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更新时间:2023-09-16 04:54:02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封面自己加哈!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某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悲剧事件使这一群体及其家庭受到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从而开展了对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关注和研究。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思想品行问题、安全防卫问题和身心发育问题。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以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 ,不能跟随在父母身边、接受父母照顾 ,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 (农村 )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代为监护 ,年龄在 6岁~ 16岁之间的儿童。这是在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 ,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移及其我国城市农村户籍二元制限制所形成的现象。

一、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的研究背景

城市化①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在中国的人口中 ,大部分仍然是农民 ,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富余劳动力趋向于向工作机会相对较多的城市迁移 ,出现了农村留守人员 (老人和孩子 )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中尤其以留守儿童的问题比较突出。②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农村 14岁以下 (含 14岁 )儿童总量为 29452. 76万人 ,其中“留守儿童”数量为 2230. 45万。

全国妇联在 2008年 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 ,根据 200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 ,目前全国农村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成为留守儿童的约 5800万人 ,其中 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 4000多万。③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还将增加和提高。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状况、呈现出的教育问题做初步的探

讨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二、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学习教育方面的呈现的问题

( 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绩属于中等偏差。一些孩子因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 ,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下,学业成绩下滑。

( 2)学习的动机不足。首先 ,留守儿童的学习缺乏教育监督 ,学习动力不足。其次 ,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总体期望过低。

2.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 1)缺乏心理支持导致自卑。自卑心理产生原于人际间的比较。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 ,有人关心和疼爱 ,而自己却没有 ,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自卑感一旦形成 ,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存在 ,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④

( 2)缺少关爱引起逆反。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当他们感到压抑难平而又无法正常宣泄时 ,往往会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 ,而此时的宣泄更多是以负向的方式表达的。

( 3)祖辈溺爱导致任性。任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后天生活中由于他人对其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因隔代养人过分溺爱娇宠造成儿童的任性的现象尤为严重。⑤

3. 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化教育方面呈现的问题

( 1)道德观念发生偏差。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 ,一部分打工者的家庭经济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他们长期务工在外 ,对孩子大都产生了强烈的愧疚感。由于无法回到孩子身边 ,因此“金钱+ 物质”就是他们最直接的用来弥补孩子亲情缺失的方式。这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产生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 2)道德行为表现异常。留守儿童因道德观念的偏差 ,在道德行为方面的表现出现异常。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起码的自我道德约束 ,未能建立起对他人应有的尊重 ,也未意识到其对社会应负的责任。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总体上是好的 ,但也有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发展偏低 ,甚至有极少部分留守儿童还有违法行为。这部分儿童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4.安全教育方面得不到保障⑥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力的有效的监管 ,易产生安全问题。 其一 ,由于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安全问题 ,特别是人身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均比较差 ,加之他们一般是隔代抚养 ,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又往往偏低 ,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 ,疾病预防意识淡薄 ,因此 ,常常会出现有病不能及时就医的现象。其二 ,受到人身伤害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第三 ,留守儿童自身行为失范 ,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轻生之路。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考

教育是重要的机会平等的工具 ,它直接影响着— 个人的生存、发展能力和改变自身命运 ,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工具”。然而就是在教育方面 ,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之大令人惊讶。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如下:

1. 社会政策和文化环境的原因

( 1)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 首先 ,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 近年来 ,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 ,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解决子女上学读书的问题 ,这样就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的矛盾。⑦其次 ,政府己经颁布的公共政策落实不到位。

( 2)社会环境存在不力因素。农村城镇既有传统农村封闭保守的一面 ,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社会开放自由思想的影响。网吧、卡拉 OK厅等各种娱乐场所在农村城镇已是随处可见。个性自由、性开放、金钱至上等观念也渗透进了民风淳朴的农村城镇。对于大部分未成年人来说 ,处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混杂的复杂环境里 ,必然在思想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冲击。 留守儿童都是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孩子 ,渴望独立、追求无人管束的自由 ,增加与社会的接触交往 ,体验新鲜的刺激 ,是他们的共同特点。青少年受强烈的好奇心驱使 ,在现代传媒和一些庸俗、低级趣味的作品的诱导下 ,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可能偏离正轨。一部分自律性差、好奇心强的留守儿童变成了绝对自由的人。他们有可能沉溺在网吧、游戏室、录像室、台球室、卡拉 0K厅、舞厅等声色场所中不能自拔 ,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农村学校教育方面的不力与偏向

( 1)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⑧ 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乡 (镇 )政府 ,后者有限的资金难以顾及到所有学校的建设 ,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有效管理和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对其进行全天二十四小时的监管 ,使他们在德、智、

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与一般儿童保持一致。

( 2)教育资源困乏。 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 ,自然环境较差 ,经济条件艰苦 ,教师工资待遇偏低。 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向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导致严重的农村教师流失现象。农村学校的工作生活条件较差、工资较低、发展机会较少 ,一些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考虑到自身发展受限 ,通常不愿到农村任教。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匾乏 ,是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瓶颈。

( 3)学校德育工作落后。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在思想上普遍不够重视德育工作。 升学目标是否完成始终是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的重点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常常是次要和辅助的工作。 受资金和人员条件的限制 ,很多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学投入明显不足 ,往往只重形式 ,实效不大。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形式也比较单调古板 ,德育内容陈旧老化 ,不能有效联系现阶段孩子的生活实际 ,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 4)心理辅导欠缺。 亲情的缺失 ,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 ,比如内向、孤僻、冷漠、抑郁。

3. 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

( 1)亲子教育的缺乏。 在现实生活中 ,亲子教育有三种基本形式 ,即亲子教育完整、单亲抚养和亲子教育缺失。

( 2)父母榜样作用的消失。在儿童的早期成长过程中 ,父母是其最重要的模仿榜样。父母不仅用各种直接的形式向儿童传授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也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留守儿童而言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失去了可直接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而与留守儿童存在严重“代沟”、观念陈旧和知识缺乏的祖辈代养者 ,不易亲近的上辈代养者及与自己同样幼稚的同辈代养者又很难发挥榜样作用。在榜样缺失的情况下 ,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而且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对社会上各各样的价值观念的辨别能力低 ,意志薄弱 ,有的沾染上吸烟恶习 ,迷恋上网 ,个别留守儿童经受不住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⑩

四、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建议

1. 在政策方面进行创新和引导

( 1)改革僵化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存在的僵化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身份、就业、教育、升学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e5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