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探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01 08: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探究

湖北省阳新县英才中学 李锦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求从材料获取信息,主要考查学生的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根据上述变化,2014年该题考查的特点将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开放的本质不变。

(2)、将会由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到考查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要求学生能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概括,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3)、很有可能考查历史表格类型的题目,历史图片类型的题目(必修三这方面就很好出题)。 (4)、史论型的开放试题和历史地图题在2014年不会出现。

二、2014年高考第41题题型分析 (一)、地图类(疆域、城市布局、交通路线等)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二:欧洲联盟成员国示意图

图一:北约和华约对峙图

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 中心语 提示语 限定语 答项语 提示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注意答项语的变迁,应该是由什么到什么的表述。

(2)解答题目。①观察地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有关国家: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有关地区:欧洲由分裂对峙到走向一体化;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

②解析地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二战中德国战败,雅尔塔体系造成德国分裂;苏东剧变,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B、二战后两大阵营冷战,使欧洲处于分裂对峙;西欧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苏东剧变,扫除欧洲一体化进程障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抗,形成两极格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西欧、日本、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图8唐朝长安平面图 图9北宋东京平面图

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 中心语 提示语 限定语 答项语 提示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①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

A、唐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B、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

1

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唐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D、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

②解析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或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B、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的加强;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提取以上两幅城市平面图的主要信息,比较北京和诺林根城市布局的 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 提示语 中心语 提示语 限定语 答项语 提示语 从政治、经济或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产生不同特点的原因予以说明。

限定语 中心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①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

A、北京城布局方正规则,主要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城防规格严整,街道呈棋盘式分布;诺林根城平面形态呈椭圆形,轮廓自由,道路系统不规则,弯弯曲曲,多为蛛网状的放射环状系统。

B、北京城紫禁城(宫城)居中,处在皇城、内外城的层层拱卫之中,四坛相围;诺林根城则以神庙、教堂、市政厅和具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意义的广场为中心。

C、北京城政治色彩浓厚,建筑以宫殿、官署为主,仅有粮仓、灯市等极少的经济场所;诺林根城经济功能突出,表现手工作坊和贸易点遍布全城,沿街都是居民点和工商业铺面。

②解析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前者与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天圆地方”的朴素人地观有关,后者则体现的是城市随地形变化有机形成。

B、前者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皇权专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后者则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和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的体现。

C、前者体现的是以农立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经济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后者则体现的是重商主义,以工商业者为主的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封建政治的力量比较薄弱。

(二)、文字类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提示语 中心语 提示语 限定语(时间及国家) 答项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提示:社会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明进程指不同阶段文明,如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文明等。

(2)解答题目。①提取文字中直观信息,加以概括。

A、英国的礼单有天文仪器、工业设备和军事装备等,中国礼单主要有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B、英国使臣访华的目的及清政府外交目的不同。

②解析其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其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 英国进入工业文明阶段,中国仍是农耕文明。

B、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是朝贡外交,目的是宣扬国威。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

表2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美国 中国 代表性展品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表3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中国 美国 代表性展品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2、表3,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 中心语 提示语 限定语 答项语 提示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①提取文字中直观信息,加以概括。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 B、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

②解析其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其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说明:美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B说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三)、图片类(人物、文物、漫画)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两组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第一组 图1 近代北京四合院 第一组 图2 近代北京四合院

第二组 图3 近代欧洲民居 第二组 图4 近代欧洲民居

比较两组图片,提取图片中有关近代中国与近代欧洲民居发展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 中心语 提示语 限定语(时间地点) 答项语 提示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①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加以概括。

A、图1近代北京四合院比较封闭,图2近代北京市民的主要生产运输工具是板车,同时也受到了欧洲近代化影响,有了单车;

B、图3,近代欧洲民居比较开阔;图4,近代欧洲民居有了整洁的街道、使用了电灯和汽车。 ②解析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理念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民居建筑风格;

B、近代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近代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其居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

7、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服饰与政治、思想观念关系的角度对两组图片中的流行服饰加以比较。

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蒋介石合影 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

图二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服饰与政治、思想观念关系的角度对两组图片中的流行服饰加以比较。

提示语 限定语 中心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见上面分析)

