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考点整理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03 10: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水稻病害

1、 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ni 立枯丝核菌 2、 稻瘟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稻梨孢(无性) 3、 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稻黄单胞杆菌致病变种 4、 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无性菌类绿核菌属 5、 胡麻斑病菌:Bipolaris oryzae稻平脐蠕孢属(无性) 二、小麦病害

1、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2、叶锈病菌: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 3、秆锈病菌: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4、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有性)专性寄生

5、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玉蜀黍赤霉(有性) 6、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禾谷丝核菌(无性) 7、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8、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裸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11、黄矮病毒:BYDV 大麦黄矮病毒 正二十面体 12、丛矮病毒:NCMV 禾谷花叶病毒 弹状病毒 13、土传花叶病毒:1、SBWMV土传花叶病毒2、WYMV黄花叶病毒3、WSSMV梭条斑 三、玉米病害

1、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 2、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

4、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 丝孢堆黑粉菌

1、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内容 危害部位 病斑大小 病斑颜色 病斑形状 病斑多少 病症 大斑病 叶片 大, 10cm以上 灰绿色 梭形 较少 明显,黑色霉层 小斑病 5、黑粉病菌:Ustilago maydis玉米黑粉菌 局部侵染 四、甘薯病害

1、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甘薯长喙壳 2、甘薯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 3、甘薯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

4、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5、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m 五、油料作物病害

2、花生网斑病菌:Didymosphaeria arachidicola 3、花生叶斑病菌:Passalora personata 4、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5、花生茎腐病菌:Diplodia gossypina 6、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七、烟草病害

1、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2、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3、烟草蛙眼病菌:Cercospora nicotianae 4、烟草根节线虫病:Meloidogyne incognita 5、烟草花叶病毒:TMV

6、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 7、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 九、蔬菜病菌:

1、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2、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3、十字花科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弯孢霉叶斑(黄斑) 叶片 很小 中间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 近圆形 密生 叶片双面均有黑色图纸状物 灰斑病 叶片 中等 灰白色 长方形 较多 灰色霉状物 叶片、苞叶(时籽粒) 小,一般1cm一下 褐色,黄褐色 近圆形长圆形短截状 较多 不明显,灰褐色霉层 2、玉米丝黒穗与玉米瘤黑粉 病害 侵染类型 危害部位 雌穗受害状 越冬 传播方式

玉米丝黒穗 系统侵染 雌、雄穗 玉米瘤黑粉 局部侵染 所有幼嫩部位 无花丝、整穗受害;有丝状物残留 有花丝,多部分籽粒受害,少整穗受害,无明显丝状 土壤、粪肥、种子内外 土传、种传 土壤、病残体、种子 风雨传播 1

