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人民政府网
更新时间:2024-02-15 09:2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陕西省市县区名单
陕西省市县区名单
篇二:2011年澄城县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澄城县政府网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14日在澄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澄城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薛 楠
各位代表:
《澄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及说明已提交大会。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三县”建设,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形成了光伏新能源、煤电铝、涉农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6.06亿元,同比增长62.5%;坚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群众增收基础更加坚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751元和3936元,增长17.3%和20.3%;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顺利通过省级考核;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民生保障不断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16亿元,增长16.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增长3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6亿元,增长19.1%。计划生育、耕地保护、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和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圆满收官。
回顾“十一五”,我们在综合实力、城乡建设、创业富民、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全面实现,澄城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招商、引项目,县域综合实力显着提升。始终唱响项目建设主旋律,不断创新招商方式,五年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各类项目226个,引进招商项目108个,到位资金70.2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6.1倍。在项目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17.6亿元增加到50.16亿元,年均递增19%;地方财政收入从4380万元增加到1.63亿元,是“十五”末的3.7倍,年均递增30.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倍,年均递增6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十五”末增长190%。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5:38:37调整到24:47:29。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兴园区、壮支柱,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着眼提升园区聚集承载功能,累计投入2.55亿元,建成了工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创业路、供排水、110千伏变电站,农业产业化园区伟业大道、太阳城环厂路和景观大道等一批基础设施。两大园区分别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共同跻身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园区。先后建成和实施了群生电力、金元铝业、华鑫铝材、威斯特硅业、国绿果农、凯峰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拓日太阳城当年
引进,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为县域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两大园区五年引进企业77家,实现产值95.39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32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7.3%。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五年投入2.2亿元,完成了群生电力发电机组脱硫、长宏铝业除尘等11个污染减排项目,依法关闭了4户造纸企业和10万吨焦化生产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862吨和1.25万吨。五年来,我们创新思路聚民力、筑载体,全民创业蓬勃开展。在全省率先开展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活动,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培训技能,优化环境,全社会创业热情高涨、活力迸发,形成了以县级两大园区为龙头、乡镇创业园区为带动、村级创业聚集区为补充的全民创业新格局。五年累计发放创业贷款5.4亿元,创办各类中小企业499户,总投资达54亿元,从事“十小”项目的创业户达1.6万户。成功举办了首届全民创业博览会,全民创业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坚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加快国退民进步伐,累计完成64户县属企业改制任务。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6380户,新增4421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5%。
五年来,我们突出优势调结构、保增收,农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坚持大群体推进、大产业构建、大整合扶持,精心实施省级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县和现代果业项目,在全省创出“自繁自育、果畜结合”的“澄城模式”。两大产业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500万元,建成生猪养殖万头示范村53个、千头养殖厂15个,生猪存栏55万头、出栏68万头。畜牧业产值提高到9.5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三番。建成国家级绿色果品基地11万亩,有机果园1.18万亩,“SOD+牛奶”苹果填补了我省高科技苹果的空白。果园面积发展到43.5万亩,年产量31.5万吨,优果率提高到76%以上,苹果生产跻身全国三十强。积极推广“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建设户用沼气1.6万口,中小型沼气82处。地膜玉米扩大到3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7亿斤左右。蔬菜、樱桃、冬枣等设施农业发展到5796亩,经济林40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五年累计培育扶持龙头企业80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55个。