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媒体概念及特征
更新时间:2023-11-04 0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个人媒体概念及特征
汤莉萍(四川大学博士论文《试听媒体新变革——播客网络传播研究》
节选 2007年)本人上传百度文库
实践总是推动着理论的发展。播客博客等媒体的出现,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特征,其媒介形式得到了全新的改变,诞生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此处笔者将其界定为个人媒体。那么什么是个人媒体,其有什么不同于大众媒体的特征。以下将进行逐步探讨。
一、个人媒体界定及其概念溯源
笔者将个人媒体定义为,以个人为传播者,借助互联网络或无线通信新技术,以点对点传播方式、传播微内容的小众传播媒体。在个人媒体中,个人拥有制作、编辑、加工、自由发布信息等权利。
按照传播符号类型划分,个人媒体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图文个人媒体,如,博客;另一类是视听个人媒体,如,播客、多媒体网络手机。
不少新媒体论著中提到“个人媒体”这一名词,但学界至今对该概念没有一个准确和全面的论述。此处要规范“个人媒体”概念,只有从新世纪以来,国外关于新媒介的重要著述中具有相似性的术语中找到借鉴和来源。无论是个人媒体、自媒体、我们媒体,还是草根媒体、参与性媒体、平民媒体等用语,都是继博客、播客、手机等新媒
介产生以后逐步流行的一些媒介新术语。这些代表性词汇是:“We Media”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Citizen Journalism”,可以分别译作自媒体、我们即媒体,草根新闻业、参与性新闻业、平民新闻业。
新世纪以来,新媒介论着中具有开创意义的有两本着作。一是美国学者Shayne Bowman 和 Chris Willis2003年7月出版的《自媒体:受众正在如何形成新闻和信息的未来》(《We Media: How audiences
1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以下简称《自媒体》)。
书中着重介绍了参与性新闻业(Participatory journalism)。其中他们这样定义参与性新闻业:单个或群体公民的一种行为,他(她)们积极参与到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这种参与的目的在于提供民主社会所需要的独立、可靠、精确、广泛而相关的信息。2书中论述了参与性新闻业的形成、参与规则、自媒体的潜在价值等等,成为论述以参与性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的理论基础,也是此处论述“个人媒体”概念的理论基础。
《自媒体》中具有开创性的关键词汇有“We Media”、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Citizen Journalism”,可以分别译作自媒体(或我们媒体),参与性新闻业、平民新闻业(或百姓新闻业)。其中,书中只对“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给出了专门的定义,并对其形成背景、具体参与形式和规则及其潜在价值展开了论述。对于“We Media”和 “Citizen Journalism”,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或论述。“We
1
Shayne Bowman ,Chris Willis,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2003. p.23. 2
Shayne Bowman ,Chris Willis,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2003 .P.9.
原文: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The act of a citizen, or group of citizens,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reporting, analyzing and disseminating news and information. The intent of this participation is to provide independent, reliable, accurate, wide-ranging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that a democracy requires.
Media”只是作为一种“我们成为媒体”现象的名词化,这个词汇侧重对参与性新闻业主体的突出,概括指代那些以“我们参与传播”为特征的新媒体。“Citizen Journalism”也是“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的衍生词。书中关于“Participatory journalism”概念的论述是“The act of a citizen, or group of citizens”3,即参与性新闻业是单个或群体公民的一种行为。可见,其实“Citizen Journalism” 依然是“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的参与性主体的一种强调。值得注意的是,“Citizen Journalism”不是公民或市民新闻业(civic journalism)。其两者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由非职业化的个人报道,而后者依然是传统媒介机构的记者报道。
