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网络--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10-28 15: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超级工程之北京地铁网络观后感

1113301125 杜易初

既然是这门课的作业,我先表达一下对这门课的看法。 我们网络专业有幸被列入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那么我们毕业后首先就是一名工程师咯!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看,21世纪高程度的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就是工程师们的杰作! 学校能够给我们安排这门课是很不错的。不同老师轮流上课,给我们讲了工程的可靠性、钢铁在工程中的应用、工程标准ISO等等等,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知识层面。

下面直入正题,谈下我的观后感。 一、北京地铁建设的迫切性和伟大意义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经济中心,北京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自身优势,吸引了无数外来人口。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楼有多高,人又有多少。

在一些地方车辆平均排队长度达550米。如果以每辆车长5米,双方向有6条机动车道计算,则受到拥堵影响的车辆至少有660辆,这还没有包括环路上的状况。可见整个北京市受拥堵影响的车辆数目是十分惊人的,而由拥堵所造成的社会成本的数字也是十分庞大的。

由此可见,北京地铁网络建设是多么迫切,同时对方便群众出行和减轻地上交通压力是多么具有意义!

二、地铁修建难度

为了开挖地铁,首先要了解地下各处的土质。从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一些地方需要每隔50米,打一个深度为40米的圆孔。为了不影响交通只能夜间进行,一些工程人员多么艰苦啊。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开挖地铁方式很落后,工人们更辛苦,而工业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盾构机这一建地铁利器。

但这并不意味着建造的难度会减小。它身躯庞大,有的刀片直径就相当于七层楼房的高度。为了进地下,地面上全面部拆解,零件运到地下再组装。在一些复杂的地质,盾构机26小时前进不到十公分!北京的西北两侧地势偏高,经过河流长久的冲刷沉淀,形成了东边沙土西边乱石的特殊地质。暗藏在沙土中的巨型漂石,会随盾构机的刀盘一同旋转,无法开挖。强行推进则会让刀片严重损伤。(可能处于技术保密,影片也没讲是怎么解决的)

另一个难度体现在一号九号线的交汇。一号线挖得较早,离地很浅,九号线只能从它下面经过。而下面又有一个永远抽不干的水层。工程师们想出来了一个虽大胆但可行的方案,在水层下开挖!

同时,九号线在一号线的下方修建,开挖隧道要求地面沉降不得大于3毫米。那么大的工程,那么微小的误差。因为地铁的车轮要求与轨道贴合及其紧密,不然就得减速。

在此,我忍不住要向那些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工程师们致敬。 三、对文明的责任感

“地铁经济”就像“地下钱龙”,把人流带到哪里就把财富带到哪里。这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口中的泛泛概述,而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地铁对一个城市的改变,不仅仅是其交通,这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生活都会因地铁带来变化。

老百姓能一面激动着地铁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的生活,另一方面,带着与城市血脉相连的感情,人们决不希望因为地铁而破坏祖先留给他们这些最美的遗产。

上世纪60年代,北京率先开建首条地铁线时,拆除从复兴门到北京站的城墙和城门为

地铁让路,成为国内地铁建设中沉痛的教训。著名建筑师梁思成曾为此痛心疾首。

而这次,北京地铁四号线穿越27处文物保护单位。从文物保护角度看,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地铁绕行,让遗址能够原地展示。古城门遗址具有不可复原性,一旦遭受破坏就再也没有了,而只有调整地铁站及相关规划设施,遗址才能得到更好保护。地铁站刚刚动工,因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这不仅合乎文物保护原则,也更具可操作性。一个在地铁边上的古城门遗址,今后将为当地带来极大的文化效益。这笔账,值得好好算一算。 四、地铁的成效及展望

纪录片中提到,每公里地铁造价近10亿元!

08年奥运会,北京地铁创造了40分钟疏散鸟巢10万观众的奇迹,让世界为之惊叹! 如此种种,让我们看到了修建地铁是值得的!

北京地铁很多线路正在修建,它会有着更大的运能,更高的安全标准。

与此同时,相应的动车也在大批量高密集生产。每列车需要4800个配件,50000多个焊接点,各种严丝合缝的组接。而完成这个庞大工作量的组接,需要时间只有两天半。种种记录,无愧于“超级工程”这个响亮的称号!

工程师们用每一分艰辛和汗水,铸就这地铁工程的奇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ge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