3、小麦散黑穗与小麦腥黒穗 病害名称 危害部位 株型 茎杆 叶片 穗部 籽粒 小麦散黑穗 整穗 正常或稍矮 正常 正常 整穗或多数穗变为黑粉 无籽粒 小麦腥黒穗 籽粒 正常或稍高,矮腥黒穗病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增多 正常 正常 穗形正常,颖壳外张 籽粒变为菌瘿 产生条纹状黑褐色冬孢子堆 条纹状黑褐色冬孢子堆,易扭曲干枯 多不抽穗或穗小畸形 粒少或粒秕 小麦杆黑粉 茎秆、叶片、穗 植株矮化,分蘖增多,常扭曲枯死 5、小麦纹枯病与小麦全蚀病 病害 为害时期 株型 叶鞘 茎秆 穗部及籽粒 小麦纹枯病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 正常 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云纹状病变 产生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近椭圆“眼斑” 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籽粒秕瘦 小麦全蚀病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 重病株明显矮化 潮湿条件下形成黑褐色菌丝层 早枯,形成白穗,无籽粒 6、水稻纹枯病与胡麻病 病害 病斑大小 病斑形态 稻瘟病 大(少) 纺锤形,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 病症 潮湿时病部生灰绿色霉层 胡麻病 小(多) 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颜色内外一致,无坏死线 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黑色绒毛状霉层 8、花生三种叶斑病区别 内容 危害部位 为害时期 病斑特点 病症 为害状 褐斑病 叶片为主,有时茎杆叶柄 7月—8月(早) 小黑点稍大,深褐色,晕圈明显近圆 正面生黑色子座,有时生灰褐色霉层 黑斑病 网斑病 叶片为主,有时茎杆叶柄 叶片为主,有时茎杆叶柄 8月—9月(中) 小黑点,晕圈不明显,近圆 背面密生小黑点 8月—9月(晚) 褐色小点或星芒状网纹 病部有不明显的小黑点 条件适宜均可造成叶枯、脱落 9,、甘薯病害 病害 病 斑 特 点 病 症 形状 颜色 凹陷否 苦否 甘薯黑斑 圆形或不规则 黑色 中央稍凹陷 变苦 适时病变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刺状物 甘薯软腐 不规则 黑色 软化不凹陷 带有酒味 病部有白色绵状菌丝,上生灰黑色小粒 甘薯干腐 圆形或不规则 黑褐色 干缩变硬凹陷 不变苦 病变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甘薯茎线虫 龟裂斑块 褐色 不凹陷糠心糠皮 不变苦 细根上生小根结,内有白色雌虫 10、烟草病害 病害 为害时期 危害部位 病斑特点 烟草赤星病 生长后期 叶片为主 较大,圆形,同心轮烟草蛙眼病 中后期 叶片为主 烟草野火病 整个生育期 叶片为主 烟草角斑病 整个生育期 叶片为主 较大,多角形黑褐色,无晕圈或晕圈不明显 细菌 污白色菌脓 2

较小,近圆形褐色,较大,不规则,黄褐色至纹红褐色,有晕圈 中间有白点,无晕圈 红褐色,无轮纹晕圈明显 病原物 病症

真菌 潮湿病斑黑霉层 真菌 少见,灰白色霉层 细菌 有水滴时病部溢出菌脓 12、线虫比较 病害 小麦包囊线虫 大豆包囊线虫 病症 叶片黄化,分蘖减少,后期形成须根团 叶片退绿变黄,似缺水缺N状,须根上有白色小颗粒 甘薯茎线虫 花生根节线虫 糠皮、糠心、混合型 地上部分上长慢,叶黄且脱落,根间形成不规则虫瘿 烟草根节线虫 瓜类根节线虫 根上形成根瘤,须根少,植株矮化 生长缓慢、矮小、叶黄化根部有许多虫瘿 根节线虫属 茎线虫属 根节线虫属 病原物 异皮线虫属 异皮线虫属 13、病毒病比较 病毒病 小麦 丛矮病 NCMV 黄矮病 病原缩写 BYDV 病毒形态 正二十面体 弹状 灰飞虱 传播方式 蚜虫 发病症状 早期病株明显矮化,病叶从叶尖发病,呈黄色,黄花部分占全叶的1/3-1/2 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的条纹,分蘖增多,植株极度矮化,形成明显丛矮 土传花叶病 玉米 矮花叶病 烟草 花叶 黄瓜花叶 马铃薯Y病毒 番茄 花叶型 条斑型 蕨叶型 黄化曲叶型 TMV TMV CMV TYCLV双生病毒科 杆状 杆状 球状 PVY TMV CMV 直杆型 正二十面体 线状 蚜虫(主) 汁液摩擦 汁液传播 汁液传播 蚜虫 烟粉虱 花叶,叶脉紫色植株矮小,果实花脸 茎秆形成黑褐色条纹,表面下陷 新叶线状,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复叶丛枝状 上部叶片黄化,然后边缘上卷,叶片变小,植株生长缓慢 汁液摩擦 蚜虫 MDMV 线型 蚜虫 粗缩病 MRDV 球形 灰飞虱 WSBMV 短棒状 禾谷多黏菌 受害株心叶上产生褪绿斑或不规则黄色短条斑,后叶片黄化枯萎。 叶背主脉上有白色蜡状突起,叶片浓绿,基节部缩短,重病株严重矮化,不能抽穗 叶脉间叶肉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上形成明显黄绿相间的条纹 花叶或斑驳,叶皱缩。扭曲 花叶,叶片狭窄,叶基呈拉紧状,叶色发暗,无光泽 花叶,叶脉坏死,有点刻条纹 14、番茄病害 病害 为害时期 危害部位 病斑特点 病症 病原 番茄早疫病 苗期、成株期 叶片、茎、果实 初为针尖小黑点,后扩为深褐色或黑色椭圆病斑,直径1—2cm同心轮纹,有黄色晕圈 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 茄链格孢 番茄晚疫病 苗期、成株期 叶片、茎、果实 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叶缘始,初暗绿色不规则水浸状病斑,后褐色,环绕一周缢缩凹陷 长少量霉层 致病疫霉 1、气传病害:稻瘟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玉米大斑、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黄瓜霜霉病;2、土传病害: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3、种传病害:小麦散黑穗、小麦腥黒穗、小麦粒线虫。棉花苗期:炭疽病、黑斑病、红腐病;4、水传病害:水稻白叶枯;5、伤口侵入:水稻白叶枯、花生茎腐病、十字花科软腐病、树皮腐烂病