(2)解答题目。①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加以概括。

A、图一是清朝流行的官服;B、图二是民国时期流行的中山装。 ②解析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下,等级观念浓厚,官服有严格和等级规定。

B、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平等的观念日益传播,中山装打破了封建等级界限,不分地位高低均可着装。

8.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历史。 胡适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陈独秀

辜鸿铭 油画《宽容》沈嘉蔚 1988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 图11

请观察图11,结合所学知识 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 提示语 提示语 中心语 答项语 提示语 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油画的史学价值)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①根据提示语,按时间、地点、原因等顺序做答;②观察图中直观主题信息,加以概括。③围绕“宽容”的主题,选取材料中的内容进行阐述。

时间:新文化运动时期,或民国初年,或五四运动前后;地点:北京大学。

原因: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实行“自由思想,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发展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表现主题:人物构成既聚集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大批新文化人,同时也兼容一些坚守传统文化的人,包容东西,新文化运动就是在宽松的氛围中发展起的;通过服饰、发型和动作表情(拿着报纸、杂志讨论、交流状)等,表现“宽容”主题。(能具体说明的也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史学价值:作者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新文化运动历史,并寄寓着自己的理解和理想;该油画虽然不是原始史料,却反映着历史。

图一

4

9、唐秦王李茂贞是唐末重臣,卒于公元924年。其陵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塬机场西端的陵原乡。2001年,宝鸡市考古队正式对秦王陵进行保护性发掘。

秦王李茂贞陵出土精美文物 唐秦王墓出土的乐俑 秦王夫人墓壁上的砖雕“八抬大轿”观察以上三幅秦王陵出土文物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三组文物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结合三组文物资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文物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了解唐朝生活器皿的种类,了解唐朝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造型工艺水平;晚唐的服饰、发式,乐舞表演艺术;晚唐社会上层的生活方式等。 (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它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产和生活、风俗习惯、思维、审美观念等各方面在器物上的综合的历史的反映,文物可以向人们展现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人们也可以通过对文物的研究揭示历史。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的《基督驱赶神殿中的商贩》(1571—1576)。绘画虽然是宗教的题材,但体现了世俗意识,图画中出现了许多人物的画像,如在画的前景处,从左到右依次有提香、米开朗基罗、柯洛维沃以及画家的自画像等。

图二:英国画家康斯坦布尔的《干草堆》(1821),与其说是普通的乡村景色,还不如说是一种乡愁的展示。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创作和社会关系的角度 对两个历史时期分别进行说明。

解析:绘画作品,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很难看懂,我们主要通过文字的说明,尤其是时间来联系教材所学内容就非常重要。本题图一通过作品时间“1571—1576”和“世俗意识”就不难判断出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图二通过作品时间“1821”年,以及“乡愁的展示”,就容易判断出是浪漫主义作品,这样第一问的信息就回答了艺术创作的问题了;第二问的说明,实际上就是要求联系作品所处时代背景来分析作品产生的原因。

信息:图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的艺术创作。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或人文主义)。 图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艺术创作。通过世俗题材展现个人的情感,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说明:图一: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实力增强,但传统社会对这一阶层持排斥的态度,艺术创作中的一些作品,表达了传统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和现实社会中的享乐主义(或人文主义)之间的激烈冲突。

图二: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出现,这些现象反映到艺术创作中,体现了工业革命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与对传统乡村社会的怀念的矛盾。

11、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而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揭示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观察下列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

5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德国和国际关系的角度对三幅图片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提示语 限定语 中心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见上面分析)。漫画题通过观察图中的寓意,尤其要联系文字说明和时间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解答题目。①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加以概括。

A、图一是德国被迫分裂;B、图二是两个德国被柏林墙分开,严重对立,C、图三柏林墙倒后,德国统一。 ②解析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德国战败,被盟军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B、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美苏对峙局面加剧。C、民主德国受苏联模式影响,经济困难,苏东剧变,冷战结束。

(四)、表格类(文字数据表格、柱状表格等)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单位:人)

图一 图二

观察图1图2,提取两项19世纪有关广东地区和英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 中心语 提示语 限定语(时间、国家和地区) 答项语 提示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①观察表格中直观信息,进行表述。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对表格中要求作答的文字照抄;二是对要求作答的不同类别项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三是对变化的数字用恰当的程度用词表述,如增加、减少、增长、迅速增加、迅速减少、快速增长、大幅度增加、大幅度减少、大幅度增长等。

