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书籍

更新时间:2024-02-19 00:4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十本书管理学必读书籍

10本经典的经济管理书籍

一个公司想要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就需要领导者拥有对竞争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经济管理方法。当然,谁都不是天生的经济管理学家,我们都需要在后天不断的努力学习,书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为大家推荐十本经典的经济管理书籍。

一个公司想要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首先就需要领导者拥有对竞争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经济管理方法。当然,谁都不是天生的经济管理学家,我们都需要在后天不断的努力学习,书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里,为大家推荐十本经典的经济管理书籍。

经济管理书籍一、蓝海战略

本经济管理书籍简介:企业为了寻求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往往与其对手针锋相对地竞争。它们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市场份额而战,为实现差异化而战。

然而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即竞争激烈的已知市场空间中,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你所熟知的一切战略成功的定律提出挑战。他们认为,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的获利性增长。

作者基于对跨度达100多年、涉及30多个产业的150个战略行动的研究,提出: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价值的飞跃,使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并将新的需求释放出来。

经理人评述:技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商业竞争总是围绕"竞争"而展开。例如,如何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如何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市场份额来增加销售收入等。而本书作者则提出了一种与上述竞争战略完全不同的战略,就是和红海对应的蓝海。

战略一向都是枯燥严肃的,好在这本书收集和归纳了大量各国成功公司的案例,清晰提出并论证了作者对商业竞争的崭新观点------开创新的市场空间。一旦这样,就使我们为之日夜煎熬的白热化竞争变得无关紧要了,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这个竞争了。更可贵的是,它不仅有严谨的理论分析,并且提供了大量如何寻找蓝海战略的方法和工具,甚至是如何来实施蓝海战略的步骤。

我是强烈建议我公司所有高层管理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它不仅是一本描述新的竞争方式的书,更是一本启发和开拓思维的书。

经济管理书籍二、高效能人士的第8个习惯

经济管理书籍简介:我们中间有很多人经常有挫败感,经常会感到气馁,认为没有人欣赏自己、没有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无法表达自己的心声,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能

够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如果你迫切想要成为人群中卓越超常的人,迫切地想要改善机构现状并取得辉煌的成就,想要寻找自己内在真正的心声,那就是你的必读书籍。这部新作见解深刻、引人入胜,而且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最需要的励志之作;

柯维的新作将会改变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改变我们对生活目的和所处组织机构的认识,将改变我们对整个人类的认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注重效率,《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则为我们指明了通往卓越的道路。

经理人评述: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之前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时候就觉得是一本好书,一个环形图把一个经理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提纲挈领的描述出来。我们公司内部还专门组织了关于七个习惯的培训。后来出了这本第八个习惯,自然也很有兴趣翻翻。不过这第八个习惯似乎没有延续七个习惯的风格,应该说,七个习惯重在实践,重在培养职业习惯的意识,重在从自己内在开始的全面修炼,而第八个习惯则更像是信仰、精神,重视从整个组织思考,重视在一个团队中的影响力。我记得伊顿中学的校长曾经说过,他眼中的好学生是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也就是说,这个人不仅自己要成功,更需要帮助别人成功,并为改善整个社会环境施以影响。按照中国的古话就是从小我到大我。

经济管理书籍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经济管理书籍简介: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吗?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在本书中,德鲁克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经理人评述:国泰基金人力资源经理

彼得·德鲁克刚刚去世,让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备感唏嘘。这本书看起来很薄,绝对不是宏篇巨作,但我感觉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不少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理念,很有说服力。例如他用贡献理论重新定义了"管理者",只要是重视贡献、对成果负责人都应该是一个"管理者",这对于我的员工管理和激励工作是很有启发的,又比如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判断工作有效和高效的准则,也让我在设定工作绩效评价系统的时候拓宽了视野。

经济管理书籍四、转型:用对策略,做对事

本经济管理书籍的作者写就的《执行》一书推动了企业家和经理人对执行问题的关注,但通过走访数十个国家,与数千位管理者讨论,作者发现,管理者们经常是带着全心全意的注意力和火热的激情,但所执行的其实是错误的战略,向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做着错误的事情------"将军们往往在准备打过去的战争"。

