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

更新时间:2024-06-19 18: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试行)

根据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和全省国税工作会议精神,省局研究决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国税机关要紧紧围绕以下部署要求,全面深化税收风险管理,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全面深化税收风险管理,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更好地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原则

管理专业化是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不同的管理导向形成不同的专业化管理格局。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要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税收管理全过程,根据税收风险发生特征和类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职能进行合理配置,形成职责分工明确,资源优化配置,运行衔接顺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

(二)坚持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的原则

税收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始终要以是否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是否有利于最具效率地促进纳税遵从来规划和展开,并以此作为衡量、检验这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

(三)坚持基于信息化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税收管理的体制、机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实现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要自觉适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税收管理带来的深刻变化,加强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信息化推动专业化,建立符合信息化条件下税收征管新趋势、新特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四)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近年来,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再造、税收信息化建设、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建设、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也为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同时,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对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转变税收管理方式方法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继承发展各项有益成果,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

(五)坚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

深化税收风险管理,建立体现与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相适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和问

题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同时,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因此,要注重在机构设置基本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合理调整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稳步推进。

(六)坚持统一性兼顾差别化的原则

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管理层级、各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的各主要环节,因此,必须遵循统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立统一的岗责体系、运行机制和信息平台,上下协同,整体推进。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分布以及征管机构人员状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局部的职责分工安排、税源分类和人力资源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别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践最佳的实现形式。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税源分类管理为重点,体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具体目标:

(一)按照规模、行业等类别的风险发生规律,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分类管理。

(二)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程序要求,将税源管理专业化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岗责体系。

(三)在对税源科学分类和税源管理职能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实现有限征管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配置。

(四)支撑税源管理专业化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更加完善,以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和基层管理平台为主要结构、贯通各级各部门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五)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全省国税系统从事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增长30%以上,县(区)局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占税源管理人员比例达60%以上。

(六)纳税遵从度显著提高。纳税遵从总体状况、税收征收成本等重要指标进一步改善,税源管理专业化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在5%以上。

四、主要内容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理顺划清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和税收基础管理职责,明确省局、市局、县(区)局、基层分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定位,健全完善税源管理专业化岗职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各项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

(一)税源管理职责的划分

按照风险管理导向要求,将税源管理职责分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和税收基础管理两大类。

——税源专业化管理类,分为7大项,39小项。

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主要是基于税源科学分类实施风险管理的各项主要职能,以及基础管理中部分复杂程度高需要较强管理技能的事项处理。专业化管理职能相对于基础管理职能,一般采取由专业岗位、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实施专门管理的形式。

1、税源管理目标规划:指税务机关对一定时期内税源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做出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主要包括:

(1)中长期战略规划编制; (2)年度及各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2、税收信息情报管理:指税务机关对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采集、筛选、量化、归集以及加工、分析、共享、传递、交换等工作。主要包括:

(1)综合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包括与税收相关的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等;

(2)征管基础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包括纳税人身份、户籍、普通发票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增值税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包括增值税抵扣凭证、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4)消费税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包括消费税应税产品(应税行为)、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5)所得税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包括行业、地区分布、上市公司、总分机构、关联交易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6)大企业和国际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包括大企业集团架构、大企业和涉外企业经营、跨国交易、关联交易、居民企业对外支付、非居民企业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7)出口退税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包括进出口报关、外汇核销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8)税务稽查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包括举报、涉税违法违章、案件调查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9)其他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风险分析识别:指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通过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和风险特征库,研究、开发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开展项目化税收风险分析等措施,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主要包括:

(1)综合税收风险分析:根据经济与税收的相关关系,开展区域、产业、行业等经济税收指标偏离度的综合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开展收入与政策、征管相关的风险因素分析;开展跨税种、跨专业等综合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2)大企业(重点税源)风险分析:针对大企业(重点税源)的税收遵从行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分析识别;

(3)行业税收风险分析:按照相同行业纳税人税收风险发生规律的趋同性或相似性等特点,开展分行业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4)税种风险分析:根据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特点,深入分析识别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风险纳税人群体;

