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作业题

更新时间:2024-06-23 07: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答:“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食品安全的大事自然是被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鉴于现在时不时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了解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误区,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可算是重中之重了。 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三大误区:第一,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了解不够系统;第二,则是对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原因了解不够深入;第三,则认为食品安全更多的是国家应负责的事,公民的责任更小。

要说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认识。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社会老是出些食品安全的问题。远的咱不说,就最近几年,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现在的地沟油、沃尔玛的“绿色猪肉”等危害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地爆出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让我们对商家、对国家执法监管人员失去信心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确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正处于逐步好转的过程中这一好的一面。现在国家从实施“两年整顿”到《食品安全法》再到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召开,可见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

的关注也是相当大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原理的来看,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到它一面,这样会造成更多的新的问题。在对待食品安全的问题上也是一样,只有做到了两面都看,才能正确地把握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

再者,就是人们对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原因了解不够深入。总而言之,我们对国家、商家失去信心等问题。从宏观上来说,是由于我国一种现实的国情与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的;从微观上讲,则是我们人特别是作为社会上的人,容易为了一些小利,失去诚信,主观故意地去制造一些食品安全事故;另外就是技术的落后,再者就是管理上的空白疏忽。当然呢,一般出了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都会首先想到的是社会不好的一面。但不好是有原因的。虽有主观因素,但也有客观因素。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有很多人要就业,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促进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把食品安全标准的门槛放低了,你太高,就业少,农民增产少,那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跟着慢下来了,最后吃亏的还不是老百姓自己。总之,造成食品安全的因素有主观也有客观,我们要辩证地去对待。当然,为了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就应该抓好管理,提高科技水平,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得安心”。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该由谁来负责的问题。我们是社会中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我们人民大众都应该参与进去。只有人民重视了,国家才会更加重视。现在吧,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首先就找监管执法人员。找他们是没错,因为他们是没有做好他们该做的事,但也是因为这食品安全的事,有多少人为此丢了饭碗啊。

所谓“食品安全,我有责”。除了监管执法部门与舆论媒体的责任,我们也应该看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人民,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他人的健康,我们都应该与国家、社会一同担任起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不能片面地推给国家解决,人民自己也要有所担当。 因此,呼吁一下“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毕竟“群众效应”才是食品安全最大的保障。 例如:

误区一:“不含防腐剂”的食品“纯天然”

虽说不含防腐剂,但没说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香精、色素、发色剂、增鲜剂之类都有可能在里面。也就是说,不含防腐剂,并不能保证它是“纯天然”状态。 误区二:“不含人工色素”的食品更安全

虽说食品里面不含人工色素,但色素还是会有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比如含有胡萝卜素的提取物、红曲色素、紫胶红等都是来源于天然食物的色素。相对而言,天然色素可以放心食用,但在提取过程中,也不排除含有微量的有机溶剂残留。

误区三:“不含味精”的食品可信赖

西式的产品中常见到“不含味精”的说明,这似乎是相对健康的食品。但不含有味精,不等于不含有谷氨酸钠这种成分,更不等于不含有人工增鲜成分,这些跟味精相比差不了多少。所以那些对味精过敏,或对食品中的钠含量有限制的消费者应该谨慎购买。

误区四:农药会对食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农药中的杀虫剂对人影响最大。由于采收方式不同,像白菜、萝卜、甘蓝等一次性采收的蔬菜农药残留要相对少一些,但像番茄、黄瓜、辣椒这样的连续采收的残留量将比较大。

减少农药残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蔬菜放在流水下洗一洗。因为农药都是留在蔬菜的表面,是可以去掉的。 误区五:纯天然食品就是卫生安全食品

食品是否安全,不能以是否纯天然来判断。自然界中也存在原本有毒或可产生毒素的生物。比如,生鲜菜豆、黄花菜、生魔芋,不加热就是有毒的。

实际上,现在纯天然可食的食品是非常少的,人类正是靠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不可食的纯天然物质,加工成安全的食品。 误区六:食品拥有鲜亮的颜色就是安全的 红鸭蛋心

消费者的误区,也可能鼓励一些不法生产者滥用添加剂。过去出现的“红鸭蛋”、染黄的黄花鱼、漂白馒头等问题,都是由于消费者对颜色、气味的辨认过分地追求,使得食品不经过处理就卖不出去。一些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要求,扩大销售量,便动起了花花肠子,使用添加剂。消费者需注意的是,食品有其固有色泽,超出正常色泽的食品,往往含有色素,如果超量食用添加了食用色素或含有非食用色素的食品,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误区七: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是一样的

各大超市带有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志的商品价格要比一般商品高得多。据悉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级是指生产环境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A级也叫有机食品,除了生产环境符合标准外,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生产资料。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的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

