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4-06-08 02: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论述过的命题 D.第一次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一篇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一、单项选择题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1.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是( ) B.只有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A.1956年邓小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段 B.1975年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阶段 D.1987年党的十三大 D.我国由于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而建设社会主2、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义所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A.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 11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主要范围是( )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A.所有企业 C.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B.公有制企业 D.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C.个体企业 3.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指导思想写入宪法的是在D.股份制企业 ( ) 12.“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 A.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 A.判断我们是否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标准 B.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 B.判断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姓“资”、姓“社”的根本标准 C.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 C.判断党的群众路线是否贯彻的根本标准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判断改革开放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实质就在13.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 ) 与是不是坚持(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 B.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实现共同富裕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14.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方针中,关键是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 ) ( ) A.核心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实质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灵魂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精髓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6.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由于资本主义最终要体现在15.1990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同意的经济技术开( ) 发区是( )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大连 B.完善和发展生产关系 B.上海浦东 C.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C.青岛 D.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 D.宁波 7.社会主义本质把( )摆到了首要的地位 16.“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目标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A.完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改革开放 B.使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争取达到发达国家发展水平 D.共同富裕 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8.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根本原则是( ) 17.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发展生产,共同富裕 A.工业现代化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农业现代化 C.实行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 C.科学技术现代化 D.实行民主集中制,发扬人民民主 D.国防现代化

9.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错误的一项是( ) 18.邓小平提出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的A.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时间是( ) B.反映了人民利益的要求 A.1982年

《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

1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19.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是( ) A.国家主权完整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有利于引进外资 20.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 ) A.文化 B.教育 C.科技创新 D.科技体制 21.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2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净胜支柱 D.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2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各民族团结 D.提高民族凝聚力 26.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是在(A.1979年 B.1980年 C.1981年 D.1982年 27.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 A.和平和发展 B.改革和开放 C.竞争和协调 D.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 2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 ) A.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B.经过长期历史时间考验形成的 C.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D.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先进性形成的 2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把( )有机统一起来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C.民主与专政 D.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30.中国共产党为民主党派实行( ) A.原则领导 B.直接领导 C.政治领导 D.思想领导 31.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B.要保持与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一致 C.要信仰共产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 32.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的历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D.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贡献是( ) A.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34.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 A.精神 B.信仰 C.创新 D.理论 35.实践基础上的(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制度创新 )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36.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 ) A.阶级观点 B.群众观点 C.劳动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7.党的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 )为最高标准 A.政治利益 B.根本利益 C.物质利益

2

) D.眼前利益

3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生产工具 B.劳动力素质 C.科学技术 D.人与人的关系

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的重要标志 A.社会政治制度 B.社会经济制度 C.科学社会科学 D.综合国力

40.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 ) A.根本任务 B.主攻方向 C.中心环节 D.基本途径

4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 A.基础条件 B.必备前提 C.基本途径 D.唯一选择

42.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 ) A.改革 B.开放 C.发展 D.建设

43.实施( )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举措 A.引进来 B.走出去

C.共赢和和谐 D.竞争和合作

44.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 ) A.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 B.西部大开发问题

C.重振东北工业的问题 D.发展沿海地区的问题

45.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 ) A.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B.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C.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6.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全球化 B.市场一体化 C.整治多极化 D.科技现代化

4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A.关键 B.核心 C.本质 D.前提

4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D.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依据是( )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B.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纲领的需要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D.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5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 )

A.战斗力 B.感召力 C.亲和力 D.影响力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表现在(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E.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邓小平“南方谈话”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理论成果有( ) A.社会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按劳分配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E.“三个有利于”标准

3.中国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有( )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E.维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4.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 A.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B.开放的理论体系

C.指导当今世界发展的理论体系

D.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体系 E.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在于( ) A.这是一个思想路线的问题

3

B.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C.消灭剥削

C.这是一个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 D.消除两极分化 D.这是一个涉及国际外交路线的问题

E.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E.这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14.“四有”公民的目标是指( ) 6.“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 ) A.有理想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有知识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有道德 C.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D.有文化 D.从实际出发与人民利益的统一

E.有纪律

E.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 15.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把握好( ) 7.“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指( ) A.稳定 A.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质量 B.是否有利于发扬人民民主

C.改革 C.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效果 D.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发展

E.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6.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 )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有( ) A.农业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B.能源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 C.交通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D.教育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E.科技

E.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7.我国沿海地区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 9.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是( ) A.深圳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珠海 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厦门 C.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D.汕头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E.海南

