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更新时间:2023-06-06 06: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本章重点1.细菌影印法研究。2.细菌和病毒的四种遗传分析方法:

转化、接合、性导、转导。3.掌握F+、F–、F'、Hfr×F+的特点。 4.理解和掌握中断杂交和重组作图的原理。 5.噬菌体结构和基因重组特点。

细菌和蓝绿藻:一个线条状或环状染色体(单倍体结构); 无典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染色体传递和重组方式与真核生物不同。

E. coli

病毒:比细菌更简单; 在寄主细胞内以集团形式产生; 属于只有一条染色体的单倍体。

T4 Phage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 研究的意义

一、细菌:1.大小:细胞较小、长约1~2

(1 =1/1000mm)、宽约0.5 ;2.结构:鞭毛、细胞壁、质膜、间体、核质体、核糖体

3.遗传物质:单个主染色体、一个或多个小染色体(质粒) 4.涂布和繁殖:每个细胞在较短时间内(如一夜)能裂殖到107个 子细胞 成为肉眼可见的菌落 或克隆(clone)。5

5. 生理特性突变:①.营养缺陷型: 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原养型:野生菌株则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 测知突变的特性。

②. 抗性突变型:如抗药性或抗感染性。 例如:青霉素(penr)抗性突变 的菌落。培养基中 加有青霉素6

6、测定突变的方法──影印法: 黎德伯格等(Lederberg J.和Lederberg E. M., 1952)设计。吸附细菌

丝绒印在母 板上

再印在选择 培养基上

Lederberg J., 1958 Nobel奖获得者, 发现细菌转导和接合

无链霉素 链霉素

从模板中挑出抗 性和敏感菌系

筛选出抗链 霉素的菌系7

二、病毒:单倍体,仅一条染色体。病毒 蛋白质外壳 核酸。 病毒分类: 寄主:动物、植物、细菌等; 遗传物质:DNA 或 RNA。

烟草花叶病毒 RNA

腺病毒 DNA

T4 噬菌体 DNA

爱滋病病毒 RNA

噬菌体对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1.世代周期短: 大肠杆菌(E.coli):20 min繁殖一代。 2.便于管理和生化分析:

个体小,一般在 1 至几 之间,操作管理方便。

3.便于研究基因突变:裸露的DNA分子(有的病毒为RNA分子),容易受 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突变;

单倍体生物,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问题,隐性突变也能表现出来。 4.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 影印培养,易检出营养缺陷型突变,有利于从生化 角度来研究基因的作用。 5.便于研究基因重组: 细菌具有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可以进行精密的 遗传分析。11

6. 便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易于进行基因定位、

结构分析和分离

,基因的表达调控也适于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7. 便于进行遗传操作:染色体结构简单,没有组蛋白和其它蛋白的结合, 更宜于进行遗传工程的操作。

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一、噬菌体的结构:1. 结构简单: 蛋白质外壳、核酸、某些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2. 多样性的原因:外壳的蛋白质种类、染色体类型和结构。

3. 两大类:① 烈性噬菌体:T噬菌体系列(T1~T7);

② 温和性噬菌体: P1和λ噬菌体。T4噬菌体从 大肠杆菌中释放14

㈠、烈性噬菌体: 1. 结构大同小异,外貌一般呈蝌蚪状: 头部:双链DNA分子的染色体;

T偶列噬菌体

颈部:中空的针状结构及外鞘;尾部:由基板、尾针和尾丝组成。

2. T偶列噬菌体的侵染过程(如T4噬菌体):尾丝固定于大肠杆菌,

遗传物质注入 破坏寄主细胞遗传物质 合成 噬菌体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组装许多新的子噬菌体 溶菌酶裂解细菌 释 放出大量噬菌体。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生活周期16

㈡、温和性噬菌体:例如λ和P1噬菌体,λ和P1各代表 一种略有不同的溶源性类型。

λ 噬菌体结构17

1.溶源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①.λ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后,细菌不裂解 附在E.coli染色体上的gal和bio位点间的attλ座位上 整合到细菌染色

体,并能阻止其它λ噬菌体的超数感染。

λ 噬 菌 体 特 定 位 点 的 整 合

②.P1噬菌体:不整合到细菌

的染色体上,而是独立存在于细胞质

内。

原噬菌体:整合到 宿主基因组中的噬菌体。 仅少数基因活动,表达出 阻碍物关闭其它基因。裂解 途径o

原噬菌体经诱导可转变为烈性噬菌体 裂解途径。溶源 途径

2. P1和λ噬菌体的特性:①.P1和λ各代表不同的溶源性类型: P1噬菌体:侵入后并不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独立存在 于细胞质内; λ噬菌体:通过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②.溶源性细菌分裂 两个子细胞:P1噬菌体复制则使每个子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拷贝;

λ噬菌体随细胞染色体复制而复制,细胞中有一个拷贝。③.共同特点:核酸既不大量复制,也不大量转录和翻译。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e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