按照标准来衡量三种食品,有机食品要求最高,绿色食品次之,最后是无公害食品。

误区八:尽量不食用肉蛋奶

现在频发的添加剂使用超标,非法添加工业化制剂等问题,让不少消费者对肉蛋奶望而却步,造成蛋白质的摄取不足。事实上食品安全不是“零风险”,食物多样化可以把风险化解。且以保证均衡营养为准则,选择对人体好的东西要多,那些对自己健康没什么好处的东西要少吃,比如饼干类,饮料类,凡是营养差、添加剂又多的东西,基本上都不要吃。

误区九:吃了转基因食品,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

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

到人的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

误区十:多吃保健食品(营养滋补品)

一般人通过一日三餐就可获得身体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然而,有些消费者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健康,服用一些免疫类保健品防病。殊不知免疫系统在人体内如同跷跷板,是起整体平衡作用的,如过量添加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促进病变。另外若儿童处过多的乱补还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2.如何客官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剂

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配料之一,它赋予了食品美好的 色 香 味 形 保质期等等。但目前出现了很多添加剂事件,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老百姓敏感的神经。

但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区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区别,并且往往将其混为一谈。例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硝酸盐,因为有着色、防腐等作用,被广泛用于熟肉类制品中,但是却有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工业用亚硝酸盐制作肉食品,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硝酸盐跟工业用的亚硝酸盐是两码事,但是一旦出

了问题,很多人会认为是食品添加剂出了问题。\

一提起食品添加剂,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非法添加物”和添加剂的滥用,而且在心理上有一种自发的排斥倾向。实际上,规范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部分食品不用添加剂反易危害健康,更多的食品如果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会降低其营养功效或者影响消化吸收。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一定要客观理智!

世界各个国家都对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使用限量,严格按照限量使用,对人体基本不会产生任何危害。目前出现的诸多添加剂事件实际是不法商人在其中使用了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或是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添加剂以及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加之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不足,认为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物质,这是人们认识的一个误区。其实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本无法彻底摆脱添加剂。譬如油盐酱醋都是食品添加剂,谁又能拒绝油盐酱醋?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要是合法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按照规范使用,就可以认为这是安全的食品。 市场上的各类\问题食品\事件中,其真正的罪魁祸首要么是监管不力,要么是生产者在利益驱使下使用了\非法添加物\但是更多的人却把这些原因归咎于厂商使用食品添加剂,其实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比如说苏丹红、三聚氰胺,它们根本就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只是被某些人非法使用了,可是最后人们却把它们划咎到食品添加剂中。\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在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可燃面条\事件中,食用胶被当做了罪魁祸首,而事实却是,食用胶不但是我国相关部门允

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同时也是全球运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全球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用胶有60多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胶则有40余种。

说不清,道不明,越来越多的人对食品添加剂都强烈戒备,一种颇具中国式智慧的建议是,与其食用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倒不如吃天然的食物。

其实不然,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曾有学者计算过,一个正常人一天要吃掉近百种食品添加剂。

早晨起床,如果你的餐桌上摆着面包牛奶,那么就意味着你要吃掉十多种不同名称的食品添加剂,无论是牛奶还是面包,都会加入一些抗氧化剂或者其他的添加剂,以起到保鲜的作用,而面包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加入香精、食用色素一类的添加剂,牛奶中还会有还原胶。如果平时你喜欢吃膨化食品,那么其中所包含的食品添加剂会更多,如果你还喜欢吃口香糖,那么你吃掉的其实是十几种食品添加剂的合成品。

当然,你可以选择拒绝这些东西,然后自己在家里炒菜做饭,但是请不要忘记,根据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我们平时炒菜用的油盐酱醋也都是食品添加剂,而为了保证这些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让它们能够长时间存放,生产商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其他的添加剂用来着色和保质。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进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有资料显示,从1999年到2008年,由国务院颁授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录中在食品行业的29个获奖项目中,内容为添加剂

或与添加剂相关的科研项目占到三分之一。

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根据这种定义,\油盐酱醋恰恰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颜色、味道,所以它们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并且被划归到调味剂中。\

在现实生活中,不买味道、颜色过分浓郁的食品,尽量买正规厂家的食品,不要长期大量使用一种食品,半成品按说明进行加工……这样,我们的基本就食用安全了,也不必要对食品添加剂恐慌了。食品添加剂我个人认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食品行业内没有用良心的老板.