(5)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根据纳税人在户籍变化、发票使用等方面的税收遵从行为特点,开展征管基础环节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6)出口退税风险分析:根据出口退税环节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特点,深入分析识别出口退税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风险纳税人群体;

(7)国际税收风险分析:根据跨国交易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特点,深入分析跨国交易税收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风险纳税人群体;

(8)稽查典型案例风险分析:根据一段时期税务稽查案例的综合统计分析和样本典型分析,分析识别纳税人遵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和动态趋势;

(9)其他税收风险分析。

4、风险等级排序:指根据风险分析识别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估值计算,综合考虑征管资源,评定纳税人风险等级的过程。主要包括:

(1)风险等级排序规则的制定和改进; (2)特殊情况下纳税人风险等级的调整;

(3)风险应对对象的优先级排序。

5、风险应对管理:指税务机关强化联动,做好年度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分层级分部门风险应对的工作计划安排和任务分配,为各级有效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提供专业支持。主要包括:

(1)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工作规划; (2)探究设计特定风险应对的有效方法和针对性措施; (3)收集编制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4)风险应对任务分配、跟踪和反馈; (5)对基层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专家指导帮助。

6、风险应对实施:指税务机关在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采取提示提醒、纳税评估、税收核定、反避税、税务稽查等各种应对措施,消除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的过程。主要开展包括:

(1)高风险纳税人的风险应对; (2)大企业(重点税源)的风险应对; (3)分行业风险应对; (4)分税种风险应对; (5)征管基础环节风险应对; (6)出口退税风险应对; (7)国际税收风险应对; (8)专项检查中的风险应对;

(9)其他特殊类型的风险应对。

7、过程监控与绩效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监控,指税务机关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具体运行与风险管理总体目标之间的偏差;风险绩效评估,指税务机关对风险过程的各主要环节做出的评价,并从税法遵从度和征管成本效益两方面对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主要包括:

(1)风险管理过程监控; (2)风险管理绩效评价。

——税收基础管理类,分为6大项,24小项。

基础管理职能主要是指专业化管理职能之外的,税收法律制度、规范性文件等规定的日常性管理工作。税收基础管理职能相对于专业化管理职能,一般采取由基层税务机关属地管理人员实施综合管理的形式。税收基础管理职能中的一些复杂事项也应通过集中上收等途径实行专业化管理,具体范围,由县(市、区)局统一划分确定。

1、征管基础管理:

(1)户籍管理:清理漏征漏管户,开展税务登记事项的调查核实,注销管理,非正常户管理,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情况等;

(2)发票管理:对纳税人使用发票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督导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安装和使用税控装置等;

(3)定额管理:依托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定额管理;

(4)调查核实:调查核实纳税人减、免、缓、抵、退税及核定、认定申请等涉税事项;

(5)欠税管理:掌握纳税人欠税及其资产处理等情况,依法实施欠税清理;

(6)任务执行:告知纳税人涉税相关事项,执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做出的处理、处罚等决定;

(7)催报催缴:督促纳税人按时办理纳税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报送其他涉税资料和信息等;

(8)宣传辅导:向纳税人宣传辅导税收政策、法规,解答纳税人提出的涉税问题;

(9)档案管理:整理、更新和存储纳税人涉税信息资料,建立纳税人分户档案等。

2、税种基础管理:

(1)增值税日常管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防伪税控最大开票限额行政许可,增值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增值税抵扣凭证管理等;

(2)消费税日常管理:外购已税消费品税款抵扣管理,消费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等;

(3)所得税日常管理: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及调整,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事项管理等(专业化管理以外的事项)、台账维护管理、预缴管理、汇算清缴基础事项审核、所得税相关事项的调查、核查。

3、税收法制基础管理: (1)纳税人违法违章行为登记; (2)责成提供纳税担保; (3)执行税收保全措施; (4)执行税收强制措施等。 4、大企业、重点税源基础管理: (1)大企业、重点税源日常管理。 5、出口退税基础管理:

(1)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管理; (2)出口退税证明管理;

(3)退(免)税申报、审核、审批; (4)疑点处理、函调管理; (5)整理出口退(免)税资料等。 6、国际税收基础管理: (1)跨国税源日常管理; (2)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等。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科学分工

