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更新时间:2024-02-03 06: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年-2020年)
纲 要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4.12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基础 ............................................................................................................... 3
第一节 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 ................................................................................... 3 第二节 对原总体规划及实施的回顾与评价 ............................................................... 3 第三节 规划依据、原则、范围与期限 ....................................................................... 6 第四节 工作技术路线 ................................................................................................... 7 第五节 本次总体规划工作重点 ................................................................................... 8 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 ....................................................................................................... 8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 8
第一节 城市性质 ........................................................................................................... 8 第二节 城市规模 ........................................................................................................... 9 第四章 市区规划 ............................................................................................................. 10
第一节 城市发展空间选择 ......................................................................................... 11 第二节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 13 第三节 市区空间结构 ................................................................................................. 16 第四节 市区城镇职能及规模 ..................................................................................... 16 第五节 空间管制 ......................................................................................................... 17 第六节 远景发展构想 ................................................................................................. 19 第七节 发展时序 ......................................................................................................... 19 第五章 中心城总体布局 ................................................................................................. 20
第一节 用地布局结构 ................................................................................................. 20 第二节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 21 第三节 城市专项用地规划 ......................................................................................... 24 第六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 28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 ......................................................................... 31 第八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33 第九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 36
第一节 城市形象 ......................................................................................................... 36 第二节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 37 第十章 城市旅游系统规划 ............................................................................................. 38 第十一章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 39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39 第十三章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 39 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 40 第十五章 城市公共政策 ................................................................................................. 42 第十六章 附则 ................................................................................................................. 42