在《转型》一书中,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他们开发设计的"商业模式"分析体系。它是一

种基于现实的可靠的思维框架,用于全方位考虑企业的现实情况,帮助管理者将财务目标(经营利润、现金流、资本密集度、利润增长、投资回报)、外部现实(行业的历史盈利状况、整体的商业环境、客户基础、根源分析)和内部活动(战略、运营、人员、组织机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书提出的商业模式为处理转型问题带来了理智。它指导着什么时候应该变革,什么时候不应该变革,哪些应该改变,哪些不应该改变。

经理人评述:上药集团对外事务部经理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只正在跳跃的动物穿过一个魔术中常用的大圈。动物的后半身是鹿(我猜测),前半部分是豹。等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回想起这个封面,觉得非常贴切,非常符合本书的论点,即通过转型,企业可以脱胎换骨,以一种全新的竞争力出现。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转变机遇,甚至当转型的环境已经具备、机遇已经现身的时候,企业仍然无视这一切,那么机遇就变成了危机。"要不转型,要不死亡"。现在想想,谁也不可能安逸的睡在历史上。

经济管理书籍五、当中国改变世界

本经济管理书籍简介:本书作者是一位法国著名的资深传媒人,从事新闻报道27年,曾任法国著名财经类报纸《回声报》副主编多年。本书体现出作者广博的信息基础和独到的观察眼光。

现在,无数的政治家、经济家、投资人都在议论中国的醒来和崛起。没有一个国际论坛忽略中国发展这个主题,没有产业的国际发展会脱离中国而独立存在。

中国的超大胃口引爆了国际上的众多敏感能源问题。由于它辽阔的幅员和饕餮的胃口,中国动摇了石油、钢铁、黄金、小麦、技术、劳务等所有市场的稳定。同时,很多发达国家本来已经退入历史长河的夕阳产业因为中国的需求而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力量。

各种言论众说纷纭,中国威胁论依然拥有一定的声音,但是越来越多有前瞻性的人看到,中国的崛起即将给世界经济进步带来了动力,也给自己带来了百年不遇的机会。

本书没有探讨深刻的经济学理论,也没有拘泥于单一的制度或者文化的问题,而是基于一个记者的敏感性将宏大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充满条理和逻辑。

经理人评述:北京三元基因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毫无疑问是有我们自己的全球化战略的,所以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要求中国的企业家打破以往传统的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的局限性,必须以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与世界各国共享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和价值观念,所以了解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的评价,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因为曾经在法国工作过,因此对于法国媒体的观点比较关注。法国人骄傲、自信,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这本书可以说很好的代表了一类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看法。大家都

知道中国威胁论的存在,各国都有持这种观点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但这本书则用非常丰富的信息量和比较强的逻辑条理,积极地突出了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重要作品。其实,我们想想也就能明白,那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落地生根,在中国投资建厂,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地认可。

经济管理书籍六、26个策略留住核心员工

本经济管理书籍简介:"核心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和奉献,构筑了成功的脊梁,打造了财富的大厦。本书作者认为,留住他们的惟一方式,就是爱他们。

那么,怎样去"爱"?如何更好地发挥"核心员工"的作用,让他们为工作而兴奋,直达巅峰状态?在其他企业试图"挖墙角"的时候,你又怎么能让他们留下来?这本书提出了26个行之有效的留住核心员工的策略。实践这26条策略,你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也不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却可以轻松地留住"核心员工"。

经理人评述: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和发展主任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的从业人员,我一直都非常关注员工的留用,应该说,这一直被公认为人力资源部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本书提出的观点却验证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常遇见的情况,即员工留与走最大的决定因素是他们的直接上司,也就是说,员工留用绝不应该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问题,而应该是每一个部门主管、团队领导者们日常需要关注和留心的重点。很多时候,当我收到某个部门员工辞职信的时候,他的部门经理一般已经和他进行了艰辛漫长的商谈,而已经无法改变员工的选择,我也经常在想,员工们到底因为什么留在公司,又因为什么离开公司。