——省市局的职能定位

省、市局现行机构设置不变,各部门通过职能转变承担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市局可以成立专业化管理团队,从事具体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等工作。

省、市局各管理部门、市局专业化管理团队在专业化管理中的职能主要有:

1、收入规划核算处:

(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具体工作计划;

(2)与税收相关的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经济税收偏离度风险特征指标,收入与政策、征管关联度风险特征指标,跨税种、跨专业管理的综合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4)根据经济与税收的相关关系,开展区域、产业、行业等经济税收指标偏离度的综合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开展收入与政策、征管相关的风险因素分析;开展跨税种、跨专业等综合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5)重点税源风险预警分析;

(6)组织、协调、指导重点税源红色预警企业的风险应对工作; (7)对基层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分析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提供专家指导帮助。

2、征管和科技发展处:

(1)制定风险管理目标规划(联席会议秘书单位);

(2)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3)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综合管理以及征管基础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4)风险排序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5)风险等级排序综合管理;

(6)风险应对对象的选择、确定和任务分配; (7)征管基础类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8)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

(9)组织开展或直接开展征管基础类风险应对; (10)研究征管基础类税收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11)研究、开发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发布征管基础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12)对基层风险管理中遇到的征管基础类问题提供专家指导帮助;

(13)风险管理工作绩效评估。 3、货物和劳务税处(出口退税处): (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2)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类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类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4)增值税、消费税分税种、分行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以及出口退税风险分析识别;

(5)组织开展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出口退税类风险应对;直接开展重大和复杂事项的风险应对;

(6)研究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出口退税类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7)研究、开发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出口退税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发布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出口退税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8)对基层开展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出口退税风险分析应对提供专家指导帮助。

4、所得税处:

(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2)企业所得税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企业所得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4)企业所得税税种、行业税收风险分析;

(5)组织开展所得税类风险应对;直接开展重大和复杂事项的风险应对;

(6)研究所得税类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7)研究、开发所得税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发布所得税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8)对基层开展所得税风险分析应对提供专家指导帮助。 5、大企业和国际税务管理处:

(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2)大企业和国际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类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4)大企业和国际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5)组织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的风险应对,包括纳税评估、计算机审计、特别纳税调整、重大和复杂的非居民税收管理、大企业税收风险的提示、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立等;

(6)大企业跨国税源审计指南、模版的研究编制;

(7)对基层开展大企业和国际税收风险分析应对等提供专家指导和组织协调。

6、政策法规处(督察内审处): (1)风险管理过程监控。 7、信息中心:

(1)税源管理专业化技术支撑。 8、稽查局:

(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2)税务稽查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稽查案件综合分析、典型案例微观风险分析; (4)开展专项检查;

(5)高风险纳税人的风险应对。

9、专业化管理团队。对涉及跨税种、跨部门等税收风险管理事项,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组织专业化管理团队开展工作。

鉴于市局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与省局不完全对口,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市局各管理部门在专业化管理中的职能安排作适当调整。

——县(市、区)局的职能定位

县(市、区)局的职能定位有四种方案。县(市)局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前三种方案的其中之一,区(分)局选择方案四:

方案一:县(市)局实体化。县(市)局机关通过转变各部门管理职能实现管理实体化;县局机关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需要,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税源管理科,承担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同时,适当减少基层分局设置数量。县局实体化后,主要履行以风险应对为重点的税收风险管理职能,包括: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专业纳税评估、中小企业行业性分类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具体职能划分如下:

1、征收管理科:

(1)根据省市局风险管理规划,制定本级年度实施方案; (2)组织本地税收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整合上级发布的数据信息,做好数据信息情报的应用管理工作;

(3)对上级发布的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分析;

(4)对上级发布的高风险纳税人实施风险应对任务的综合管理; (5)组织开展和直接承担部分征管基础类风险应对;

(6)对上级发布的风险分析模型和应对指南、模版等进行本地化; (7)对本地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 2、计划统计科(收入核算科、信息中心):