3

二、土传病害防治措施:1、轮作。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可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2、品种选用。选用抗病或耐病的蔬菜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3、栽培防病。通过改进栽培方法来达到防病目的。(①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②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③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④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⑤嫁接防病,利用砧木嫁接换根。) 4、土壤消毒(石灰消毒 ;大水浸泡 ;高温消毒 ;药剂消毒)5、药剂防治。作物生长期,如发生土传病害,可选用相应药剂进行喷雾或灌根 三、气传病害防治措施: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适期播种,适当晚插,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近年主要推广三唑酮(粉锈宁)、特谱唑(速保利)等。 五、怎么防治小麦白粉病?①选用抗病品种:豫麦2号等;②减少初侵染来源:消灭自生麦苗;③加强栽培管理:适期适量播种控制田间群体密度;合理施肥;合理灌水;④药剂防治:播种前拌种(粉锈宁);春季喷药防治(甲基硫菌灵) 六、小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

特征: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分生孢子),霉层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许多黑色小点(闭囊壳)。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多于上部叶片。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

简述小麦纹枯病发病条件。①品种抗病性:感病品种大面积推广,是当前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原因之一。②耕作与栽培措施:小麦地连作年限长、土壤中菌核数量多,有利菌源积累,发病重。③气候条件:冬前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春季气温基本满足纹枯病发生的要求,湿度为发病的主导因子。④土壤条件:沙壤土地区纹枯病重于黏土地区,黏土地区纹枯病重于盐碱土地区。

小麦全蚀病越夏(冬)场所: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也可以寄生方式在自生麦苗、杂草或其他作物上 小麦全蚀病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症状: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三黑一白。

小麦赤霉病症状特点: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腐烂和穗枯,以穗枯危害最重。被害小穗最初在基部变水渍状,后渐失绿褪色而呈褐色病斑,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明显的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一小穗发病,不但可以向上、下蔓延,危害相邻的小穗,并可伸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变褐坏死,使上部没发病的小穗因得不到水分而变黄枯死。分类地位: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属于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刀菌。

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策略: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2.加强农业防治,消灭或减少菌源数量;控制氮肥施用量;按需合理施肥;小麦扬花前尽可能处理完麦秸、玉米秸等植残体;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割3.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是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可用50%多菌灵湿拌。②喷雾防治:是防治穗腐措施。 小麦条锈病危害部位: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症状特点: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以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发生规律: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锈菌小种的变化、品种抗性以及环境条件。防治策略:以种植抗锈品种为主,栽培和药剂防治为辅,实施分区治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4

