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更新时间:2023-07-30 00: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任仲平的文章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口赵振字胡沈明
I摘要】17年来,“任仲平”文章风生水起,获得了极大的
成功.曾经八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樊或一等奖。堪称“宝塔尖上的明珠”。它以超大的篇幅、超长的写作时间、广泛的选题、独特的论述方式以及普遍的“论述框架”获得了新闻界认可,有网民称它为现阶段的“政治读本”。从“任仲平”申报和获得中国新闻莫的结果来看.任仲平文章无疑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然而从形式、思维、内容、操作理念以及操作
据“《人民日报》重要评论”谐音而取名的文章以其理论的严密、说理的平实以及语言的生动影响着中国入的思维,革新着党报新闻评论的操作理念。在各地媒体特别是省级党报纷纷效仿之际,深入研究“任仲平”文章。探讨其文体属性及运作方式,不仅仅是个概念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报新闻评论改革与创新和提高党报传播力的问题。
一、。任仲平”文章——宝塔尖上的明珠
1993年12月22日.适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15周年。“任仲平”首次亮相.《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用4465字的篇幅将“改革”的要义、经验、方法以及未来目标阐述得一清二楚。开设仅一年,1994年的《上下
模式等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它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体来实现自己政治意图的一种“理论文章”。而非“新闻评论”。对于这种以传播效率为第一要求的文体.我们在模仿它的同
时.是否可使之更加“短、实、新”呢?
【关键词】任仲平
堇
新闻评论理论文章党报评论改
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就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实际上.自1991年中国新闻奖颁奖以来至2009年,在十九届特
2008年6月。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提出新闻
创新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
别奖和一等奖中。《人民日报》言论共获奖17次(第二届和第十五届未获特别奖或一等奖),其中“任伸平”文章获奖8次,几近一半,自2006年始,更是每年均获特别奖或一等奖。“任仲平”文章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宝塔尖上的明珠”。
任仲平文章获奖情况
创新方法、创新手段…。这不仅是对媒体的要求,更是对多年来《人民日报》的勉励。评论作为《人民臼报》的核心竞争力,其创新自然走在了前列。到目前为袁一止,《人民日报》已有各类评论栏目40多个.极富层次性。其中“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今日谈”多次获得中国
新闻名专栏奖。“人民论坛”和“人民时评”均以新闻事件和现象为载体,宣传
19951996
第5届第6儡
年份
届别
获奖作品
j二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略战
论孔繁森的时代意义
获奖级别一等奖一等奖一等奖
有无特别奖
有(通讯)有(通讯、专题)
有(通讯)
1997
第7届
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
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中“人民论坛“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阐释、引导,既讲明道理.又发表议论,解疑释惑,情真意切.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体现出
200720()6
-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
第14届
2004
非典的伟大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厢
第17届
第18届
一等奖无
第16届特别奖有(评论)
一股生气、正气、锐气,涌动着一种社会舆论的正面力最。竹2从文章内容来
看。该栏目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党员干
2008
2()09
长征.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走好全国一盘棋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
特别奖一等奖
一等奖
有(评论)
无
有(新华社社评.通汛J
第19届
部。而。人民时评”无论从选题、内容论
述还是材料的使用上均具有较强的大众性。“今日谈”则以短小简练著称。
1993年12月22日第一篇“任仲平”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出现,宣告着一种新的、有独特文体特征的文章的出现.至2009年9月29日。任仲平已发表“重要评论”60篇。
2009年12月人民日报评论部将此集结成册《人民日报任