A、广东地区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增多。 B、英国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多,从事农业的在减少。

②解析表格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其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原因:国门被打开,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入侵,国内局势动荡;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

B、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机器的使用把相当多的劳动力从直接生产中排挤出来,为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总结: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启示:城市化进程主要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 13、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年份 粮食总1953 166.83 1959 169.68 产量 产量 1954 169.52 1960 143.85 1953 82.5 1957 105.0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5 106.8 1959 124.7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6 127.6 1960 133.2 1958 197.65 1964 187.50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提示语 中心语 提示语 限定语(时间、国家、类别) 答项语 提示语 予以说明。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①观察表格中直观信息,进行概括。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对表格中要求作答的文字照抄;二是对要求作答的不同类别项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三是对变化的数字用恰当的程度用词表述,如增加、减少、增长、迅速增加、迅速减少、快速增长、大幅度增加、大幅度减少、大幅度增长等。

A、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

6

B、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②解析表格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其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B、说明:苏联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也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等因素的影响。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

14、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古代宰相统计表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①观察表格中直观信息,进行表述。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对表格中要求作答的文字照抄;二是对要求作答的不同类别项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三是对变化的数字用恰当的程度用词表述。

参考答案:信息一、唐朝以前宰相籍贯主要分布在北方,宋代以后宰相籍贯分布主要在南方。唐代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经济发达;唐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

信息二、唐朝宰相最多,秦朝宰相最少。秦朝首创宰相制度,独相,历经时间短;唐朝为牵制宰相权力实行三省六部制,多相,历经时间长。

信息三、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取代宰相。元朝中书省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五)、史论结合新题型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7

(3)以“英语 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进行论述。 要求:选定一个角度;充分使用材料;论证逻辑清晰。 示例: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必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20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要学习英语。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解题方法:类似小论文,(1)要求从材料中提取其中的一个主题,(2)再用史实来证明你所提取的主题,(3)注意选取的史料要与所选取的主题一致,(4)模仿示例作答。 参考答案1: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洋务派招收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培养翻译人才;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大学中开设英语课,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外交人才。民国初年,英语教育的目标是了解并能运用外国的语言文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习英语的目标超出了语言文字自身,扩展至学习西方文化。“文革”之前,英语学习的目标局限于阅读书籍。“文革”以后,英语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综上,我国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国家形势的变迁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2: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近代以来,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纷纷侵华,为与列强交涉并学习其科学技术,近代学堂开设众多语种,英语只是其中一种。民国时期,外语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语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因为中国实行“一边倒”(倒向苏联)的政策,英语丧失了第一外语的地位。中苏关系恶化后,英语又恢复了第一外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英语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高考科目。综上,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百年来我国外交关系的变化。

1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蓬勃开展。以“欧洲大学和宗教改革的关系”为题,从下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最少运用三则材料。)

中世欧洲大学主要课程有经院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等,使用教会的通用语言拉丁语。由于课 纪 程和语言相似,学生与教师常在不同国家大学间流动。

维登堡大学的大多数师生支持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维登堡大学教授将日心说印刷 出版。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等前往。 莱比锡大学是反对路德主义的中心。 新旧教派都认识到了大学的重要性。德意志新建了9所大学,开设人文主义和宗教两类科目,

16世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和神学等。 纪 加尔文在大学受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 为严谨的宗教著作。 加尔文创办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法国、荷兰和英格兰等地。 西班牙、法国等政府严格限制本国人到国外大学研究、教学、学习或居住。

解题方法:(1)要求从材料中提取其中的一个观点,(2)再用史实来证明你所选择的观点,(3)注意选取的史料要与所选取的观点一致。

第一层次:能指出宗教改革与欧洲大学是互相影响的关系。(6-8分。观点2分,论证6分)

第二层次:只能指出欧洲大学对宗教改革的单方向影响,或只能指出宗教改革对欧洲大学的单方向影响。(3-5分。观点1分,论证4分)第三层次:没有观点,只有列举。(0-2分) 示例1: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领导者多为大学教授,如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率先起来反对赎罪券,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加尔文创办大学,推动了欧洲各地宗教改革的发展;大学的教育背景有利于加尔文、路德等形成严谨的宗教改革理论;不同大学之间对于宗教改革的论争推动了宗教改革发展。 示例2:宗教改革推动着欧洲大学变化

