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检制和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培训资料

更新时间:2023-12-21 06: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检制和常用量具使用方法培训资料

1. 三检制

1.1三检制定义

三检制是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这种检验制度是我国企业长期检验工作的经验总结。 我公司的产品质量控制执行三检制。 1.1.1自检

自检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这种检验充分体现了生产工人必须对自己生产产品的质量负责。通过自我检验,使生产者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开动脑筋,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改进的措施,这也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我公司规定:自检的频次是每30件检查1次。 1.1.2互检

互检就是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

互检主要有: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检验;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

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

这种检验不仅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防止疏忽大意而造成批量地出现废品,而且有利于搞好班组团结,加强工人之间良好的群体关系。 1.1.3专检

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 专业检验是互检和自检不能取代的。 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

专职检验要求: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都要比生产工人熟练,所用检测量具也要求比较精密,检验结果要更可靠,检验效率也要求更高。 1.2双三检定义

1.2.1按执行检验的人来分三检包括:自检、互检、专检,按检验的时机来分三检包括:首检、巡检和完工检验

1.2.1.1在“人、机、料、法、环”发生变化时的初次检验——首检 1.2.1.2班组长或检验员在生产过程中监督检查——巡检 1.2.1.3完工检验又称最后检验,是指在某一加工或装配车间全部工序结束后的半成品或成品的检验。通过完工检验判定整批需要转序的产品是否合格。 1.2.2首 检

1.2.2.1首件及首件检验的定义

◆ 首件: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人、机、料、 法、环)发生改变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 首件检验: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人、机、料、 法、环)发生改变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一般要检验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 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1.2.2.2首件检验的目的

◆ 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 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1.2.2.3首件检验的时机/场合 ◆ 每个工作班开始; ◆ 更换操作者;

◆ 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或刃磨);

◆ 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如粗糙度要求变更、内孔铰孔更改为镗孔、数控程序中走刀量或转速等的改变);

◆ 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变更等); ◆ 更换生产环境。 1.2.2.4首件检验的要求

◆ 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 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班组长或同事进行“互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确定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所有首件产品必需留样,留作后续产品对比之用,来看过程是否发生变化,并用记号笔标记“√” 以示通过首件检验)。

◆ 首件检验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加工、进行三检,直到合格后才可以定为首件。

1.2.2.5首件检验的主要项目

◆ 产品型号与计划单是否符合。

◆ 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要求是否相符。 ◆ 安装定位和机床定位是否可靠。 ◆ 刀量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 首件产品加工出来后的实际质量特征是否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1.2.3完工检验

1.2.3.1完工检验定义

完工检验又称最后检验,是指在某一加工或装配车间全部工序结束后的半成品或成品的检验。对于半成品来说,往往是指零部件入库前的检验。半成品入库前,必须由专职的检验人员,根据情况实行全检或抽检,判定合格才能接收入库。如发现不合格,必须进行全检,重新筛选。 1.2.3.2成品检验是对完工后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试验。其目的是防止不合格品流到用户手中,避免对用户造成损失,也是为了保护企业的信誉。对于制成成品后立即出厂的产品,成品检验也就是出厂检验;对于制成成品后不立即出厂,而需要入库贮存的产品,在出库发货以前,还需再进行一次“出厂检查” 。成品检验的内容包括:产品性能、精度、安全性和外观。只有成品检验合格后,才允许对产品进行包装。

2.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2.1机械行业常用的长度单位及进率 2.1.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忽米(丝)、微米(um) 2.1.2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忽米(丝)=1000微米 2.1.3通常用毫米作单位不标注

2.1.4我公司生产现场最常用的量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光滑极限塞规、螺纹塞规、螺纹环规、同轴棒等。 2.2 游标卡尺的使用

