及受伤人员的救助。

⑤ 若沼气废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应将废水切换至事故防范池,待沼气废水处理设施抢修完毕后,再将事故防范池内废水逐步纳入沼气池。

⑥ 建设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计划,安排事故处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对工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并对周围地区公众开展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教育、应急知识培训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⑦ 设立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由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4.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① 疫病简介

猪场易发的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仔猪副伤寒等7种。《动物防疫法》规定,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猪只疫病分为下列三类:

一类疫病,是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疫病,主要有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等。

二类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主要指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等。

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主要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等。三类疫病的具体病种名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

而且新的猪病正在还在不断增加,据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大中型猪场约有32种传染病,蔡宝祥等介绍有40种传染病。新增加的猪病主要有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痢疾、猪传染性胸膜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母乳无乳综合症等。

② 疫情控制方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执行,根据发生疫情的类别,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案,具体如下:

发生一类疫病时,应当及时报告漳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由其派专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源,并及时报请漳县人民政府决定对场区实行封锁,将疫情等情况逐级上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区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迅速扑灭疫病,并通报毗邻地区。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的猪只流出场区,禁止非疫区的猪只进入场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封锁的解除,必须由漳县人民政府宣布。

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漳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应由漳县政府按照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疫情的控

制要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好防疫工作,确保养殖场的健康发展。

4.3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4.3.1环境风险事故及防范措施分析

1、生物安全性分析 (1)种猪购买及仔猪的检验

购买的种猪必须取得官方的检疫证和非疫区证明,防止碳疽病及其它传染病传播。

(2)同步检疫

繁育过程中应定期检疫和检验并记录,重点做好微生物检验记录和对生产过程的消毒进行监督,防止病疫传播。

(3)操作人员体检

定期进行从业人员的体检。从业人员上岗必须穿戴规定的服饰并做到定期清洗和消毒。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教育,严格操作的规章制度,从而减少人为的影响产品卫生的因素。

(4)应急措施

经检验不合格的猪应遵循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处理。检疫时如发现碳疽病及其它传染病传播,立即将其隔离,装袋,按有关规定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本项目病死猪及分娩废弃物,均按照该规则进行安全处置,如果养殖场发生疫情,应立即对养殖场进行隔离,并采取消毒措施,同时对染病猪只进行焚烧或

深埋处理,并同步报告畜牧局、环保局、农业局、卫生防疫站等相关关部门,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防治疫情的扩散。

2、污染事故分析 (1)事故分析

本项目事故排放指生物反应器停运,废水直排的情况。废水直接外排将造成污染影响,废水会对土壤、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对地下水、地表水都可能产生污染性影响。

(a)土壤

废水中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会使土壤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当废水排放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降解不完全和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其原有的基本功能;作物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使之出现大面积腐烂。此外,土壤对病原微生物的自净能力下降,不仅增加了净化难度,而且易造成生物污染和疫病传播。

(b)大气

废水会散发处高浓度的恶臭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轻则降低空气质量、产生异味妨碍人畜健康生存;重则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未经任何处理的猪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风的作用下极易扩散到空气中,可引起口蹄疫和大肠埃希菌、炭疽、布氏杆菌、真菌胞子等引起的疫病传播,危害人和动物健康。

(c)地表水

畜禽养殖场中高浓度、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后,使水中固体悬浮物(SS)、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升高,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使水质变坏。粪污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将通过水体或通过水生动植物进行扩散传播,危害人畜健康。此外,粪污中有机物生物降解和水生生物的繁殖大量消耗水体溶解氧(DO),使水体变黑发臭,水生生物死亡,发生水体“富营养化”,这种水体将不可能再得到恢复。

(d)地下水

未经处理的畜禽养猪废水作为粪肥直接灌溉土壤,部分氮、磷不仅随地表水或水体流失流入江河污染地表水,且会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废水的有毒、有害成分进入地下水中,会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一旦污染了地下水,将极难治理恢复,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可见事故排污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应坚决杜绝工程废水事故排放的发生。一旦出现事故,应该立即停止排污,将污水储存起来,必须经过正常的污水处理流程达标后再排放。 4.3.2防范措施及应急计划

(a)废水治理措施应保证其去除效率,当发现去除效率下降时,尽快安排检修。

(b)应在污水站设置事故应急池,当废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停运时,将废水导入事故池,工厂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及时检修。处理

设施运行正常后,将事故贮池中废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c)作好应急监测的准备。 4.4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4.4.1沼气池事件后果分析

企业的沼气为主要危险性物质,因此对沼气进行风险分析。根据沼气(甲烷)的理化性质,对照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的物质危险性标准,沼气属可燃气体,其危险性主要表现为火灾和爆炸,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窒息性危险。主要危险单元为沼气储罐和沼气发生装置。沼气(甲烷)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易燃气体,其临界量为50T。由于项目产生、储存量比较小,达不到其临界量,故本项目沼气(甲烷)不属于重大危险源,为一般危险源。由于沼气的闪点较低,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发生沼气泄漏事故时,若遇明火很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的主要类型确定为火灾、爆炸,同时存在一定泄漏中毒危险(不考虑自然灾害如洪水、台风等所引起的风险)。发生泄漏的原因主要是:①储罐破裂导致泄漏②管线破裂或法兰接口不严导致泄漏。若泄漏的沼气达不到火灾或爆炸极限,有可能发生中毒事故;当泄漏的沼气若遇上明火,有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4.4.2. 外界灾害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1)静电