小麦叶锈病危害部位: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茎。症状特点:叶片受害,产生不规则排列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较秆锈菌小比条锈病菌大,多发生在叶片正面。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发生规律: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的变化、小麦品种的抗锈性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防治措施: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栽培防病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条件: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决于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和菌源数量等。防治策略:应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辅之于减少菌源(在麦播前要尽可能消灭自生麦苗)、栽培防治(①适期适量播种;② 合理施肥; ③合理灌水)和化学药剂防治 (①播种期拌种:可采用三唑酮(粉锈宁)拌种进行防治,②春季喷药防治:小麦白粉病流行性很强,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15%三唑酮,70%甲基硫菌灵)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纹枯病的侵染循环: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其他寄主和田边杂草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侵入与再侵染:春耕灌水后,越冬菌核飘浮于水面,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处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则1~3d,多则3~5d。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不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的稻株进行再侵染。早稻上的菌核可作为晚稻的初侵染源。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动力,密植的稻丛是菌丝体再侵染的必要条件。

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受菌核基数、气象条件、稻田生态、种植密度、水稻抗病性特别是水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1.清除菌源,减轻前期发病。2.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排灌,以水控病。3.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做到农家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4.种植抗病品种。5.药剂防治 前期(分蘖末期)施药抑制气生菌丝生长,控制病害的水平扩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药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的垂直扩展,保护稻株顶部功能叶不受侵染。

水稻纹枯病病菌越冬场所: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其他寄主和田边杂草上越冬。在田间扩展:随水漂流附着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

水稻白叶枯的病原:稻黄单胞杆菌稻致病变种。假单胞菌科黄单胞杆菌属。可以人工培养

稻瘟病的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病稻草和病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未腐熟的粪肥及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病谷也可成为初侵染源。流行类型:此病是一种气流传播、具多次再侵染,与环境和品种关系密切的病害。防治策略: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减少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药剂防治为辅助。具体方法有:1.种植抗病品种①抗病品种定期轮换;②抗病品种合理布局;③用多主效抗病基因和微效抗病基因品种;2.减少病源:①不用带病种子②处理病稻草③带菌种子消毒;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 ;4.药剂防治,一般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d施药 玉米小斑病菌越冬: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存活率很低。 玉米大斑病越冬: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种子上和堆肥中尚未腐烂的病菌也能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在潮湿的条件下,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又可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5

防治花生叶斑病:病害控制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注重消灭初侵染菌源,选用抗病品种,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1.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2.选育种植抗病品种;3.及时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

油菜菌核病在成株主茎上侵染症状:初淡褐色长椭圆形、长条形绕茎大斑,稍凹陷,有同心轮纹,水浸状。后变为灰白色,边缘深褐色。组织腐烂,髓部消解,皮层碎裂,维管束外露呈纤维状,病部长有白色菌丝,后期转变为黑色菌核。 油菜菌核病初侵染来源: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种子和病茎中越夏越冬,或以菌丝在病种中,或以菌核、菌丝在野生寄主中越夏和越冬。

黄瓜霜霉病初侵染与再侵染:产生的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雨水传播。孢子囊萌发后,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环境适宜时潜育期仅为4~5d,不适宜可延长8~10d。随后,病斑上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再次侵染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传播:春季病菌经雨水、灌溉水、施肥和昆虫(如菜粉蝶等)等传播,从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寄主。此外土壤残留的病菌还可从幼芽和整个生育期的根毛区侵入,通过维管束向地上部运转;或潜伏在维管束中,成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的主要菌源。

影响十字花科植物病毒病的发生因素:1、气候条件(高温低湿)2、播期 3、蚜虫 4、栽培管理 5、品种抗病性

烟草赤星病发生的影响因素:1赤星病的发生与品种的抗性。种植感病品种是赤星病流行主要原因。2赤星病发生与年份间气候有密切关系;3移栽期和栽培管理方式对病害发生有一定影响,播种早移栽早成熟早的发病轻,反之发病重。 烟草黑胫病在烟茎秆上主要症状:茎基部出现黑斑,病斑沿茎向上扩展,病斑有时可扩展至病株的1/3~1/2,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呈褐色,干缩成碟片状,碟片间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 烟草黑胫病越冬: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未腐熟粪肥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残留在地表的病组织、堆放的烟草秸秆或病田土中的厚垣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进行传播,通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寄主。