3.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不可否认,由于食品安全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甚至掺杂有部门和私人利益的考虑,各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逐渐由“谁都管”变成了“谁都难管”。同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某些职能部门的惯用手法就是,将各自的管理权限画地为牢,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挡箭牌。食品安全的这种多头管理格局导致相关部门权责不分,进而引发的监管的不力也给不法商贩提供了“黑色产业”的膨胀空间。????在这个意义

上,制度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还有“责任心”和“主动性”。可以说,公安部依法打击地沟油案件,就体现了这种“作为精神”,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极大地震慑了食品安全犯罪。也因为此,我们有理由责问:在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升级”时,当不法商贩已经非法从事地沟油制售多年时,平日严守“生产环节监管”、“流通环节监管”等种种界限的职能部门又在何处?????行政监管如果无措或缺失,食品安全的承诺即是一句空话。地沟油案件的发生,再度敲响食品安全警钟,加强食品监管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我们的行政监管部门而言,不仅仅是要改变以往的“不作为”,还要在“有作为”的基础上实现科学作为,在监管者与违法者的“动态对抗”中实现并保持“优势对抗”,就算“魔高一尺”,也要“道高一丈”。 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之路

改革真是好东西。制度上无论多么大的漏洞,缺陷和问题,只要愿意改革,就有弥补和纠正的希望。中国的食品监管制度所存在的重大漏洞和问题,是可以通过改革来弥补和解决的。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博弈的主要参与方为食品生产企业,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也可以说与监管部门同为一体,读者不必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中央政府这五方。在当前中国的大环境下,每一方的利益在哪里?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对食品安全问题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这是我首先想分析的,然后据此提出一个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当然,这里所说的企业和监管部门,特指唯利是图的坏的企业和部门。不排除中国也有很多有良心的企业和廉

洁的监管部门的可能性。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其利益所在就是利润,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他们关心的首要问题。何以利润最大化?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成本,开发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是首选途径。但是食品业并不是高科技行业,科技的作用是有限的。于是企业就在另一条路径上下了功夫,就是以次充好。通过添加色素以改善色泽,通过添加激素以提高产量,通过添加水和蛋白精以提高含氮量等,都是曾经用过甚至正在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有些很容易被消费者识别,于是相应企业被打击和取缔。但有些方法却很隐秘,普通消费者用眼睛,鼻子,舌头根本无法区分,吃到肚子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带来可觉察的危害。于是这些企业就可以长期的攫取超额利润。这就是企业使用的隐秘的以次充好的策略。更聪明的企业是,他会有选择性地将这些产品投放到伎俩不会被揭穿的地区。而对于可能被揭穿的地区和重要场合,比如出口到国外,或者供应奥运会,他们会选择使用合格的产品。于是企业在长期地获得超额利润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了。一旦隐秘地以次充好的策略成为大部分企业都掌握的秘密,那些不愿意以次充好的企业,如果没有其它方面的优势,就无法竞争过同类企业,他们只能随波逐流。于是一些为大众所不可理解的措施,就成了行业的潜规则。这就是所谓劣币驱赶良币的道理。

在企业的这一策略面前,消费者就成了冤大头。消费者不具有食品安全检测能力。长时间地吃某种食品,未必会出问题;出了问题,也难以溯推问题是由于食用哪种食品产生的。所以消费者是最没有力量

的。大多数消费者只能靠品牌、价格和企业的宣传来判断食品的优劣,而这些都是不可靠的。当某些消费者怀疑某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后,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也没有精力和财力进行验证,他们只能采取自己不吃的策略。他们也不能公然宣传某种食品不合格,这要冒诽谤的风险。偶尔有人到网上发帖子,也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或者被企业收买,删除。但是,当所有消费者一旦认识到某一产品的确有问题的时候,生产这一产品的企业一般就会死亡,同类企业,同类产品也会受到株连,长此以往,整个中国的食品行业都会名声扫地,想要与国外品牌竞争就越来越难了。所以消费者又是最有力量的。 食品安全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是什么态度呢?前面说过,食品生产企业获取利润的最好策略,除科技手段外,就是隐秘的以次充好了。这一策略瞒得过消费者,但是瞒不过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在发现企业产品的问题后,可以采取罚款和责令整顿的手段。总有一部分被罚款项会进入监管部门的腰包。即使这样也并不符合监管部门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因为企业在被罚款和被整顿之后,要么倒闭,要么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监管部门只能得到一次罚款的好处。如果监管部门默认企业的违规行为,不要求整顿,让企业在以次充好足够隐秘的前提下,放任其生产不合格的产品,那么就可以与企业分享超额利润了。这远比仅仅一次罚款来得实惠。在监管权力被监管部门垄断的前提下,在监管部门不会被实质监管的前提下,这种假装不知,分享利润的策略是最符合监管部门的利益的。于是,食品生产企业与监管部门跳到同一战壕里,成了亲密的战友。监管部门需要到企业检查时,就