17年来每逢有重大事件发生或党、国家以及社会在思
想上有重大变化之时.“任仲平”往往抓准选题,“主动设置
议题,掌握话语主动权”3突破党报传统型评论“将根本政治立场的一致性高度泛化于评论创作“的模式,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基本国情的了解”、“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以及“生活经验”。将“观点和见解”放在“第一位”s。保持着“对政治、经济、社会高度的敏锐性”,“抓住从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出发析事明理,从人们共同利益追求出
仲平60篇》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以供学习研究。这种根
2010年第4期日
万方数据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发分析论述,在寻找‘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争取更多读者的支持和认同”。6由此,这种“想人之未想,见人之未见”的新型政论不仅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嘉许.更获得受
众的认可,取得了广泛的影响。
成就的取得源于“任仲平”文章独特的操作模式,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人民日报》评论部这样概括“任仲平”文章的操作模式:“七八条枪,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也即其成员广泛吸纳报社内部各部门成员、社内外专家智囊,实行项目制;追求精心、精致、精当;讨论时注重民主风气。,广泛的参与、民主的讨论、写作的精细、对社会前沿问题的关注等使得“任仲平”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名副其实
的“舆论引导者”与“思想的开拓者”。
二、“任仲平”文章——文本非同一般
作为一种集体智慧的意见表达,“任仲平”文章的文本
拥有非同一般的特征。
1.写作时间长
17年间,任仲平共写作新闻评论60篇。年平均数量为
3.5篇,最大值为10篇,最小值为0篇(见图一)。篇数多于5
的年份。大都是由于该年度有重大事情、重大纪念活动以及
重要思想理论的提出。如2000年的“思想教育”(主要包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思想、信仰、信心、信念与信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等等),2001年的建党80周年,2005年的“非典”,2008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地震”以及“奥运会”,2009年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发表数量少,篇幅大以及理论要求高,使得“任仲平”文章的写作时间跨度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一篇文章《走好全国一盘棋)(2007年)酝酿数月,反复多次,写了将近两年时间,几乎将有关文件和书籍搜罗殆尽.开了3次研讨会。《论奉献》、《论三贴近》从确定题目、写作修改到最终发表,历时都是将近一年。大多数任仲平文章从选题到立意
到交流再到写作。中间耗时一般约一个月。s也有短的,如《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一文,整个创作过程仅两天时间。!
自上世纪90年代都市报发展以来,新闻评论这种文体逐渐成为媒体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利器.于是出现了时评的勃兴。时评兴起导致言论主体发生改变,新闻评论成为“公民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直接方式,它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有利|于健进社会的民主进程。…o党报社论政治宣导作用日益减弱,象征性意味逐渐增强,其作用也由“政治的晴雨表”转向了“社会的厕向标”,此时党报评论改革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认为“就人民日报而言,政治‘晴雨表’作用可以淡化.这是时代的必然;但社会‘风向标’的使命必须承载。主流舆论的旗帜依然要扛。”n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人民日报》传统的社论功能似
乎并不可行,于是一种新的文体——“任仲平”文章产生了,
他扛起了社论在“社会风向标”方面的作用,主导着社会思想的动态。引导着人们的所思所行,一切都是在政治框架内行事,但却是站在社会思潮的前沿。
圃2010年第4期
万方数据
图一:任仲平文章年度数量分布图(1993-2009】
任仲平文章数量年度分布图11993—2009)
、
lZ
’
’
21
…p
j”t
7,
10
8
-—_
6
‘
2
0
l“__t蛐-_t* ㈨一
西.d剁l期
五虽,№I。霪
‘17
2.文章篇幅大
“任仲平”文章的长度远远大于一般新闻评论文章.60篇文章的平均字数为5690.48字,其中30(0)至4000字仅占4篇、4000至5000字占12篇、50(0)至6000字的高达22篇、6000至7000字的也高达16篇、70(0)字至8000字的有5篇、80(02)以上的占l篇(具体如图二所示)。统计的数字表明了任仲平文章在篇幅上的特色,也对“任仲平”文章的写作及结构处理提出了挑战:在媒体消费时代,谁会花时间在大众媒体上读这样长篇幅的文章?时下,我们需要采取些什么样的措施让受众爱读.让文章耐读?
图二:任仲平文章篇幅分布图
任静平土章■■
.
