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考试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1-10 09: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单项选择题

1. 组织兴奋性经历4个时期,紧接兴奋之后,出现( A ) A 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2. 肌肉最大收缩时,在肌电图上表现为( C ) A 单纯相 B混和相 C 干扰相 D 无 4. 血浆含量占人体体重的( A )

A 5% B 10% C 15% D 20% 5. 姿势反射不包括(D )P73

A 状态反射 B 翻正反射 C 旋转运动反射 D 屈肌反射 姿势反射包括: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或旋转加速度反射 屈肌反射属于脊髓反射 6.颈紧张反射属于( D )P73

A 牵张反射 B 屈肌反射 C 翻正反射 D 状态反射

7. 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 衰竭学说 B 堵塞学说 C 控制论学说 D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8. ( B )是影响肌肉力量的最主要因素P173

A 肌纤维类型 B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C 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D 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9.以下不属于负荷阈的基本因素的是( D )P32 A 强度 B 持续时间 C 密度和数量 D 项目

10. 生理学将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A)P33 A 极化 B 去极化 C 复极化 D 超极化

11. 以下关于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的特点中,错误的是(D ) A 只能向邻近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B 没有不应期 C 有总和现象 D “全或无”的方式 12. 正常成人女性的肺活量约为( C )

A 1500毫升 B 2000毫升 C 2500毫升 D 3500毫升 女性2500;男性3500

13. 与皮肤散热密切相关的微循环通路为( C )

A 直接通路 B迂回通路 C 动、静脉短路 D 无

14. 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吸取的最大氧量,通常以L/min为单位。

正常成年男子最大吸氧量约为( C )

A 2.0-2.5 L/min B 2.5-3.0 L/min C 3.0-3.5 L/min D 3.5-4.0 L/min 男子:3.0-3.5L/min;绝对值:50-55ml.kg/min 15. 200m跑属于( B )

A 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 B 近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

C 亚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 D 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

从能量消耗来看:极量强度运动磷酸原消耗迅速,在运动结束时CP消耗80%-90% 近极量无氧运动:磷酸原消耗迅速,并且乳酸的堆积,ph值下降 亚极量强度的无氧:糖原酵解供能占主要,乳酸大量堆积。 16.长跑运动所体验的欣快感与( D )有关

A 心钠素 B 睾酮 C 皮质醇 D β-内啡肽 17. 发生部位属于中枢性疲劳的是( A )

A 脊髓运动神经元 B 肌细胞膜 C 肌质网 D 线粒体 18.生理学一般用( B )计算最高心率。

A 210-年龄 B 220-年龄 C 230-年龄 D 200-年龄

19. 供能总量少,功率输出最快,时间仅能维持数秒钟的供能系统为(A ) A 磷酸原系统 B 乳酸能系统 C 有氧氧化系统 D无氧系统 20. 关于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错误的是( D ) A 耐力运动消耗脂肪 B 适度运动降低食欲 C 降低基础代谢率 D 抑制脂肪的生成 21. 握力的测量属于( B )

A 等张肌力检测 B等长肌力检测 C慢等速肌力检测 D快等速肌力检测 22. 关于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以下不正确的是( D ) A 心电图可能出现T波倒置 B 脑电图出现慢波成分的增加 C 血乳酸清除时间延长 D 血氨水平下降 23.关于运动与补水的说法,以下错误的是( B )

A 运动前补液量不宜过多 B 运动中应增加补液量,可达到失液量的80% C 运动后补液原则为少量多次 D补液总量=失水量(运动前体重-运动后体重) 25. 供能总量很大,功率输出最慢,持续时间很长的供能系统为(C ) A 磷酸原系统 B 乳酸能系统 C 有氧氧化系统 D无氧系统 26. 潮气量是平静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大约为( A ) A 500毫升 B 800毫升 C 1000毫升 D 1200毫升 27. 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B )

A 髓袢 B 近球小管 C 远球小管 D 集合管 28.关于运动与补糖的说法,以下不正确的是( B)

A 运动前数日采用高糖膳食 B 赛前0.5小时补糖1~5克/千克体重 C 运动中每隔30~60分钟补糖一次 D 运动后补糖的时间越早越好 29.运动生理学是( )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D、运动医学 30. 终池Ca++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与( )相结合。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31. 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却是连续的,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大动脉和弹性;B、小动脉的阻力;C、血管的面积;D、大动脉的压力

二、判断题

1. 基强度是评定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最简易指标。(时值)

2. 静息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和Na+的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K+) 3. 以膈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称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4. 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5. 正常人血浆酸碱度PH值的范围介于7.35—7.45之间。 6.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属于基因表达学说。(基因组效应)

7. 第二次呼吸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开始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8. 有氧耐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肌肉内糖元氧酵解供能的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

以及脑细胞对血液pH值变化的耐受力。(无氧耐力)

9.强度-时间曲线类似于双曲线,表明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阈值和时间阈值 呈反变关系。(P32)表达的是阈强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10.最大完全强直收缩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是单收缩的4倍。