烟草黑胫病和那些作物轮作?轮作作物以禾本科或甘薯较好。提倡超高垄栽培,使地面流水不与茎基部接触,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烟草花叶病毒有两种: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两种类型:①轻型花叶,仅表现为叶片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或驳斑,植株高度及叶片形状、大小均无明显变化。②重型花叶,叶片上部分叶肉组织增大,叶片厚薄不匀,形成多泡状突起,叶片皱缩,扭曲畸形,叶尖细长有时叶缘背卷。 烟草花叶病的TMV和CMV的初侵染是否相同?

①TMV可在土壤中的病株残根、茎上越冬作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混有病残体的种子、肥料及田间其他带病寄主,甚至烘烤过的烟叶烟末都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通过汁液摩擦接触进行传播。②CMV主要在越冬的农作物、蔬菜、多年生树木、杂草等植物上越冬,翌春经有翅蚜带毒迁飞传到烟田。 CMV和TMV在自然形态和自然传播途径差异?

①TMV粒体为直杆状,TMV主要靠汁液机械摩擦进行传播。②CMV粒体呈二十面体的球形,CMV在自然界中主要靠蚜虫传播,其中以桃蚜和棉蚜为主 防治烟草病毒病:防治策略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基础,结合栽培管理,培育壮苗,防蚜治蚜,减少毒源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具体:1.选用抗(耐)病品种;2.农业措施 ①培育无病烟苗。②尽量避免病地重茬或与茄科、十字花科等连作,重病地实行2~3年轮作。③适时早育苗,早移栽,严禁移栽已发病烟苗。3.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20%毒病毒、1.5%植病灵,可起到缓解病

6

毒危害的作用。移栽后的生长前期用2~3次,可明显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策略: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薯,消灭中心病株,结合病情预报全面喷药保护。具体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建立无病留种地,用无病种薯;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高燥、沙性较强或排水好的地。适时早播,不宜过密。合理使用氮肥,增施钾肥,合理灌溉,及时清理中心病株;4.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尤其中心病株附近。47%加瑞农、72%克露等。 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来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越冬,但病株茎、叶上的菌丝体及孢子囊都不能在田间越冬。双季作薯区,前一季遗留土中的病残组织和发病的自生苗可成为当年下一季的初侵染源。播种前淘汰的病块茎,任意弃置室外,也可能成为初侵染源之一。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部位:叶片、叶柄、茎和块茎。判别:田间发病最早症状出现在下部叶片。叶片:病斑多在叶尖叶缘处,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大为圆形暗绿色斑,空气湿度大时,病斑可扩及叶大半或全叶。边缘有一环白色稀疏的霉轮。病斑扩展到叶柄形成褐色条斑,叶片萎蔫下垂,最后全株焦黑,呈湿腐状。茎部受害,可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斑。潮湿时也产生白霉,但较稀疏。受害部位组织坏死、软化崩解,造成病斑以上叶片和茎叶死亡。块茎发病,初为褐色或紫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稍凹陷。病斑下的薯肉不同深度的褐色坏死。 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防治策略应以采用无毒种薯为主,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及治虫防病等综合防治措施。 具体:1.生产和采用无毒种薯;2.选用抗病良种;3.夏播和两季作留种; 4.化学防治。在留种地及时防蚜对减轻退化有显著效果,尤其对卷叶病毒效果明显。也可选用病毒钝化剂,如20%毒病毒等。5.加强栽培管理 目的是促早熟,保证增产,并避免在高温下结薯。6.热处理