(1)与税收相关的本地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2)对上级发布的区域、产业、行业等经济税收指标偏离度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结果,收入与政策、征管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结果,跨税种、跨专业等综合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结果等,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分析;

(3)为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3、政策法规(税政)科:

(1)做好本地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类数据信息采集工作;

(2)对上级发布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类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分析;

(3)组织实施和直接承担分税种、分行业以及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的风险应对工作。

4、税源专业化管理科:

纳税人较少的县(市)局,可成立一个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内部设置若干个专业管理小组;纳税人较多的县(市)局可根据以下职能分类,设置若干个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其主要职能包括:

(1)具体实施大企业、重点税源、分行业、分税种、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等分类税收风险应对工作;

(2)在实施风险应对过程中做好纳税人涉税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

(3)基础管理中复杂税收事项的集中管理(如,注销管理等,具体事项由县(市)局确定)。

5、稽查局:

(1)根据风险应对任务管理要求,对高风险纳税人实施风险应对; (2)在税务稽查工作中,做好纳税人涉税数据信息采集工作; (3)稽查典型案例微观风险分析; (4)直接实施专项检查。 6、管理分局:

负责税源基础管理工作。

方案二:县(市)局部分实体化+部分专业化管理分局。原有县(市)局机关机构设置不变,赋予机关业务科室部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调整基层分局的管理职能,将基层分局中的一个或几个转变为专业管理分局。专业管理分局不承担基础管理职能,不实行划片分户管理;其余分局扩大户管范围,承担所属范围内的基础管理。具体职能划分如下:

1、征收管理科: 职能同“方案一”。

2、计划统计科(收入核算科、信息中心): 职能同“方案一”。 3、政策法规(税政)科: 职能同“方案一”。 4、稽查局: 职能同“方案一”。 5、管理分局(专业):

纳税人较少的县(市)局,可设一个专业管理分局,内部设置若干个专业管理股;纳税人较多的县(市)局可根据以下职能的分类,设立多个专业管理分局。其主要职能包括:

(1)具体实施大企业、重点税源、分行业、分税种、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等分类税收风险应对工作;

(2)在实施风险应对过程中做好纳税人涉税数据信息采集工作; (3)基础管理中复杂税收事项的集中管理(如,注销管理等,具体事项由县(市)局确定)。

6、管理分局(属地): 负责税源基础管理工作。

方案三:县(市)局部分实体化+分局内部专业化。原有县(市)局机关机构设置不变,赋予机关业务科室部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承担上收的复杂程度较高的风险应对事项。10人以上的基层管理分局内设立一个或多个税源专业化管理股,对辖区内所有纳税人实施税源

专业化管理工作,不承担户管任务;属地管理股扩大户管范围,承担基础管理职能。10人以下的基层管理分局只负责基础管理工作,专业化管理工作由县(市)局通过充实职能科室的力量上收直接实施。在县(市)域范围内,为了落实分类管理要求,可以对管理分局的纳税人管辖关系进行调整。具体职责划分如下:

1、征收管理科:

(1)根据省市局风险管理规划,制定本级年度实施方案; (2)组织本地税收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整合上级发布的数据信息,做好数据信息情报的应用管理工作;

(3)对上级发布的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分析;

(4)对上级发布的高风险纳税人实施风险应对任务的综合管理; (5)组织开展或直接承担部分征管基础类风险应对;

(6)对上级发布的风险分析模型和应对指南、模版等进行本地化; (7)对本地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

(8)承担从10人以下分局集中上收的部分税源专业化管理事项。 2、计划统计科(收入核算科、信息中心): 职能同“方案一”。 3、政策法规(税政)科:

(1)做好本地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类数据信息采集工作;

(2)对上级发布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类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分析;

(3)组织、实施、指导或直接承担分税种、分行业以及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的风险应对工作;

(4)承担从10人以下分局集中上收的部分税源专业化管理事项。 4、稽查局: 职能同“方案一”。 5、10人以上基层管理分局: ——专业化管理股:

(1)具体实施大企业、重点税源、分行业、分税种、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等分类税收风险应对工作;

