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更新时间:2024-01-03 21: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的人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也大大升高,因此医学社会学、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也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疾病往往无法直接通过药物治疗来得到康复,优秀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损害。此外,心理护理属于一项特殊的技能,它不仅需要心理护士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强大的心理学技能以及良好的个人素养。精神科护士需要熟悉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标准的护理方法,从而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复,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是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 1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1.1病耻感

病耻感是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羞耻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采取的歧视和排斥态度[1]。患有精神疾病或被送入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即相当于被贴上了歧视的标签。病耻感会严重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使患者康复的主要阻碍之一[2]。 1.2自杀

经过系统临床治疗后,患者的自知力部分或全部恢复,首先会对自己发病时的想法或行为产生愧疚,尤其当患者做出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后,患者常由于受不了内心的愧疚和谴责而自杀;其次,社会大众普遍对患者存在歧视,使得患者很难融入社会,患者常因无法忍受来自疾病和生活的双重压迫而自杀。 1.3焦虑、抑郁

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而医院环境限制较多,所以患者常常会出现度日如年的感受。一方面,如果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改善或情绪恢复稳定,他们往往会希望能够尽早出院与家属共同生活,重新步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的歧视、疾病使身体变得虚弱等因素,亦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 1.4精神卫生知识缺乏

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是重要原因之一[3]。有研究表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常与精神卫生知识缺乏有关,部分患者出院后即

不在服药,导致疾病复发,多次复发常会造成精神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会带来较大的负担。 2心理护理措施 2.1心理测查

对症处理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因此,对其进行心理测评,不仅可以掌握他们的情绪波动,也可以对其开展详细具体的心理疏导工作,防止出现情绪恶化的现象,支持、鼓励患者,让患者用最佳的心态来抵御疾病,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2.2倾听患者

精神科护士要尊重、理解患者,保持良好的态度和耐心来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避免出现与患者争论的现象。

同时,要学会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不能够在患者倾诉过程中打断患者的叙述,根据实际情况向患者表明自己立场,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护士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情绪变化做好记录,以供护理方案设计使用。 2.3以患者为中心

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为患者建设良好的心理护理环境。通过增加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次数,明确患者的心理情况,采用友善、热情的态度来倾听患者的倾诉,协助患者改善自己的心理压力与不良反应,积极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提高患者对生活、社会、家属的信任,从而推动患者社会独立能力的发展。 2.4健康宣教

由于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缺少医学、心理疾病等相关方面知识的了解,因此医院要加大开展健康宣教的工作力度。一些患者在患病时,会用较偏激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家人,患者恢复后常因此感到愧疚,家属亦十分伤心。因此,医护人员要适时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宣传教育,消除患者的愧疚情绪,同时纠正家属的错误观念,使患者与家属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知识。此外,家属要主动与患者沟通情感、关心患者。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从而有利于疾病的长远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烨,岳英.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9,12(3):153-154.

[2]刘玉莲,王悦婷.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4):234-236.

[3]田梅,刘洁,李俊花.健康宣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1):1407-140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iw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