防止甘薯贮藏期病害:1.适时入窖 ;2.旧窖消毒;3.精心选薯,细心窖藏 ;4.入窖前的处理 5.加强薯窖管理 甘薯黑斑病:病菌以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在薯块或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 病症上如何区分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1、病斑大小与形状;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病斑均由于受叶脉的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斑较小,而霜霉病病斑较,扩散蔓延快,后期病斑会连成一片。 2、病斑颜色和穿孔;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后期易开裂形成穿孔,霜霉病的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不穿孔。 3、叶背面病斑特征,将病叶采回,用保温法培养病菌,24小时后观察病斑为水渍状,产生乳白色菌脓者,为细菌性角斑病,紫灰色或黑色霉层者为霜霉病。4、有透光感觉的是细菌性角斑病。 5、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和果实上均发病。

柑橘黄龙病的症状表现:在柑橘生长的每次新梢均可发病,以夏、秋梢受害最烈,其特征性症状是初期病树的黄梢。即在绿色树冠上的一个大枝或数个小枝的叶片发生黄化,呈现出明显的黄梢。春梢黄龙病多发生于树冠中、下部的外围,夏、秋梢则多发生于树冠的顶部,有的地方称为插金花或鸡头黄。随后,病枝梢的下段枝条和树冠其他部位的枝条亦陆续发病。根据叶片黄化的情况,这种黄梢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均匀黄化型、斑驳状黄化型、缺素状黄化型。 葫芦科蔬菜枯萎病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病残体、种子及未腐熟粪肥越冬。主要从伤口侵入。靠灌溉水、土壤耕作及地下害虫传播。发生与土壤性质、栽培及灌水密切相关。

我区水稻烂秧病有两种类型:绵腐病类型、立枯病类型,以绵腐病类型为主。 植物细菌性病害症状特点:①坏死,水渍状斑,溢出菌脓→条斑或枯死斑

②萎蔫,全株枯萎,茎部切开溢出菌脓;③腐烂,流出汁液有臭味;④畸形,瘤肿状、须根丛生

7

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种类: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植物 病害循环的三个环节: 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和越夏、传播途径 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机制:①刺激寄主细胞增大 ②刺激细胞分裂形成肿瘤 ③机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 ④溶解中胶层 ⑤溶解细胞壁 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在侵染、传播方面的特点 病原细菌 病原真菌 侵染 自然孔口、伤口 传播 雨水、昆虫 自然孔口、伤口、直接侵入 气流、雨水 植物白粉病的典型症状是?与霜霉病有何不同? 叶片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生小黑点(闭囊壳)。霜霉病叶正面无霉层,没有小黑点

植物霜霉病的典型症状:叶背面产生霜状霉层,与白粉病不同:叶正面没有霉层,无小黑点

锈病该菌在生活史中孢子类型: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子孢子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综述农作物病毒病的发病条件及其当前生产上采用的防治措施?

发病条件:高温、干旱有利于昆虫的迁飞和传毒,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增殖发病重,连作发病重,感病品种发病重,土壤贫瘠、追肥不足发病重;防治:选用无病种苗、加强栽培管理、减少病毒来源和传毒介体、弱毒苗应用、种子 植物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包括: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和粪便,昆虫杂草

综合防治的原则:1、综合防治要统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的全局不是简单的各种措施的累加更不是措施越多越好。2、经济有效。3、注意保护环境。 综合治理的措施:1、植物病害检疫。2、农业防治。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4、生物防治。5、物理防治。6、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1、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2、注意田园卫生。3、栽培措施,适当调整播期,改变种植方式,加强土水肥管理,合理修剪。4、轮作。5、适期采收合理贮藏。

生物防治的机制: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诱导抗性。

农药的合理使用:1、正确选用农药种类。2、防止产生药害。3、避免农药对环境和果品、蔬菜的污染。4、避免高温时用药。5、酸性和碱性农药不能混合使用。6、施药人员要注意安全防护。 病害三角: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

病害流行的三要素:有一定数量的病原物且致病性强、有一定数量的寄主、有适宜病害侵染的环境。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害物质、土壤次生盐渍化。