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强基础、扩功能,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深入开展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为主的“三城联创”活动。累计投入10余亿元,设立了城区地名路标,开通了青年路、古徵街西六路,拓宽改造城区主次干道8条,硬化背街小巷392条65.2公里;建成了阳光小区、澄馨苑等住宅小区,建起了县医院、和谐园商住楼、澄星花苑等一批高层住宅楼;人力资源市场、西环五路排水、天然气场站、弱电管线改造、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实施大树进城等一批城市景观绿化工程,新建怡园景观休闲长廊、三岔口生态公园、渭北民俗雕塑一条街、精进寺塔文化广场、和谐广场;绿化美化了古徵公园、长宏广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华元大厦、阳光大厦、友谊商场、世纪美辰、丰圆酒店等大型商业网点和新城综合市场、北关蔬菜市场等专业市场建成投用,荣获“渭南商贸名县”称号。韦庄、交道省级重点镇和冯原关中百镇建设大步推进,韦庄富民综合市场、镰山路,交道幸福路、富民路,冯原创业路,秦202线改线Ⅱ标段、澄黄路改造等建成投用。积极实施农综、扶贫开发和水利建设等项目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4.8万亩,红石崖、雷村沟、富源、永内、胜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办实事、解难题,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五年累计投入9.6亿元,先后妥善解决了681户3149名贫困人口的安居和10.6万人饮水安全;完成14个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和266个村级规范化卫生室建设,实行65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和农村孕产妇
免费住院分娩,先后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新农合医疗费用9566.21万元,报销参保居民医疗费655万元;新建改造校舍17.38万平方米,建成投用了实验学校、阳光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两免一补”和“蛋奶工程”分别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全覆盖;累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95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全省第一家县级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开放,10个乡镇文化广场、38个村级农民体育场、122个村级活动室和农家书屋、29个城镇和农村社区相继建成投用,提前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免费对6.5万名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新增就业3.95万人,再就业1.9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2.12亿元、低保救助资金2.1亿元、失业金1529万元;建成首批426套2.7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修缮特困户住房375户410间;五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各类财政资金32亿元,完成支出37.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享受转移性现金达到881元,是2005年的3.29倍。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面落实了公务员津补贴、教师绩效工资、事业单位改革性补助。
五年来,我们统筹兼顾惠民生、构和谐,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认真落实计生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5%,被省市命名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精心实施土地复垦整理项目,新增耕地2万余亩,耕地占补保持平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广和转化科技项目30项。高考连续多年稳居全市前列,“双高普九”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尧头窑烧制技艺和刺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刺绣艺术之乡”,顺利通过国家级文化先进县验收。成功举办了两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中小学生运动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启动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农合村级卫生室门诊报销全面启动。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群众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61件,办结率达到100%。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11项,开通县长信箱。“五五”普法全面开展,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创建信访“三无”县,实行领导公开接访、信访包案责任制,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安全技改投入加大,煤矿资源有效整合,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成功破获多起重大刑事案件,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被评为省市级双拥模范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和纠风活动,干部廉政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统计、气象、档案、残联、老龄、地方志、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首“十一五”,我们经历了低温、干旱、雹灾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重大冲击,也收获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的成功喜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几年来,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破思维定势,摒弃传统教条,打破落后惯例,顺应形势谋远略,立足县情调思路,确立了建设“陕西经济强县、渭北商贸名县、人文活力新县”的战略目标,提出并大张旗鼓地开展全民创业,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新路子。必须坚持把放大优势作为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煤电铝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整合资源,招引客商,形成了园区聚集、项目带动、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从特色产业的实际出发,积极争取省上项目支持,果畜结合,联动发展,创出了果畜产业发展的澄城品牌。必须坚持把团结进取作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创业富民、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始终把心思集中在破解难题上,把功夫