通知他们。然后再装模作样地检查一遍。作为监管部门,对上敷衍塞责,对企业哥们义气,自己也获得丰厚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地方政府的领导们的利益是什么?是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展现自我政绩,以及用各种方法鼓起自己的腰包,这都需要地方企业的利润。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企业保驾护航,包括保护企业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就成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于是战壕里又多了地方政府这位战友。地方企业,是和谁竞争呢?是和其它地方的同类企业竞争。这些企业都可以采取以次充好的办法,都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进而降低价格,结果大家都没有真正获得多少利润。这时国外企业杀了进来。他们没有以次充好,价格也很高。这反而博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占领了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别说出口国外,连国内市场也在逐渐丧失。在“国产货”是低档品代名词的情况下,某些有良心的国内企业不愿意以次充好,他们既要面临比较高的生产成本,在档次上又只能处于“国产货”的行列,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与国外品牌一样的待遇,他们显然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这样,地方政府对本地产业的不正当保护,结果是国内整个行业的萎缩。每个企业都实现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后果是国内该行业利润的减少,企业的这种竞争就是一种零和游戏(甚至是“负数”游戏)。有兴趣的人可参照囚徒困境问题,既当囚徒各自采取最利于自己的策略的时候,对整体是不利的,而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自己采取这一策略对自己也是不利的,但是,如果不采取这一策略,其结果是自己将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地方政府在和企业捆绑在

一起后,一旦企业东窗事发,地方政府就必须想方设法进行掩盖。若掩盖本身也被揭露,那么损害的就是政府的公信力了。这教训还不够深刻和发人深省吗?

单就保护行业发展的问题上,中央政府的利益在哪里呢?中央政府的利益在于使整个行业,而不是某一地的行业获得充分发展。地方政府保护下的企业的不正当竞争,是一种损害整个行业利益获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对地方政府而言是合乎逻辑的,但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不可取的。何况,就食品行业而言,这还涉及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涉及到政府的威信,政权的稳定等,打击地方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完全符合中央的需要。然而矛盾的是,中央政府必须借助于地方政府去打击不法企业。而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又是穿一条裤子的交情。只要中央的决心不是很大,地方政府就会把中央的指令接下,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解读之后,轻描淡写地执行下去了。所以我看到,长期以来,中央三令五申,提高食品质量,地方虚与委蛇,依然维护销售次品的企业。偶尔中央也有发飙的时候,地方政府毕竟要服从中央,于是问题获得一时地,一地地解决。但单靠中央的行政命令,要长远地,全局地解决问题,就困难得多了。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在地方企业与地方政府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让地方政府管理约束地方企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作为地方政府一部分的地方产品监管部门,虽然其职责是监督企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是要让他们不渎职也是困难的。要真正监督企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必须打破监管部门对监管权力的垄断,必须让绝大部分次品在

流入市场后无容身之地,让生产次品的厂家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最有效办法。

中央是愿意用最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正如总理温家宝说的,“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批评和监督政府,努力造就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如何有效监督政府呢?什么是人民更有效地批评和监督政府的途径呢?就食品安全问题,打破监管部门对监管权力的垄断,就是有效监督政府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至于具体的解决形式,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的方法是我比较认可的,但这未必是最好方法。

在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成立多家国家投资和控制的食品卫生检测协会。在组织上,协会的两个主要成员,一个是质检专业人才,一个是法律专业人才。这两个人都经过相关培训。人员的档案、户口等一应关系,都由中央相关部门管理,地方不能插手。协会的检测器材等,由中央投资。为降低投资,中央可授权协会使用现用的资源如高校、研究所的相关仪器。协会的领导者根据需要自行招聘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上级部门进行人事方面的管理。人员的数量没有硬性规定,可以根据业绩进行浮动。协会接受中央部门的原则性的指导,但不接受具体领导。

在行动上,协会的每项决定,都应由两人签字才生效。协会从市场上购买食品,或者接受消费者购买的有疑问食品进行检验。这些食品可以是本地企业生产的,也可以是外地企业生产的。如果检测不合格,

根据检测结果在本地法院对该企业提起诉讼。法院抽取市场上销售的该企业同批次产品,分别送到三个以上的国家质检部门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与前一致,证明企业的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就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条款对该企业罚款,通报。若检验证明该企业的产品是合格的,那么协会应对该企业赔礼道歉。但不应对协会罚款,也不收取协会的起诉费用。法院对企业进行处罚,罚款交给起诉的检测协会。协会靠这笔钱维持生存。若一家质检公司已经对某企业提起诉讼,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其它质检公司不能再对该企业提起诉讼。但多家质检公司可以联合起来对某公司提起诉讼,利益共享。在同一时间内,一家协会起诉的公司数量应根据历史业绩有所限制。

