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

更新时间:2023-06-10 12: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人丰富的情感;

二、欣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

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情景:小刚和小强是一对好朋友。初中毕业后,两人都没有考上高中。转眼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今天,在母校门口偶遇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预设表演:握手、拥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别后的生活;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等)。 (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潜力,通过表演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诗歌背景介绍。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诗中也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三、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四、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语文教案

五、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分组说话,生生互动。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老师作简洁的诗歌赏析介绍,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诗歌。

(这首诗歌的首联直抒胸臆。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颈联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这种与诗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时代不同,欣赏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这是很自然的。,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

六、学习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结构美。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七、背诵大比拼。规定5分钟的时间,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请背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八、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诗

九、板书: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弃置身”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沉舟”“病树”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之慨

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

文章简短,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重在自导学生诵读,自由读,分组读,组合读,学生读,学生评,学生积极性很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h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