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生自主成长的灵动课堂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4 02: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创造学生自主成长的灵动课堂

——安庆七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纪实 特约通讯员 邓沈生 本报记者 凌浩

小组分组学习 小组交流考察笔记 小组分工研究性学习考察 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作为长期观察报道教育的媒体人,记者喜欢这样的教育生态——— “现在的作业也很有意思,每天回去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一味的做题再做题。学习组长会给组员布置学习准备方面的事情,在第二天小组合作的课堂上用得着。”安庆七 中高二(4)班汪梓豪同学说,而他每次都会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要不就有可能拖小组的后腿。这样做不仅让我们学会了怎样预习,也学会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如果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说懂了,剩下的学生不敢说不懂,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更是不敢提问了。”这个班地理课教师方银霞注意到,她过去教过的一位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碍于情面,课堂上不敢提出问题。现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再简单的问题也有人帮助解决,从而逐步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地理成绩进步迅速。

为了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个班的授课老师也都在积极探寻教学改革。路芳老师的政治课堂相当活跃。她在讲述“矛盾”这一概念时,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互动,一人只呼不吸,一人只吸不呼,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迅速明白矛盾的真正意义;在学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这一章节时,课前让政治小组搜集人类起源、宇宙爆炸等知识视频,由学生上讲台导入新课。 ??

如何实现由传统课堂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眼下,七中人求解自己的答案———一种主要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的教育改革正在学校悄然兴起。 学生: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

近期的一次数学考试,金康同学考了130多分,说起自己数学“跨越”式进步,他很庆幸在文理分班时,进入了高二(4)班,刚好赶上实行课堂模式改革。

这个班的座位已不再按照传统的那种让学生面向讲台而坐的方式排列,而是将数张课桌拼在一起呈“U”字形,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便于组内学生面对面交流研讨。 “改革最直接的动因,是让孩子对高中生活留下一点快乐的记忆,而不仅仅是应试。”高二(4)班班主任王志强说,“我们班同学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等6个学科组,每组7名同学。每个学科的课代表为学习组长,先由学生自主报名组合,老师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组合:组间同质,各小组总体水平相当;组内异质,同学之间程度有差异。各小组人员相对固定,既是学习合作小组,也是学科兴趣小组,并把班级管理方面的要求也纳入小组考核之中,各组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新模式带来了新气象。

“分成学科组后,班级所有的管理事务和学习上的事情,都分解到每位同学身上,班级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每位同学应该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每位同学在享受别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他人服务。我们班班风非常好。”班长沈莉娜说。 “这样坐着听课,让我们没有拘束,大家讨论交流也方便了很多,学习中的不少问题在小组内就轻松解决了。”这个班的学生陈曦文认为。

授课老师们发现,新模式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英语老师刘庆深有体会:“以前上课,我问题提出半天很少有人举手发言,而现在,学生们抢着举手,争着发言。”

“这是因为新模式将课堂发言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发言积极、问题回答得好、课堂活动积极参加,小组考核时都会加分的。”姚天明同学说,“这就容易形成了小组之间你追我赶的局面,做得好的会更加努力,做得不好的,知道怎么去追赶,不甘落后。” 记者发现,该班墙上有专门的考核栏,设立了课内外相关方面的考核指标,并有细致的加分、扣分细则。“班委会按月考核,表现好的小组会得到奖励,比如获奖小组的全体同学与老师一起开展一些有益有趣的研究性学习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许一诺同学说。

在这个班教室的四面墙上,还分别设立了各学科组的展示园地。语文组专栏里张贴了优美的散文,英语组张贴的是一些英语文章及相关知识,政治组干脆把专栏设在教室之外,将一些时政热点汇集起来,由小组成员对时政进行点评,供全年级同学学习分享。 “我们班上‘牛人’挺多,有什么问题贴出来,肯定会有人帮你解答。”张骁驰同学指着数学组的问题“贴吧”对记者说,“以前问题目一般只问同桌,至多是周边的几个同学,如果他们做不出来,只好去问老师了,现在有了问题,只要一贴到‘贴吧’上,很快就有人把答案给贴出来了,谁贴答案越多,大家也就越佩服。”

不仅仅是高二(4)班,在七中校园内,还出现了许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喜现象:一些班级在考试之前,有的学生编写政史地复习提纲,提供给全班同学;有的学生出相关学科的模拟考试卷,印发给同学使用;有的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甚至还有的课堂尝试“兵教兵”模式,让学生自己上课??

“这样做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安庆七中副校长谢庆认为。 教师: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参与者 教改给教师的教带来了新变化。

在执教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时,王志强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大讲一通,而是由各小组按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对诗歌首联、颔联所描绘的画面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人在黑板上展示讨论的成果。

“有的从‘深山藏古寺’说到‘悠然见南山’;有的从表达方式入手,体会中国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的精妙;有的从写意与写实的角度切入去分析诗歌的意象;有的用绘画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这样的新课堂,已看不出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子,老师似乎成了“配角”甚至是一个“看客”。

在这所学校,像高二(4)班这样进行教学改革的老师还有不少,各年级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新的教学模式。

高三(1)班杨旭东老师在2011年就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三年来,他转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转而实行“以问题为中心、以阅读为途径、以讨论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两篇散文时,他没有按惯有的方式去讲解分析,而是精心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课前进行准备,围绕问题来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并提出有见地的新问题。

“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提出问题的能力上。可怕的是,传统教学多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往‘容器’里灌,不停地灌。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这种教法,无异于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