(2)在实施风险应对过程中做好纳税人涉税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

(3)基础管理中复杂税收管理事项的集中管理(具体事项由县(市)局确定)。

——税源管理股(属地):

负责税源基础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可承担分局分配的部分风险应对任务。

6、10人以下基层管理分局: 负责税源基础管理工作。

方案四:省辖市局所属区(分)局专业化。省辖市局所属区(分)局,可保持原有机构设置不变,赋予业务科室部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调整税源管理科的管理职能,由一个或几个税源管理科转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其原有属地管理职能由非税源专业化管理科承担。有条件的省辖市局,可以在市区范围内按照分类管理要求对管理分局的纳税人管辖关系进行调整;也可以在所属分局之间进行专业化管理与基础管理的职能分工调整。具体职能划分如下:

1、征收管理部门: 职能同“方案一”。

未设立征收管理部门的,上述职能可由综合业务部门承担,具体形式由省辖市局确定。

2、计划统计(收入核算)部门: 职能同“方案一”。

3、综合业务(政策法规、税政)部门: 职能同“方案一”。 4、税源专业化管理科:

纳税人较少的区(分)局,可设一个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内部设置若干个专业化管理团队;纳税人较多的区(分)局,根据以下职能的分类,可以设立若干个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其主要职能包括:

(1)具体实施大企业、重点税源、分行业、分税种、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等分类税收风险应对工作;

(2)在实施风险应对过程中做好纳税人涉税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

(3)基础管理中复杂税收管理事项的集中管理(如,注销管理等,具体事项由区(分)局确定)。

5、税源管理科(属地):

负责税源基础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可承担区(分)局分配的部分风险应对任务。

(三) 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要充分发挥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综合效能,必须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专业化管理岗位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1、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构成,包括:

(1)纵向互动机制:省市局发挥其在专业化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承担风险管理运行流程中的“风险管理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等重要职能。县局以下税务机关主要履行以风险应对为重点的税收风险管理职能。从而在省、市、县、分局之间建立起闭环的税收风险管理大流程格局,形成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专业化、立体化税源管理运行机制。

(2)横向联动机制:各级部门之间建立健全以联席会议为主要载体的联动工作机制。联席会议根据部门工作计划,统筹制定本级税源管理年度目标规划(计划),为开展税源管理提供目标指向;在部

门研究设计基础上,论证、整合、确定本级风险特征指标体系和重点风险分析识别项目;统筹协调各部门风险管理实施中的措施和要求;研究、整合数据分析模型、工具,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等。开展年度风险管理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分析和评估工作。

2、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具体构成,包括: (1)目标规划管理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分别制定具体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报税源管理联动机制联席会议秘书部门,由秘书部门制定本级风险管理目标规划(县以下税务机关可称为工作计划),提交联席会议通过后发布。上级机关目标规划既是本级特定时期专业化管理的重点工作安排,又是下级机关目标管理规划制定的基础;下级机关的目标规划是对上级目标规划的分解、细化,同时又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重点工作补充安排。各级税源管理部门根据风险管理目标规划的要求,制定细化目标和实施步骤,并组织实施和反馈。各级税源管理联动机制联席会议秘书部门负责对风险管理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进行归集、分析,并根据监控和评估的结果,报联席会议审议修订。

(2)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机制

按照税收专业化管理要求,通过明确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岗位职责,或通过组建专业团队等形式,把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要求分配到各层级各有关部门,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各级税务机关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建立以统一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数据采集、信息加工

分析、情报交换应用为主要环节,专业分工明确,部门联动、层级互动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上级机关负责本级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以及本区域范围内情报交换应用管理,负责回应下级机关情报交换申请、情报调查任务分配以及情报交换申请回复的监管工作;下级负责本级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以及本区域范围内情报交换应用管理,负责向外部交换情报的申请和外部情报交换需求的回复等。各级税务机关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由征管部门扎口管理。