图三:任仲平文章节数分布图
为此.“任伸平”文章采取三种手段:一是在文章
中运用数字进行大
量分节(由于文章较长,文章中多用
数字进行标示。没
有小标题。我们称
此为一节。一节之
中往往包含多个硬
落),总体数据统计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表明60篇“任仲平”文章平均分节数达12,最多的一篇文章达33节,最少的也有3节(见图三)。节数在3—5节的文章主要集中于1998年之前,此后的平均数达15节。每节平均字数约为757字.抽样数据表明一篇“任仲平”文章的段落数约为43段,每段的字数约为164字。二是每段开头设中心句,恰似小标题,对本段起着概括和引导的作用;三是以短句取胜,使受众的阅读轻松。抽样统计数据表明,每个标点符号间的字数约为ll字。为使句式简短,文章大量使用介宾结构、偏正结构的词组,减少修饰成分,同时利用状语前置、主谓分开等语法手段使句子简短,修辞上则尽量使用对偶、对比、强调以及互文等手法。
3.选题分布广
“任仲平”文章虽然“选题广泛,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体育等方面都有论述”12。但是选题高度集中于思想文化上(具体如图四所示),同时选题的时效性较弱,事件性选题仅占极少一部分。
图四:任仲平文章选题分布图
1.2●
高度重视思想文化方面的选题。60篇文章中竟有18篇谈及思想文化,高达36%。这些文章论述了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信仰、诚信、服务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其它社会精神。米博华在谈论“任仲平”文章的选题时说“任仲平”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政治的视角。事实上,如果从细的方面来看.“任仲平”文章的落脚点均置于人们的思想文化层面,政治仅是表象而已,核心还是思想文化。
以政治性选题为例,无论是《论三贴近》还是《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题》等等,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思想文化教育意义,这也是“任仲平”文章被列为各级党政机关学习材料的原因之一。经济上的选题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如《走好全国一盘棋
——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
战》等等。总的来说,“任仲平”文章选题涉及范围虽广,种类
虽多,但是有一个核心不变:那就是围绕党的执政理念进行选题。如果将这些选题串联起来,我们便发现它基本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党我国在意识形态及执政理念上的具体探索。如“市场秩序”、“人民内部矛盾”、“先进典型”、“干部队伍建设”、“讲政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贲任意识”、“科学精神”、“爱国主义’’¨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保持
万方数据
共产党先进性”、“区域协调发展”、“三个代表”、“三贴近”、“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以及“创新型社会”等等。在八篇获奖“任仲平”文章中,虽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领域,但是从文章的标题我们不难看出其强烈的思想性:“上下齐心”、“时代意义”、“伟大精神”、“先锋模范”、“全国一盘棋”以及“灾难中挺立”等等。
选题时效性不强,非事件性选题占绝大多数。统计表明,非事件性选题如“政策性选题”(即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及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进行解读与阐释)、“周期性选题”(即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对其历史意义及现实影响进行总结与论述)和“社会性选题”(即对涉及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等方面以及先进典型人物或经验进行分析与评价)b高达83%,“事件性选题”仅占17%。具体为“九八抗洪”(一篇)、“霉三抗击非典”(一篇)、“零八抗击地震”(三篇)、“北京奥运”(四篇)以及“上海世博会”(~篇)。事实上,即使是“事件性选题”,其选题依据依然带有强烈的“周期性”特征.如奥运选题就分别写在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20天、10天以及闭幕之时;“汶川地震”其中一篇就发表于“百日之际”.世博会则
发表于开幕前一周年。
“任仲平”文章的选题无疑抓住了“社会的风向标”,但是否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对此我们难以作出结论。不过。要进行社会说服,其前提就是跟上时代的话语体系,运用“人类普遍共识”、“世界潮流”以及共有的“文明价值体系”
作论。如“考量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透视:历
史、地理。历史的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理的基本要素是空
间。”
4.知识含量多
“任仲平”文章的知识含量体现于多个层面:论点知识
含量足、论据背景知识丰富、论证框架富含知识。
论点知识含量足。“任仲平”文章论点的特色在于,它不
是一个简单的说教,其论点背后含有丰富的科学底蕴和人文底蕴。以三篇“奥运会”倒计时文章为例:第一篇文章阐述“北京奥运会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不仅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通篇文章提出多个分论点:“奥林匹克是一扇窗
口,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奥林匹克是一种途径,中国与
世界相互认同”:“奥林匹克是一个承诺.中国与世界共同完成”。第二篇文章以“和平、友谊、进步”作为论点。第三篇文章则以“绿色、科技、人文”作为分论点。三篇文章让人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奥运会,一个美好的奥运会,更看到了一个崛
起的中国应有的发展路径与心态。
论据背景知识丰富。“任仲平”文章以论证严密著称,这