这本书的英文标题是"Lovethemorlosethem",直译过来就是"爱他们抑或失去他们"。而这本书正是告诉了我们很多如何去真正爱和关心员工的点子和思路。其实了解和关心员工的点子很多,最重要的是经理们如何意识上重视,在行动上观察,随时随地留心。所以,我想这本书对每一个职业经理人颇有启发,也给了我在培养经理人能力方面多一些指导。

经济管理书籍七、赢

本经济管理书籍简介:作为通用电气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在全球享有盛名。他被誉为"全球第一CEO"、"最受尊敬的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

在本书中,韦尔奇结合亲身管理实践及大量鲜活的案例,将其在工作与生活中"赢"的智慧倾囊相授,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诸多层面,囊括商业生活的要旨、企业领导的管理智慧、普通职员的求职与晋升之道,乃至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本书凝聚了韦尔奇一生的管理智慧,是其执掌通用21年来领导艺术的浓缩和升华。

《赢》并不是专为CEO所写。无论你是来自跨国公司,还是小型企业;无论你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或MBA,还是项目经理,或者企业的高层领导,只要你胸中燃烧着奋斗的激情,都将从中受益。

经理人评述:复地集团副总经理

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管理决策者的"圣经",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韦尔奇用最白话文的表述方式,描述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真理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修正和发展。他揭示了如何来解决很多大型企业集团几乎都无法回避、惊人相似的"大企业病",可以说,他提出了一种"中子弹杰克"式的解决方法。

经济管理书籍八、做最好的自己

本经济管理书籍简介:今年7月,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跳槽到Google公司,引起了全球上万家媒体的关注。如今,李开复却跳出这一切,写了一本心平气和、让人感动的书,按照他的说法,希望为中国的年轻人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在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李博士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他深信,读者无法理解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因此本书虽然不是传记,却将很多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事情娓娓道来。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李博士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话,那就是,他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

经理人评述: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在经理人写书挺常见的,说说自己的辉煌经历和管理体验。李开复的经历在中国当代肯定算是传奇的,但他却以一种很谦和的态度,以一种良师益友的姿态给中国的年轻人们写了这本书。虽然我可能不算作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但我仍然为其中的文字所感动。里面所透露出来的诚实和诚恳本身就是对年轻一代很好的教诲,尤其是在现今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无论掌握多么高深的技能,人最终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自己的人品和态度。而在这个领域内的教育,我们往往容易忽视。

经济管理书籍九、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本经济管理书籍简介: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它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华尔街推动了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经济的成功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很好的例证。

经理人评述:《财富故事》执行主编

我本身就是学金融出身的,对于华尔街的历史已经比较熟悉的,但看到这本书依然觉得十分有趣。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阴暗人物和伟大人物的较量代表了华尔街进化的每一个里程碑。像个人之力充当了美国中央银行角色的J.P摩根,像美林证券的创建人美里尔,他重新树立经纪人职业道德,让这个行业焕然一新。他们都曾是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人物,任何一个人的故事都足以是一本厚厚的传记。

篇二:管理学的十大经典书籍

管理学的十大经典书籍 “世界经理人数据”近日精心挑选了上海、北京、广州、成都4地的250名高层经理人员(他们所任职公司规模在300人以上),在各自的公司里分别担任部门经理以上的职务,年薪在40万元上下,请他们选出对他们曾经产生深刻影响,因而最受推崇的十大“商业著作”。

1.《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为我国春秋时代孙武所著,距今已2500多年,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奉为至宝。

日本许多大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必读书。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曾表示:“没有哪本书像《孙子兵法》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管理思想”。前东洋精密工业公司董事长大桥武夫,在企业濒临倒闭之际,发现《孙子兵法》有助于经营,很快使企业起死回生,为此他写了一本专著《用兵法指导经营》,成为畅销书。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如哈佛大学商学院,也把《孙子兵法》融入了MBA的战略课程中。

全书共13篇,约6000字,是一部公认的最权威的“军事战略”著作,同时也被视为战略管理、成本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通过竞争获取事业成功的哲学书。

2.《从优秀到卓越》

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2001年的作品,是该年度《商业周刊》的十佳商业书。

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耗费了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逐一分析。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只有11家公司实现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柯林斯将这11家公司与其他公司进行了对照,分析出了实现这一跨越的内在机制。