E.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逐步适应

18.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10.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有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保证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团结稳定社会环境的保证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统一意志的保证 E.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统一行动的保证

1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应把( )有机统一起来 E.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A.坚持党的领导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 ) B.人民当家作主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依法治国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德治国 C.坚持改革开放 E.政治文明

D.坚持民主法制 2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有( ) E.坚持精神文明建设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是( )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经济建设是中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改革开放是动力

D人民代表普选制度

C.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E.政治重大决策信息透明公开制度

D.经济建设是目的 21.积极稳妥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 E.四项基本原则是方向

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1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B.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A.解放生产力 C.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B.发展生产力

D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 4

)E.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22.健全依法治国,必须做到(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维法必尊

23.政治体制具体是指党和国家的( ) A.领导制度 B.组织制度 C.司法制度 D工作制度 E.检察制度

24.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 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真正不结盟,独立自主地助理对外事务 C.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E.主张国与国之间通过平等协商和平解决各种争端 25.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指( ) A.相互尊重主权 B.相互尊重领土完整 C.互不侵犯

D互不干涉内政 E.平等互利

26.邓小平在阐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时,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是( )

A.开放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B.不开放是死路一条

C.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E.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化标志是( ) A.制度化 B.规范化 C.法制化 D现代化 E.程序化

28.邓小平提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命题的涵义是( ) A.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C.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

E.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29.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党和法制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和保障 C.前者为后者服务,服从后者

D后者是固定不变的,前者是发展的 E.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

3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是指( ) A.人的素质发展建设 B.政治思想建设 C.思想道德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E.民族精神体系建设

3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D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E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32.“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表现在( )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D台湾可保留自己的军队

E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3.党的领导是指(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政策领导 D思想领导 E方针领导

34.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 ) A.领导阶级

B.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党和国家的基础力量 D依靠力量

E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35.党要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议事,发挥他们的( ) A.参政作用 B.参与决策作用 C.咨询作用 D.议政作用 E.民主监督作用

3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我们必须始终(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 E.代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

37.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的伟大民族精神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团结统一

5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E.自强不息

3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 ) A.基本理论 B.基本路线 C.基本纲领 D.基本做法 E.基本经验

3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 )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A.纲领 B.性质 C.宗旨

D.指导思想 E.任务

40.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 A.富于创造性 B.体现规律性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E.与时俱进

41.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的含义包括( ) A.革命化 B.知识化 C.年轻化 D.现代化 E.正规化

42.江泽民提出按照( )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支路 A.政治合格 B.军事过硬 C.作风优良 D.纪律严明 E. 保障有力

43.坚持党的先进性,实现(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的统一 B.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C.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 D.坚持党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党员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E.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44.青年一代要( )

A.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B.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C.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D.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E.坚持培养自己成为建设之才与效国之行的统一

45.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要遵循的方针是( ) A.现代化

B.革命化 C.年轻化 D.知识化 E.专业化

46.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命,要切实解决当前( ) A.思想作风 B.学风 C.工作作风 D.领导作风 E.干部生活作风

47.“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 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力量之源 D.兴旺之路 E.发展之道

48.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 )

A.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B.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C.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D.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E.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49.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 ) A.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B.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C.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E.为民族生存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50.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 )

A.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B.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C.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D.具体落实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 E.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是( ) A.通过政府的计划或其他手段配置 B.实行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 C.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

D.市场的方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大区别在于它能( )

6

A.消除价值规律和市场自发的调节作用 C.期货交易场所 B.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D.中介性服务组织

C.加强国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 12.企业的产权是指( ) D.取消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计划调控

A.企业资产所有权 3.市场经济是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它不仅是一种货币B.法人财产权

经济,而且是一种( ) C.经营自主权

A.自主经济 D.企业资产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统称 B.竞争经济 13.市场经济的基础是( ) C.全球经济 A.金融市场 D.信用经济

B.劳动力市场

4.市场经济是时候调节经济后动,它必然造成经济生活C.产权市场 的一定的( ) D.商品市场

A.先导性 14.货币市场是( ) B.滞后性 A.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C.盲目性 B.长期营运资本的资本市场 D.稳定性

C.外汇市场 5.在过去,企业遇到问题,“不找市场找市长”,而现在D.期货市场

是遇到问题“不找市长找市场”这说明( ) 15.我国的地产市场国家和集体拥有( ) A.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形成互补 A.土地使用权 B.市场为主,计划为辅