病害循环过程:初侵染—越冬,越夏—再侵染—传播

只有初侵染的病害: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单利病害 有再侵染的病害: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复利病害。 确定病害的模型:单点模型、多点模型、病害曲线下面积模型 病害季节性流行曲线类型:S型曲线、单峰曲线、多峰曲线 抗病性机制:(按照发生时期)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按抗病机理)结构抗病性、生物化学抗病性 抗病性类型;(按抗病能力)免疫、抗病、耐病、感病、避病;(按寄主跟植物特异关系)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 菌物的一般性状:营养体(菌丝、吸器); 繁殖体(孢子);菌物的营养体:菌

8

丝;包括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病原物分类:专性寄生物、强寄生物、弱寄生物、严格腐生物; 线虫形态:梨形,近圆形,有雌雄同形、雌雄异形两类。

线虫生活史中三种虫态:卵、幼虫、成虫。有寄生性和致病性 线虫的四大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发达)、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发达) 线虫虫体分两个部分:体壁,从外至内由角质膜、下皮层、肌肉层组成 ;作用:保持体形、保护体腔、调节呼吸、收缩运动。体腔。 线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孤雌生殖

诊断柑橘黄龙病主要依靠两种黄梢,即均匀黄化型和斑驳黄化型。

(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试制定一个玉米病害防治的综合措施。

1.种植高产抗病品种,根据积温带选择高产抗病单交种。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较强,也兼抗玉米大斑病。2.垄作与施肥,玉米不仅要施足底肥和垄上精量点播,还应及时追肥,特别是追施氮肥。3.适期播种,控制播深玉米不能过早播种,早播地因温度低迟迟不能发芽,此时极易遭受各种寄生菌和腐生菌的寄生危害而粉种。4.药剂拌种,防治种传病害和苗期病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病菌自芽鞠侵入到幼苗体内,到穗期才发病。茎枯病是玉米苗期病害,用药剂拌种防治很有效。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5%三略醇(百坦、经锈宁)可湿性粉剂。5.生育期喷药,玉米大斑病严重者,在玉米抽穗后,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4种类型:(普遍型)、(急性型)、(调萎型)、(黄叶型)。 玉米大斑病的抗病性可分为(数量抗病性)、(褪绿斑抗病性)、(褪绿点抗病性) 和(无病斑抗病性)等4种类型。 香蕉枯萎病:外部症状:在最低或最老的叶柄开始变黄,然后,叶片也逐步变黄、 变褐枯萎,直到只剩下假茎最内部的新叶还保持绿色。有时根茎不死亡,其上新长出来的吸芽也不表现症状。内部症状:最初从饲养根的侵染点开始,逐步扩展根茎,特别是中柱与皮层交界的区域。假茎被侵染后,在老叶叶鞘的表面或内侧有淡褐色条纹或斑点。最终,大部分的微管束变成砖红色至褐色。侵染接种体:大孢子,小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厚垣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传播: (1)种植材料(球茎和吸芽)是主要传染源。(2)也可以通过人、土壤及植物病残体传播。(3)洪水和灌溉水也可传播病菌,风可吹散含病菌的灰尘等废物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防治:1严格实行检疫;2种植抗病品种(粤优抗1号,农科1号等)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3防止伤口感染(尽量减少耕作过程伤根);4药剂防治(多抗霉素灌根)

荔枝霜疫霉病:症状:主要为害花穗和果实。果实病斑多从果蒂开始,褐色不规则病斑;花穗变褐腐烂;潮湿时病部长白色的霜状霉层。病原:荔枝霜疫霉菌;侵染: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卵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和病果上越冬。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间接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风雨、雾、露传播;化学防治:花蕾期:开花前,1%硫酸铜处理土面,减少初侵染接种体。果实成熟期:特别是果皮转红的时期,如适遇雨天,是化学防治的重要时期:抢雨停间隙喷药,药后遇雨要补喷。(甲霜灵、精甲霜灵、阿米西达)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io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