得益于其论据的独特特色上。与一般新闻评论不同,“任仲平”文章的论据并非简单的事实性论据,而是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并举,且以理论论据为主。以《一切始于世博会》为例,文章三个分论点:“道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世博会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蕴含着一个世纪以来世博会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刻理解”、“凝聚着一个多世纪以来世博会对
2010年第4期田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人类相聚交流的热切祈愿”。对三个分论点的论证充分利用了人类科技发展的精神历程,“进步”与“落后”交相出现的
发展过程、战胜危机以及相互交流的精神渴求这些作为论
据。通过这些论据,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世博会”发展历
程,更看到了人类进步发展的历程,还看到了人类发展的心
路历程诸如“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科学理性日益成为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上升的螺旋”等等。
论证框架富含知识。“任仲平”文章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结构框架,文章逻辑结构清晰明了。分论点突出。分论点往往构成文章的论证框架。以近8000字的《走好全国一盘棋》为例,该文获得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写了近两年,从一稿的4万多字到二稿的1.6万字,到见报时已是14稿,字数变为近8000,文章对“区域协调发展”论证详尽,从论证框架中我们即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区域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与增强全国发展合力、与维护民族团结、与制度优越性等等的关系;区域协调发展在“布局”、“政策”、“机制”以及“步骤”等方面的要求;区域协调发展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合作与竞争、开放与保护,政府与市场、集聚与扩散、补偿与约束以及发展与
协调间的关系应该如何?文章最后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
体化”这两个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作结。将数万言浓缩于一篇文章之中,让人对区域协调发展有个完整而全面的认识,而这一切源于“任仲平”文章对框架的重视,框架本身具有极强的知识性。
俯首可拾的知识,增加了受众阅读的报偿,使得“任仲平”文章在传播理论与思想时增强了文章的阅读率与传播
效率。
5.论证方式独特
随着媒体的发展、时评的勃兴,公民的表达欲望愈益强
烈.作为“人民归报重要评论”的“任仲平”文章也在改变着自己的论述方式。
强烈的驳论色彩。统计表明约55%的“任仲平”文章具有强烈的驳论性质,他们往往针对社会中的一些错误思想进行说服教育。行文往往是好与坏并举,从不回避问题,而
是积极面对问题,以哲学角度作论,以世界限光看问题。值
得一提的是,“任仲平”文章对错误思想的处理往往并非全然批判,而是通过对关键概念的阐述,让人们明白其中的差
别。
“自下而上”的论述方式。传统理论文章往往对百姓提出很多要求。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告诉人们应该干什么。
而“任仲平”文章则一改此种口气,用人们普遍接受的知识与伦理体系进行说服诉求。与传统社论要求人民应该如何
做事、如何行动相比.“任仲平”文章更具协商语气,其目标对象往往诉诸于国家、集体以及社会而非普通百姓。
以矛盾及矛盾的解决行文。其中既有人与人间的矛盾,
田2010年第4期
万方数据
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又有人与社会的矛盾,还有现实与理想
的矛盾,体制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更有关系到人类命运的
矛盾。不同于以往的党报社论,“任仲平”文章不到避矛盾冲突.反而利用它们推进文章:矛盾感导致了“最大的公约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理论文章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粉饰者,还是它的嘹望者与监督者。这种写作意识源于“任仲平”文章独特的认识:“一个社会存在矛盾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适当的‘冲突’常常是社会有活力的表征”。14
理论论证注重普遍接受性。任仲平自一开始就明白一
个道理:提着自己的头发想让自己离开地球是不可能的。
理论阐述必须置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坐标系内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由此“现代化”、“人类文明”、“对话”、“仁爱”、“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等成了“任仲平”文章的落笔之点。在论证上,“任仲平”文章往往能眺出理论外,站在全盘中,从引述的话语来看,马克思等传统话语较为少见,一些西方社会理论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等的话语反而较为多见。反映了“任仲平”文章寻求新的对话空间的努力。如引用布莱克的话“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引用美国历史学家胡克的话“判断一个社会能否解决它所面临问题的依据是:它是领导层的质量和它的人民
的品质。”引用黑格尔的话“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
找到了,作家就永恒”。”这些话不是简单地引用,而是以其为论述框架,这不但使得文章逻辑性强,增加了文章的信息含量和新鲜性。还降低了文章的政论意味,提高了阅读率。
注重理论的创新性。注重现实针对性。注重理论对现实及文章框架的架构作用。注重文章的信息量。注重文章的动态感。注重双面说服,而非单向度传播。最终使得文章信息量的丰富充足,论述方式的贴近生动,丰富的知识供人们吸收,这一切都是造就“任仲平”文章成功的不二法则。
“任仲平”文章以它特有的方式获得了成功,这使得我
们不得不追本溯源——“任仲平”文章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文
章?它的这种操作模式是否可以复制?或以何种方式复制?
