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归纳

更新时间:2024-01-24 20: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

人物及作品: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柏拉图《理想国》 孔子《论语》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度 1762年卢梭《爱弥儿》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1861年斯宾塞(实证主义者)《教育论》 1916年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教育学说: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教育思想 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963年布鲁纳《教育过程》

1975年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洛克《教育漫画》——主张绅士教育

心理断乳期——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认知逐渐成人化。孩子开始

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一、教育起源学说

答:生物起源说、心理起、劳动起源说 二、教育的概念 P26

答: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未来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三、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着重遗传)P34 答:答:因素:遗传 环境 个体能动性

作用:(1)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A.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C.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造性 (2)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A.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B.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C.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3)个体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A个体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B个体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C个体能动性影响着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五、了解教育公平(哪些措施体现了教育公平) P77 六、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P83 P85

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 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 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 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三是课程目标 四是教学目标

七、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P93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八、全面发展学说 P97 全面教育目的观 P103

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全面发展教育目的观: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 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将其作为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二是 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发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形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德、智、体、美四方面。这是促进人的个性丰富发展所必需,有利于个人在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发挥展现创造性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使人生存发展充满内在活力。 九、斯宾塞的观点 P137

答: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学习科学(自然科学),从它的最广义看,是所有活动的最好准备

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P139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们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十一、了解《学记》 (需要知道哪些语句是出自于学记) P167 十二、杜威、赫尔巴特的中心论 (学生观) P208

答: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要依靠教师 ——传统教育派 杜威:学生中心论(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儿童为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主动性,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学生转 ——现代教育派 十三、教学原则有哪些?指什么? P212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3)直观性原则 是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4)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5)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 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7)发展性原则 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合适学生的发展水平,但

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十四、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P238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读书指导法 4.练习法 5.演示法 6.实验法 7.实习作业法 8.讨论法 9.研究法 十五、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P250

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十六、班级上课制的概念(P250)、优点(P253)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优点:

1. 形成了一套严格制度

2. 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 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的系统科学知识 4.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 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十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内容?(着重上课) P256 答:内容:备课 1学期进度计划 2 课题单元设计 3课时计划

上课 1 明确教育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课后教导工作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十八、教师的职业角色、(P451)作用(P447) 角色:1.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 2.传道、授业。解惑者 3.管理者 4.心理调节者 5.研究者

作用:从宏观上看,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 从微观上看,教师的劳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 十九、为什么要成为教学研究者 P452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和个性特点的青少年,传授的是不断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千篇一律地机械地进行教育,而是要不断反思,研究自己的工作,灵活机智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教学研究。教学实验与改革,不

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十、教育制度的概念 P110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和组织;二是教育机构和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二十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专业素养:(一)高尚的师德 1热爱教育事业,赋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2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 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宽厚的文化素养

(三)专门的教育素养(四)健康的心里素质 学生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 1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2具有思想感情 3具有个性特征 (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2、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3、具有获得成人,具有关怀的需要

(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二十二、师生关系的内涵 答: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包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作用。 (一)、师生在教育教学中过程中的互动共生关系 (二)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二十三、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趋势 P153 1. 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 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

性。 3。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十四、现代教育的特点 P22

1.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产生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不断完善

二十五、课程的概念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P130

答: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

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隐性课程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jy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