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2-18 04:0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小学科学说课稿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说课
《空气的性质》
我的说课内容是《空气的性质》。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都停留在生活经验上。本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空气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
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2、能初步依照 “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利用空气性质的应用和研究。 实验内容设计:
1、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2、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去认识空气的性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共有四项活动: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认识空气有质量;
(3)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
(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
实验教学方法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以科学探究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的思路是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验对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存在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现在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谜语导入,感受空气。
1、猜谜语
2、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2页上的实验。
(1)这只注射器里有空气吗?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呢?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的方法。
(2)谁有办法用这个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演示并说明
3、小结、归纳,并引入新课。
这部分的设计理念是: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实现了第一次探究,初步感知: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同时通过关于空气,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的提问调动学生对空气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为继续探究空气的性质做好准备。
(二)动手实验,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四个步骤,分别是:
1、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这里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教师演示把一团纸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猜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二是学生吹气球比赛。通过这两个活动底,让学生认识到空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2、在观察学生吹气球比赛这个活动中,我把部分瓶子的底部扎了孔,学生可以把气球吹大,让学生找原因,为什么有的气球能吹大,有的
不能,从而引入到第二个步骤,再让学生把气球吹大后把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这一活动,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3、空气有质量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平衡杆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个,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通过平衡杆的倾斜说明空气是又质量的。
这个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在前面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流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实验教材使用的是小棍,但是为了让实验更加明显有说服力我采用了实验室常用的平衡杆和铁架台。同时注意应该用胶带贴在气球口处逐渐放弃,感知平衡杆从平衡到逐渐抬起的过程,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是探究空气性质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用两个气袋,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在用手压气垫的的过程中去发现装着同样质量的空气袋子,一个用手压,一个不压之后体积发生了变化。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压缩的概念,压缩就是物质的量不变化,但体积缩小了。这也为下一节课比较空气和水的压缩性质做好了铺垫。在这里学生认识了在密闭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
这部分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都集中到探究空气的性质当中去。
(三)总结拓展,放飞梦想
课的结尾我是这么设计的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
1、我们今天研究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你知道了它的哪些
性质?
2、你能用今天所探究的空气的三个性质,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哪些就是利用了空气的性质为我们服务的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今天所探究的空气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在课外自主探究空气的其它性质,认识到学科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科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下节课将要继续研究的空气有质量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制作空气枪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主要对压缩空气有弹性和生活中对压缩空气的利用,压缩空气的力量进行研究。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的引导,并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探究空间,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就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可以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会得以提高。
自我评价
回味我上的这堂课,确实还得加倍努力。我在这堂课中,我围绕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空气可流动、空气可以被压缩设计了四个小实验,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我觉得我的设计只是在为了证明结果,至于实验之间的联系,学生们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我引导的还不够,当进入素质教育之后,科学教育开始发生了转变,最大的转变就是大家开始关注过程,关注能力,我们教学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必定是为教学服务,我们不能只为了上的热闹,课堂内容丰富,孩子们高兴,而更多的应关注,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孩子到底获
篇二:小学科学说课稿标准模版
科学说课稿
开始: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___》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 《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年级______教材第__单元课题____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因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
《》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附加部分、学情分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学生的认知。①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构×的概念。
②本课面临的是×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它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乐于探究,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深入;另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而且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中还没有建立起×的相关的科学概念,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本课时要完成的目标之一。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_______学生
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3、 情感目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 教学重难点
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 突破难点
四、 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
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
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五、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
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
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
(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_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练习选用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
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按照课本从学生较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手学习,而后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__________与社会的关系、体验__________科学的发展。
实验一:
1、教师提出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答:(实验)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点拨
3、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4、反复做几次。
5、分发记录单小组交流。
实验二: (四)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实验后,我留出充分的时间,及时的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抽查学生,
讲述他们思路和答案,从而使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之后我再对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并适当引申题目, 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 [设计意图: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
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
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如下作业:
(八)、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
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 》这节课的说课。
科学说课稿
开始: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___》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 《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年级______教
材第__单元课题____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因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
《》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_______学生
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3、 情感目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 突破难点
四、 说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
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篇三: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几个方面来阐述。理
论依据将贯穿于以上流程中。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 年级册第 单元第 课,在学生学习了之后,进而发展为对 (观察、学习、研究)的课。《 》一课主要让学生
了解 ,让学生通过
认识 的慨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认
识和理性基础。
二、说学情
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
能力,对比试验的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
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试验,尤其对试验的细节还是有困难,需要
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
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科学猜想意识,培养科学探究兴趣。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
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共性、重要价值的内容)
难点:(不易理解抽象复杂的内容)
五、教法和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
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的
一个系统模式。
1、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
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
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
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
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
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
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
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
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
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
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小组器材
演示器材
七、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
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选用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
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
按照课本从学生较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手学习,而
后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熟悉到陌生,使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__________与社会的关系、体验__________科学的发展。
实验一:
1、教师提出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答:(实验)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点拨
3、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4、反复做几次。
5、分发记录单小组交流。
实验二:
(四)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实验后,我留出充分的时间,及时的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抽查
学生,讲述他们思路和答案,从而使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之
后我再对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并适当引申题目, 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串联、累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
到提高。
(五)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
[设计意图: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能,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
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
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如下作业:
(八)、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
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
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
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
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
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
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
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总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使自己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将新的教学理
念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以上是我对《 》这节课的说课。
正在阅读:
小学科学说课稿02-18
连队支部建设08-24
男主外女主内正方四辩总结04-07
第四章节 血液循环 单选题12-06
南京邮电大学科研业绩点统计办法04-09
家乡的百花林作文600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