三、“任仲平”文章文体属性探讨
17年来,“任仲平”文章基本上都干0登于《人民日报》一
版,仅有两篇文章《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写在中国人
民抗击四JIl汶川大地震之际》和《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刊于二版。《人民日报》的一版刊发“任仲平”文章,说明报社已经将其作为重要的新闻稿件处理,但这并不能说明它自身具有新闻的特性。
涂光晋认为“任仲平”文章“代表编辑部发言但又不同于社论,以理论文章的篇幅和架构从宏观角度阐释政策、论证问题但又不同于理论文章”.原因在于“其选题的新闻依据、面向读者对象、采用议论方式等更多是一种新闻取向与评论表达,而非政策取向与学术表达”,此外“政论追求而非时评追求,也使其与同样代表媒体编辑部的社论、特别是直接配发新闻报道的评论员文章相区别。“6这种“非理论非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评论”的文体,这种多种文体样式杂交的产物,其基本属性到底是什么?它是理论文章.抑或是新闻评论?还是一种独特的体裁.它是党报评论的一种创新模式么?
1.从表达效率上来看
新闻评论这种文体有其独特的特征,在形式上要求“语
言表达有效率”。“尽可能多的确定性信息”,“避免过度修辞”,“避免歧义、误解、过于含糊、抽象等不确定性”;在慰维上要求“观点的表达效率”.“要求认识的确定性、可论证性与可交流性”。”事实上,“任仲平”文章庞大的篇幅,优美整齐的语言.论证的铺张等等使得其在形式上弱化了表达效
率。
无疑.“任仲平”对社会现象及思想的解释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它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关联,甚至探讨方针政策的走向以及社会思潮趋势。文章论证严密,纵贯古今中外。尤其是运用世界公认的理论框架,以之作为行文的框架。在论述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不少堪称经典的语句:“有梦想才有追求.敢冒险才有突破”、“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
家之神,文以铸之”、“世界给我17天,我还世界5000年!”等等。
但是。由于“任仲平”文章是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评
论的身份出现,是“宝塔尖上的明珠”。是代表党和政府讲话,是对政策的展示,是供其它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部门学习的对象,这一点从各级党报的转载率以及各级宣传部门的反应上即可看出。表面上,“任仲平”文章在文本上具有开放性.如“历史的契机又一次等待我们把握”等,但事实上行文的开放性并不等于内容的开放性。“任仲平”文章所论均是关于建构一个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所必须的恩想准备。其论述往往是基于党章、党纲、国法以及社会稳定所作,行文具有超强的说服力与不可批驳性。此点不似新闻评论讲究“对话交流”。
2.从论题的新闻性上来看
检查新闻评论的定义,将使我们更加明确“任仲平”文章的文体属性。丁法章认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追问题
发表议论、讲道理,
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
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
畴。"18赵振字认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
载体。对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9马少华认为“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对比这三个定义,我们不难发觉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或事实,新近发生或发现是新闻的基本要求。
实际上.17年中写就的60篇“任仲平”文章仅有5篇根据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事实写作而成f去掉那些带有
周期性特征、可预料的事件性文章,如“奥运倒计时”文章
万方数据
等)。其它文章耗时少则几天,多则两年,大多数耗时超月,不具备新闻的时效性。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和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z,理论文章虽然也服务于现实需要,但更注重分析的透辟和论证的严密,着眼于道。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仲平”文章仅有极少一部分在形式上属于新闻评论,更多的文章还是属于理论文章,只不过它是在新闻媒介上以新闻的形式干u发而已。
3.从生产方式上来看
“任仲平”文章采用集体创作的模式,较为符合大型理论文章的要求。但实际上很少有新闻评论这样去操作,虽然大多数大型媒体均设有评论部,或称之为理论评论部,或为
评论理论部,但是部门的作用主要是确定新闻评论的选题与具体评论写作的安排,少有集体写作者。“评论员首先是记者,评论文章要在采访中进行。读者在阅读评论文章时,不仅可以获取观点信息。还应该获取有附加值的新闻事实。咄因此,需要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以提升媒体的责任感、突出媒体特色、评论质蹙并适应现今媒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嘉兴日报》首创评论记者工作模式,推出了署名为“本报评论记者”的评论文章,此举引起了众多业内和学界人士的关注:2008年5月24曰,中国记协举行党报新闻评论工作创新研讨会,《中国新闻出版报):FtJ文加以介绍。新华社刊发专电予以报道。“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要求新闻评论者应实地调查,充分进入新闻现场,再行写作,以此获得对新闻事件深刻的认识,形成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这种机制的运作是建立在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的“田野研究”之上。而“任仲平”文章则是基本对社会抽象思潮的把握,是基于“头