亚马逊书店对这本书的赞美之语是,“这是那种经理人和CEO们在若干年内需要一读再读的书。”

3.《杰克·韦尔奇自传》

世界第一CEO自传。本书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五。这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被全球翘首以待的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

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这本自传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大动作。

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4.《杜拉克管理思想全书》

彼得·杜拉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卓越的学术成就曾给他先后带来2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商业周刊》称其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周刊》更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

杜拉克比任何人都早10年或20年开始讨论管理学中现在广为人知的主题:竞争策略、组织设计、成本会计、创业精神和管理信息。他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以3个著名的问题“你的业务是什么?谁是你的客户?客户认知的价值是什么?”简单而深刻地阐明“企业的理论”。

虽然彼得·杜拉克的大多数管理学著作出版于1982年以前,但《福布斯》杂志还是尊称他为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有影响的 “现代管理之父”。

5.《追求卓越:美国最佳管理公司案例》

1982年汤姆·彼得斯与鲍勃·沃特曼合著。20世纪影响最大的管理学著作之一,第一本销量超过百万的商业书籍,长达3年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在美国总发行量超过600万册,事实上,这本书促成了商业书籍出版业的成熟。

本书源自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个内部项目。当时美国商业界备受日本公司咄咄逼人的扩张姿态的困扰,相比日本严格的制度化管理,面对强烈个人主义的员工,美国公司领导成了被讥笑的低能者。《追求卓越》则扮演了美国商业的拯救者。

本书为管理设定了一个积极的目标,而非强调面临的难题。彼得斯提出的杰出企业的8个特性几乎为未来20年的商业管理奠定了格局。今日的企业领袖没有人不承认深受这些原则的影响。它也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管理学著作,中译本多达5种,总发行量超过50万册。

因为这本书,汤姆·彼得斯(第一作者)也从麦肯锡公司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步入世界顶级管理学大师的行列。

6.《基业长青:理想公司的成功理念》

1994年吉姆·柯林斯的著作。这本书研究了18个“基业常青”——高度成功、富有生命力的公司的经验,包括沃尔马特、惠普、宝洁、3M和索尼等行业领袖。

本书研究的是事件,是人性。作者从人的角度让我们看到公司的成长和巩固,公司、组织以及人在组织中的作用,它主要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企业是如何取得优势并长期发展

的?而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使优势成为公司的特性。

美国前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长约翰·W·加德纳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每个经理人都值得一读的书。”

7.《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本书作者是被认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英特尔前CEO安德鲁·格鲁夫,这是他1992年的著作,是公认的商务必读书和当代领导艺术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对商业思想的贡献在于:格鲁夫提供了一种新的对付每个领导者所惧怕的噩梦时分的方法——企业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个战略转折点,这时,企业有机会上升到新的高度,但也同样有可能标志着没落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偏执狂式”的管理能使公司保持足够的谨慎,时常提防他人袭击、窃取你的生意;作为管理者,还要将防范意识传播给手下员工,让他们和企业领导一起度过战略转折点,从而走上发展更高的平台。

在格鲁夫“偏执狂式”的管理,英特尔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芯片公司。

8.《市场营销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市场营销学权威之一。他在1967年出版的《市场营销管理》一书,成为美国管理学院最受欢迎的教材,现在已经出到了第十版,特称为“世纪版”,并被翻译成十几国文字,受到各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科特勒的这本经典营销著作不仅继承了奥德逊、霍华德和麦卡锡等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全面发展了当代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而进行的分计划和控制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科特勒在其《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一书中,也引用了《孙子兵法》的论述。

9.《沃伦·巴菲特之路》

罗伯特·海格斯特姆的这本书是《纽约时报》的最佳畅销书。《福布斯》杂志认为,“此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股票投资杰作,它非常清晰地向人们解开了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那无人匹敌的投资业绩的奥秘”。

这本书的全部魅力来自于巴菲特本人——1956年以100美元起家,迄今为止个人资产已超过160亿美元的“世界头号股王”。

本书揭示了他看似简单又极其深刻的投资原则:注重股票的内在价值,买进市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长期持有,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理会市场变化,也不担心短期的股价波动。