B.土地征用权 C.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土地所有权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定发展到市场经济 D.土地转让权

6.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机制( ) 16.现代经济的核心是( ) A.竞争机制 A.工业 B.市场机制 B.农业

C.计划机制

C.商业 D.企业经营机制

D.金融

7.企业经营的目的是( ) 17.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 A.经济效益 A.建设银行 B.最大化利润 B.中国银行

C.社会效益

C.中国人民银行 D.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D.中国工商银行

8.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就会( ) 18.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是( ) A.下降 A.单一的商品市场 B.上涨

B.竞争和开放的市场

C.稳定 C.垄断和分割的市场 D.上下波动

D.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市场 9.最基本最主要的市场活动主体是( ) 19.按劳分配是( )

A.个人 A.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 B.企业 B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C.行业 C.消费基金的分配原则 D.政府

D.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10.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为( )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方式的基本要求是(A.产权制度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人事工资制度

B.公平促进效率

C.财务会计制度 C.公平与效率兼顾 D.劳动管理制度

D.效率保证公平

11.市场中介机构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提供( ) 21.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 ) A.职业介绍所 A.私有经济 B.技能培训中心

B.国有经济

7

)C.外资经济 D.个体经济

2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 ) A.中央政府享有所有者权益 B.地方政府享有所有者权益 C.国家享有所有者权益

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23.市场交易的实质不是物品位置的交换,而是物品产权的转让,要求企业具有( ) A.明确的产权关系 B.自主经营的权利

C.公平交易的条件 D.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2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 )

A.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 B.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C.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D.实现共同富裕

25.现代化市场经济中最适合大中型企业的组织形式是( )

A.有限责任公司 B.跨国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中外合资公司

26.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 ) A.单一的监管机构体制 B.银行、保险、证券分立的监管体制 C.综合的监管机构体制 D.中央与地方分别设置监管体制 27.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 ) A.政府与企业的隶属关系 B.政府通过计划与企业发生指导关系

C.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关系 D.征服欲企业分开,企业完全独立 28.社会保障是( ) A.电子产业发展的产物 B.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C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D.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29.社会保障的主体是( ) A公民 B.家庭

C.企业 D.国家和社会

3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济

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

31.社会保险的实行,一般采取( )

A.协议形式 B.立法形式 C.救济形式 D.优抚形式

3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 A.不再需要宏观调控 B.宏观调控应该时有时无 C.宏观调控是不可缺少的 D.宏观调控应该逐步削弱

33.宏观调控体系的中枢是( ) A.控制调节系统 B经济决策系统

C.信息和咨询系统 D.监督保证系统

34.宏观调控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是( ) A.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B.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D.全面推动社会进步

35.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 A.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完备统一的价格机制 D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36.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 ) A.合理配置的场所 B.统一调动的场所 C.双向选择的场所 D.自然流动的场所

37.决定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存在 B.物质利益的差别 C.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就业的需要

38.判断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主要看它( )

A.能否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B.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能否提高人们的觉悟 D.能否实现平等的分配

39.健全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社会保障属于( ) A.政府行为

B.政府与企业共同的行为

C.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三者合一的行为 D.企业行为

40.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出现的新型经济主体是( )

A.区域经济联盟 B.跨国公司

8

C.主权国家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 ) A.市场经济的产权明晰

B.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交换的经济形式 C.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D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E.市场经济是开放性、全球性经济 2.市场经济的自主形式表现为( ) A.自主经营 D.积极引进外资,促进混合经济的发展 E.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9.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享有所有者权益,做到“三个统一”的内容是( ) A.权利 B.义务 C.利益 D风险 E.责任

10.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享有所有者权益,做到“三个结合”的内容是管( ) B.自负盈亏 A.资产 C.自我完善 B.事 D.自我发展 C.人 E.自我约束

D.物 3.市场经济的功能有( ) E.效益

A.资源配置功能 11.市场主体的类型主要有( ) B.市场调控功能 A.个人业主制企业 C.市场导向功能 B.合伙制企业 D.利益刺激功能 C外资企业 E.不断创新功能

D.公司制企业 4.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是( ) E.独自企业

A.强制作用 12.公司制企业的类型主要有( ) B.引导作用 A.跨国公司 C.规范作用 B.有限责任公司 D.保障作用 C.集团公司

E.约束作用

D.股份有限公司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主要有( ) E中外合资公司

A.市场机制 13.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特征体现为( )B.计划机制 A.独立 C.垄断机制

