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区2017届中考化学网上阅卷答题模拟训练试题 精

更新时间:2024-07-05 02: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镇江市区2017届中考化学网上阅卷答题模拟训练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必须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和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S-32、Cl-35.5、K-39、Mn-55、Fe-56、Cu-64、Ag-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

A.纸张燃烧 B.石蜡熔化 C.玻璃破碎 D.酒精挥发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 ) A.高钙奶 B.镇江醋 C.自来水 D.金刚石

3.下列化学用语或对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 ) A.氧化铝——AlO B.2个水分子——2H2O

C.SO2+

2——二氧化硫中有氧分子 D.Fe——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4.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 ▲ )

A.催化处理尾气,减轻空气污染 B.采用碳捕集技术,实现低碳生活 C.增加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 D.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5.下列对物质的归类不正确的是 ( ▲ )

选项 甲 乙 A 合金 生铁、钢、黄铜 B 氧化物 水、氧气、四氧化三铁 C 有色溶液 石蕊试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D 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淀粉、纤维素 6.下列有关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实验操作和描述中,正确的是 ( ▲ ) 浓氨水

浓硫酸

湿润蓝色稀硫酸

石蕊试纸 生石灰

A.装置甲:制NH3 B.装置乙:干燥NH3 C.装置丙:收集NH3 D.装置丁:检验NH3

1

7.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 )

A.加入活性炭使硬水变为软水 B.用加碘食盐(含KIO3)检验淀粉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D.用BaCl2鉴别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

8.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

A.氯元素的化合价:HCl Cl2 ClO2

B.溶于水后的水温: NH4NO3、NaCl、NaOH

C.地壳中元素含量: O 由低到高 Fe Si 由高到低 D.铁元素质量分数:FeO Fe2O3 Fe3O4

由低到高 由低到高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浸入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 C.持续加热碳酸氢铵,最终有固体残留 D.浓硝酸滴入鸡蛋清,蛋清变黄色 10.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氢原子

催化剂 一定温度 +

氮原子 甲 乙 丙 丁

碳原子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B.丁为有机物,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该反应中甲、乙计量数比为1:1 D.该反应属置换反应,反应后碳元素化合价降低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实际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点燃

( ▲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 2Fe2O3 B.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 Cu+H2SO4 =CuSO4 +H2↑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 +H2O D.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2HCl=MgCl2+2H2O

1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干冰升华会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B.熟石灰能和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泡海鲜产品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袋装食品防腐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H4、CO气体 区分 点燃,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Na2CO3 (NaOH) 检验 ①取样,加水溶解 2

②滴加无色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 D CO2 (HCl 气体) MnO2、KCl固体 △

C/高温

除杂 分离 通入饱和 NaHCO3 溶液,干燥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H2SO4

14.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 )

2CO3 CO2 CO A.H B.Na 2CO3 Na2SO4 BaCl2

NaCl

NaNO3 KNO3 C.CaO .NaOH Ca(OH)2 D KOH

点燃

H2O K2CO3

HNO3

KCl

15.有一包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M),加热完全分解得固体(N)质量为X克,经充分溶解、过滤,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再过滤,洗涤得纯净干燥的固体 (P)X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固体M和N中含有相同质量的MnO2 B.固体M、N、P中含氯元素质量相同

C.原混合物中KClO3和MnO2质量比为245:69

D.在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检验固体P是否洗涤干净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

多选不给分。若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高炉炼铁中所需的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B.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C.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

D.饱和澄清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7.右图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t1℃时,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等

溶解

KNO3 度/g B.t1℃时,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

NaNO3

得到60g溶液

C.t1℃时,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后,溶质质量 分数:NaNO3=KNO3

D.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 的质量:KNO3>NaNO3

80 20 0 t1 t2 温度/℃

18.向一定量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已知反应:Fe2(SO4)3 + Fe = 3FeSO4)。下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关系。

剩余固体 质量/g

d ? m ? b ? ? c ? 3

? 5.6 a ? 11.2 ? 铁粉质量/g 16.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m=12.8

C.取c点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 D.a点和b点溶液中FeSO4的质量比为3:4

0

19.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 )

A.Na2SO4 BaCl2 NaNO3 NaCl B.KNO3 BaCl2 Na2CO3 HNO3 C.FeCl3 HCl NaOH K2SO4 D.HCl CuSO4 KNO3 Na2SO4 20.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原料合成NH4NO3的工业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空气 ① N2 O2 其他气体 H2 ② 一定条件 NH3 催化剂③ 加热 NO H2O O2 ④ ⑤ HNO3 NH4NO3 A.①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上述流程中涉及到的化合反应只有2个 C.③中参加反应的NH3和O2质量比为17:32

D.理论上,若③和⑤中NH3的量相同,则合成NH4NO3时氨气的利用率最高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8分) 21.(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磷原子 ▲ ; (2)3个氮气分子 ▲ ;

(3)水银 ▲ ; (4)人体缺少 ▲ 元素,易导致骨骼疏松。 22.(6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字母编号):

A.硫酸 B.小苏打 C.硝酸钾 D.活性炭 E.武德合金 F.聚乙烯 G.聚氯乙烯 (1)铅蓄电池中的酸 ▲ ; (2)农业上可作复合肥 ▲ ; (3)可用于食品膨松剂 ▲ ; (4)用作冰箱的除味剂 ▲ ; (5)用作食品包装材料 ▲ ; (6)可用作保险丝 ▲ 。