巴菲特曾说过,“即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在《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中,巴菲特名列榜首,广为人知的索罗斯仅名列第五,而且,他是全球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翁中惟一一个从股票市场发家的。

10.《定位》

20多年前,美国《广告时代》杂志约请年轻的营销专家里斯和特劳特撰写一系列有关营销和广告新思维的文章,总标题就是“定位的时代”。20年后,定位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而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也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另外几本经典书:

《德鲁克德核心思想》Peter F. Drucker 这个是首推的,自然。

《竞争战略》《竞争优势》Michael E. Porter 前者讲述五力模型的行业结构分析;后者着重分析价值链对企业战略和运作的深层意义。

《第五项修炼》 Peter Sange 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

《公司再造》 Michael Hammer, James A. Champy 聚焦在企业如何进行自我改造。

《6 sigma之路》 Peter S. Pande et al, Robert P. Neuman, Roland R. Cavanagh 帮助企业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高效人群的七种习惯》 Stephen R. Covey 这是一本着重介绍个人管理的书籍。

《革新者的窘境》 Clayton M. Christensen 旨在倡导理念性。

《竞争大未来》Gary Hamel, C. K. Prahalad 研究电子信息时代与产业,帮助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篇三:经典管理书籍推荐

经典管理书籍推荐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位又一位理论家和实践者不断研究探索、著书立说,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相对完善的管理理论。假设我们把时针重新拨回到一百年前,再跟随时间的脚步,速“读”一遍大师的著作,就是读了一遍现代管理的发展史。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西方古典经济管理理论:雇员总在追求高工资,雇主总要追求低成本,而工资就是成本中的一块。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高效率者得高工资。如何才能让人高效率——人尽其才,人尽其能。

乔治·埃尔顿·梅奥:“刺激员工的最好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表扬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 将工人看成是经济人,即把雇员当成了人来对待。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亨利·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

管理过程理论:管理的14个原则即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管理五大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彼得·德鲁克

企业是社会人的概念:企业和社会机构与社会是利益共同体,所以它们有义务、有道义对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社会才能回馈于它们。为达这个目的,就需要管理。管理的出发点是“提高效率”,关键点是管理好管理者本人。只有那些能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为了管理好自己并提高效率,管理者必须养成5项心理上的习惯:一是知道时间应当花在哪些方面,二是知道自己能贡献什么(自己的长处),三是随时能发挥别人的长处,四是优先做好重要的工作,五是善于做出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言论:“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为了取得成果,必须用人之所长,不仅要用同事、领导之所长,也要用自己之所长。”

《管理实践》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

企业精神的理念和目标管理的理念:“顾客是上帝”,企业管理的8个关键领域: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实物和金融资源、利润、管理人员的表现和培养、工人的表现和态度、公共责任感。企业精神对企业意义重大,企业精神的基础是诚实,对管理人员的第一要求是要有高标准的表现提出了目标管理的要求,认为业绩差的管理人员应当解雇。

言论:“信息是管理者的工具,人才是管理者的资源,时间是管理者稀缺的资源。”

《经理人员的职能》

切斯特·巴纳德

“权威理论”:一个命令是否有权威,取决于接受命令的人,而不取决于“权威”或者说发命令的人。要使权威对一个人发生,要有四个条件,一是他能够理解命令;二是他认为这个命令与组织的目标没有矛盾;三是这个命令与他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四是他的精力和体力能执行得了这个命令。经理要组织起本组织内人员的活动来,要考虑三个基本因素:一、协作的意愿。此时如果诱因(组织给成员的物质和精神报酬)大于等于贡献时,协作的意愿就产生了。二、共同的目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灵魂。三、信息交流。

彼得·圣吉/国际组织学习协会主席

建立学习型组织理念:管理者应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组织的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言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菲德勒

权变领导理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领导分为专制型和民主型两种。专制型领导适合篮球队、勘探队及企业管理,而民主型领导则适合创造性工作的群体的管理。