11.不同类型肌纤维由不同的运动神经元所支配,大a运动神经元支配I型肌纤维, 小a运动神经元支配II型肌纤维。(a支配II型) 12.第一心音代表心室收缩期的开始。(√) 13.第二心音代表心室收缩期的开始。(舒张)×

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主要由主动脉和肺动脉半月瓣关闭造成。第二心音的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14.中心静脉压是左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右心房 15.心交感神经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搏减慢减弱。(×) 16.正常肾糖阈为160-180mg/dl。P159,1.6-1.8g/l,1分升等于0.1L

17.人类不仅对具体的刺激可建立条件反射,还可对抽象的语言和文字建立条件反射, 这是人类与一般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18.顺序原则是指力量练习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习动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的来说应遵循先练小肌肉、后练大肌肉。(×)

19.人体内的糖原可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二者相比,肝糖原的含量更高。(×)肌糖原 20..心肌的动作电位过程包括4个时期,即1、2、3、4期。(×)0.1.2.3.4. 21.在亚洲地区,将成年人的BMI大于25定义为肥胖。 22.根据Fink原理,吸氧量=每搏输出量×动静脉氧差。(×) P185心率*每搏输出量*动静脉氧差

23.运动性疲劳时会出现T/C比值的升高。(血睾酮/皮质醇降低时疲劳的标志) 24.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和K+的内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外流

25.等张肌力是静态肌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26.力量练习过程中,应该遵循先练小肌群、后练大肌群的顺序。(×)、 27. 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 28. 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是肌小节(√)

29.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与一般人相比红细胞数量没有差异。(×) 30.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大脑皮质。(×) 三、填空题

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_新陈代谢、__兴奋性_、_生殖__。

2. 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条件必须达到_一定的强度、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3. _横管_和两侧的__终池__构成三联体结构。 4. 肺通气的动力是__呼吸运动_。P113

5. 我国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的正常值为___110-150g/l____男子 120-160g/l_。(P99) 6. 消化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7. 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8. 呼吸的三个环节包括:外呼吸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 9. 通气/血流比值的正常值为__0.84。

10. 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有__心收缩力 呼吸运动 体位改变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11. 尿液的生成过程有三个环节,即_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

管的分泌。

12.速度素质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 动作速度 位移速度。 16. 赛前状态可分为:准备状态 起赛热症 起赛冷淡。

13.ATP再合成是一个磷酸化的吸能过程,包含两种方式,即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14.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__60%__。P129

15.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包括:感应阶段 增殖和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三个阶段。 16.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_肌源性 和神经源性_两大类。 17.运动强力手段主要有三大类,即_生理学 营养学 药理学_

18.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包括: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19.肌肉收缩的三个环节包括_: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兴奋收缩耦联 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 20.脊髓反射包括:牵张反射 屈肌反射。

21.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为_5L/min__。 22.有氧能力是指人体摄取、__运输_和_利用_氧的能力。 23.V02max是评价有氧耐力的最佳指标。 四、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 稳态:通过人体内多种调节机制的调节,使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保持

着一种动态平衡。P4

2. 时值: 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P33

3. 肌丝滑行学说:在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肌小节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的带动下向A带中央滑行,使肌

小节长度变短,导致整块肌肉的收缩。P39 4. 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最快速度作最大呼气,测定呼气第一秒(83%)、第二秒(96%)、第三秒(99%)

呼出的气量。P115 5. 微循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循环。其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P135 6. VO2max: 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P185 7. 能量代谢: 能源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P11 8. 氧热价: 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进行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9. 牵张反射: 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腱

反射,另一种为肌紧张。P70

10. 进入工作状态: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的机能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

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叫进入工作状态。P229

11.新陈代谢:生物体实现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即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

换过程。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12.阈强度:通常把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

阈强度。P32

13.自动节律性: 心肌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产生兴奋、冲动的特性。正常起搏点:窦房

结。P125

14.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值:55%—65%。P129

15.lactate threshold: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

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称为乳酸阈。它反映了机体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P188

16.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能量代谢。P23

17.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比值。 18. 等张收缩

19.极点: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

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P230

20.动作电位: 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出现的迅速可逆性的波动。P32

21.血氧饱和度: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程度,(1分)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P103 22.应激反应: 当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

均可出现血中(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应急反应: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并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以抵抗有害刺激,成为应急反应。

23.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按一定时间重复出现,周而复始,则称为节律性变化。P267

24.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P186

25.运动后过量耗氧: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气量,称为运动后过量耗氧。P187

26.开窗理论:大强度的运动后,机体免疫机能受到抑制,出现免疫低下期,各种病原体易侵入人体,发病率升高。P149

27.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称之为运动性疲劳。P231 五、简答题

1. 简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机制。

冲动→轴突末梢→钙通道开放→突触小泡前移融合破裂分)→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后膜受体结合—