本单位使用的电力设备若在生产、储存过程中产生静电或电火花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雷击

雷击因素对沼气罐的威胁较大,如果防雷击措施和接地装置不到位,产生电火花就会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进而可能引发山林火灾,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其他自然灾害因素如暴雨、山洪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电力设施、生产设施、生产设备损坏导致的生产事故,皆属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概率较小,危害程度较大。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操作失误、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操作失误主要是人员不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不懂设备性能,盲目操作,导则线路及设备超压等事故引发火灾;无意破坏是指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对用电线路造成无意破坏和损伤引发火灾;有意破坏主要是在厂区内吸烟、使用明火而引发火灾。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5.1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制度

企业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已备案。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责任人未明确,未制定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

(2)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要求落实情况

根据环评及批复文件中要求,企业已设置符合批复要求的雨污分流系统、堆肥场和沼气池等。

(3)对职工开展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情况 企业每年开展一次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 (4)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已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5.2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1)废气、废水、雨水排放口设置监控和控制措施情况及其有效性

(2)防止事故排水、污染物等扩散、排出厂界的措施及其有效性。初期雨水收集池设置抽水设施并与污水管网连接,事故应急池处已设置管线与污水管线连接。事故状态下能保证事故废水有效收集,能保证事故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3)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 企业未设置了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油罐区设置了报警仪,若汽油、柴油罐等泄漏,可及时报警,使泄漏物得到及时处理,但未设置毒性气体紧急处置装置。 5.3 环境应急资源

(1)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

办公室及车间设置医药箱用于人员救护,未设置手电筒用于应急照明。个人防护装备只设置了防毒面具,未设置防护服、防护手套、

防护眼镜。未设置应急监测设备及人员,未设置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电源。

(2)应急救援队伍 企业已设置应急救援队伍。

(3)企业应与其他单位、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互救协议情况。企业未与其他单位、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互救协议。 5.4 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从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看出,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工人操作不当,发生事故后未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照检查,企业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减少了类似事件的发生,今后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并及时更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见下表。 表6-1 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整改期实施计划 限 事故应急池规模较小,环境风险可能不能满足事故废水短期 防控与应的收集,可能得不到有急措施 效处理。 1899321878 责任人及完成时联系方式 限 方慧军 3个月内 油罐区及仓库增置个人 环境应急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 资源 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明确环境风险防控重点环境风险岗位的责任人,制定定管理制度 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 方慧军 与其他单位、组织签订环境应急中期 资源 议。 环境风险油罐装置区设置毒性气防控与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 急措施 远期 设置应急监测设备及人环境应急资源 统、应急电源。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7.1 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

1899321878 应急救援协议、互救协1899321878 6个月内 方慧军 6个月以上 员,未设置应急通信系 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7.2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04)对本单位进行评价。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为类型E1,按照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因为经计算本单位1≤Q<10,M属于M1类水平,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判断本单位风险等级为较大M(Q1M1E1)。 7.2.1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

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本单位周边所有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以企业厂区边界计,周边5公里范围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居住、植被等)和土壤环境风险受体(包括一般农田、居住商用地)情况。

根据环境风险受体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将企业周边的环境风险受体分为类型1、类型2 和类型3,分别以E1、E2和E3表示,见下表。如果企业周边存在多种类型环境风险受体,则按照重要性和敏感度高的类型计。 7.3企业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①风险分析

企业的沼气为主要危险性物质,因此对沼气进行风险分析。根据沼气(甲烷)的理化性质,对照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的物质危险性标准,沼气属可燃气体,其危险性主要表现为火灾和爆炸,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窒息性危险。主要危险单元为沼气储罐和沼气发生装置。沼气(甲烷)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易燃气体,其临界量为50T。由于项目产生、储存量比较小,达不到其临界量,故本项目沼气(甲烷)不属于重大危险源,为一般危险源。由于沼气的闪点较低,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发生沼气泄漏事故时,若遇明火很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的主要类型确定为火灾、爆炸,同时存在一定泄漏中毒危险(不考虑自然灾害如洪水、台风等所引起的风险)。发生泄漏的原因主要是:①储罐破裂导致泄漏②管线破裂或法兰接口不严导致泄漏。若泄漏的沼气达不到火灾或爆炸极限,有可能发生中毒事故;当泄漏的沼气若遇上明火,有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②风险管理

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建议:

①项目选址于荒野山地,周围500m范围内无环境风险事故敏感目标。

②在总图布置中,建议企业将沼气生产系统布局在厂区边界,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安全疏散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进行

功能分区;并设防护带和绿化带,要求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工艺设备、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严格按照《农村沼气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沼气的安全使用及日常管理建议:

(1)安全发酵

①各种剧毒农药,特别是有机杀菌剂以及抗菌素等,刚喷洒了农药的作物茎叶,刚消过毒的禽畜粪便;能做土农药的各种植物,如大蒜、桃树叶、百部、皮皂子嫩果、马钱子果等;重金属化合物、盐类,如电镀废水等都不能进入沼气池,以防沼气细菌中毒而停止产气。如发生这种情况,应将池内发酵料液全部清除再重新装入新料。

②禁止把油枯、骨粉和磷矿粉等含磷物质加入沼气池,以防产生剧毒的磷化三氢气体,给人以后入池带来危险。

③防止处理系统的酸中毒。产酸过多,容易使pH值下降到6.5以下发生酸中毒,导致甲烷含量减少甚至停止产气。

④防止处理系统碱中毒。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人为地加入碱性物质过多,如石灰,使料液pH值超过8.5时发生的中毒现象,有时也伴随氨态氮的增加。碱中毒现象与酸中毒相同。

⑤防止处理系统氨中毒。主要是加入了含氮量高的畜粪便过多,发酵料液浓度过大,接种物少,使氨态氮浓度过高引起的中毒现象,其现象与碱中毒的现象相同,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

(2)安全管理

①沼气池的出料口要加盖,防止人、畜掉进池内造成死亡。 ②经常检查输气系统,防止漏气着火。

③要教育小孩不要在沼气池边和输气管道上玩火,不要随便扭动开关。

④要经常观察压力表中压力值的变化。当沼气池产气旺盛、池内压力过大时,要立即用气和放气,以防胀坏气箱,冲开池盖,压力表充水。如池盖一旦被冲开,要立即熄灭沼气池附近的明火,以免引起火灾。

⑤加料或污水入池,如数量较大,应打开开关,慢慢地加入,一次出料较多,压力表水柱下降到零时,打开开关,以免产生负压过大而损坏沼气池。

⑥注意防寒防冻。  (3)安全用气

①鉴别新装料沼气池是否已产生沼气,只能用输气管引到灶具上进行试火,严禁在导气管口和出料口点火,以免引起回火炸坏池子。

②在储气罐附近安装泄漏报警装置。 (4)安全出料和维修

①下池出料、维修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打开活动顶盖敞开几小时,先去掉浮渣和部分料液,使进出料口、活动盖三口都通风,排除池内残留沼气。下池时,为防止意外,要求池外有人照护并系好安全带,发生情况可以及时处理。

如果在池内工作时感到头昏、发闷,要马上到池外休息,当进入

停止使用多年的沼气池出料时更要特别注意 ,因为在池内粪壳和沉渣下面还积存一部分沼气,如果麻痹大意,轻率下池,不按安全操作办事,很可能发生事故。

②揭开活动顶盖时,不要在沼气池周围点火吸烟。进池出料、维修,只能用手电或电灯照明,不能用油灯、蜡烛等照明,不能在池内抽烟。

③大出料时,必须揭开顶盖,让沼气散放,并立相应的标志,禁止人畜进入,待沼气排尽后,用小动物(鸡、鸭)装在篮子中放入池内,如小动物无异常反映,方可下池出料,如有异常,切忌入池。如有人畜掉入池中,必须立即排尽沼气,方可入池救人畜。

(5)事故的一般抢救方法

①一旦发生池内人员昏倒,而又不能迅速救出时,应立即采用人工办法向池内送风,输入新鲜空气,切不可盲目入池抢救,以免造成连续发生窒息中毒事故。

②将窒息人员抬到地面避风处,解开上衣和裤带,注意保暖。轻度中毒人员不久即可苏醒;较重人员应就近送医院抢救。

③灭火。被沼气烧伤的人员,应迅速脱掉着火的衣服,或卧地慢慢打滚或跳入水中,或由他人采取各种办法进行灭火。切不可用手扑打,更不能仓惶奔跑,助长火势,如在池内着火要从上往下泼水灭火,并尽快将人员救出池外。

④保护伤面。灭火后,先剪开被烧烂的衣服,用清水冲洗身上污物,并用清洁衣服或被单裹住伤面或全身,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然

后送医院急救。

(6)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企业领导应该提高对突发性事故的警觉和认识,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防范应急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明确危险目标,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公报各救援队伍和涉及范围单位的电话号码和公司相关人员的手机号码,制定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和清除泄漏措施以及人员紧急疏散计划和应急人员培训计划,配备清除泄漏器材和烧伤急救药物。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规定的“环境风险的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纲要”逐条实行。

(7)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议

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规定的“环境风险的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纲要”,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评价提出如下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议:

①泄漏应急处理建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②急救措施建议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③制定厂方自身应急办法和人员紧急撤离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马上通知本厂员工,并组织撤离事故现场人员,对受伤人员要进行紧急救护。然后立即启动突发性应急预案进行事故处理。

④报警机制

制定向消防部门和环保部门报警的应急办法,设置专人负责。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8 附图

附图1 本单位地理位置图

附图2 本单位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附图3 本单位平面布置图

项目污染设施图: 堆肥场 堆肥场 雨污分流系统 沼气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k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