B.自主 D.企业经营机制 C.公正 E.间接调控机制

D.平等 6.供给与需求机制的运行功能有( ) E.自由

A.调整价格的功能

14.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领导体制的构成有(B.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的功能

A.股东大会 C.调整卖者与买者利益矛盾的功能 B.董事会 D.满足多层次消费需要的功能 C.总经理 E.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功能 D.监事会 7.市场规则的具体内容有( ) E.董事长

A.市场竞争规则 15.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是( ) B.市场进入规则 A.服务 C.市场价格规则 B.沟通 D.市场交易规则 C.公正 E.市场管理规则

D.评估 8.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有( ) E.监督

A.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6.广义的商品市场是指( ) B.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消费品市场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B.生产资料市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C.服务市场

) 9

D.电信市场 D混合经济 E.期货市场

E.外资经济

17.在市场体系中,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 25.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有( ) A.劳动力市场 A合作 B.资本市场 B.统一 C.技术市场 C.开放 D.信息市场 D.竞争 E.土地市场

E.有序

18.我国产权市场的主要形式有( ) 26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是指( ) A.股票交易所 A.资本 B.产权交易中心 B.技术 C.承包市场 C.劳动力 D.租赁市场 D信息 E.资产调剂市场

E.土地

19.金融市场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是( ) 27.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 ) A.货币市场 A.计划调节 B.资本市场 B.宏观调控 C.外汇市场 C.监督管理 D.信息市场 D资金调拨 E.黄金市场

E.公益建设

20.房地产交易主要有( ) 28.社会保障的作用有( ) A.房产买卖 A.维护社会安定 B.房屋租售 B.保障社会生产 C.房屋置换 C.促进经济发展 D.房屋动迁 D体现社会公平

E.房屋抵押

E.推动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21.政府调控经济的功能是( ) 29.宏观调控体系主要有( ) A.经济调节 A.经济决策系统 B.市场监督 B.文化参与系统 C.社会管理 C.信息和咨询系统 D公益建设 D控制调节系统 E.公共服务

E.监督保证系统

22.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有( ) 30.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 A.经济增长 A.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提高生活水平 B.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增加就业 C.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D稳定物价

D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E.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E.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3.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和权利,成为我国31.政府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金融的( ) A经济增长 A.决策中心 B.增加就业 B.调控中心 C.稳定物价

C.监管中心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立法中心 E.增加税收

E.信息中心

32.健全金融市场制度主要指( ) 2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公有制为主体外,还A.立法和司法制度 有( ) B.会计和信息披露制度 A.个体经济 C.承担风险制度 B.乡镇经济 D金融安全制度 C.私营经济

E支付和结算制度

10

33.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救济

E社会优抚和安置

3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来实施的,主要有(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分配政策 D产业政策 E投资政策

35.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有(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道德手段 D.计划手段 E.行政手段

36.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

A.适应我国现阶段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都是市场平等竞争的主体

C.通过股份制改造,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E.实行资产重组,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37.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 A.资本国际化 B.市场国际化 C.金融国际化

D.生产销售国际化 E.信息国际化

38.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 )

A.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B.扩大作为生产要素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规模 C.推动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D.促进国际协调的合作机制的发展 E.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39.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 )

A.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B.鼓励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C.农民养老保险以家庭自保为主,实行个人自愿交纳保险储蓄积累的方式 D.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E.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依靠法制( ) A.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B.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C.完善宏观经济调控 D.制止不正当竞争

E.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三篇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法学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的本质是( ) A.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B.统治阶级团体意志的体现 C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

D.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2、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 A.社会生产方的水平 B.社会经济基础 C.统治阶级的意志 D.社会文化水平

3.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消灭的情况,叫做( ) A.法律事实 B.法律行为 C.法律事件 D.法律关系

4.按照法的效力是否规定根本制度和是否具有最高效力,可以把法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5.社会会主义法律使用的要求是(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准确、合法、及时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公平、公正、公开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 ) A.全体公民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 D.国务院

7.法律关系是一种(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行为关系

8.法律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是( ) A.主体、客体、内容 B.物、智力成果、行为

C.假定、处理、制裁 D.假设、命令、罚则

9.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 ) A.一般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B.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外国公民 C.在局部地区生效

D.对一切在外国的我国公民生效

11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有权制定( ) A.基本法律

B.除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行政法规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1.在法律规范的生效时间没有明文规定时,按照惯例应是( )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公布之日

C.法律批准之日 B国家法治机关 C.全体公民 D.广大人民群众

20.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

A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B.中共中央常委会集体领导成员的意见 C.全国人民共同的利益 D.宪法和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

