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1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11-27 20: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4、《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导学目标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的心理成长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导学重点 导学难点 导学资源 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的心理成长过程。 导学案、自测题、当堂测评、微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基础梳理”,平台讨论及活动 第1部分——自学质疑学案

【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5分钟) 1、明确目标(1分钟)

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自学教材(6——9分钟)

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默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灼人( ) 突兀( ) 臭椿 ( ) 怦怦 ( ) 厌倦( ) ...... 滑稽( ) 晕眩 ( ) 恍惚( ) 凌乱( ) .( ) 呻吟......挪动( ) 抽噎( ) 畏惧 ( ) 惊讶( ) ....惊慌失措( ) 气喘吁吁( ) 参差不齐( ) 哄堂大笑 ( ) ......

3、把握基础(5分钟)

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莫顿.亨特(1920-2016),________心理学家、作家。出生于费城,曾担任飞行员,后成为《纽约客》等知名报刊的专栏作家,致力于社会与行为科学方面科普文章的写作。有《心理学的故事》《爱情的自然史》《内在的宇宙》等多部著作传世。 4、 理解内容(20——23分钟)

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 (1)理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自学指导:默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再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我”在爬悬崖时,陷入了怎样的险境?“我”是怎么脱险的?

(自学指导:学生默读16-17自然段、19-29自然段,圈划出关键词,概括答案。) 明确:

1

(3)这件小事给作者哪些启示?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悟?

(自学指导:指导学生齐读29自然段,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拍照上传平台—讨论区。)

【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10分钟) 1、在线测学(时间:7分钟):完成下列自测题。

独立在平台完成“《走一步,再走一步》自测题”,完成后点击提交。

2.质疑思学(时间:2-3分钟):将你在本次课程学习中的困惑与建议如实写下来,小组整理汇总后拍照上传至活动“《走一步,再走一步》自学反馈”,并在课后进行组内交流。

第2部分——训练展示学案

【环节三】自展提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时间30分钟) 1、学情反馈(时间8分钟)

小组根据本组成员自学反馈结果,组内交流讨论,解决共性问题,疑问反馈老师。 2、合作探究(时间10分钟)

(1)学习写法:赏析下列句子。(时间6分钟) (自学指导:采用“描写方法+内容+情感”的方法。)

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①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②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③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2

④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3、展示交流(时间12分钟)

小组内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拍照上传至“平台-活动-《走一步,再走一步》写法探究”,教师随机选派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订正补充。

【环节四】自评巩固——自主测评,当堂巩固(15分钟)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

钓鱼的启示

那年,我刚满十一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明确: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 )——( )

3

(3)如何理解“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明确:

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将已完成的划“√”,未完成划“×”,并且要在课外通过自学完成。)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 )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的心理成长过程。 ( )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 ) 我在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ge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