脑风暴”的“案头研究”,两者风格各异,明显不同。
“任仲平”虽然在“写作上有四个‘遵循’:一是多用外报
外电的评价,保证客观性。二是多用自己的概括,增加独创性。三是多用当下的事件,增强新闻性。四是多用群众关注的热点,加强针对性。啮但诚如张研农所言,“任仲平对新闻事件关注不是很够”。盈
从本质上来说,“任仲平”文章的作者虽然都是报社记者,但他们与真正意义上的“记者”已经很远,离“专家”越来越近,其文章的写作精神值得称道,但这并不能改变其“理论文章”的本质属性。
自1978年始,社会、政治、文化开始多元化。报纸对社论的使用开始谨慎,《人民日报》社论的选题基本上仪式化了,主要以节假日、重大会议开、闭幕以及重要政策决议为题.这类选题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内容的不容商量与讨论。与之相对,一些允许讨论的议题,或需要通过协商与对话进行传播的议题则往往用其它的形式加以表现。1978年5月11日《光明目报》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该文长达6301字,具
有强烈的理论文章的特征,虽然它是以“特约评论员”的形式发表出来的,但从严格地意义上说。它并不是评论写作的楷模。此文利用大众传媒中新闻评论的方式传达一种指向,
2010年第4期困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其意义不在于其是“评论”还是“理论”文章,而在于其现实政治意义。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理论文章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另一方面又避免了社论文章的确定性,增加了协商对话的可能性。
但一般来说,这是一种特殊形式,它会改变报纸的文章形态与类别。因此其发展变化势在必然,“任仲平”文章的问世便在意料之中。这种文章表面上兼具两种文体的特征,在特殊情形之下以及特定媒体之中,少量使用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如果将其全面铺开,不加辨别地模仿,将损害新闻评论的本质,由此影响新闻媒体的传播属性。
四、改变评价机制。改进文风。提高党报传播能力
在中国当代的社会语境之中,新闻作品的评价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评价标准,主要源于领导人的批示和中国新闻奖的评奖;一是民间评价标准,它源于受众,发行量是一个指标.大众是否愿意授受并喜欢,是党报传播能力的一个检验标准。
从管理体制上来看。党报的评价标准更偏向于政府评价标准.正因为如此.各大党报在评论上均花费大量精力。“任仲平”文章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无疑激励着其它后来者:《河南日报》推出“何平”文章,与“任仲平”文章字
数差不多,每篇约为6000左右,有时其写作阅读量竟达百
万字;《贵州日报》推出的“余心声”文章,字数有时高达9553字,一般也为5000余字;《湖北日报》推出“楚天舒”文章,字数一般为8000左右。这些文章与“任仲平”文章一样,也都是集体创作,有的是省委宣传部组织撰写,就重大理论问题进行阐述.它们大都获得相关领导肯定与重视,并且大都被列为学习材料供各级机关学习。
还有部分媒体借鉴了“任仲平”文章的基本理念,但在形式有所革新.他们往往并非集体创作,篇幅较小。如《辽宁日报》推出“辽新平”文章,每篇字数为2000多;《云南日报》则推出了“南耀平”,每篇字数约为1500;《解放日报》的皇甫平文章一般为千字文,但时有长达四五千字的长篇理论文章,等等。其它的如《大众日报》、《山西日报》、《贵州日报》、《江西日报》等等往往以评论员或特约(邀)评论员的身份于U登长篇文章。
从他们与“任仲平”文章的关系上来看,各省级党报或多或少借鉴了“任仲平”文章的部分属性,有些更加注重文章的“新闻评论属性”,如《湖北日报》的“龚信力”文章紧紧跟上新闻,大幅度缩短篇幅;有些文章只是部分地模仿了“任仲平”的内容;有的则照抄照搬;还有些运用传统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形式表达类似意见与观点。党报宣传党中央和各级党政部门的方针政策。无疑是必须的,受到领导人的称赞无疑也是对报社工作的肯定。但是作为在市场中运行的媒体。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机关,其评价标准不应仅止于
此。
中国新闻奖是对党报评价的另一个标准。但从近些年的评奖实践来看,中国新闻奖评奖标准与现实操作存在较
田2010年第4期
万方数据
大的不一致。作为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它拥有较高权威性。在字数方面,1991年规定评论800字以内。1992年即改为言论2000字以内,自此一直持续,2008年12月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为对评论获奖作品的规定如下:“对社会关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评论、分析的新闻作品。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时评、述评、短评等.不包括杂文,每篇字数限制在2000字以内。”这一标准明确将一些不符合新闻评论标准的理论文章排除在外,但新闻奖的评奖实践却并非如此。
.
围五:人民日报获奖言论篇幅变化图(一等奖或特别奖)