另一本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新媒体著作是美国技术专栏作家丹?吉摩尔(Dan Gillmor)2004年7月出版的《我们即媒体: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业》(《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4,以下简称《我们即媒体》)。他以独特的洞察力和经验的前瞻性给我们描绘了这个由博客带动的草根新闻业的新时代,他提出了“我们即媒体”5(We the Media)的观念。前后相隔一年的两本重要著作,标志着新媒介研究从传播特点等理论到媒介形态运用分析的重要转变。前者主要论述新媒介的参与性传播特征,而后者侧重博客等新媒介实践对社会民主和新闻业的改变。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则是《我们即媒体》中的关键词。丹?吉摩尔写作方式是穿插故事的专栏风格,语言通俗并充满时代感。该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规范性学术化书籍,书中依然没有对“We the Media”和“Grassroots Journalism”给出确切的内涵定义,更多的是对其外延分类形式的描述。书中对草根化网络新技术及其运用进行了分类叙述,如,RSS和 Wiki(第2章)、Web Service(第8章)、Creative Commons(第11章)以及本书的主要对象Blog。就笔者看来,“We the Media”是“We are the Media”这个句子的省略句形式,与名词化的“We Media” 含义没有差别,都是指我们成为媒体。“Grassroots Journalism”中文译作“草根新闻业”,并不准确,
3
Shayne Bowman ,Chris Willis,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2003, p.88. 4
Dan Gillmor,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O'Reilly Media Press Institute , 2004,p45;
Dan Gillmor, “A new brand of journalism is taking root in South Korea,” in The San Jose Mercury News Business Section, May 18, 2003. 5
Dan Gillmor, “Here Comes We Media,”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January/February 2003. http://www.cjr.org/year/03/1/gillmor.asp
是一种字面的直译。深究“grassroots”一词的英文解释,并没有“草根”的意义,而是指基层群众。《牛津字典》的解释是“People or society at a local level rather than at the center of major political activity”或“The groundwork or source of something”即“基层,基层群众:在地区一级而不是处于主要政治活动中心的人或社团”或“基础,根源:某事物的基础工作或根源” 。所以“Grassroots Journalism”的含义是群众新闻业,依然是强调新闻业的主体,和 “Citizen Journalism”并无什么不同。《我们即媒体》的台湾中文译本书名是《草根媒体》,虽然不具有学术的准确性,但其名称更为引人注目和形象生动,是畅销书风格的需要。
综合以上所述,“We Media”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Citizen Journalism”几个词汇虽然表述不同,侧重点不同,其实本质含义都是相同的,都是指以博客、播客等网络媒体、手机为代表的,普通个人参与传播,受传合一的新传播形式。
此处笔者将这些传播媒体形式统一称为“个人媒体”,其目的是和“大众媒体”术语相对。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术语,但这一概念正是缘自以上“We Media”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Citizen Journalism”词汇意义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意语。
二、个人媒体传播特征
为了更好界定个人媒体,下面从传播的角度,总结出个人媒体的四个主要传播特征:
第一,传播主体角度来看,个人媒体的传播者是个人。这是最首要、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产生大众传播颠覆性革命的根源。从大众媒介诞生以来,新闻和信息发布权被大众传播机构垄断,受众只有被动
接受信息,反馈信息的影响力也非常有局限。伴随
Web2.0、P2P技术、宽带技术、流媒体技术、无线通
信
等一系列的技术日益发展,受众正发生着从被动信息接
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发布者的突破性革命。从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协同出版系统、博客、手机短信,到2004年新近诞生的播客,各行各业的普通受众正参与着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受众和传播者合为一体,界限不再分明。受传分离模式逐步被受传合一的方式改变,传播的机构中心化模式受到个人的去中心化模式的强烈冲击,整个传播格局发生颠覆性改变。
第二,传播类型来看,小众传播为主。大众媒介的传播类型是大众传播。西方传播学界经常引用的大众传播定义是“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技术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如,报刊、广播、电影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广泛分部的受众传播符号内容”6。而“小众化”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大众而言的,是指特定兴趣人群的小范围组合。而小众化的极端就是个人化,个人化就是针对每个人或场景、事情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播活动出现的一种变化趋势,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信息的内容和传播对象的特定化。也就是说,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特点是将综合的内容同时传达给不同性质、不定量多数的受众,而新媒体的特点则是将特定的内容传达给人数相对较少的特定对象群体,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博客、播
6
(美)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7页。
客或手机媒体的个人化定制就是为了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其实质就是一种小众传播方式。
