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验对中国防范“后奥运经济低谷”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4-02-27 01: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际经验对中国防范“后奥运经济低谷”的启示

[摘要]随着2008奥运会的临近,人们在关注赛事准备进程的同时开始关注后奥运经济。奥运会过后,北京是否会像以前一些奥运会主办城市一样陷入所谓“后奥运低谷”,不同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文章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奥运会主办城市如雅典、悉尼、亚特兰大、首尔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其经验教训,指出其中几个城市出现“后奥运低谷”的原因,并得出结论认为:“后奥运低谷效应”并不是定理,从长期来看,奥运会带来更多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只要投资规划得当,注意赛后奥运场馆的充分利用,并创造条件使经济基本层面保持良好运行,后奥运低谷是可以避免的。文章还结合中国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实际,提出对中国的启示意义和一些政策建议,指出中国应当根据自身特殊国情,有效执行预算,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改造利用和保持房地产、证券等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最后表达对北京后奥运经济的乐观积极态度。

[关键词]后奥运经济;后奥运经济低谷;借鉴意义;展望

[作者简介]叶苗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贸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与资本流动,北京,100024;王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贸2006级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北京,100024;张亚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贸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与资本流动,北京,100024;程远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贸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与资本流动,北京,100024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8)05-0008-0003

一、以史为鉴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在莫斯科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回顾北京本次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从1998年11月25日北京正式向中国奥组委递交申办2008奥运会的申请书,到2001年萨马兰奇正式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时间跨度长达3年。因此,举国上下万分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为北京的建设谏言献策,各项准备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北京和其他奥运场地的运动场馆不断完善,运动设施国际一流,运动器材一应俱全,奥运会志愿者也陆续就位,可以说万事俱备,只等奥运会开幕了。7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中国经济特别是北京的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奥运会自然功不可没。但

如若规划准备不完善,随着奥运催化作用的消退,奥运会后往往出现相关产业投资下降、奥运场馆利用率不足等情况,拖累了社会经济发展,甚至会陷入“后奥运经济低谷”的怪圈。但这并非必然的规律,已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也有避免了经济滑坡、实现平稳过渡的实例。因此,解析相关奥运举办国后奥运经济的教训与经验,对于即将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各主办城市奥运会前后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1 奥运会前后雅典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总支出超过了80亿欧元,是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后,支出最多的一届。希腊在2000~2005年,除进出口外,GDP、私人消费、政府消费和投资指标都是在奥运的前一年达到峰值,从奥运年开始呈下降的趋势,投资增速的下降幅度最大,从2003年的11.6%下降到2005年的3.9%,GDP、消费增速的变动幅度较小。希腊在奥运后的总体经济状况仍比较乐观,虽然各指标的增速放缓,但所有指标都没有出现负增长。 2 奥运会前后悉尼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获得了63亿美元的收益。赛前新南威尔士州GDP增长最快,奥运会当年并没有实现最高增长率,奥运后增长率出现了小幅

下滑的趋势,到2003年时GDP的增速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的起色。在筹备奥运的前四年投资出现了大幅增长,尽管个别年份略有波动,但增长的平均幅度大大高于1996年以前的水平。赛后投资不仅大幅下滑,而且出现了负增长,2002年以后才逐渐恢复,2003年投资增长率回升到10%,恢复到了赛前的水平。

3 奥运会前后亚特兰大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佐治亚州带来的总效益为51亿美元。奥运会前后佐治亚州GDP的增速一直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从经济结构内部来看,受奥运影响幅度较大的产业部门如酒店和交通业波动较大。酒店业、建筑业以及交通市政设施等部门赛前增速较快,并在奥运年实现了最高增长率,在奥运结束后的头一年增速放缓,尤其是酒店业在赛后出现了负增长,1998年以后虽然开始恢复,但增长率明显低于赛前的水平。

4 奥运会前后汉城(首尔)总体经济状况变化 汉城在奥运前两年的时间里,其GDP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汉城奥运会的重要场馆和基础设施等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奥运会举办前两年已基本完成,奥运会年经济增长速度稍有放缓,赛后的前两年未出现“奥运低谷效应”,经济增长略有提速,1991年后经济增长逐步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增速约在8个百分点左右。

1985~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

(二)奥运会前后各主办城市经济状况的综合比较分析 奥运会前后各城市经济的走势变化与全球经济形势和各主办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

汉城:举办奥运会时正是韩国重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赛后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发生变化,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亚特兰大:虽然酒店、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筑部门等受奥运影响较大的部门赛后前两年出现了大幅下滑,但由于这些部门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6%(酒店部门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建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部门加总不到15%),所以,奥运前后美国GDP增长平稳的趋势并未受影响。

总之,奥运后低谷效应并不是定理,从几个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各主办城市变化的差异较大,虽然各主办城市赛后的投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还是有一些城市成功地防范了后奥运经济低谷。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成因分析

纵观各届奥运会举办国的情况,笔者把“后奥运经济低谷”出现的原因归结如下: 1 预算执行超支严重

加拿大蒙特利尔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最初预算为1.25亿美元,但实际花费远远超出控制。组委会大兴土木,在城北地区开辟奥林匹克中心,新建大型主体育场、奥运村等,这些豪华的基础设备耗费了巨额财政资金。据魁北克政府估计,这届奥运会实际开支为24亿美元,是预算的近20倍,其中体育中心的建设就超出6 倍。奥运会后,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种新税,叫奥运特别税,而且一交就是30年。北京奥运会总投资预计超过350亿美元,占到自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投资总额的43%以上,如何有效执行好预算,是我国的预算管理面临的艰巨任务。