言论:“没有什么固定的最优领导方式,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关键是要与环境情况相适应。”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么迎接日本的挑战》

威廉·乔治·大内

美日管理方式比较:日本管理与美国管理最明显的差别:日本是终身雇佣制,而美国是短期雇佣制;日本是集体决策,美国是个人决策。美国企业应向日本学习,组建Z企业(如惠普公司那样),即做到,一是长期雇佣制,这样职工职业有保障,就会关心企业;二是企业决策时,先由一线职工提建议;三是加大基层管理人员权力,让他们可以随时自行解决问题;四是由中层管理人员协调统一职工的思想;五是创造上下级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六是企业最高层要关心职工的生活;七是要不断培训职工,让他们有升职的可能;八是对职工进行长期考察和任用。Z理论,其实是吸取了东方管理长处的民主管理理论。

《基业长青》

詹姆斯·柯林斯

管理理念:破除了“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等12种迷信,提出一个企业长久的成功,靠两条,一是抢抓机遇,二是借鉴别人失败而不是成功的经验。

言论:“高瞻远瞩的公司不需要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事实上,这种领导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可能有害。”

《管理的新模式》

伦西斯·利克特/行为科学家

民主式管理理念:领导模式有4种——专权独裁者,温和独裁者,协商式,参与式。第一类领导是注重工作式领导,第二、三类与第一类无本质上不同。第四类领导注重人际关系,以人为本,性质是民主的。上级应当把员工当成大集体的一员,通过对集体的领导,来实现对员工个人的领导。对人的激励形式有四,分别是经济激励、安全激励、自我激励和创造激励。一个组织的领导形态有八个过程,一是领导过程,即上级互相沟通;二是激励过程,即通过让员工参与管理来调动员工积极性;三是交流沟通过程,即组织内信息畅通;四是相互作用过程,即每个分支和个人对组织的目标都能有自己的作用可发挥;五是决策过程,即各级组织决策都是集体决策;六是目标设置过程,即目标要高但切合实际;七是控制过程,即全员参与信息了解,自我控制;八是绩效目标,即高目标被各部门追求,人力资源在不断被培训。

《如何选择领导模式》

罗伯特·坦南鲍姆

“领导模式分布场”概念:以高度集权为左端,以高度放手为右端,划分出了7种领导模式。一是经理直接决策;二是经理通过说服让下级决策;三是经理决策并由民主讨论;四是经理初步决策,下属修改完成;五是经理听取各方面意见再决策;六是下属群体在经理界定的界限内进行决策;七是经理授权下属进行部分决策。7种模式并无对错,适时应用才是最好选择。

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

管理理念:组织的设计有7个要素,即结构、系统、风格、员工、技术、策略、共同价值观,其中结构和策略是硬件,其他是软件。他们得出杰出公司的标准只有一条,即不断创新,而不断创新的公司,必有8个特征,即崇尚行动;贴近顾客;自主创新;注重人才培养;重视价值观(如追求美好,注重细节,注重团队,注重质量,有创新理念);做内行的事;简化工作和人事;宽严相济的企业文化。

《合作竞争大未来》

尼尔·瑞克曼等

管理理念:打造合作伙伴关系,要注意三个基本因素:即互信,信息共享和伙伴团队的组建。伙伴关系建立于双赢基础之上,伙伴关系的导向系统是远景,共享远景是伙伴关系的起点和基础。选择伙伴的四个准则:一是能创造贡献的潜能;二是有共同价值观;三是建立伙伴关系的环境存在;四是市场策略和方向一致。

言论:“不要总是期盼抢到更多的蛋糕,而是要将蛋糕做得更大。”

《产品创新战略》贝思·罗杰斯

管理理念:发展新产品和改进新产品是企业战略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新产品的开发必须心有消费者。产品开发小组的机制是:独立,摆脱公司固有的文化;有刺激性的目标;容忍不同意见和犯错误;团结互信。一个新产品的成功与否,可以通过其一致性、艺术性、可靠性、便利性、耐用性、业绩、功能和质量观感这几个标准来评判。同时,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可以通过对新产品的改进,来延长其生命周期。就服务业而言,其质量标准是,可靠性,可感知性,反应能力,依赖感,想顾客所想。