从图四中我们不难看出,19年间,《人民日报>获奖评论字数在2000以下有六次。其中第九届特别奖作品《当前头等大事》仅570字。字数在2000—3000中间的仅四次,字数在5000以上的有八次。在字数上。符合规定的仅占33.3%,篇幅超长已成为《人民曰报》获奖评论一个主要的不符合标准之处。事实上,如果为篇幅超长的文章设立单独的奖项并非不可能,如授之以“特别奖”。但是通过对比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和一等奖。我们发现篇幅并不是两者的区别所
在。
在中国新闻奖中。大型文章长期占据一等奖或特别奖已成一种趋势,各省新闻评奖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并且有蔓延之势,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因为它有可能改变文风,直至影响媒体的思维和生产方式。
实际上,一般言论文章的篇幅大可加以控制,使之符合标准。在中国新闻史上,很多影响较大的评论字数都不多:1982年2月7日《福建日报》一版刊登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撰写的《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
仅150字;
1998年8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本报评
论员文章《当前头等大事》仅570字,获得第九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1999年度);2002年9月16日,《渭南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社论《务虚会的主题》。全文217字。1975年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不到5000字(主要起草者为邓小平,虽然当时主要是由于总理身体不好,但是这也表明了一种可能性)。由此可见,控制篇幅不是不可能,而在于如何控制。同时控制篇幅的目的不在于
为了控制而控制,而是为了改进文风,提高文章的阅读率与
影响率。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事实上,中央领导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5月,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文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
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
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习近平指出,“改进文风,在三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很重要。一是短。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宣短则短,宜长则长。二是实。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三是新。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嗡显然,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并非他个人所言。而是代表着党对当前社会现象的一种判断,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提示。作为党中央的机关
报,也应该率先垂范,带一个改进文风的好头。
当下。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微博等新的表现手段逐渐出现。百字短文的言论将成为言论表达的主流,其“求新”、“求短”、“求实”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此时,党报评论如对篇幅不加注意.将很难适应受众欣赏口味和思想现实。
缩短并不意味着不要长,而是说要少用长的篇幅行文。是要将新闻评论文章中那些可有可无的文字去掉.增强其表达效率。缩短意味着我们要将新闻评论文章与其它形式文章严格区分开来,增强各类文章的表现力与表达力。
缩短篇幅仅仅是改革一个表面上的步骤,要改变现状必须要从评论文章的评价标准与评价实践人手。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众多不符合中国新闻奖评奖篇幅标准的文章入选,表明评奖标准本身需要改革:短文必须与长文要
分开。对此。我们能否将2000字以下的文章以“言论”评奖,
而2000字以上的文章则必须以新的方式、新的标准加以评价,以此来改变新闻评论日益变得冗长的现实。
提高党报的言论传播能力是要模仿,但要细致地模仿。纵观近年来“任仲平”文章的题材分布以及文章篇数,我们发现“任仲平”的写作是相当节制的。他始终奉行着“少而精”的策略。坚持现实观照,坚持思考到位,始终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这一点是模仿者必须注意的,脱离社会实践、脱离受众心理的刻意模仿势难取得相应的效果,为了造势而加长文章篇幅将难以获得受众的认同。
因此,在模仿过程中。需要创新。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力的发挥并不在于它有多大的高度,而在于贴近性,省市级媒体与中央级媒体重点在于形成舆论引导的层次性.要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使得评论生动而活泼,而不能仅在政
策、路线、理念上做文章。
注释:
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8年6月21日四版
2.<人民论坛>:为人民而论才有生命力,htrp://opmion.people.