第一章 规划基础
第一节 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
第1条 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
1. 修编原总体规划是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
山东省根据本省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四大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即可持续战略、城市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科教兴鲁战略;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研究》等。同时,山东省提出建设“三圈一群”的战略决策。这些战略与规划将对泰安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03年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县市对其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泰安市政府也于2004年初作出工作部署,要求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
2.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域环境是规划编制的外部动因。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的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五
个统筹”。
(2)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
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3)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泰安市现状城市化率达到44.3%,超过山东省平均
水平,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呈现持续的加速性、极度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性、与市场化相伴随性及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保护和破坏的双重性等重要特征。正确认识当前高速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城市规划对城镇化的调控和引导,是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 3. 城市快速发展的自身要求是规划编制的内部动因。
2003年泰安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8.4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74万人,已超过上一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远期规模,原有总体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为适应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需要对上一轮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节 对原总体规划及实施的回顾与评价
第2条 对原总体规划的回顾
1. 1978年编制了第一轮总体规划(未批)。
2. 1981年编制了第二轮总体规划。现状人口11万,现状用地13.5平方公里。 3. 1988年对上轮总体规划作了调整、完善(未批)。现状人口23万,现状用地24平方公里。
4. 1987年编制了《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1年编制了《泰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城市风貌规划》。
5. 1996年编制了新一轮总体规划(1998年批复,以下简称98版总规),要点如下: 城市性质: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城市。城市规模:现状人口38.5万,规划2010年人口55万;现状用地44.3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57.2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方向:集中在高速公路环内发展,以向西、向南为主,严禁跨越环山路及西部的104国道向北发展。 第3条 对98版总体规划的评价
1. 98版总规确定的规划原则是合理的,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2. 98版总规确定的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基本符合当时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发展态势。
3. 98版总规确定的“双环结构”的区域空间结构及“一个中心、一轴一线、六条绿带、六个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较为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其中时代发展线的提出与建设,带动了青春创业园的快速发展,同时引导市政府搬离岱庙,保护和恢复了历史遗存。
4. 98版总规确定的“二山、七带、四片”的绿化构架是较为合理的,指导泰安市较大的改善了城市环境。
5. 98版总规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出了“山城一体、城不压山、城不上山、城中见山”的原则,对山、城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6. 98版总规基于旅游城市的定位及对名城的保护,将城市第二产业疏解到满庄与山口,造成中心城第二产业空间较为缺乏。而山口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的约束,没有完全起到疏解第二产业的作用。
第4条 对98版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
1. 实施成效
(1) 城市经济稳步发展; (2) 城市规模快速膨胀;
(3) 公共设施条件日臻完善; (4) 城市住宅与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5) 工业园区建设蒸蒸日上;
(6) 园林绿地建设改善了城市景观环境; (7)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8) 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 主要问题