《走出危机》威廉·爱德华·戴明/“日本经济的救世主”

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管理的“14要点”。1、建立坚定不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目标;2、采用新的管理理念;3、停止依靠检验来提高品质的做法,质量不是来源于检验,是来源于改进生产过程;4、进货时不能仅考虑价格,只从一个进货商处进货可大大降低总成本;5、坚持不懈地改进计划、生产、服务的每一过程;6、建立在职培训制度;7、建立完美的领导体系;8、扫除恐惧,使人人都能有效地为公司工作;9、破除部门间的藩篱,推倒员工间壁垒;10、废除仅是针对下属的口号、训词、目标;11、对数量和质量同时设定目标;12、排除不能让员工以业务为荣的障碍;13、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机制;14、让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投入为争取公司转型胜利的大业中。“14要点”一出,成了20世纪基础,推动了ISO9000质量体系的提出,他成了质量管理之父,还成了。

言论:“商业的利润来自重复消费者,来自他们对你的产品和服务赞不绝口,来自他们将朋友也拉入你的产品的消费中。”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激励-保健理论:员工要有积极性,必然自身要有动力。人有两种需求,一种是本能需求,如生理需求,如要挣钱;一种是成长需求,即取得成就的需求。工作环境的满足,是本能需求的满足,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人;而满足员工成就的需求,才是其自身动力的不竭的源泉。管理者应当对被管理者的成就不断予以承认,对其成长不断铺平道路,并通过公司政策和管理方式来给予“保健”。

《企业的人性方面》格拉斯·麦格雷戈

被管理者的新假设:被管理者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被管理者不但能接受命令,还能主动承担责任;大多数被管理者有想象力、创造力。管理部门既要给予被管理者金钱,更要创造出好的环境来满足被管理者得到自尊、他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激励。

言论:“管理要实行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实行组织要求与个人的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全球经典管理类书籍推荐(由MBA智库收集整理)

1、一般管理

《经理的职能》————(1938) 巴纳德

《动态的行政管理》————(1941) 帕克·福列特《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49) 法约尔《管理的原理与实践》————(1953) 布鲁克

《管理的实践》————(1954) 德鲁克

《管理工作的实质》————(1973) 明茨伯格

《管理:任务、职责和实践》————(1974) 德鲁克

《管理》————(1985) 杰林和莫斯考

《艰难的管理》————(1990) 帕斯卡尔

《独树一帜!》————(1993) 塞姆勒

2、管理方法

《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1832) 巴比奇

《科学管理原理》————(1911) 泰勒

《动作研究》————(1911) 吉尔布雷斯

《专业化管理》————(1973) 路易斯·埃兰

3、质量管理

《质量免费》————(1979) 菲利浦·克劳士比

《走出危机》————(1982) 戴明

《质量的计划》————(1988) 朱兰

4、营销管理

《营销中的改革创新》————(1962) 列维特

《营销管理》————(1967) 科特勒

《颠峰表现者:商业的新英雄》———— (1986) 加菲尔德

《真理时刻》————(1987) 卡尔松

《建立一条顾客链》————(1990) 施纳博格

5、组织

《进步中的工业》————(1931)穆尼和雷利

《组织的科学原则》————(1938)厄威克

《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 ————(1947) 韦伯

《个性与组织》————(1957) 阿基里斯

《帕金森定律》————(1958) 帕金森

《我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1963) 斯隆

《彼得原理》————(1969)彼得和赫尔

《提升组织》————(1970) 汤赛德

《理解组织》————(1976)汉迪

6、管理者

《管理的新模式》————(1961) 利克特

《管理方格图》————(1964) 布莱克和穆顿

《理性管理者》————(1965) 凯佩勒赫特里高

《官僚主义的一般性原理》———— (1976) 雅克斯

《称职的管理者》————(1982) 博亚茨

《一分钟经理》————(1982) 布兰查德

7、领导

《君王论》————(1513) 马基雅维里

《我的生活和工作》————(1923) 福特

《管理行为》———— (1947) 西蒙

《一个企业和他的信念》————(1963) 沃特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jb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