在介绍这两篇散文的比较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时,杨老师说,自己只不过是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比较阅读只是手段,引导学生在自由畅快的氛围中进行探讨,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相互交流中感悟和体验,从而实现相关语文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丰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基础好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就很简单,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出现了‘贫富差距’。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好?”多年担任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健老师一直在思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1年,他受同事启发,经过深入思考,在所任教的七年级5班进行了分组合作教学尝试。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他将班里48名学生按ABCD四类进行合理搭配,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四个人按固定座位坐在一块,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平时的学习状态以及测验考试成绩都要进行评比,对成绩优异的小组及时张榜公布并进行奖励。 “分组学习最大的是教学观念与形式以及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变化。”首先,由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调动了组内同学互帮互助积极性,大家为了荣誉,心往一处想,有谁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课,会有人及时提醒;有谁学习上遇到问题,同组学生就会互相帮助。其次,尽量把机会留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比如习题由学生评讲,如果学生有解答不了的问题暂时不允许直接找老师,而是先由组长帮助解答,组长解决不了的,再提交给其他组长解答。所有组长都解答不了的,则由老师来帮助解答。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七年级(5)班数学入学成绩不太理想,与其他班级的平均分分差较大,优秀率、及格率偏低,后来历次考试稳步上升,现在均分差距明显缩小。其中李汕辉同学,分组学习后学习态度明显端正,因进步显著,被推选为组长,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组各项表现始终居领先位置。 与其他老师有所不同,校团委书记、八年级(4)班语文教师王飞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被“逼”出来的。这要源于他曾经中途接手一个九年级毕业班语文教学任务的

一段经历。

“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当时该班模拟考所有科目都很不理想。这就逼着我必须立足课堂抓效率,所有该做的事情必须在有限的45分钟内做好。”王飞老师回忆说。为此,他将上课所要讲的知识点和相关学习要求印发给学生,设法让他们动起来,当堂练习,当堂巩固。一年坚持下来,这个班中考语文取得了良好成绩。

尝到甜头的王飞在接手新一届七年级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将学生分成7个组,指定组长,双向选择,开展竞赛。如开展朗诵竞赛、辩论、演讲等语文活动,语文课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即便是上新课,他也是自己讲授的少,让学生实践的多。 作为一节展示课,他在执教《马说》时,把传统教学中解读作者、疏通字词等环节,分解到各组,让学生在课前去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上,由各小组上台展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立足于“读”开展活动,让学生从“读”中去“悟”。先是进行朗读比赛,每个组推荐一名学生朗读,读完之后还要解释这样读的原因,不仅要求学生读出情感,还要解释这样读的原因,并且分析文章的感情脉络。再安排辩论,围绕《马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正方反方相互交锋。

“课堂形式上的变化,不能只满足于让教室变得‘热闹’起来,而是要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育界同行评价:这所学校的老师们在探索新课堂教学模式时,满怀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挚爱,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在内涵上下功夫,追求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成为改革创新的最大受益者。 学校:让创新成为发展的力量源泉

回顾建国以来的教学改革历程,此前的改革,都是轰轰烈烈开场,扎扎实实走过场之后,悄无声息地收场,最后又回到原来的老路。而这些改革,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自上而下按照一个模式来推行的,最后造成了一些改革的措施在不少地方“水土不服”。 另一方面,在中国进行任何的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高考的压力。很显然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以及应试教育都是驾轻就熟的。

记者注意到,目前这所学校以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都是在学校的鼓励、支持之下,由教师自觉的进行,呈现出一片生机。

“学校赋予教师较大的自主空间,让老师有充分的改革余地,使老师能有更多的选择。”高三(1)班数学教师高斌老师认为,自行选择教学模式改革,既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老师的信任。例如,他的数学习题课就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虽然学校没有明确要求每位教师都得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但却对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的老师始终给予坚定的支持。在这样自主的状态下,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容易被激发出来。“‘U’字形座位编排,使课堂气氛有时显得比较‘闹’,比起传统课堂,

授课老师们都很容忍,不只是语文课堂采用‘U’字形座位,而是所有课程都在‘U’字形座位的课堂中进行。”比如,高二(4)班的数学教师朱龙和,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发挥作用,他每次下课前,总会把下一节课中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提前预习准备。

“我们支持教师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立足各自的教学实际,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搞一刀切,不强调整齐划一的步调。”校长程帮胜说:“既然是改革,在创新的过程中肯定是没有固定的套路和现成的模式,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让他们去尝试和探索。而学校任何时候都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值得一提的是,安庆七中“校内提升、省内交流、省外培训”的教师培养模式已坚持多年,共选派十三批次近百名教师赴上海名校挂职培训。在学校领导看来,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率先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师谈及改革初因时,都提及了自己外出培训的经历。他们都是七中教师专业化成长模式的受益者。他们或是参加“国培”计划,或是赴上海、北京、重庆等教育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或是参加新课改的相关论坛、推介会,眼界的开拓带回的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对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

而且,七中的培训优先向青年教师倾斜。程帮胜校长说,外出培训人员的选拔不是论资排辈,培训的过程不是游山玩水,培训学习不仅要为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锦上添花,更应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雪中送炭。例如青年教师汪徐平老师在赴沪挂职培训期间,与上海名校名师结对学习,两周里共听了20多节课,撰写了一篇教学反思、一个案例分析,参与了一项课题研究,精心设计了一篇教学设计,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并以培训日记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汇报培训心得,回校后还面向学科组同仁做了专题汇报。 对于这些以班级或者学科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学校谋定而后动。学校尝试“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资源共享;依托青年教师沙龙平台实行青年教师主题班会主讲制度;开展“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进课时”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已坚持多年,而安庆七中的课堂从来都不仅仅局限在课内;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学校专门开设了三间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改革中来;今年五月份,学校将对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班级实行教育教学视导,旨在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本版照片均由王飞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j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