下到狠抓落实上,团结协作,务实苦干,在困境中崛起,在竞争中争先,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以民为本的立足点。我们始终认真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倾心竭力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大幅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政府班子奠定坚实基础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各级干部,表示亲切地慰问!向驻澄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全面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欠发达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县情,发展不够、基础不强、结构不优、动力不足、群众不富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刚性约束不断增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仍处于初级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三是税源基础还很薄弱,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四是安全稳定等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增多,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澄城赶超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三县”建设的攻坚时期。纵观当前形势,世界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我们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创造了难得机遇。新兴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我们大规模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十一五”时期我们培育发展了一些重大企业和特色产业,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上下思想统一、心齐劲浑、风清气正、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也有利于我们激发内力、汇聚合力。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科学发展要求更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利益诉求越发多样,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可能进一步增多。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在顺应潮流中争取主动,在迎接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克难攻坚中寻求突破,在参与竞争中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围绕“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两大任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积极实施园区引领、项目带动、招商强县、创业富民主战略,加快推进“三县”建设,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民生幸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澄城。
奋斗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年均递增20%左右,人均GDP达到3.2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7亿元,年均递增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400亿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
坚持城乡规划全域覆盖,基础设施全域联网,产业发展全域融合,公共服务全域均衡,加快培育光伏新能源,延伸铝电产业链,推进果畜产业化,着力构建“三大基地、一个中心”,高起点打造全域澄
城。
(一)着力构建全国知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核心,着力构建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设备制造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全面实施陕西拓日太阳城后续项目工程,五年基本完成规划的“六厂一站一校”建设任务。以威斯特硅业、陕西合林电子、西电单晶硅等重点项目为支撑,加快引进和建设150万吨焦化、太阳能电动车、医用蒸馏水、特种气体、机械加工等相关配套项目,“十二五”末,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兆瓦,新能源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二)倾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在铝材深加工和新型合金材料的发展上寻求突破,加快整合煤电铝产业资源,走集团化发展路子,启动煤炭资源中深部开发、2×35万千瓦发电机组等项目;加快董东煤矿建设,抓好长宏铝业、金元铝业的产能扩张,推动煤电铝产业升级换代;启动实施20万吨铝基合金、10万吨铝材深加工等下游企业和项目,使煤炭生产能力从目前的120万吨扩张到“十二五”末的700万吨,铝产能由目前年产10万吨扩张到60万吨,铝产品深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工业和民用新型合金材料年产能达到10万吨,力争到“十二五”末,铝产业总产值扩张到100亿元以上。
(三)加快建设全市一流的果畜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三大提升工程”。围绕生猪、苹果两大产业,加快引进一批屠宰加工、贮藏营销类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以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有组织地生产经营,全面推进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扩张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多渠道转化、农民多层次增收。到“十二五”末,全县生猪存栏突破百万头,出栏达到200万头,苹果面积稳定在50万亩,发展生态果园20万亩,有机果品认证5万亩,优果率达到80%以上,扶持发展果畜结合示范村100个,涉农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0亿元以上。
(四)发展壮大辐射渭北的区域性商业中心。重点实施产业集聚、园区扩张、新区开发、农民进城、学生入城、文化创意“六大工程”。依托现有大型商业贸易网点,着力打造东西大街、东西六路、东西九路三大区域性商业中心,建设一批品位较高、设施完备、功能先进的商贸城、物流中心、特色街区和专业市场。引进现代商业理念和经营模式,突出澄城人文历史和区域特色,精心培育发展一批餐饮、零售服务的商业品牌。大力开发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培育休闲、娱乐、保健、农家乐、生态观光等时尚消费。“十二五”末,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年均递增20%。
