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方法与意义

更新时间:2023-09-26 13: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邓小平有一双慧眼。他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到排除、否定分析法中,从而把5种社会状态排除在社会主义之外;他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到继承、肯定分析法中,从而把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原则继承、肯定下来;他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到抽象、概括分析法中,从而创造性的把“社会主义本质”这一崭新概念抽象出来,并做出新的概括。邓小平这3个方面的理论观点都具有互补的意义,具有进一步加深认识的作用。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探索方法

邓小平有一双慧眼。他看问题,常常有其惊人的胆略和独到的见解。他之所以能够有惊人的胆略和独到的见解,又源于他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他在分析问题时,能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到各种分析方法中。如邓小平在思考、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时,先后运用了3种分析方法,即排除、否定法;继承、肯定法;抽象、概括法。但他在运用这3种分析方法时,都贯穿了一条共同的思想路线,这就是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到以下3个方面:贯穿到排除、否定的分析方法中;贯穿到继承、肯定的分析法中;贯穿到抽象、概括的分析方法中。我们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方面应当全面把握邓小平用这3种分析方法所阐述的这3个方面的内涵,以深刻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另一方面,是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到各种分析方法中的伟大精神。

一、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到排除、否定分析法中,从而把5种社会状态排除在社会主义之外

这5种社会状态①82是: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谈到:“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②63-64。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中说:“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③171-172。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又说:“‘文化大革命’当中,‘四人帮’更荒谬地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还有道理,难道能够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吗?”“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2}223-225。 (二)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②225。“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③128。1987年10月13日,邓小平又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要物资的极大丰富,难道一个贫穷的社会能够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

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②254-255。 (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提出:“要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②52。1986年3月28日,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困,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②155。1986年4月4日,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积极性永远调动不起来”②157。 (四)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特别提醒大家:“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②110-111。同年5月,邓小平再次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②123。“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②138-139。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还提出了突出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时间、办法等一些设想② 374。 (五)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③144,146。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进一步谈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③168。

二、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到继承、肯定分析法中,从而把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原则继承、肯定下来

邓小平从以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中,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从毛泽东思想的宝贵财富中,继承、肯定的方面主要有: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谈到:“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②110;邓小平特别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②111。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重申:“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4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2}138-139。

三、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到抽象、概括分析法中,从而创造性的把“社会主义本

质”这一崭新概念抽象出来,并做出新的概括

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之前,在理论上,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主要是:消灭私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等等;在实践上,前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实行的是高度国有化、高度的计划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邓小平及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1980年5月5日,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邓小平谈到:“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认为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现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③313;邓小平进一步谈到:“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③314。1985年8月21日,邓小平说到:“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②134;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明确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2}142;1986年9月2日,邓小平依然强调:“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②172。

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又一次说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他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就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②364。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373。

四、结束语

从邓小平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时,邓小平先后采用了3种分析方法:

第一,排除、否定法。把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东西,一项一项地列举出来,并加以排除、否定,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第二,继承、肯定法。把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东西,符合毛泽东思想原则的部分,用继承、肯定的方法,特别加以强调,以便进一步坚持。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并把它提到“社会主义目的”的高度来认识。

第三,抽象、概括法。即通过前面的排除、否定法和继承、肯定法,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的认识,进而抽象和概括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和深刻内涵。

从哲学上看,这一分析路径,非常符合认识论: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完成抽象、概括这样一个认识过程。

我们学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方面要学习邓小平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把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贯穿到这3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完整的把握邓小平在这3个方面所论述和建立的理论观点。邓小平这3个方面的理论观点都具有互补的意义,具有进一步加深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作用。因而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学报编辑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fq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