宗教改革推动了新大学的建立,新旧宗教派别都在力争大学这块重要的阵地;宗教改革使得大学的国际性减弱,其民族性在增强;宗教改革加快了大学的世俗化进程,改革使各国政府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宗教改革影响着大学科目与教学内容的变化,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实验方法逐步进入大学,改变着神学在大学教育中主宰的局面。

17、历史图片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图片中信息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观点:中英关系的变化、西方与中国关系的变化、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国的衰落、西方的崛起等等。

8

基本史实:康乾盛世、工业革命、中英关系、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中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不同等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时期 材料 结论 世界逐渐成第一组 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为一个密切15、16世纪 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相情愿。——哥伦布《航海日记》 联系的整体 世界强国英国在1846年和1849年先后废除了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全面实施自以英国为中第二组 由贸易政策,和一些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希腊(1837年)、土耳(1838年)、波斯(1836,心的世界不19世纪中1857年)、中国(1840,1842年)、日本(1858年)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的贸易协平等贸易体期 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六期 系形成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开通,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铁路网密布全球,洲际第三组19铁路开通的有:1869年美国横贯北美的大铁路与太平洋铁路接轨;1903年俄国西伯利资本主义世世纪末20亚大铁路;世界通讯网形成。60年代,有线电报的使用已经越出国界;70年代,电话开界市场最终世纪初 始使用;1901年,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成功。汽车和飞机已经出现。20世纪初期,全形成 世界已由200万辆汽车奔驰在交通运输线上。——麦克尼尔《世界史》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2)本堂课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7分) 解题方法:主要考查史论结合能力。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参考答案:(1)①第一组、第三组。(1分,错一个不给分)

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分。

如:第一组可增加的材料: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或者,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各民族商业贸易扩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第一组也可修改结论:欧美联系加强 第三组可增加的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文化交流与撞击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或者,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广大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第三组也可修改结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交流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使各地区商品种类增多,商业贸易扩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或者: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分)列强在全球扩张,世界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供应市场和商品倾销市场,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1分)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广大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1分)

19、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而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揭示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观察下列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图二:《讨论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对二幅图片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提示语 限定语 中心语 答项语 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见上面分析)。漫画题通过观察图中的寓意,尤其要联系文字说明和时间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本题图一左边的人坐在导弹下面,可能与导弹问题有关,他汗流不止,说明其实力劣势。图二德法在导弹下面艰难生长,说明其面临形势困难,需要联合抗衡。 (2)解答题目。①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加以概括。

A、图一是古巴导弹事件;B、图二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德法讨论走向联合。 ②解析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美苏争霸局面出现,美国处于优势地位,苏联处于劣势地位(或出现两极对峙格局)。B、美苏争霸重点在欧洲,

9

对其生存构成威胁,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也需要加强联系,开辟统一的市场。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历史信息 1977年10月21日,我国《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 1980年,万维网(WWW)在日内瓦附近的一个原子物理学研究中心被首次开发出来。 1982年,中国农村实行责任制的生产队达71.9%,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总数的67%。 1986年初,苏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在完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1986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民法通则,使民事审判活动有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依据。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1994年,APEC《茂物宣言》要求各成员国在15—20年里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 1996年,伊朗生产出身穿长袍,头戴面纱的萨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 1999年底,中国有股份制企业40多万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200家。 2000年初,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16—30岁最年轻群体的第一选择是“电脑工程师”。 2000年,美国网络企业占据股市价值的三分之一。联邦政府财政盈余189.5亿美元。 2005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逾200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信息(至少3条)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加以简要论述。

要求:1.填写“信息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2.论述要结合所选择的历史信息,但不得照抄。 3.论述字数200字左右。 评分标准

一等:(1)主题明确,符合所选信息;(2)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12分。)

二等:(1)主题较明确,比较符合所选信息;(2)引用史实,论述较完整;(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6—9分)

(4)“人”与“制度”是改革的两大支点(1、3、5) (5)中国与经济区域组织的关系(6、7、12)

2014年5月5日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eh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