(1) 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用地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
首先,城市空间发展受到各种因素限制。近几年城市规模快速膨胀,原规划控制区125平方公里的用地目前尚未建设的有55平方公里。其中13平方公里的用地为绿化控制用地和河流水面,仅有32平方公里为可建设用地。而这些可建设用地也多为交通闭塞、用地条件较差。原规划控制区外围用地,如要建设需要跨越城市门槛——高速公路,而且这些用地也被高速公路、铁路、河流分割的较为琐碎。
其次,城市用地布局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例如市区内工业与生活居住相混杂,其中包括14家省级控制重点污染源;老城区内商业中心过度集中,城市商业副中心没有形成。
(2) 名山、名城保护仍存在挑战
近几年,泰安市加大了对名山、名城保护的力度。例如,建设环山路、拆迁违章建筑、市政府搬离岱庙等。但是目前名山、名城的保护仍存在一定的挑战,例如,市区内仍存在较多的污染企业和较多的小锅炉,旅游经济开发区东北部沿山开发第二产业等等。
(3) 综合交通现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产生较大干扰;由于铁路、河流及现状建设的影响,城区内断头路较多,交通主要集中在几条主干路上,交通压力较大;由于城市空间扩展,组团之间间距变大,交通距离拉长,急需建立快速交通加强联系,而现状仅有长城路一条准快速路;社会停车场严重缺乏、公交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
(4) 城市特色尚不突出
城市现有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特色还未充分挖潜,城市特色不甚突出。 (5) 城市缺乏公共开放空间
老城内过于拥挤,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疏解,但公共开放空间仍较为缺乏;原总体规划确定的部分公共开放空间被挤压、占用。
(6) 城市公益性公益设施和市政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投入较少,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市政设施的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7) 旧城改造难度大,改造质量有待提高
老城区人口密度较大, 22平方公里居住了35万人,人均占地仅有63平方米;目前,市区内“城中村”数量较多,改造难度大。旧城改造质量有待提高。
第三节 规划依据、原则、范围与期限
第5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第14号令) 3. 《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4) 4.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5.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6.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 泰安市其他行业发展规划 第6条 规划指导思想
1.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2. 以“区域一体化”的理念,充分分析论证城市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泰安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和定位及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关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出泰安的特色。
3. 以“生态优先”的理念,规划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主线,努力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以“公平共享”的理念,规划倡导公众参与,同时尽量给于所有泰安人同样的机会分享泰安市未来的成功。 第7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泰山区和岱岳区,总面积2087平方公里。
第8条 规划期限
1. 近期2004-2010年 2. 远期2004-2020年 3. 远景2004-2050年左右
注解:淡化规划年限、强化规划阶段;夯实近期建设、强化城市远景。
第四节 工作技术路线
第9条 工作技术路线
1. 问题和目标导向:问题→目标→策略→布局→措施; 2. 布局:三个层次,两条主线。 (1) 三个层次:市域、市区、中心城。
市域为泰安市行政管辖区,包括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市区即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泰山区和岱岳区,总面积2087平方公里;中心城东至石汶河——大汶河一线,西至黄巢寨——龙门口水库——玉女山——太平山一线,南至满庄南界,北至泰安市北界,总面积 平方公里。
(2) 两条主线:发展线、保护线。
规划层次 发展线 城市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 城镇体系布局 基础设施布局 城镇职能定位 城市发展空间选择 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远景规模 发展时序 公共设施安排 居住用地布局 产业用地布局 综合交通组织 绿化系统建设 景观特色创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 保护线 市 域 生态环境保护 历史文化遗存保护 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保护利用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市 区 中 心 城 公共政策——规划实施措施 第五节 本次总体规划工作重点
第10条 规划重点
1. 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 2. 城市合理容量与规模 3. 城市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 4. 城市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的优化 5. 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构筑 6. 城市名山、名城的保护 7. 城市旅游发展策略的制定 8. 城市特色景观的塑造 9. 城市生态环境的整合 10. 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 11. 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
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一节 城市性质
第11条 98版总规确定的泰安市城市性质