万方数据
con[Lcn/GBt/8213/49276/i'index.html。检索时间2010年6月3日
3.康宏志,主动设1话题突出舆论引导Ⅱ】新闻战线,2009.(3).
4.褚少研,.创新评论放大优势——学习“任仲平”断想Ⅱ】.记者
摇篮,.2009,(1).
5.米博华.党报评论的定位与发展——关于党报评论工作的交
流D】.中国记者,2005,(6).
6.卢新宁.范正伟.在寻找“最大公约数”中形成共识——参与写
作<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的体会盯】.青年记者.,2009.(34).
7.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任仲平60篇I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2月版,<代序》第2页
8.根据<人民日报任仲平60篇》一书统计,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9.资料来源:欣宁,数字任仲平Ⅱ】.新闻战线,.2009,(3).
10.赵振宇.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关于新闻评
论的三点理性思考Ⅱ】.新闻大学,2007,(4).
11.卢新宁.党报评论的历史方位——关于评论竞争的思考,兼
谈“任仲平”的追求D】.新闻与写作,2009.,(11).
12.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任仲平60篇f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549-551页
13.涂光晋,图解任仲平仞.新闻战线,2009,(3).
14.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任仲平60篇【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67页
15.分别引自于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任仲平60篇[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2,7,24,44,184页
16.涂光晋,图解任仲平【I】.新闻战线,2009.,(3).
17.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7-9页
18.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l,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
15页
19.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
43页
20.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f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页
21.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
20-27页
22.赵搌宇,关于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的再恶考田.国际
新闻界,.2007。∽.
23.任仲平是怎样锤炼的卜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语
录【『J.新闻战线,.2009,(3).
24.本刊记者,刘光牛,锻造<人民日报》的核心竞争力——访人
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UJ.中国记者,2009.,(6).
2S.详见‘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最新修订)),http://new*.xinhuanet.corn/z由x/2008—12/26/content_10563608.htm.查询日期:
2010年5胃20日
26.盛若蔚。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改进文风。力求短、实、新iN]。人民日报,2010年5月13日。第一版
(赵振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新闻媒体研究所所长.曾两次出席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是主讲新闻评论的重量级人物;胡沈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
2010年第4期困
正在阅读: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07-30
《口译》第三次作业01-28
绝对经典好听中文歌曲推荐50首01-18
爬山的艰辛作文500字06-17
高电压试卷11-05
季节性施工方案04-08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试卷12-08
公司汽车销售202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03-23
中考数学笔记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03-08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任仲平
- 探析
- 属性
- 评论
- 文章
- 新闻
- 东鹏装饰报价人工全免活动
- 泉州五中2013届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卷(最后一卷)
- 云师大植物生理学
- PLC循环移位指令的用法
- 蒙氏大班新学期工作计划
- 湖南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
- 全托学生管理制度条例新
- 2013上半年省考专项班课前试卷-答案
- 2013麒麟高中高一历史学案: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必修2)
- 工商银行联行号汇总2011年
- 2016中考必练 生活中的物理
- 工业工程基础第十二章现场管理方法
- 看了它就能看懂大部分心电图
- 电脑蓝屏解释代码大全
- 真心话大冒险经典惩罚办法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方案
- 2015小学高段语文教研组总结
- 2010年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作业标准化_MBA介绍
- 好听的情侣对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