—终板电位→总合为动作电位→沿肌膜扩布。P38

2. 比较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的生理特征。

慢肌纤维由小a运动神经元支配,兴奋阈值低;快肌由大a运动神经元支配,兴奋阈值高。(1分)慢肌纤维收缩产生的张力小;快肌纤维收缩产生的张力大。(2分)支配慢肌的神经纤维细;支配快肌的神经纤维粗。(3分)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4分)慢肌纤维收缩的时间长,快肌纤维收缩的时间短。(5分)慢肌抗疲劳能力强于快肌。(6分)慢肌纤维静息电位小;快肌纤维静息电位大。(7分)P45

3. 简述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影响。

CO2:维持正常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刺激。可刺激外周及中枢感受器。吸气中﹤7%则可增大肺通气量,如﹥

10%则可抑制中枢神经活动。(1分)H+:直接刺激外周感受器,间接刺激中枢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2分)O2:刺激外周感受器,使呼吸加强(轻度缺氧);抑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重度缺氧)。 P122

4. 简述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1分)通过四个途径排泄: ① 从呼吸器官排出。(2分)② 从消化道排出。(3分) ③ 从皮肤排出。(4分) ④ 从肾脏排出。(5分)。P157

5. 试比较肌肉工作三种形式的特点。 (缩短收缩与拉长收缩)

等张收缩,特点: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缩短开始后,张力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是动力性

运动的主要收缩形式。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收缩的用力程度随关节角度的变化而不同。 等动收缩,特点:收缩过程中收缩力量恒定;肌肉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均可产生最大张力;为提高肌肉力量

的有效手段。(2分)离心收缩,特点:控制重力对人体的作用—退让工作;制动—防止运动损伤。(3分)等长收缩,特点:超负荷运动;与其他关节的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同时发生,以保持一定的体位,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P40

6. 试述血液循环主要功能。

运输血液,在运输血液的过程中完成物质运输,以实现机体的新陈代谢;(1分)体液调节机能;(2分)血液防卫机能;(3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4分)调节体温。P107

7. 试述小肠作为食物主要吸收部位的原因。

吸收面积巨大;(1分)食物停留时间长;(2分)食物已经完成消化。(3分)

8. 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生理作用有: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调整赛前状态;(1分)增强氧运输系统功能,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2分)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3分)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提高弹性,预防损伤;(4分)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5分)P228

9. 简述运动补糖的方法

运动前:数日前增加高糖膳食(占总热量 60~70%);赛前1~4小 时补糖1~5克/千克体重;赛前1小时主要采用液态糖。(1分) 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者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补糖量不宜大于60克/小时。(2分)运动后:补糖的时间越早越好。理想的是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持续性补糖。运动后6小时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含量最高补糖的效果最佳。第二章和第十四章的结合。

10. 简述氧离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反映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即氧离曲线。(1分)氧分压60—100毫米汞柱时:曲线平坦,氧饱和

度变化不大,对人体肺换气有利;(2分)氧分压40—60毫米汞柱时:曲线开始下降,氧饱和度明显变化,氧离作用加强;(3分)氧分压40毫米汞柱以下时:曲线陡降,氧饱和度大幅度下降,组织供氧加强。(4分)P104

六、论述题

1. 试述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条件、正常值及影响因素。

血压是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基本条件:心室射血、外周阻力作用(2分)。血管充盈为前提(3分)。正常值收缩压: 100—120mmHg,舒张压: 60—80 mmHg。(5分)影响因素:每搏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大动脉管壁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P133

2. 结合自己的运动实践,谈一谈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影响因素。

生理作用有: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调整赛前状态;(1分)增强氧运输系统功能,克

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2分)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3分)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提高弹性,预防损伤;(4分)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5分)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内容、与正式运动或比赛的时间间隔等,都是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因素。(8分)一般认为,准备活动的强度以45%VO2max强度、心率达100-120次/分、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为宜。此外,还应根据项目特点、个人习惯、训练水平和季节气候等因素适当加以调整,通常以体温上升为宜。(10分)

3. 试述从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

运动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3分)肌膜兴奋→横管膜兴奋→三联管兴奋→终池(纵管、肌质网)释钙离子(5分)→肌钙蛋白亚单位与钙离子结合→肌钙蛋白分子构型变

化(6分)→原肌球蛋白变构移位→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暴露+粗肌丝横桥→ATP酶激活→ATP分解供能→横桥摆动(8分)→细肌丝向H区滑行(多次)→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10分)P37

4. 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5.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分类的?这种分类对体育运动实践有何意义。

肌纤维分为红肌(慢肌)和白肌(快肌),在快肌中可分为三个亚型:快红肌、快白肌和中间型。由于不同的肌纤维类型在收缩性上的生理差异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直接的影响,红肌纤维比例较高者有利从事长时间运动的耐力项目,而白肌纤维比便较高者在短距离,高强度或爆发性力量的项目具有优势。

5. 需氧量和摄氧量在强度确定中有何意义?

6. 为什么“极点”出现以后继续坚持运动会产生“第二次呼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jz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