在盈利上,协会是靠法院对企业的罚款维持自身的生存的。靠着罚款,协会人员不但可以生存,而且应该生存得很好。哪个协会打赢的官司多,哪个协会就能获得更多的盈利。在检测协会睁大眼睛紧盯企业产品的情况下,若整个检测协会获得的罚款仍不足以维持协会的开销,那就证明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已经非常好了,这么多的协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应该裁撤。如剩下的协会的生存仍有问题,国家可以根据罚款的数额对有功的协会进行补贴。但是补贴加上罚款的总额不得超过企业损失的总额,否则企业和协会就有联合起来作弊的空间。 在监督上,协会接受政府、企业和其它检测协会的监督。若有不法行为,政府、企业、其它检测协会都可以在法院对该协会起诉,经调查后属实的,依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这一设计中,由于协会不接受上级和地方政府的直接领导,在行动上就不会受到羁绊,在法律范围内是有充分的行动权力的。这就防止了协会受困于权力、人情而无所作为的可能。协会很多,广布于全国各地,相互之间自由竞争。谁的能力强,发现的问题产品多,起诉的公司多,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奖励。这就促使协会不得不尽职尽责地做好对企业的监管任务,丝毫不能懈怠。显然这一设计要优于只有阶段性功能的“专项整治活动”,因为协会的监督是无限期的,监督意愿不会随着时间递减。又由于协会打破了地域限制,所有协会都可以对同一企业进行监管,企业若要行贿,必须照顾到每个协会,成本极大,只要有一家协会不接受行贿,其它行贿就没有意义,这样企业就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来避免检查了。于是协会变成了“不粘锅”,轻易不会变质。企业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做到无懈可击,才不至于被起诉,才不至于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利润。企业不需要为额外的检查和认证做一些与产品质量无关的表面功夫,所以不会给企业带来额外负担。协会要找到次品的线索,必须依赖消费者,这样协会就深深地立足于消费者之中,真正代表了人们的根本利益。协会起诉到法院,法院根据中央颁布的统一标准决定是否受理起诉,协会必须根据同一标准就起诉对象、起诉内容、起诉标准等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协会的行动又是可以控制的。这一设计一旦执行下去,地方政府和地方检验部门对于企业的不正当保护就没有了意义。每发现一个企业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也会顺藤摸瓜,查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失职行为。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为其对企业的不正当保护所付出的代价将大大

增加。这将促使他们在检测协会之前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所以协会直接监管的是市场上的产品,间接监管的是地方食品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而其自身又受到政府、其它协会的监管;同时它的一切权力来源于法院,而其本身除了起诉没有其它权力。所以,协会很难滥用职权。这就是我钟情于这一设计的原因。

在这一设计实施之前,必须统一中国食品质量标准。中国的食品标准太复杂,相互矛盾,很难执行。而管理部门太多,有好处的大家抢着做,没有好处的相互推诿。明确各部门的权力界限也是事先必须要做的。

法院是从属于地方政府的,必须使法院一定程度地独立于地方政府。由一地的法院对另一地的企业发出传票,做出罚款的判决,如何执行等,也必须在事先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一设计一旦真的实施,就会刮起一阵质检风暴,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如三鹿奶粉一样严重的事件。中国食品的名誉更会一落千丈。这都是改进质量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三鹿奶粉之所以能暴露出来,与新西兰的警告不无关系。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政府的被动应付,而很难看到中国政府的主动出击。而主动出击才最能挽回消费者的信心。所以,不要怕问题暴露出来,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暴露出来,并加以改正,要比慢慢暴露对中国有利得多。

同时也应该看到,一项措施出台后,可能导致事先无法预料的后果。计划生育,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城管是为了城市的整洁而设,却弄得怨声载道,暴力事件不断。我并不反对这些政策,

而是认为,这些政策在发布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想到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副作用。食品检测协会的设计也是一样。我并不认为这一设计是完善的,也不认为这一设计在执行后没有副作用。因此,第一,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第二,必须先试点再推广。中国的改革已经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还需要更多的改革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食品流通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对食品流通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加强食品流通安全工作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即使是现在国际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国的食品流通安全工作尚处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亟需改进。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曝光接连不断,让人感到食品安全状况好像越来越不好了。其实,不是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好了,而是现在政府的透明度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增大了,大家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了,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增强了,所以曝光事件频频发生。为了保证百姓餐桌安全,“菜篮子工程”的重点早已转向了“三绿工程”和“食品放心工程”。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三绿工程,实施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状况总体上已得到好转。??

解决方案:加强市场检测,严把入市商品质量关加强批零环节的食用农产品检测。要迅速在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

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推广速测技术,充分发挥基地检测、市场速测、定点抽检等手段,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并以适当方式公布检测结果,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提高食用农产品检测的技术手段,给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了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设备,食用农产品检测的技术方面不仅检测技术需要攻关,包装技术,鉴别技术都要提高。 ??

严格食用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制度实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国内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对未经认证、检测或将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准上市流通。实行认证产品的分区销售制度。推进场厂挂钩、场地挂钩。??