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城市。 第12条 本版总体规划对泰安市城市性质的考虑
城市性质应反映泰安市的本质属性即其独特性,同时要反映泰安市在这一规划期内的主要职能。因此泰安市的城市性质的确定要坚持四原则:独特性原则、主导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泰安市城市性质的定位主要考虑以下元素:
1.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 2. 历史文化名城;
3. 风景旅游城市; 4. 卓越的自然山水。 第13条 城市性质
1. 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城市; 2. 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 3. 卓越的旅游城市; 4. 世界名山、旅游名城。
第二节 城市规模
第14条 在本次规划期内将是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一个时期,城市规模应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统筹兼顾、节约土地的原则下,坚持走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极化中心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立足于泰安市的自然资源现状和能源现状,科学合理的预测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第15条 人口规模
1. 现状(2003年):73.8万人 2. 近期(2010年):95万人 3. 远期(2020年):125万人 4. 远景(2050年左右):160-180万人
表1 泰安市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表(单位:万人)
项目 泰城 南部城区 青春创业园 东部城区 合计 现状(2003) 近期(2010) 远期(2020) 远景(2050左右) 68 5 0.8 1* 73.8 76 12 5 2 95 87 23 11 4 125 95 28-35 15-20 22-30 160-180 *注:东部城区现状1万人不计入现状城市人口。 第16条 2003年现状人口与1995年现状人口构成比较
1. 1995年现状总人口38.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5.2万人,暂住人口3.3万人。 2. 2003年现状总人口73.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0.5万人,暂住人口13.3万人。
3. 与1995年相比,2003年常住人口增加25.3万人,其中: (1) 1995年建成区范围线内人口增长:13.46万人; (2) 2003年因建成区范围扩大而新纳入的人口:11.84万人。 4. 与1995年相比, 2003年暂住人口增加10万人,其中: (1) 其中因大学扩招而增加的学生人数:5.55万人; (2) 因二、三产业而吸引的人口:4.45万人。 第17条 用地规模
1. 现状(2004年):98.47平方公里,人均133平方米; 2. 近期(2010年):113平方公里,人均118平方米; 3. 远期(2020年):144平方公里,人均115平方米; 4. 远景(2050年左右):190-220平方公里。
表1 泰安市城市用地规模预测表(单位:平方公里)
项目 泰城 南部城区 青春创业园 东部城区 合计 现状(2003) 近期(2010) 远期(2020) 远景(2050左右) *注:东部城区现状平方公里不计入现状城市建成区。
第四章 市区规划
第18条 市区包括泰山区和岱岳区,即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是本次规划的第二层面,总
面积2087平方公里。这一层面主要分析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确定城市空间发展理念、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城市空间间结构,协调市区城乡空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市区城镇规模与职能,合理划定空间管制分区,科学预测远景发展规模,实现市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城市发展空间选择
第19条 自然条件适宜性评价
1. 地形地貌条件评价
北部泰山山脉、南部徂徕山山脉、西部丘陵地带及河流两侧30-100米内均为禁止建设用地。
2. 生态适宜性评价
泰山风景区、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丘陵、河流两侧、林地、水网密集区、湿地等均为生态敏感区,为城市禁止建设用地。同时,根据用地的生态敏感程度,还划分为生态弱敏感区和生态不敏感区。 第20条 特殊限制评价
1. 评价因素:矿产资源、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断裂带与岩溶、文物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2. 结论:满庄西南部石膏矿区、大汶口水源保护地、邱家店水源保护地、旧县水源保护地、黄前水源保护地、泰山风景区、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泰山山前断裂带两侧、旧镇附近的岩溶发育区、文物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城市禁止建设用地。
第21条 基础设施条件评价
1. 评价因素:铁路、高速公路、热电厂、公共活动中心和商业中心。
2. 结论:城市周围、交通廊道两侧为城市优先发展用地,城市不宜跨越汶河向东、向南发展。
第22条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以“生态优先”和保护脆弱资源为原则,在城市发展用地选择上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及各种脆弱资源因素,首先确立禁建用地,加以保护。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从市区2087平方公里范围内统一考虑,得出6大类、10小类用地评价。
1. 禁建用地
禁建用地包括风景名胜区、山地、石膏矿区、断裂带、岩溶、水源保护地、文物保护区、河流等,占地面积921.86平方公里。
2. 慎建用地
慎建用地包括度假区、低洼地带、园地等,占地面积57.81平方公里。
3. 可建用地
可建用地为建设用地条件一般或交通条件及区位较差的用地,占地面积507.13平方公里。
4. 宜建用地
宜建用地为地势较为平坦,自然条件有利于开发建设,区位较佳的用地。占地面积418.94平方公里。
5. 城市建城区用地
城市建城区用地占地面积98.47平方公里。 6. 乡镇建设用地
乡镇建设用地占地面积31.34平方公里。 第23条 城市发展空间分析
根据城市适宜性评价得出的结论,城市宜建设用地为419平方公里,即城市可发展空间。其中,城市南部可发展空间为133平方公里,城市东部可发展空间为204平方公里,城市西部可发展空间为82平方公里。 第24条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1. 向南发展
有利因素:处于城市主要发展轴线和南北交通走廊两侧,区位和交通条件较好;高新开发区布局框架已经拉开,基础设施条件已初具规模。