2.2.1卡尺的分类

2.2.2卡尺的结构、功能

2.2.3游标卡尺——游标理论

主尺上的线距为1毫米,游标尺上有10格,其线距为0.9毫米。当两者的零刻线相重合,若游标尺移动0.1毫米,则它的第1根刻线与主尺的第1根刻线重合;若游标尺移动0.2毫米,则它的第2根刻线与主尺的第2根刻线重合。依此类推,可从游标尺与主尺上刻线重合处读出量值的小数部分。主尺与游标尺线距的差值 0.1毫米就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值。同理,若它们的线距的差值为0.05毫米或0.02毫米(游标尺上分别有20格或50格),则其最小读数值分别为0.05毫米或0.02毫米。(线距:刻线间距)

常用游标卡尺的分度有三种:10分度、20分度、50分度,它们的最最小读数分别是:0.1mm、0.05mm、0.02mm。我公司最常用的游标卡尺是50分度。 2.2.4游标卡尺的读数 2.2.4.1游标卡尺读数方法

2.2.4.2游标卡尺读数练习

2.2.4.3测量时注意事项

被测件平面和卡尺垂直、 内测量时应找到最大值、外测量时应找到最小值 2.2.4.4维护和保养

◆测量前应把卡尺的测量面和零件的被测量表面都要擦干净,以免因有脏物存在而影响测量精度。测试前必须先对零 。

◆在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要和工具、刀具如锉刀、榔头、车刀和钻头等堆放在一起,免碰伤。也不要随便放在机床上,免因机床振动掉下来损坏。应平放在专用盒子里,免使尺身变形。 ◆绝对不能作为其他工具的代用品。例如拿游标卡尺划线这样易使卡尺失去精度的。 ◆发现不正常现象时,如量具表面不平、有毛刺、以及刻度不准、尺身弯曲变形、活动不灵活等等,使用者不应当自行拆修,更不允许自行用榔头敲、锉刀锉、砂布打光等粗糙办法修理,以免反而增大误差。发现上述情况,使用者应当主动送计量管理人员检修或更换。

◆使用后,应及时擦干净,放在专用的盒子里,保存在干燥的地方。 ◆应实行定期检定和保养,以免因示值误差超差而造成产品质量事故 。 2.3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的使用

2.3.1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的构造:

固定小砧A 可动小砧B 固定旋扭H 固定尺D 可动尺E 旋扭(又称微分筒)F 保护旋扭(微调)G U型框架C

2.3.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如图所示,1使用前应先检查零点,方法是缓缓转动保护旋钮G,使测杆(要动小砧B)和测砧(固定小砧A)接触,到棘(ji)轮发出声音为止,此时可动尺(活动套筒)上的零刻线应当和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长横线)对正,否则有零误差,2左手持曲柄(U型框架C),右手转动大旋钮(F)使测杆(B)与测砧A间距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测物,转动保护旋钮G到夹住被测物,棘轮发出声音为止,3拨固定旋钮(H)使测杆固定后读数。

2.3.3螺旋测微器使用注意事项:

a.转动保护旋钮G不可太快,否则由于惯性会使接触压力过大使被测物变形,造成测量误差,更不可直接转动大旋钮去使测杆夹住被测物,这样往往压力过大使测杆上的精密螺纹变形,损伤量具。 b.被测物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把测杆固定而将被测物强行卡入或拉出,那会划伤测杆和测砧的经过精密研磨的端面。

c.轻拿轻放,防止掉落摔坏。

d.用毕放回盒中,存放中测杆B和测砧A不要接触,长期不用,要涂油防锈。 2.3.4螺旋测微器的调零判断:

2.3.5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测量读数=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估读位)

可动刻度每转1周,可动小砧就沿轴线直进(或退)0.5毫米,若旋转n个最小分度(包括估读分

度),则L=0.01n毫米。

2.3.6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2.3.7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练习:

2.4光滑极限塞规的使用

2.4.1光滑极限塞规的种类和结构

2.4.1.1针式塞规:

一般测量6mm以下的孔径

2.4.1.2锥柄双头塞规:

一般测量6~50mm之间的孔径

2.4.2光滑极限塞规的使用方法

操作方法:

使用塞规的通端检验工件时,手应拿着塞规的手柄部位。一般应不施加任何压力,让塞规在其本身的作用下,轻轻滑进孔里并通过孔的全部长度;或稍微加一点力,用手轻轻地把塞规送进孔里。(见下图的操作方法)