(3)风险分析识别管理机制

省、市局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局是风险分析识别的主体。按照税收专业化管理要求,通过明确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岗位职责,或通过组建专业团队等形式,把税收风险分析识别要求分配到各层级各有关部门,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各级税务机关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建立以统一信息平台为支撑,专业分工明确,部门联动、层级互动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工作运行机制。上级机关负责本级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发布风险分析识别结果;下级负责对上级发布的风险分析结果进行细化分析,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符合本地区区域特点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并进行科学整合,发布分析结果。收入规划核算处负责分析识别的扎口管理工作,各税源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通过宏观经济税收分析、税种风险分析、专业税收风险分析、案例风险分析等方式,按照统一的格式,形成风险特征指标和税收风险分析项目,提交联席会议审议。联席会议通过后,对指标化的分析识别成果,纳入本级风

险特征库,由基层管理平台定期发布风险信息;对非指标化的风险识别项目,通过联动平台直接向下级机关发布。各税源管理部门根据政策变化、指标运行及反馈情况、风险应对监控和评估结果等,及时修正、完善、提升风险特征指标和风险分析项目。

(4)风险等级排序管理机制

省局税源管理联动机制联席会议秘书部门负责风险等级排序总体原则、数据模型、分析工具的制定和开发。各省辖市局和有条件的县区局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税源和人力资源情况,调整风险等级排序的参数设置、高风险纳税人分布比例等。市、县局负责风险等级排序管理的部门定期发布排序结果,供风险应对管理部门参照。在特殊情况下,省局、市局和县区局风险等级排序管理部门可对单户纳税人风险等级予以调整。

(5)风险应对管理机制

省、市、县(区)、分局在各自职责分工内,实行分层分级应对,重大复杂的风险应对事项,由层级较高的税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上级部门已经开展应对的,下级机关原则上不再重复应对。风险应对管理工作中,凡是涉及纳税评估工作安排,由货物和劳务税处统一扎口整合并统一组织实施;凡是要求基层实施的各种税收检查,以及纳税人检查期间风险应对事项,由稽查局统一扎口整合,统一组织应对实施;凡是涉及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事项,一律由大企业国际处整合提交并统一组织实施。所得税汇缴审核期间,所有风险分析应对事项

一律与汇缴工作一起,由所得税处统一再整合扎口后下达;专项检查期间,所有风险分析应对事项一律与专项检查工作一起,由稽查局统一再整合扎口后下达;所得税汇缴与专项检查重叠期间,由所得税负责扎口;反避税、出口退税等专业风险应对原则上由各自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凡是要求基层税务机关完成的非风险分析应对的日常事务性、制度性安排的基础管理事项,一律由征管科技处统一扎口整合发布。

(6)风险管理监控和评估机制

各级税源管理联动机制联席会议,是风险管理的监督机构。各级法规部门牵头对风险管理从目标规划、指标发布到应对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把高风险等级纳税人的风险应对情况和重点工作规划的落实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联席会议秘书单位借助基层管理平台,按期生成评估指标,制作纳税遵从风险状况评估报告,对全省和各地风险管理状况进行绩效评价。

(四)落实各项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

各级国税机关要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方式,全面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措施。

1、要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征管基础环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按照规模、行业、税种、存续时间、居民属性、交易形态类型等口径,做好纳税人户籍结构分类分析工作;要加快推进网上开票进程,促进发票数据信息情报化;要积极探索对网上交易税收风险的有

效控管;要对户籍管理、注销管理、代开发票管理、欠税管理等关键环节采取更具操作性的风险应对措施。

2、要突出对大企业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要以省市局为主,建立大企业服务、管理的专家团队,发挥专业管理机构层级高、信息掌握全面、跨区域协调能力强的优势,组织和指导各地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和应对处理等工作;要根据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税企沟通、综合评估和全面审计。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作用,抓紧建立大企业政策执行反馈制度、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制度和大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3、针对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内控制度缺失、财务核算不规范等特点,要实施以行业性风险监控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要综合考虑中小企业行业聚集度、税源规模、贸易方式、产品品种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细化各行业管理的特殊要求,总结分行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规律;要突出重点、渐次推进,健全实用性强的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分行业进行风险特征的筛选、分析,深入开展行业纳税评估。