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制度。我国入市的食用农产品不具备可溯性。流通过程中涉及的诸多环节,食品生产质量即使合格,流通环节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相关部门也无法找到依据做出判定。因此,应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食用农产品可追溯制度。追溯能力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生产、加工或经营企业为实现自身保护措施,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阶段等“食品链”各阶段的生产加工者真正承担起因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侵害责任。通过建立和加强食用农产品的追溯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可靠,铲除假冒、伪劣食品存在的条件。??

推行绿色市场认证。即通过绿色认证来促进市场加强硬件设施和提高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意识,逐步实现安全设施现代化,形成有害物超标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退出机制。??

通过建立食用农产品信用档案,对其经营过程中的全部情况进行连续的、全面的记录,包括优良记录、不良记录。并在网上公布,不仅可为向消费者推荐好的企业,推荐好的品牌,还可以有效实现对绿色生产的激励机制。??

完善法制保障体系。针对加工、流通环节“菜篮子”食品卫生质量安全问题,有组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制定和修订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指导性文件、标准和规范,研究提出法规及标准体系;完成重大缺口技术标准的填平补齐,建立“菜篮子”食品在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四个环节的良好操作规范,健全产品流程管理的质量控制体系;支持各地做好普法和贯标的推广工作。?? 完善政策推进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针对食品流通安全的政策管理体系,依照有关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指导性和扶植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各地食品流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加强政策指导,完善政策推进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把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科技支撑的重点来抓,广泛联合科技主管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通过协调和自建课题管理的机制,加强替代性安全农业投入品和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推进相关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产品有害投入品屡禁不止,监督成本过高的矛盾。

1. 如何认识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答:背景:受几千年历史的影响,中国人把道德修养看的很重。但经历近几十年的大是大非后,尤其是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越来越不值钱了。而那些不讲道德,没有信用的人却都生活得很好,很吃的开。这就使受过传统教育的国人心里产生了疑惑,产生了浮躁情绪;大而公的平均主义的失败,也使国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对那些假大空的精神、理想失出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与信念,有的只是一切向钱看的心态;体制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不规范,法制的不健全,使越来越多的贪污腐败分子、官倒、不法的投机分子一夜暴富,使国人产生了仇富不平衡的心理;生活虽然富裕了,但高额的教育卫生费用,又使国人产生了对将来没有信心的情绪。这一切,都促使国人普遍产生了浮躁的心态。国人这种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是国人其他不良心态的根源,是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的最大国人心态问题。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突出,弱势心里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不同社会阶层、群体都存在特定的压力感,社会不平衡感增强,而导致焦虑。

原因:心态浮躁的根本原因:1、在于国人精神意识形态上出了问题,近十几年迅速拉大的贫富差别也是造成国人心态浮躁的原因之一。2、缺少信念,贫富差别的拉大以及社会上很多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是国人产生浮躁心态的两大主要原因,

2.你认为当代大学生该具备怎样的心态?

答:我认为当代大学生该具备的心态是:1、成熟自信;2、开放包容;3、理性平和;4、积极向上;5、务实进取。

背景:1、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人们浮躁心态。2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心态变化,导致一些不良现象。3、社会群体性怨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4、社会历史、体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完善。 原因:1、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如果说高科技只是一个间接原因,一个诱因。那压力与竞争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竞争促使优化,优化意味着给个人更多的要求。人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获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冷漠也好,残酷也罢,都是浮躁的心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2、不同阶层都存在一定的压迫感,个人工作、成就的压力,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3、缺少信念,贫富差别的

拉大以及社会上很多不合理现象的出现。4、畸形的快餐文化。太多理财投资类书,太少净化心灵的读物。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年龄的不断增大,社交中的急功近利,恋爱中的见异思迁,学习中的投机取巧,生活中的狂热冒失,求职中的眼高手低等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在如此大的心理压力下,很多学生都开始出现焦虑浮躁的心理,而浮躁焦虑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甚至生活,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苦恼。 焦虑浮躁心理产生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背景的:

中国人一向很注重道德修养。但是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人们对道德修养越来越不看重。大多数人的眼里,金钱才是处于第一位置,为了金钱,很多人抛弃了道德,最终获取金钱。于是很多人心里产生了疑惑,产生了浮躁情绪;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突出,这种社会不平衡感的增强,使很多人产生焦虑。

认真分析一下,大学生产生焦虑浮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学习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再是高中那样早5点起床开始早读,然后是一整天的课程,晚自习,一整天都被学习占得满满的。而大学就变得完全不同了,课程没有那么满,作业也没有那么多。突然间的巨大转变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很多大学生就会放松下来,写作业不那么积极了,也不会再去买一些学习资料去做了,对待学习懈怠了下来。所以考试成绩也不再像高中时的那么理想,这样他们的心理就开始产生