23.(2分)HCl和NH3按分子数1:1化合为固体X而形成白烟。用图示装置实验,c处最先出现白烟。 (1)固体X的化学式为 ▲ 。

蘸浓氨水

的棉球 b:玻璃管中点

蘸浓盐酸的棉球

(2)该实验说明 ▲ 分子(填“HCl”或“NH3”)运动较快。

24. (4分)碳酸亚铁(FeCO3)是生产补血剂的原料。下图是利用铁矿烧渣(主要成分是Fe2O3、FeO和泥沙等)制取碳酸亚铁的实验流程图:

4

稀硫酸 过量Fe粉 铁矿 操作a 烧渣 滤渣I 氨水 (NH4)2CO3溶液 调节pH至5~6 操作a 操作a FeSO4溶液 滤液I 溶液 滤液II 滤渣II 精FeCO3固体 操作b 粗FeCO3固体 (1)操作a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和 ▲ 。

(2)滤液I中加入铁粉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 (3)“调节pH至5~6”时可用 ▲ 测定加入氨水后溶液的pH。

(4)操作b为洗涤、低温干燥,判断FeCO3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过滤液,

▲ 。

25.(2分)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 (1)此流程处理可减少SO2的排放,有效缓解可能造

成的 ▲ 等环境问题。

(2)该电厂处理废气时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6.(9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a 棉花团 b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b ▲ 。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 ▲ (选填序号)组合。装入药品前要先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选填序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工业常需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右图所示

的装置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 ▲ 气体。 ②然后, ▲ (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27.(7分)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某小组对CO还原CuO得到的红色固体产生兴趣。

5

【猜测】三位同学对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提出如下猜想:

甲:固体是Cu; 乙: 固体是 ▲ ; 丙:固体是Cu2O和Cu

资料1:Cu2O+H2SO4=Cu+ CuSO4+H2O 【实验】

(1)取红色固体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到 ▲ (填实验现象),甲猜想错误。 资料2:加热时,H2和Cu2O能反应,产生Cu和H2O

(2)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组成,另取17.6g该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样品H2

浓硫酸

电热丝 控温电加热无水硫酸铜(足量)

碱石灰 A B C D

①实验时,先 ▲ (填“加热样品”或“通一段时间的H2”)。 ②装置C中可观察到 ▲ (填实验现象)。 ③通入足量H2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C增加1.8g。 ④实验中D装置的作用是 ▲ 。

【结论】(1)根据实验(1)(2)可知 ▲ (填“乙”或“丙”)猜想成立。

(2)小组同学用CO还原CuO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五、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8.(5分)有一包K2SO4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NO3)2、NaCl、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

定其组成,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样,溶于足量水中,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则此固体中一定无

▲ ; 一定有 ▲ 。

(2)取沉淀B,加入过量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

(3)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

①取少量溶液A,先加入足量 ▲ 溶液(选填a、b或c)。

a.Ba(NO3)2 b.BaCl2 c.Ba(OH)2

②静置,再滴加 ▲ 溶液,根据现象即可判断。

29.(6分)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B、C、D、F、W均为氧化物,C和F组成相同,W和D

组成也相同,W有消毒作用;X、Y、G均为单质,E是有机物(部分反应条件或某些反应产物蓝色溶液

+Fe G C 6

B B A 加热 +W D X +CH4 催化剂 F Y C

【猜测】三位同学对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提出如下猜想:

甲:固体是Cu; 乙: 固体是 ▲ ; 丙:固体是Cu2O和Cu

资料1:Cu2O+H2SO4=Cu+ CuSO4+H2O 【实验】

(1)取红色固体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到 ▲ (填实验现象),甲猜想错误。 资料2:加热时,H2和Cu2O能反应,产生Cu和H2O

(2)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组成,另取17.6g该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样品H2

浓硫酸

电热丝 控温电加热无水硫酸铜(足量)

碱石灰 A B C D

①实验时,先 ▲ (填“加热样品”或“通一段时间的H2”)。 ②装置C中可观察到 ▲ (填实验现象)。 ③通入足量H2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C增加1.8g。 ④实验中D装置的作用是 ▲ 。

【结论】(1)根据实验(1)(2)可知 ▲ (填“乙”或“丙”)猜想成立。

(2)小组同学用CO还原CuO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五、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8.(5分)有一包K2SO4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NO3)2、NaCl、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

定其组成,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样,溶于足量水中,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则此固体中一定无

▲ ; 一定有 ▲ 。

(2)取沉淀B,加入过量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

(3)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

①取少量溶液A,先加入足量 ▲ 溶液(选填a、b或c)。

a.Ba(NO3)2 b.BaCl2 c.Ba(OH)2

②静置,再滴加 ▲ 溶液,根据现象即可判断。

29.(6分)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B、C、D、F、W均为氧化物,C和F组成相同,W和D

组成也相同,W有消毒作用;X、Y、G均为单质,E是有机物(部分反应条件或某些反应产物蓝色溶液

+Fe G C 6

B B A 加热 +W D X +CH4 催化剂 F Y 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f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