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第3章

更新时间:2023-12-07 01: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第3章

既然你都找到了这份文档,相信你一定花了很多功夫吧?大家都是西南大学苦命的孩纸,我总结的这套习题是2013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题库,好多书上都找不到答案,而且老师出题也不系统,乱七八糟的,我都是在网上找的,不免有些错误。我一直坚信,找不到的,或是背错了的答案都是和我没有缘分的,所以又何必强求呢O(∩_∩)O哈!为逃出老师的魔爪共同奋斗吧!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构成问题的基本成分( B ) A.问题的起始状态 B.解决问题的策略 C. 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D. 给定与目标之间的隔阂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考虑某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底,钻牛角尖,这是( B )

A. 功能固着 B. 定势 C. 习惯 D. 偏执

3、常常用盒子装东西,确没想过用它来当置放蜡烛的平台,这种情况属于( A )。 A.功能固着B.思维定势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4、桑代克用猫做的迷箱实验中,猫踩到踏板打开迷箱的方法是( A )。 A. 试误法 B. 爬山法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5、当限于条件,对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差距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不断缩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距离的时候,一般采用哪种问题解决策略方法( B )。

A. 试误法 B. 爬山法 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6、人们在解决“传教士与野人过河”问题时采用的策略是( A ) A. 爬山法 B. 试误法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7、能有效解决河内塔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为( C )。 A. 爬山法 B. 试误法 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8、逆推法在哪种问题情境下适用( D )。

A. 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时常用 B. 对如何解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常用 C. 限于条件,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D. 从初始状态出发有多种可能;但对目标而言,只有一种可能方法的问题 9、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 C )

A.爬山法 B.手段-目标分析法 C.类比法 D.逆推法

10、人们通过对鸟翅膀构造的研究,设计飞机机翼;通过对蝙蝠超声波定位的仿效,制造出雷达。这些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是( D )。 A.酝酿效应 B.负向迁移 C.思维定势 D.原型启发

11、有时候人们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就把它搁置一边,几小时、几天或者几星期后,往往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受到( B )的启发。

A. 原型启发 B. 酝酿效应 C.迁移 D. 思维定势

12、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形成问题表征的思维过程是( B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3、儿童在初次用积木搭建房屋游戏时所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C )。 A.计划法 B.逆推法 C.尝试错误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14、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 )。 A.记忆能力强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注意集中 D.动机强烈

15、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D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16、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D )。 A.逆推法 B.联想法 C.计划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17、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一方法称为( D )。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训练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

18、从已有知识的对立面出发进行思维,要求学生做到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敢于大胆质疑,并进行实证研究,这种思维属于( D )。

A. 发散性思维 B. 顺向思维 C. 逆向思维 D. 批判性思维 19、“成语接龙”的游戏属于发散性思维训练中的( A ) A. 流畅性训练 B.变通性训练 C. 独特性训练 D. 新颖性训练

20、通过比较优生和差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他们的差别主要在于( B ) A. 知识水平 B. 思维过程 C. 智力 D. 动机

21.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惊诧柔弱的小草竟如此锋利,他怀着浓厚的兴趣研究、琢磨小草的构造,终于找到了秘密所在: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他采用的策略,我们可以称之为( B ) A.爬山法 B.手段-目标分析法 C.类比法 D.逆推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ACD )。

A. 初始状态 B. 认知操作 C. 目标状态 D. 策略手段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包括( ABCD )。

A.问题理解 B.设计方案 C.选择方案 D.评价方案 3、问题解决的三阶段模型包括( ACD )。 A. 审题 B. 选择方案 C. 解决问题 D. 反思 4、问题解决包括( BC )。

A. 一般性问题解决 B. 常规性问题解决 C. 创造性问题解决 D. 特殊性问题解决 5、酝酿效应的作用包括( ABCD )。

A. 降低紧张程度 B. 摆脱思维定势和既有知识束缚的过程 C. 使动机水平下降 D. 促进大脑的内隐加工

6、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 ABCD )

A.试误法 B. 爬山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逆推法 7、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 ACD )

A. 综合性和实践性 B. 实用性 C. 开放性和创新性 D.差异性. 8、研究性学习在选择课题时,可以从课题研究的( BC )两方面着手。 A. 新颖性 B. 价值性 C. 可行性 D. 实用性 三、辨析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 答:错误(1分)

由于学生水平各异、个性各异、兴趣各异,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性便会体现在方方面面(1分);

首先,在选题上会有差异性;

其次,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进度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 再次,学生在最后的成果表现上会有差异(2分)。

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尤其不要以研究比较顺利的部分学生的标准要求其他学生(2分)。 四、举例说明题

结合实例,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呈现刺激的模式,问题的表征,酝酿效应,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五、论述题

1.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 如果你是一名中学教师,目前需要指导你的学生进行以下题目的研究性学习。请从下列题目中选出一项,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五个特点,设计出在研究实施阶段的指导方案。

1)关于高中生与人交往状况的研究 2)城市变迁 3)碘盐与人体健康

4)高一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5)化妆品对人体危害的调查与研究

6)赢在“血拼”——对商场促销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7)废旧电池充分利用的实验探究 8)一次性筷子使用和影响的研究

第二题答题要点: 1. 确定及搜集资料时的指导 知识上的指导 研究方法的指导 思维方法的指导 心理素质的指导 2. 资料整理及分析中的指导 资料筛选方法的指导 材料的分析和提炼的方法指导 结论的产生 3. 研究实施阶段上应注意的问题 对研究活动进行管理 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h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