一些压力:大学连学习都搞不好了,怎么办呢?然而,反思后的他们还是不能全心思的投入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他们就开始感到焦虑浮躁,越焦虑浮躁就越搞不好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大学生不知所措,开始感到迷惘,甚至丧失了信心,对人对事开始懈怠,始终振作不起来。

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家庭的压力,父母在一天天年老,他们将来都是要靠我们来养活,他们对我们也报与了很高的期望。而我们也不想让父母感到失望,也想好好报答父母这些年所吃的苦受的累,让他们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但是在学校连最基本的学业都搞不好,还谈找到好工作?大学就这简单的四年,有些大学生总是感觉学到的东西太少了,而且学的也不深,所以心里就在暗想:大学就学这么点东西,将来去社会靠这么点东西怎么找工作,而且工作中需要的东西远比这个要复杂的多。所以焦虑浮躁的心理就开始在他们心中蔓延,他们一想到这些,心里就越着急,在着急担心的心理状态下怎么能搞好学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的性格和认知水平。有很多大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消极散漫,他们学习怕吃苦,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这是导致他们与大学主流文化与校园生活逐渐远离的主要原因。还有,青年大学生在对社会,人生,事业,爱情的认识上肯定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有的人在争取学业与爱情成功时,很容易滋生求快,求急心理,而忽视条件的制约和大局利益,这种没有理性指导的蛮干,对事对人都没有多大好处,再者,认识的片

面性加上急于求成的行为,极易诱发他们产生偏执,冲到,盲目性,编的头脑发热,心浮气躁。

要克服焦虑浮躁的心理,我们就要树立恒心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大学期间应该做的事情。适当放松自己,抽出一点时间出去轻松一下,不要去人太多的地方,去空旷点的地方,适当发泄一下内心的紧张,让自然空旷的感觉洗涤自己烦躁的情绪也是很好的方法。总之,只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就能在大学期间收获充实的生活和快乐。

2.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怎么样的心态

浅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心态??少年强则国强,此言不虚。因为作为大学生,既承担着即将踏入社会,接替中年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又承担着作为表率,指引下一代推过前浪的重责。毋庸置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即是转承的一代。然而作为户枢,也就不可避免的也将继承其脆弱的性质,最容易受到侵蚀,最容易因为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弯折。因此,面对复杂的社会,大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心态接纳世界,接纳自我,容纳他人,就成了一个不容避讳的话题。??也许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小时候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凭栏而倚,意气风发,勾画未来。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未来不知所措,充满迷茫,甚至恐惧未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不能将自己合理的定位。由此产生了焦虑与失落。更多的人是得过且

过,茫然的前进。但是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人,阅历和经验不足,因而不能准确的对人生进行定位。诚然,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若是由此一蹶不振,就会酿成大错。因此,我们就必须向长辈求助。可能有一些人,认为长辈的观点过于老旧,不能应用于现实。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观点。纵然对世界的认知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但是背后的真理与哲思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一味的只认为长辈的思想是过时的,这只能说明还不具备从普遍的事物中抽象出真理的能力,亦或是不能谦虚的分辨出适时的道理,不能从中总结出有益的,剔除过时的,为自己所用。当然也就会被众多的表象蒙蔽住双眼。因此,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待人生应该是积极的,严肃的,求索的,谦虚的。??也有很多人会问人生是什么,人生漫长,该怎样度过的问题。有这些疑问的人,都是很正常的。在这星球上的大多数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都会有几个时刻,抬起头望着天空,追问自己的来源与归处。因此,对未来感到迷惑的人,大都是思考过未来,思考过归处的人思考着怎样生,怎样活。可以说,人生就是对理想的实践,实践的形式就是事业,而事业就是我们花一辈子去做好,做一辈子的事情。因此,选择做什么就成了关键。有些人目标明确,一往直前。但也有些人,不知所措,身不由己。限于所处的层次,很多事情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圈子很小,感到选择的余地太小是很正常的。因此,作为大学生,选择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过什么,体验过什么,获得了什么。只有多经历,多开阔视野,才能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才有更多的选择,才更容