限制因素:可发展用地被交通走廊分割;缺少远景发展空间。 2. 向东发展
有利因素:自然环境优良;地势平坦开阔,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限制因素:处于泰莱平原,属基本农田保护区;近期交通条件较为闭塞;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3. 向西
有利因素:距离城市较近,便于基础设施条件的配套建设;靠近高速公路出入口和高速铁路火车站,对外联系便捷;自然环境良好。
限制因素:可发展用地被交通走廊分割;可发展空间有限。 第25条 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1. 保护泰山,优化主城,两翼拓展,建设南部和东部新城。
2. 近期向南为主,东、西部适当发展;远期主要向南、向东发展;远景主要向东发展。
严禁跨越环山路向北发展。严格控制西北的三官寨生态控制区、西南的金牛山生态控制区、东南的泮河——徂徕山生态控制区。
第二节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第26条 城市空间发展轨迹
1. 城市雏形期
公元前110年在在距今泰城东南35公里处汶河干支流汇合处建奉高县(今城东南故县村),为泰山郡治,是泰城的前身。公元605年隋炀帝把奉高迁至博城(今城南旧县村),这是泰城的第一次变迁。公元972年(宋开宝5年)“移县近岳”,将城迁至今天的泰安城址。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设泰安郡,泰安始得名。1182年设立泰安州,建城垣,泰安城廓形成。
2. 缓慢生长期
1910年津浦铁路通车,沟通了泰城与铁路沿线大中城市的联系,泰城成为洋货充斥和土产品外运的集散地。由于车站位于城西南3里,遂兴起了车站街,与财源街连接,导致城市重心西移,向火车站方向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泰城经济进入较为繁荣期,全城已有50条街巷城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人。
3. 平稳生长期
1949年至1979年,城市处于一种缓慢生长期。泰城基本沿东岳大街向西向北发展,30年期间,城市规模只增长了10多个平方公里。这其中还包括1958年以后迁、建到泰安的13所大中专,及部分疗养院、科研所。泰安市城市规模1958年为8.4平方公里,1972年13.57平方公里,1979年达到20平方公里。
4. 快速蔓延期
1979年至2000年,泰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8年5月,国家确定泰安为对外开放城市,1979年又将泰山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区之一,1988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zuzhi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20年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也快速的膨胀。,城市用地规模增长了40多平方公里。
5. 跨越发展期
2000年以后,出口道路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也相继通车。随着东部
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南部高新开发区、西部青春创业园的开工建设,城市沿东、西、南三个方向重新形成触角,向高速公路环以外发展。特别是南部高新区的建设是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泰安自建城以来,都是向着泰山方向或沿泰山山麓成带型发展。而南部高新区的建设却是第一次沿交通轴向背离泰山发展。
第27条 到2003年,泰安市现状人口达到73.8万人。从人口规模来讲,泰安市已经从中等
城市跃居为大城市,并逐渐向特大城市迈进。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泰安市还没有发育为一个成熟的大城市。 第28条 大城市空间发展规律
由于城市本身特性、规模大小以及城市所在地具体的区位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模式下会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对我国城市而言,国家及城市政治、社会、经济条件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大城市增长的空间过程主要有轴向扩展和外向扩展两种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1. 圈层式
这类大中城市的外向扩展过程突出的表现为呈同心圈层式扩展,具有明显的“年轮”现象。
2. 飞地式
这类大中城市一般首先在“资源点”形成城市“飞地”,然后建成“飞地”与母城间的快速联系通道,再沿通道两侧发展形成指状增长。
3. 轴间填充式
这类大中城市沿主要交通线形成两条以上的指状体,当指状体增长到一定程度时,指状体之间横向联系加强时其间的三角形或梯形空间逐渐被填充。当建成区发展成为“密实”地区时,城市又开始向边缘地带扩散形成新的指状增长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4. 带形扩展式
这类大中城市增长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触角期、分散组团期、城市走廊期、带型城市期。
第29条 泰安市城市发展模式
通过分析泰安市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大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不难发现,泰安城市形态目前呈触角型沿七条交通轴线向四周延伸,但主要还是在填充各轴线之间存在的楔形地块,即轴间蔓延。因此,泰安市的城市建设在近期和远期应以开发和填充轴间楔形地块为主要任务,同时沿轴线继续延伸,远景还须寻找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第30条 泰安市城市空间重构
1. “从圈层蔓延走向轴向拓展”
根据泰安市城市空间发展的特点,以及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所确定的城市可发展空间,本次规划建议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应以现有城区为基础,沿几条主要轴线向外拓展,如104国道、泰莱路等,形成更加开放、可持续生长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2. “从紧凑团块走向分散组团”
随着泰安市城市空间的发展,其总体形态将通过外延式和内涵式两种发展那模式予以不断调整完善,即:不仅表现为城市外围用地的拓展,也表现为城市内部的旧城改造和更新。根据泰安市现有的格局,以及城市区域交通网络和城市的空间拓展轴线,泰安市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应从紧凑团块向分散组团发展,各个组团沿轴线分布,组团之间以生态绿廊作分割,并通过各个组团规模的控制和功能的塑造,实现整体布局和功能的优化,这样才能形成适宜的人居环境。
3. “从大城市走向都市连绵区”