第三,传播内容方面,以微内容为主。所谓微内容就是由个人用户生产的,小规模、低成本或无成本制作的网络媒体内容。它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文本微内容(text micro-content),另一种是多媒体微内容(multimedia micro-content)。前者主要代表是博客、电子邮件、论坛等文字或图片微内容,后者主要是播客的音频或视频微内容。微内容成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微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个人媒体内容的主要特征之一。微内容概念是相对于大众传播生产的规模化、大型化内容而言的。目前,以手机短信、博客日志和播客视听文件为代表的微内容,正成为媒介内容生产市场的重要新生力量,为拓展媒介内容市场产业链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四,传播模式,P2P模式,即个人对个人的“点对点”模式。P2P即Peer to Peer的缩写形式,Peer这个英文单词的含义是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义,P2P通常译为对等互联或对等链接。网络实现P2P技术以后,用户可以不用像过去那样链接到服务器去浏览或下载,而可以直接链接到其它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P2P是一种技术,是有着改变整个传播模式潜能的技术。所以,从深层的意义上说,P2P也是一种传播模式和社会沟通方式变革。P2P技术将传统大众传播的“机构中心化模式”转变为个人媒介的“去中心化模式”,改变了传统传播网络的组织方式,对社会和经济沟通的方式也带来深
刻变革。
三、个人媒体与大众媒体特征的比较
由于个人媒体和大众媒体概念相对,以下罗列出两种媒体的不同
点,以更
好地界定个人媒体概念(见表2-1)。
表2-1 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的比较
比较项目 代表媒体 大众媒体 报刊、广播、电视 个人媒体 博客、播客等网络媒体、手机 传播主体 传播类型 传播内容 传播壁垒 传播速度 传播把关 机构、受传分离 大众传播 宏内容 高投入,专业化 一般有时间差 巴斯双重把关模式 个人、受传合一 小众传播 微内容 低成本或零成本,非专业化 即时性 前后(弱)把关或无把关模式 传播模式 机构中心的线型传播模式
两者的比较除了传播主体、传播类型、传播内容和传播模式外,
去中心的P2P传播模式 还有传播壁垒、传播速度和把关模式的比较。
传播壁垒主要是指使用媒体的资金和技术壁垒。个人媒体借助开放式网络平台,其媒体使用成本几乎为零。而从技术上来说,个人媒体的使用也远没有大众媒体的难度大,手机媒体或者网络博客和播客的内容发布或管理技术朝人性化趋势发展,其使用越加简便,有些播客服务网站甚至打出了“老奶奶也可以做播客”的口号,可以看出个人媒体技术的普及化趋势。
从传播速度来看,个人媒体由于不需要群体协作和机构过滤,直接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进行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快于大众媒体。
从传播把关模式来看,大众媒体实行的是巴斯提出的“双重把关模式”。即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第二阶段是新闻加工,把关人主要是编辑。个人媒体实行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把关模式,笔者其称为 “前后(弱)把关模式”。所谓的“前后(弱)把关”模式,是指内容发布前进行“电子把关”,内容发布后进行“人工把关”。传统媒介的双重把关可以看作是一种“事前”把关,即在内容发布前的筛选和加工;而播客网络传播条件下,是实行的一种“事前和事后”相结合的把关方式。事前进行“电子把关”,即是利用网络软件,对网民上传到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过滤的一种把关形式。事后进行 “人工把关”,即指在用户发布网络信息之后,网站管理员、版主等工作人员再对信息进行及时的筛选和过滤。而具体来说,博客图文个人媒体是“前后把关”模式,而播客视听个人媒体是“前后弱把关模式”,手机个人媒体是“无把关”模式,即传播内容完全不经过
网络软件或网络管理员的筛选、过滤,实现完全对等的即时性传播。
正在阅读:
个人媒体概念及特征11-04
风筝的旅行作文500字06-28
各种先进石灰窑的对比04-30
汽车消声器及排气管的设计非常实用05-07
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12月份05-19
武清、南昌站点热量分析(五日滑动平均和候平均气温绝对值通过法)02-01
补牙记作文600字07-13
树叶的旅行作文500字07-01
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英语作文04-24
锚索格构梁边坡防护施工方案04-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特征
- 概念
- 媒体
- 个人
- 多项式的乘法练习题
- 2013年9月份考试工程招投标第三次作业
- 浮阀塔的机械设计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 存在性问题
- 11会计5班财务报表分析
- 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合同示本
- 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讲义
- 2015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和调整部分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
- 实验五 simulink基础
-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DOC)
- 钢筋算量手册(非常好的钢筋算量教程) - 图文
-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概括传记内容分析传记手法》同步训练(含解析)
- 汇编语言习题答案
-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
-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范2013
- 09学年上学期后进生总结
- 鄂教版一年级(上)语文(1—6)单元复习题 - 图文
- 2008年广州市高中化学竞赛获奖通知
- 电气专业基础与实务(北京市中级职称考试) - 复习题和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