易选择。因此,对待我们憧憬的事业,我们应该抱有兼收并蓄,积极参与的心态。??对于很多人而言,世界是大的;对于一些人而言,世界是小的。是大是小,全在一念之间。是黑是白,全在一念之间。是忧是喜,全在一念之间。我们既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可对事情妄下断语。对世界,对社会,对周围的人,都应该抱有一种谦虚、冷静、理性的态度,既不能漠不关心,也不可情绪化。有时候事情全然不会是我们想象的样子,也许复杂得多,也许简单得多。事情的发生自有其道理,自有其结果。我们不必深加探索,更不必过分夸大其词。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生命有限,为什么不冲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泡一壶热茶,望一望远山;哪怕啜一杯凉开水,静静地想一想心事,也是一个闲适而惬意的下午啊。对于那些不幸的事,我们应抱有怜悯而博大的心。任何地方都会发生不幸的事情,也同样有她美丽动人的一面。毕竟,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长大在这片土地,本应抱有感激之情,对于她的不完美,我们既然还没有能力改变,就应该平静的接纳他,而不能过分品评,放大她的缺点。我们爱这片土地,它既不属于你我,也不属于任何事物,我们爱她,只是因为生养的恩情。就像我们热爱我们的星球,热爱自己的故乡,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应抱有爱的心态去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也许很多人喜欢独处,也有的人不喜欢交往,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交际与独处同是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的需求。不论是交往时的欢乐,喧闹,还是独处时的宁静,闲适,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要安排得当,既不能让自己过分沉溺于人际的周旋,或感到茫然空虚,或不能甄别真

情;也不能让自己过分沉沦于封闭的自我,或感到忧愁苦闷,或感到失意惘然。喜欢交往的人,有时会害怕独处的寂寞,其实不必,此乃生命的常态,有起有伏;喜欢独处的人,有时会恐惧交际的喧嚣,其实不然,这是生活的佐料,酸甜苦辣。因此,不论是热闹还是宁静,交往还是独处,我们都应该抱着平静的心态去接纳,去感受,去融入,去拥抱生活的百味,去感动于生命的惊喜。??虽然,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周围的人也不可能都志同道合,但是有这样一群人,在你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里,分享着你生命的点点滴滴;烘托着欢笑,化解了忧愁,朝夕相伴的陪你度过一千多个走走停停,磕磕绊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觉得喜悦与感动的了呢,简直是生命的奇迹。特别是在真诚的大学时代,我们更应该感激这生命的礼遇,用宽容与爱,接纳你的同伴,接纳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在大学的四年里,很多人将遇到一生的伴侣,也有可能是一生难忘的人。也有很多人,并不相信大学里的爱情是人生最后的醇美干净的爱恋。对于这样的人,不可过分指摘。毕竟,有幸能够体验这份纯净甜美的人,应该说,是遇到了生命的奇迹。没能遇到这份幸运的人,也许以后也会遇到,但是既然被幸运女神眷顾,却不能珍惜这份感情,或玩弄于鼓掌,或放任于功利之心的人,我们为他感到遗憾。毕竟,他错过了生命给予的莫大的恩惠。??有些人过分担忧,害怕会输给时间,会输给距离,会输给金钱。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忧虑,产生这些忧虑的人,反而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还有多少爱意留存。爱的最终意味着交融,交融意味着亲情。爱人应该就像家人一样。对父母的感情会输给距离吗?对

子女的感情会输给金钱吗?对家人的感情会输给时间吗?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也不可以全然不顾及实际情况。但是,一旦做出了选择,一段生命的奇遇就开始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无比的珍惜这份礼物,并要将她化为永恒的心意。??很多人的内心存有偏见,不论是从性别上,还是从性格上,还是个人的喜好上。其实,这些都是对自我的不能肯定的表现。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内心是不会有偏见的。就像身体健康的人不会生病一样。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掌握全部的事实,又囿于自己的固执,不肯去了解,因而产生偏见。很多女生觉得男生都不好,其实又有谁是完美无缺的呢?很多男生觉得女生不好,其实也不过是在抒发对自我的审判。对于他人,对于我们的伴侣,我们不应去指责什么,抱怨什么,改变什么,而是学会宽容,学会接纳,学会感恩。用爱的心去爱,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都是彼此理想的对象,只是我们还需要时间去彼此发现而已。??爱是什么?很多人并不能一下子回答出来。其实,爱就是目光相遇时那一刹的火花,并不明亮,却足以打动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我们都是追寻着这星星之火,走过短暂的一生的。人类也是借由这星星之火,一代一代的生存下去;这小小的火花,却承载着一整段宏大的历史,牵动着无数的悲欢离合,怎能不说是生命的奇迹呢。对于她,又怎能不抱着感激和爱去接纳呢。我们正是这火花的传承者,对我们的感情,决不能流于功利与轻薄,否则就是对生命的轻视与践踏。用爱去爱,用爱充满爱,用爱感激爱,感激我们的伴侣,感谢他们的陪伴。??也许你会一时失意,沉浸在悲伤怅惘之中;也许你会备受挫折,感到茫然

无望。但是,想想五十年后,当我们闲坐家中,与孙子下一盘象棋,给孙女织一件毛衣,偶尔读一读报纸的时候,但年的落寞失意,也就不足为道了,又有谁还会记得呢。勇敢的前进,勇敢的追求,勇敢的生活,平和,接纳,谦虚;用爱去爱,用爱生活,用爱人生,这也许就是我们最该追求的了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e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