使用塞规止端检验工件时,严格地说只允许其倒角部份放到孔口边缘上,塞不进去,才算是检验合格。即使止端只有一部份能塞进孔内,也应当认为孔是不合格的。 2.4.3使用光滑极限塞规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1.核对量规上的标志和工件图样,以免错用量规;2.检查量规表面的缺陷(如缺口/毛刺),以免影响检验的准确性及划伤工件;3.清洁量规时需使用细棉纱或软布,以免划伤量规工件表面

◆使用时:1.量规是一种比较精密的量具,需轻拿轻放并摆放整齐,2.不能用力过猛,硬塞/硬卡,以免影响工件表面损伤及使量规或工件发生变形,影响检验的正确性3.由于工件可能存在形状误差,因此,对一个工件的检验,必须在工件的不同部位多进行几次才能正确地判定工件是否合格,4.测量环境,由于量规笥工件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应在恒温的工件环境(20 ℃)内进行测量

◆使用后:1.量规用完后,要擦拭干净,并平稳放在固定的工件箱内,2.涂上防锈油,以免生锈

2.5螺纹塞规的使用 2.5.1螺纹塞规的结构

2.5.2螺纹塞规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应注意被测螺纹公差等级及偏差代号与塞规标识的公差等级、偏差代号相同(M24*1.5-6H)错用会产生批量不合格品。

检验测量过程:首先要清理干净被测螺纹油污及杂质,然后在塞规与被测螺纹对正后,转动塞规,使其在自由状态下旋合通过螺纹全部长度 。

如果被测螺纹能够与螺纹通规旋合通过,且与螺纹止规不完全旋合通过(螺纹止规只允许与被测螺纹两段旋合,旋合量不得超过两个螺距),就表明被测螺纹的作用中径没有超过其最大实体牙型的中径,且单一中径没有超出其最小实体牙型的中径,那么就可以保证旋合性和连接强度,则被测螺纹中径合格。否则不合格。

2.5.3螺纹塞规的维护与保养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干净测量部位附着物,存放在规定的量具盒内。

◆生产现场在用量具应摆放在定置位置,轻拿轻放,以防止磕碰而损坏测量表面。 ◆严禁将量具作为切削工具强制旋入螺纹,避免造成早期磨损。 ◆长时间不用,应交计量管理部门妥善保管。 2.5.4注意事项

1)应经相关检验计量机构检验计量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现场使用。 2)达到计量器具周检期的塞规,由计量管理人员收回作相应的处理措施。 3)报废环规应及时处理,不得流入生产现场。

2.6螺纹环规的使用

2.6.1螺纹环规的使用方法 2.6.1.1通规

使用前:应经相关检验计量机构检验计量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现场使用。

使用时:应注意被测螺纹公差等级及偏差代号与环规标识的公差等级、偏差代号相同(如M24*1.5-6h与M24*1.5-5g两种环规外形相同,其螺纹公差带不相同,错用后将产生批量不合格品)。

检验测量过程:首先要清理干净被测螺纹油污及杂质,然后在环规与被测螺纹对正后,用大母指与食指转动环规,使其在自由状态下旋合通过螺纹全部长度判定合格,否则以不通判定为不合格。 2.6.1.2止规

使用前:应经相关检验计量机构检验计量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现场使用。

使用时:应注意被测螺纹公差等级及偏差代号与环规标识公差等级、偏差代号相同。

检验测量过程:首先要清理干净被测螺纹油污及杂质,然后在环规与被测螺纹对正后,用大母指与食指转动环规,旋入螺纹长度在2个螺距之内为合格,否则以不止判定为不合格。 2.6.2螺纹环规维护保养、使用时注意事项与螺纹塞规相同。

2.7同轴棒的使用

2.7.1同轴棒图片

2.7.2同轴棒使用方法:首先要清理干净被测孔油污及杂质,然后把同轴棒与被测孔对正,轻轻左右转动同轴棒,使其在自由状态下通过孔全部长度判定合格,否则以通不过判定为不合格。(严格讲在同轴棒自身重力作用下可从孔中自由滑出为合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ha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