1.法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较,具有的特点是( ) D.法律实施之日

A.由国家制定、认可 12.任何法律关系的主体都具有( )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权利能力 C.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B.行为能力

D调控人们的行为 C.责任能力 E.普遍的约束力

D.办事能力

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 ) 13.每个公民自出生到死亡都享有的能力和资格是( ) A.主体 A.人身权 B.客体 B.财产权

C.事件 C.行为能力 D.行为 D.权利能力

E.内容

14.我国新的法律在是否溯及既往的问题上,采取的是3.立法的法定基本程序包括( ) ( )

A.立法议案的提出 A.溯及既往原则 B.立法议案的审查 B.不溯及既往原则

C.法律草案的审议 C.一般不溯及既往,个别溯及既往原则 D法律草案的通过 D.一般溯及既往,个别不溯及既往原则

E.法律的公布

15.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4.法律的实施包括( ) ( )

A.法律的宣传 A.法律责任就是法律制裁

B.法律的适用 B.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互为因果

C.法律的遵守 C.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 D.法律的服务 D.法律制裁是前提,法律责任是结果

E.法律的执行

16.违法行为的构成中,一般必须有( ) 5.下列属于法律解释中正式解释的有( ) A.故意 A.法理解释 B.过失

B.立法解释 C.故意和过失 C.司法解释 D.故意或过失

D.行政解释 17.违法是指( )

E.专家解释

A.所有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有过错行为 6.根据违法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可以将违法分为( B.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A.违宪行为 C.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D.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18.中国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的是( ) D.刑事违法行为 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E.犯罪行为

B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7.以下属于法的渊源的有( ) C.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A.宪法 D.中国共产党十六大

B.民法 19.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C.刑法 A.中国共产党

D.法律

)12

E.行政法规

8.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 A.可以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B.可以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 C.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的统一

D.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E.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对立的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 ) A.基本法律

B.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行政法规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E.宪法

10.法律适用的时间效力是指( ) A.法律何时通过 B.法律何时公布 C.法律何时生效 D.法律终止效力 E.法律有无溯及力

11.下列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事件包括( ) A.公证 B.婴儿出生 C.罢工 D.战争 E.某人病故

12.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是指( ) A.生成 B.制定 C.认可 D.判例 E修改

13.法治的对立面有( ) A.人治 B.权治 C.德治

D.依法治吏 E.依法限权

14.在政治制度上,人治论者主张( ) A.君主制 B.共和制 C.君主集权制 D.民主制 E.寡头政治

15.依法治国的对象是( ) A.国家事务 B.社会事务 C.经济事业 D.文化事业 E.民主政治

第二部分 宪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宪法的内容同其他一般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 )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国家强制力 C阶级斗争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水平

2.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 ) A.根本制度 B.国家性质 C.根本政治制度 D.国家结构形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5.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核心是( ) A.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C.人民当家作主

D.民主为主,专政为辅

6.中华人名共和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 A.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

7.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指( ) 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B.公民在守法上平等

C.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公民在守法上的平等 D.平等地享有一切权利

8.下列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的是( ) A.劳动和休息 B.劳动和受教育 C.休息和受教育 D.劳动和获得物质帮助

9.1982年宪法规定,担任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公民必须年满( ) A.40岁 B.45岁 C.50岁 D.55岁

10.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 )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

13

B.18岁以上的人民

C.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D.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人民

11.在我国行使公布法律权的是( )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2.在我国,宪法的修改通过要求( ) A.到会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B.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C.到会代表的2/3同意 D.全体代表的2/3同意

13.那种认为“享受权利是自己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的错误主要在于没有真正懂得( ) A.享受权利的重要性 B.履行义务需要付出

C.权利和义务相区别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14.根据《国家赔偿法》,我国国家赔偿实行的归责原则是( )

A.违法责任原则 B.过错原则 C.无过错原则

D.故意或过失原则

1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陈某抓获了有行窃嫌疑的黄某,黄某拒不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陈某用木棍将黄某殴打致伤,黄某向法院提出诉讼,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市公安局 B.区公安分局

C.区治安联防队 D.联防队员陈某

16.现行宪法是( ) A.1954年宪法 B.1982年宪法

C.1988年宪法 D.2004年宪法

17.现行宪法颁布实施至今,已经过几次修改(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8.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 )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依法治国