2 奥运前期投资巨大

北京奥运会总投资超过350亿美元,其中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和运营费用等直接投资约为35亿美元,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以及美化环境的间接投资约占90%,如何回收这部分投资将是一个难题,盲目乐观巨额投资带来的效益显然是不理智的。虽然北京奥运会投资主体已向国家拨款和自筹结合型转变,但国家财政拨款型筹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投资体制还有待规范,这无疑增加了“后奥运经济”的风险。

3 赛后场馆利用率低下

举办奥运会必然要兴建一些比赛场馆和一些体育设施,奥运会结束后必然也要面临场馆闲置和支付巨额养护费的问题。无论是开商业运作先河的洛杉矶奥运会,还是被誉为最成功的悉尼奥运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此问题。对于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设施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策略,把损失降低到最低。 4 奥运泡沫经济加剧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奥运场馆建设规模之大、投资额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加之投资回收期长,报酬收益不确定,如果投资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很容易形成金融风险;如果再考虑建设资金贷款周期到来后的密集还款,经济泡沫膨胀的风险还会加大。

从微观上来看,北京的房价在国家两年的强力调控下依然涨势迅猛,原因很多,其中炒作“奥运概念”是一个主要原因。高房价极有可能导致奥运泡沫经济,这个泡沫一旦破裂,对经济造成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牛气冲天的股市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最近6届奥运会中,所有主办国的股票市场在奥运会之前的一年都取得了收益,其中韩国(1988年)、希腊(2004年)和美国(1996年)三届奥运会的增长数分别达到90%、29%和33%。目前,中国股市的日益泡沫化越来越明显,一旦投机者忙于抽逃资金,北京奥运会后的投资下降会

比预期的更快。

二、避免“低谷效应”的启示

(一)借鉴意义

总结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经验教训,对北京市避免奥运会后“低谷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 奥运会举办目的:主办城市申办奥运的目的不同,那么在筹办过程中调用的资源和制定的策略重点不同,各个产业所受的影响也就不同。因此确定目标市场和特定的产业部门有助于使如何发挥奥运的杠杆作用更加清晰化,全局策略只会稀释有限资源所能发挥的作用。如悉尼将重点定位于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并在奥运会前后制定了战略规划,因此奥运会后悉尼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会展中心,国际旅游的发展也十分喜人。

2 奥运会运作的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低谷效应越不明显。以亚特兰大为例,亚特兰大有关奥运会的直接投资全部由私人企业承担,企业会在赛前充分考虑回报问题,因此在奥运会永久性场馆的建设上,首先考虑场馆是否有需求和赛后如何利用,所以不存在赛后场馆闲置的问题,这些场馆很快就与城市融为一体。

3 奥运投资的规模:奥运投资规模越大,与不举办奥

运会时的投资规模对比越大,赛后经济波动越大。 4 奥运投资的结构:奥运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间接投资主要指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主要是市政建设项目和环保项目。一般来说,直接投资比重越大,即新建场馆越多,赛后闲置的可能性越大。

(二)特殊国情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北京市在借鉴其他奥运会主办城市经验的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情况。首先,中国是第一个主办奥运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北京市举办奥运会需要汇集全国的资源。其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生活既有国家主导的一面,也有市场化运作的成分,政府要考虑如何做到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三、防范“后奥运经济低谷”措施

为防止出现“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执行预算

北京奥运的预算开支是350亿美元,这样庞大的资金必须有效使用。执行中要做到:首先,制定奥运预算应当体现全国人民的利益;其次,在实施奥运工程时,应通过政府采购落实,包括采取国际招标、国际人才的引进、开放建设项目、增加透明度、强化制约、监督机制等市场化的一系列做法,从而强化财政管理职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后,应当加强审计监督,保证奥运预算的切实执行,避免预算执行的不确定性。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奥运前期投资比例大,单靠政府显然力不从心,可以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中央发债、地方使用的方式,这种集中举债分散使用的方式造成了系统性风险的集中。不妨尝试地方政府发债的方法。由北京市政府发行奥运特别债券,向全社会筹集资金。奥运特别债券可以在本市发行,也可向全国和海外发行,可以根据建设进度和需求情况分数年发行,发行后可以流通,可以贴现,到期后用举办奥运增加的收入还本付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减轻了中央财政负担;二是增大了北京市政府的责任,促使其更有效地使用借来的资金。此外,奥运周边配套建设可以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社会投资的加入,减少了政府投资压力,也为企业找到自己的发展平台。

(三)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改造利用

为避免奥运场馆出现“赛事结束人去楼空”的现象,对比赛场馆的后期利用,采取商业开发,酒店、展览、会议等综合利用,以提高场馆的利用价值,这是一条有效方法。北京已充分认识到了这点,借鉴韩国首尔、希腊雅典的经验,为确保2008年奥运会后长期使用,许多场地都预留了大面积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大型会展中心、超高层智能化多功能大厅、大型购物中心,奥运会后将成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奥运会期间用作乒乓球、羽毛球、击剑、摔跤比赛等场馆,奥运会之后也将成为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地。

(四)保持房地产、证券等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我国应对奥运前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合理安排以平抑投资波动,对于一些不急于上马的工程项目可以放到奥运会后进行。这样既可以抑制奥运会前投资过多、负担过重的现象,也可以避免奥运会后房地产业所带来的泡沫经济影响。对于目前的证券市场要加强上市公司监管,防止投机炒作过热。对于投资者来说,要理性投资,选择业绩好、发展前途良好的股票、基金,不能盲目跟风。筹办奥运会需要全

社会的支持,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风险和损失,但我们也会从中受益良多。

四、展望后奥运经济

中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巨大经济体和迅速和平崛起的大国,通过北京奥运会,我们将向全世界人民传达一个开放和进步的中国北京的形象。在饱含热情的13亿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必将顺利实现后奥运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以后各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树立成功典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kl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