(五)大手笔构建以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的全域澄城。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依托,积极推进城市公园、休闲广场、公共绿地、文化景观建设。配套完善新区教育医疗、行政办公、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打造引领城市发展、聚集城市人气的现代化县城新区。巩固完善创卫成果,建管并重,疏堵结合,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积极与省市衔接,抓好黄韩侯铁路和商榆高速澄城段建设工程,争取上级支持,启动长宁河大桥建设,努力构建对外连接、融合城乡、快捷通畅的大交通格局。以重点城镇和关中百镇建设为引导,推进集镇和中心村通讯、电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教育、文化、计划生育、生态环境等社会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到“十二五”末,城区面积扩张到1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23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澄城加快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纷至沓来的发展机遇昭示着澄城的美好未来。我们坚信,只要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勇于创
篇三:澄城县地理位置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6′30〞至110°05′50〞、北纬34°55′45〞至35°27′05〞。地势北高南低,四条河川把澄城县划为“三梁一原”。县境属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12℃,降水量680毫米,无霜期204天,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达2616小时,海拔406.9-1268米,是陕西延安以南热能辐射量最高值中心,无污染性工业源。澄城是黄河流域的古老县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属雍之地,春秋属晋,秦始设北徽县,从北魏始建澄城县,县名县治沿用已有1540年。[1] 中文名称 澄城县
别 名 澄县
所属地区 陕西省渭南市
政府驻地 城关镇
邮政区码 715200
面 积 1112平方公里
方 言 陕西方言关东片区
外文名称 Chengcheng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
下辖地区 10镇
电话区号 0913
地理位置 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
人 口 42万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展开内容
目
录
1历史沿革
2地理环境
位置
气候
3行政区划
4自然资源
5交通
6政治
7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城乡建设
8社会
9教育
10文化艺术
11旅游
1 历史沿革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建县,以县城西河有澄泉而得名,县治始设今址。
周以前,处于传说中之雍州。(《尚书·禹贡》)
春秋属晋,为北徵(今蒲城县避难堡)、王官(今善化乡居安村西)及郊地,周顷王二年(前617)秦伐晋取北徵。战国初,属魏。秦、魏争夺,后归秦,隶重泉(今蒲城县地)。
秦(前221—前206)置北徵县,属内史。
楚汉相争之际,属塞国,隶重泉。西汉高帝元年(前206),汉灭塞国后,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属内史。景帝二年(前155),复设北徵县,后易名徵县,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新莽改三辅为六尉郡,改徵为氾爱,归列尉大夫。
东汉光武帝东都(25)之后,撤销氾爱,辖地并入合阳(一说并入重泉)。
三国曹魏(220—265),属雍州冯翊郡。
西晋(265—316)归属同曹魏。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立澄城郡,辖澄城、五泉、三门三县(五泉、三门分别在今澄城县西部与南部。三县原均为合阳县地)。孝文帝十年(486),郡内增设宫城(今合阳县地)、南五泉(今大荔县朝邑镇)两县。太和十一年(487),澄城郡改属华州。
西魏大统六年(540),南五泉县改名朝邑。废帝三年(554),澄城郡属同州。
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五泉、三门两县,辖地并入澄城县。
隋开皇三年(583),撤销澄城郡。大业三年(607),澄城县属冯翊郡。
唐武德三年(620),在长宁河南(今洛城村西)设长宁县,贞观八年(634)撤销。澄城县之隶属随道、州、郡名之更迭而相应变更。贞观元年(627)属关内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属京畿道;天宝元年(742)属冯翊郡;乾元元年(758)复属同州。长庆四年(824)将澄城县的抚道乡(今县西部)划归奉先县(今蒲城县)。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属河中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属同州。
北宋元丰末年(1085),属永兴军路同州。
金皇统二年(1142),属京兆府路。
元(1271—1368),属陕西行中书省,先后属安西路、奉元路。
明洪武九年(1376),属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
清(1664—1911),隶属陕西省潼商道同州府。
民国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15—17年(1926—1928)因军阀混战,属无所
依。民国22年(1933)由省直辖。民国28年(1939),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所大荔)。
1948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澄城全境,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49年归大荔分区。1950年大荔分区撤销,归渭南分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1958年12月,澄城县建制撤销,将韦庄、醍醐、业善、寺前地区划归大荔县,其余并入蒲城县。1961年9月恢复县制,划入大荔、蒲城的地域复归澄城,属渭南专区。
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澄城县善化乡并入冯原镇,撤刘家洼乡并入王庄镇,撤罗家洼乡并入赵庄镇,撤雷家洼乡并入庄头乡。
澄城前拱原阜,后依山陇,地形复杂,地理位置险要,是历代屯御敌的战略要地。吴起在此屯兵,郭子仪率兵征叛,李自成抗击官兵,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浴血奋战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过深沉的足迹。这里土厚水淳,风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壮丽,隋文帝修建行宫,唐名相魏征在此受封。历史上曾有过“澄城八景”:壶梯山幼树成林,翠柏环绕;龙首坝湖光潋滟,雪浪排空;大市场古色古香,游人如织;乐楼和澄塔遥相呼应,雄居县城。
2 地理环境
位置
县位于陕西省渭北高原东北部,北纬34°55′45″—35°27′05″,东经109°40′30″—110°05′50″,南与大荔县毗连,北与黄龙县接壤,东隔大浴河与合阳县相望,西界洛河与蒲城县、白水县为邻。县城南距大荔县城50公里,北距黄龙县城67公里,东距合阳县城27公里,西南距蒲城县城50公里,西距白水县城48公里,南距行署渭南115公里,西南距省会西安186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1530公里。[2]
气候