19.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赋予以下哪一项为宪法地位( ) A.国旗 B国歌

C.国徽 D.首都

20.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21.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提出的“三个文明”是指( )

A.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文明 B.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C.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文明 D.物质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 二、多项选择题

1.宪法的概念包括( ) A.是法的组成部分

B.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C.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与根本制度 D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E.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民主与专政是统一的关系,两者是( ) A.紧密相联 B.相辅相成 C.彼此矛盾 D.不可偏废 E.互相渗透

3.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是( )

A.国家只有一部宪法,有统一的中央立法机关根据宪法来制定法律

B.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和一套完整的司法系统

C.地方接受中央的领导,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的授权

D.中央与地方存在剩余权力的分割问题

E.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4.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的优越性表现在( ) A.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B.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 C.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人民民主专政

14

E.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5.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自由 C出版自由 D.结社自由

E.集会、游行和示威自由 6.人身自由包括( )

A.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住宅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E.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7.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具有以下含义( ) A.有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B.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 C.在同一宗教中,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D.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E.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8.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国家主席

E.最高人民检察院

9.国家权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A.特殊的强制性 B.社会公共性 C.阶级性 D.主权性 E.受制约性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B.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C.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是民族自治与民族区域的结合

D.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E.少数民族聚居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11.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原则,除了选举权平等这一原则外,还有( ) A.选举权的普遍性

B.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C.无记名投票

D.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E.选民和选举单位对其选出的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 12.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必备条件有( )

A.具有中国国籍

B.不信仰宗教 C.享有政治权利 D.年满18周岁 E居住在中国境内

13.在我国,下列人员中没有选举权的是( ) A.未满18周岁的公民 B.智力发育不正常的人 C.未受过初等教育的人

D.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E.信仰宗教的人 14.现行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由下列哪些国家机关构成(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中共中央 E.国家主席

15.我国国家赔偿包括( ) A.民事赔偿 B.刑事赔偿 C.行政赔偿 D.立法赔偿 E.执法赔偿

16.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提出的“三个文明”是包括( )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生活文明 D.经济文明 E.政治文明

17. 以下哪几项是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新增加的内容( ) A.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针 B.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C.尊重和保障人权 D.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E.对国歌的规定 第三部分 行政法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依法行政原则 B.行政应急性原则 C.行政合理性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某县人民政府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属于( ) A.行政立法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15

C.具体行政行为 D.行政许可行为

3.某市税务局下列行为属于外部行政行为的是( ) A.征收税款 B.购买办公用品 C.租用办公用房

D.分配内部公用车辆

4.《治安管理处罚条列》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法案现,不再追究”。1995年2月1日,高某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同年10月,公安机关根据举报得知高某打人的实事,对高某作出行政处罚。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 ) A.逾越职权 B.滥用职权 C违反法定程序 D.显示公平

5.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分标准是( ) A.是否反复适用

B.是否将来还是对过去发生法律效力

C.能否对行政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直接产生影响 D.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

6.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将本应由它制定的某一方面法律的立法权,授予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行使,此种立法是( ) A.职权立法 B.一般授权立法 C.特别授权立法 D.责任立法

7.交通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驾驶执照属于( ) A.排他性许可 B.附义务性许可 C.非排他性许可 D.附文件的许可

8.下列属于行政机关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法律资格的许可( ) A.持枪许可 B.排污许可 C.行医许可 D.会计师证

9.下列许可形式中,属于排他性许可的是( ) A.专利许可 B.驾驶执照 C.营业执照 D.护照

10.1997年5月2日,王某因偷越国境,被主管公安机关处以5日行政拘留。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有权设定该种处罚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11.根据某市政府整顿农贸市场的决定,某区工商局和公安局对集贸市场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因某个体户乱射谈点,工商给予其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该个体户不服,申请复议。被申请人应为( ) A.某区工商局 B.某区公安局

C.某区工商局和公安局为共同被申请人 D.工商局和公安局的上一级机关为被申请人

12.对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

A.应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B.应向该部门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 C.应向该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D.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13.交通管理中的车辆检查是( ) A.行政许可 B.行政处罚 C.行政给付 D.行政检查

14.在一般情况下,下列何者是各类行政法律关系的必然一方当事人( ) A.公民 B.社会组织 C.企事业单位 D.国家行政机关

15.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由( ) A.法律设定 B.行政法规设定 C.地方性法规设定 D.特别行政区法规设定

16.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复议实行( ) A.两审终审制 B.一级复议制

C.一级审查制 D.两次复议制

17.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节水办受公用实业管理局委托对某企业进行了处罚。这里的行政主体是( ) A.市人民政府 B.市公用事业管理局 C.市节水办 D.实施处罚的公务员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