4、要根据税种管理特点,深入分析各税种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项目。要完善增值税抵扣管理,对稽核异常的抵扣凭证要深入分析,总结规律,增强其在风险分析识别中的作用;要完善税种、行业风险管理指南,完善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核工作,健全业务专家团队专业化评审制度;建立企业所得税评估省级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对重点

风险项目的分析应对。继续加强税种联评、征退税联评,加强税种风险信息与发票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提高管理效能。

5、要进一步完善跨国税源日常管理与反避税、情报交换融为一体的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体系,增强跨国税源风险识别、应对和控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要推进反避税新领域的突破,认真做好预约定价谈签工作,强化同期资料管理,提高反避税工作水平。要加强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一体化,及时发布风险预警、风险点提示和管理方法指引,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居民税收风险事项的专项调查,进一步加强对非居民转让境内股权交易的税收监管。

6、税务稽查作为应对税收风险的重要方式,要融入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要发挥税务稽查应对重大涉税风险的优势。要充分运用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成果提升案源管理质量,运用风险等级排序结果提高选案准确性;在案件查处中,要增强税收情报的采集、交换意识,善于从稽查案例中总结不同类型纳税人不遵从风险的发生规律,为改进税收风险分析工作打好基础,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查管联动。

五、实施步骤

今年,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总体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4月底前):省局对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进行动员部署,并下发《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各地要采取召开动员会等

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全体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各地根据省局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调查研究规划本地区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5月-10月):省以下各级国税机关要根据省局统一部署要求,在五月底前上报本地区实施方案;在八月底前,修订岗责体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省辖市局要以县(市、区)局为单位,汇总建立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分地区方案选择目录,纳税人分类管理目录和专业人员专业岗位配置情况目录,于九月底前上报省局统一汇总,编制成册。

省局将开展税收风险分析专题、税收风险应对专题、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及反避税专题和税收情报收集与交换管理专题师资培训,各地要按照省局培训要求,层层组织全员培训,优化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专题培训十月底以前完成。

省局将于七月底前,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基本完成一体化信息平台相关功能的完善、提升工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化支撑。各地要及时完成各项专业化管理功能的操作培训和推广应用工作。确保在九月底之前,各项系统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省局将于九、十月份,组织召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交流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各地要充分运用专业化分析应对等案例实证的方法,评估验证专业化管理的成效,研究探讨工作中遇到

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持续推进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11月-12月):各级国税机关开展年度总结评估。对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局。年底,省局将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管理的措施和意见,并在全省范围内评比税源专业化管理“十佳”示范单位。

六、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思想保障

各级国税机关要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要使全体国税干部都深刻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迅猛增加,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等税源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需要,从而自觉适应、支持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形成上下同心协力,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组织保障

税源管理专业化不仅是征管体制机制的变革,更是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没有坚强的领导、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各级国税机关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其他领导分工负责,认真研究和制定具体措施,扎实开展工作。省局明确:各级税源管理联动机制领导小组为税源专业化工作的领导机构,直接承担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税源联动管理联席会议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执行机构,征管科技和收入规划核算部门作为联席会议的秘书单位具体负责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规划、实施、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

(三)优化配置,注重培养,为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各级国税机关要整合管理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具有中高级专业等级、“三师”资格的人员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充实到数据分析、大企业管理、行业管理以及反避税等专业化管理程度高的岗位,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同时,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目标,继续举办高层次人才进修班,更快更多地培养专业人才。要进一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完善功能,深化运用,为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信息化保障

今年我省国税系统将开展“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年”活动,在广大干部中普及数据、信息、情报知识,拓展各种税收数据来源和渠道,探索建立跨地区数据信息情报交换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分析比对;以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情报交换利用为重点,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省局将进一步完善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功能,进一步丰富基层管理平台的各类风险应对策略选择功能,完善风险应对工作流程,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各级国税机关要深化基层管理平台应用,确保系统相关设计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五)强化监督,加强考核,为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制度保障

各级国税机关要建立健全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相适应的监督、评价、考核机制。要把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其中重点事项作为年度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检查考核;要充分运用征管信息系统、执法考核系统以及基层管理平台等系统,提取数据,分析研究,及时掌握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进展状况,强化对工作过程的日常监控和绩效分析评价,促进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i4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