澄城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燥,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时有春寒,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多雷阵雨、暴雨和阵性大风天气,间有伏旱;秋季凉爽湿润,气温下降快,多阴雨,十月以后,降水速减,天气晴好;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3]
3 行政区划
澄城地处陕西东府中部,属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距省会西安180公里,其中塬地占54.5%,沟壑丘陵占34.8%,山地占10.7%。耕地面积89万亩,人均2.8亩,荒山荒坡面积34.6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9.6万亩)。2013年7月,澄城县安里乡、庄头乡实现撤乡设镇,现澄城县辖10镇:城关镇、冯原镇、王庄镇、尧头镇、赵庄镇、交道镇、寺前镇、韦庄镇、安里镇、庄头镇。共有7个居委会、266个行政村。
4 自然资源
澄城县辖区资源富集。煤炭、铝矾土、硫铁矿、石灰石、高岭土、380奥灰岩矿泉水等储量大、品级高。主产煤、粮、棉、油、果、畜,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区域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生态农业县。煤炭储量40亿吨,在中国重点产煤县一枝独秀。[4]
煤炭
澄城地处陕西渭北黑腰带之上,煤炭储量40亿吨,现年产原煤350万吨,正在建设的中型煤炭企业2个,到“十一五”末将达到500万吨,陕西三大矿务局之一澄合矿务局就在澄城。
铝矾土
澄城开采铝矾土的历史已有1500年,鲁迅先生在(中国地理志)陕西矿产资源部分写到澄城县产铝矾土。精查储量8000万吨以上。
水
澄城处在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段,年降雨量550毫米,是一个相对比较缺水的地方,所以兴修水利是历代澄城人的光荣传统。境内现有水库13座,总库容1.1亿立方,基本是自流供水。同时还有优质的380奥灰岩水系,水温常年保持38度,富含各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土地
澄城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总耕地面积9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亩,是陕西省乃至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大的一个县,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5 交通
澄城交通区位优越,京昆高速、108国道、西侯、西包、西延铁路穿境而过,108国道和省202线、106线交汇。2012年庄头至双泉澄城段、交樊路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黄韩侯铁路、澄韦一级公路、秦202线县城过境段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5]
6 政治
县委书记:郭永峰
县委副书记:薛楠宋晓彤
县委常委:杜俊华王恒郭柱国弥振乾郑文军龚书群许拴锁郑丽琼
县人大主任:党拴仓
县人大副主任:王鹏毅毛丰莲廉文山桂福生
县长:薛楠
副县长:郭柱国弥振乾李红伟武建民李扩薛颖
县政协主席:杨建囤
县政协副主席:党王科杨仲斌杨培忠[6]
7 经济
综述
澄城县成功举办了 “三基地一中心”建设合作恳谈会和澄城(兰州)招商推介会,先后吸引大唐发电、正大集团2户世界500强企业和富瑞特装、启源机电2户上市公司来澄投资,2013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5个,总投资282.68亿元,到位资金43.84亿元。紧抓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和陕西东大门建设政策机遇,策划包装项目184个,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提前返还和调度资金12.11亿元。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50个,完成投资118.5亿元,其中尧头斜井技改、县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祖师庙巷旧城区域改造等20个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05亿元,增长13.4%。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澄城县生产总值完成77.07亿元,增长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39亿元,增长25.6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9亿元,增长26.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85亿元,增长16.7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79元和5938元,分别增长17.7%和18.6%。[7]
农业
澄城,属渭北黄土台原区。境内山、川、沟、原、丘陵俱有,以黄土原为主。土地资源丰富,光能资源充足,热量适中,宜于农林牧业生产。
远古时代,澄城县境内曾广泛分布着森林植被。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农牧业生产。殷商至西周,澄城属雍州畿辅之地,种植业发展。秦统一六国后,实行“实关中”政策,垦殖扩大,汉以后相继推行同一政策。至唐、宋时,天然森林已荡然无存。惟垦殖间歇恢复,次生林有所发育。元、明、清代,粮食需求量增加,大量毁林开荒,次生林亦被砍伐殆尽。森林植被的破坏,使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导致气候干燥,雨量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贫瘠。
过去,种植业靠广种薄收,种地不养地,生产水平低下。民国年代,农民普遍重视饲养牛、羊、猪,积施有机肥,辅以轮耕倒茬,粮食产量较前略有提高。据民国《澄城附志》记载,小麦亩产量,丰年北乡100至130斤,南乡130至170斤,倒茬作物豌豆亩产为50斤。早秋作物100至130斤,北部春玉米可产180至200斤。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及少量蔬菜。农产品以粮食为主,多为自食自用,商品率很低。每年冬、春,虽有粟商、富户运销粮食于同朝(今大荔),主要是富户占有土地多,粮食有富裕,贫家多是自持俭约,吃荞麦、糜谷和豆类杂粮,省麦以粜。直至民国末年,全县尚有40%农民需向富户揭借“斗帐”弥补口粮。天然森林彻底破坏后,人工林发展颇为缓慢。民国3年(1914)县农会在县城北、西沟地种植桑树,因连年战乱,未有成效。嗣后多次号召植树造林,也多流于形式。沿山、沟坡依然是光秃秃的没有林木。民用木材,仰黄龙山供给。农户养牲畜全为役用。饲养猪、羊、鸡,数量不多,所得收益仅能弥补家庭零用。肉食猪羊多从富(县)洛(川)购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50年8月至1951年4月,发动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摧毁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占有制,使无地和少地的贫雇农分得了土地,摆脱了地主阶级的地租、雇工和高利贷剥削,农民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土地改革以后,党和人民政府组织农民互助生产。1952年互助组普遍兴起,使劳力不足与缺少生产工具、
正在阅读:
澄城县人民政府网02-15
word文字处理10-06
“十三五”重点项目-服装产业化加工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09-06
小学生消防演练作文06-15
我的座右铭作文600字07-16
VB单选题(第6章)06-01
2012年某酒店酒会方案设计说明书08-29
成都仁恒置地广场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