A.2003年8月27日 B.2003年10月1日

C. 2004年1月1日 D. 2004年7月1日

19.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主要是( )

16

A.国家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人民法院

D.国家工商行政机关

20.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 ) A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B依法办事原则 C.实事求是原则 车辆不得上桥”,落款为该市公安局

B.某公安局对违反规定驾驶人力三轮车上大桥的人员处以50元的罚款

C.某劳动局规定其辖区内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应报经该局鉴证

D.某劳动局对辖区内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予以鉴证 E.某公安局规定非机动车在6:00-12:00内不准上某大桥 8.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D.依法行政原则 的处罚种类有( ) 二、多项选择题

A.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 1.下列属于行政法调整对象的有( ) B.吊销许可证处罚

A.行政管理关系 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

B.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D.吊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处罚 C.行政救济关系 E.没收违法所得

D.内部行政关系 9.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 E.外部行政关系

A.从属法律性 2.下列可以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 B.裁量性 A.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单方意志性 B.行政机关 D效力先定性 C.公务员 E.强制性

D.国家机关

10.行政行为成立的有效条件包括( E.接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A.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 3.在我国,国务院是( ) B.行政行为的权限合法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C.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 B.中央人民政府 D.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C.最高国家机关 E.行政行为符合法定形式 D.最高权利机关

11.行政许可是( ) E.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

A.具体的行政行为 4.1993年,两厂因隶属关系发生纠纷,某市国有资产管B.抽象的行政行为 理局以某国资第6号文的形式对两厂产权作出界定,该C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文件属于( )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A.抽象行政行为 E.要式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12.行政行为的效力有( ) C.内部行政行为 A.强制力 D.行政裁决行为 B.确定力 E.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拘束力 5.下列行为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D.执行力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E溯及力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13.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 C.发布天气预报

A.人身罚 D.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B.行为罚 E.行政机关租用办公楼

C.财产罚 6.下列为国家公务员的是( ) D.声誉罚 A.人事部专职团委书记 E.惩戒罚

B.某学校教务处处长 14.行政检查是( ) C.某公安局后勤处处长 A.具体的行政行为 D.某部卫生清洁工 B.抽象的行政行为 E.某省副省长

C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7.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A.某大桥桥头有一块牌子,上写“6::0-21:00,非机动

E.单方的行政行为

) 17

15.行政处罚除了处罚法定原则外,还有( ) A.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B.公正、公开原则 C.处罚救济原则 D.一事不再罚原则 E.过罚相当原则

16.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条件有( )

A.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B.损害必须是象征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 C.损害必须是直接的、现实已经产生的 D.赔偿是法律已经规定了的 E.只要存在违法行为就必须赔偿 17.行政许可的特征有( ) A.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为 B.行政许可是依职权的行为 C.行政许可是管理性行为 D.行政许可是外部行为

E.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18.行政许可的分类有( ) A.普通许可 B.特许 C.认可 D.核准 E.登记

19.行政行为应遵循( ) A.公开原则 B.公正原则 C.公平原则 D.便民原则 E.效率原则

20.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有( )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B.超越法定职权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D.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的申请人予以行政许可的

E.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 第四部分 行政诉讼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主持行政诉讼的机关是( ) A.国家权利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

2.在行政诉讼中,负举证责任的是( ) A.原告 B.被告

C.人民检察院

D.第三人

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为使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行政诉讼法规定依法对行政案件( )

A.独立行使审判权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 D.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4.甲地A公司将3辆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销售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出诉讼。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是( ) A.3辆汽车的性质

B.A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C.B公司购买运输行为的合法性 D.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5.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持有的诉讼权利之一是( )

A.委托诉讼代理人 B.撤诉 C.申请回避 D.提起上诉

6.下列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专属管辖的是( ) A.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

B.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 C.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轻质措施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 D.重大涉外案件

7.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被告应为( ) A.行政机关

B.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

C.以行政机关和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为共同被告 D.以内设机构或派出机构为被告,行政机关为第三人 8.对行政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被告是( ) A.原机关 B.复议机关

C.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 D.原机关和复议机关

9.某县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联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县百货公司罚款2万元。百货公司提起行政诉讼的被告是( ) A.工商局 B.技术监督局

C.工商局或技术监督局 D.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

10.农村土地承包人对行政机关处罚其使用的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行为不服的( )

18

A.只能提起民事诉讼 B.只能提起行政复议

C.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行政诉讼 D.有权要求支付土地使用费

11.下列不属于行政诉讼证据的是( ) A.书证、物证 B.视听资料 C.鉴定结论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陈述 12.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如果发信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可以( ) A.撤销 B变更 C.废止 D.不予适用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共同适用的基本原则有( ) A.不适用调解原则

B.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 C.合法性审查原则 D.合理性审查原则

E.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

2.下列关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审查主体是人民法院

B.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C.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理进行审查

D.只对具体行政行为进审查,不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

E.原则上只对合法性审查,不做合理性审查 3.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是( ) A.行政程序法的一部分 B.行政法的程序法

C.监督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的法律

D.行政系统以外的法院对行政行为审查的程序依据 E.行政系统以内的对行政行为审查的程序依据 4.行政诉讼的目的为( ) A.监督行政机关

B.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C.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D.保护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 E.直接打击犯罪

5.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 A.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B.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行为

C.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免职决定 D.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的行政行为 E.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的行政行为

6.对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

A.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原告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 C.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 D.被限制人身自由地人民法院 E.任何地方人民法院

7.陈某系美国驻北京一公司职员,常住北京海淀区。某日陈某从美国经深圳口岸回国,被深圳罗海海关以走私嫌疑扣留。陈某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有权管辖此案的人民法院有( )

A.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 B.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C.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D.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E.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8.行政诉讼中的移送管辖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移送的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案件 B.移送的人民法院对案件没有管辖权 C.已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D.移送的人民法院只能向其上级人民法院移送

E.移送的人民法院只能向对此案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移送

第五部分 刑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旧原则 2、某甲实施犯罪在1997年9月30日之前,但至新刑法典施行后才被审判,根据新旧刑法的规定,处刑相同。对甲应适用( ) A.新刑法审判 B.旧刑法审判

C.新刑法加旧刑法审判

D.新刑法和旧刑法可以审判 3.犯罪概念是( ) A.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 B.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C.划分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具体标准 D.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4.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D.人身危险性

5.犯罪的客体是( ) A犯罪行为侵犯的人 B.犯罪行为侵犯的物

C.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规则

D.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19

6.王某盗窃正在使用的汽车轮胎,数额不大,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刘某盗窃轮胎厂准备出厂的轮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王某、刘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 B.犯罪对象本身性质不同

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的不同

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7.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 A.危害结果 B.危害行为

C.物质性危害结果 D.刑法因果关系

8.我国刑法规定的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是( )

A.年满14周岁 B.年满16周岁

C.年满18周岁 D.年满20周岁

9.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他人巨额财产( )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处罚 C.可以减轻处罚 D.不负刑事责任

10.醉酒的人犯罪( )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不应当因其醉酒而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1对于单位犯罪( )

A.以双罚制为原则,单罚为例外 B.以单罚制为原则,双罚为例外 C.一律实行双罚制 D.一律实行单罚制

12.无认识(预见)的罪过形式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3.某甲欲毒死妻子,便在妻子的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妻子吃饭时,突然3岁的幼子抢要母亲的饭吃。甲害怕事情败露,没有阻止,致其幼子和妻子一起死亡。甲对其子的死亡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4.张三误把李四当王五杀害,张三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 D.意外事件

15.派出所干警张某与同事李某开玩笑,拿起桌上的自己事先卸过子弹的手枪向李某打了一枪,不料枪中上有一颗子弹,当场将李某打死。张某对李某死亡结果持( )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无罪过

16.24岁的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男孩。某日,张某带男孩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男孩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男孩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男孩掉入河中,张某急忙抢救,男孩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男孩的死亡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7.张三持刀追杀李四。王五路过,见状举棍前去营救,混乱中打伤了李四。王五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伤害罪 D.防卫过当 18.甲参加赌博,输给乙数万元,输光后,要抢回这笔钱。乙为了防止钱被抢走,将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自救行为 D.故意犯罪

19.赵某潜入仓库欲盗取物资,但找寻许久后,发现这些物资已被运走,便失望而归。赵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20.甲持刀闯入与自己断绝恋爱关系的某女乙家,意图在将乙杀害,在乙的一再哀求下,甲于心不忍,将刀扔下,离乙而去。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21.某甲与某乙有仇,某日,乘乙家无人时,放火点燃乙家房屋,火烧起来,甲又后悔,奋力扑救,但因火势过猛,乙家房屋被烧毁,甲的行为( )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it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