在上一规划期内,泰安市已经由中等城市一跃发展成为大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间竞争的加剧,泰安市未来的发展应该依托济南这一特大城市,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速发达的信息网络,与济南市一起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济泰都市连绵区,提升这一区域的国际和国内竞争力。
4. “从泰山风景区走向开放空间”
泰安市未来的发展要视野更开阔、眼光更长远,不仅仅要保护泰山风景区,还要保护区域内各种开放空间(open space),包括山、林、河流水网等。 第31条 城市空间发展理念
“山城一体、生态优先、轴向生长、组团发展” 1. 山城一体
泰城依山而建,形成名山与名城交相辉映、珠连壁合,山城一体的景观风貌。泰安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维护“山城一体”的城市格局,坚持“山城一体、城不压山、城不上山、城中见山”的名山、名城保护原则。
2. 生态优先
规划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引导城市建设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3. 轴向生长
以快速公共交通为导向,通过快速公共交通走廊形成城市发展轴线,引导城市空间向外拓展。
4. 组团发展
城市空间的拓展防止“摊大饼”式发展带来的弊端,采取跨越式组团发展,在现状城区外围、交通走廊两侧形成组团式新城区,在疏解老城人口的同时也要疏解城市的功能。组团之间以绿带进行隔离。
第三节 市区空间结构
第32条 “一主一副,两轴六镇”的市区空间结构
1. “一主”——即主城,包括高速公路环以内城区、东部的省庄和西部的青春创业园; 2. “一副”——即南部城区,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满庄、龙泉湖度假区; 3. “两轴”——以东岳大街西段、长城路、104国道一线为南北向空间发展主轴线,以泰山大街、东岳大街东段为东西向空间发展主轴线;
4. “六镇”——即道朗、夏张、大汶口、徂徕镇、山口、范镇。 第33条 构筑“两山一河,三片五湖”的生态体系结构
1. “两山”——即泰山山脉、徂徕山山脉; 2. “一河”——大汶河;
3. “三片”——三片扇形生态控制区,西北的三官寨生态控制区、西南的金牛山生态控制区、东南的泮河——徂徕山生态控制区;
4. “五湖”——五处主要的湖泊水面,天平湖、中心湖、龙泉湖、碧霞湖、黄前湖。
第四节 市区城镇职能及规模
第34条 城镇职能
1. 山口、道朗
是中心城的有机分区,是泰安市远景发展的主要区域,疏解和安置中心城人口和产业项目。山口在现状产业的基础之上,重点发展棉纺针织、衡器、锅炉、机电、建材等产业,不宜发展三类工业;道朗主要以生活居住为主,利用较为丰富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度假和高档居住。
2. 大汶口
借助较为发达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石膏资源,积极发展以建材、石膏资源开发、服装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物流业,和南部的磁窑一起,在中心城和宁阳之间打造一条产业隆起带——汶磁产业带。
3. 夏张、马庄、良庄、化马湾、角峪、范镇、邱家店、祝阳
积极合理的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努力发展中心城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 徂徕、大津口、下港、黄前
以风景旅游为主的小城镇,严格控制污染企业,确保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第35条 城镇规模
道朗、山口的人口与用地规模,按表1、表2执行;
大汶口、夏张、马庄、良庄、化马湾、角峪、范镇、邱家店、祝阳、徂徕、大津口、下港、黄前等镇的规模各为人口1——3万人,用地1.2——3.6平方公里。
第五节 空间管制
第36条 根据市区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的要求,及市区内不同地区发展分类指导的要求,
对市区用地进行管制空间划分,针对各分区提出不同的引导和控制要求。市区用地共划分为13类控制分区:老城保护更新区、城市综合生活服务区、城市第二产业发展区、城市旅游发展区、城镇建设区、城市战略发展区、风景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山地生态管制区、低山丘陵生态管制区、资源保护利用区、自然水系管制区、生态农业管制区、区域重大交通及基础设施走廊。 第37条 老城保护更新区
老城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体现区,也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地区。首先要保护真实历史遗存;第二要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包括基础设施的改造、居住环境的改善、土地使用的调整、交通的重组和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完善。 第38条 城市综合生活服务区
本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点地区。在节约土地、紧凑发展、充分发挥土地效益的原则下,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和开发模式。重点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益性公共设施,充分展示现代化旅游城市崭新面貌。 第39条 城市第二产业发展区
本区是城市第二产业承载区,是实现“工业立市”这一目标的重点区域。本区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二要确定合理开发强度和开发模式;第三要加强项目管理,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产业集群。 第40条 城市旅游发展区
本区主要包括旅游经济开发区、碧霞湖国际社区、龙泉湖旅游度假区,是城市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旅游空间的主要承载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合理开发高档居住。 第41条 城镇建设区
城镇建设区需严格控制用地规模,节约土地,紧凑发展;与水源保护地邻接地带应控制为低密度、低强度的开发建设模式;靠近山地、林地的城镇应避免对山体和林地的破坏与污染。
第42条 城市战略发展区
本区为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在未发展为城市建设用地前应保持其原来的用地功能,未经批准,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活动。 第43条 风景旅游与自然保护区
本区主要包括泰山风景区和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应严格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和建设。 第44条 山地生态管制区
本区主要位于泰山风景区东侧,包括跑马岭、长城岭等泰山山脉。山地生态系统属于最为脆弱的生物地理区域。因此本区严禁进行任何与生态无关的建设,保持其生态系统稳定性,扩大森林郁闭度,改善大气环境,保持水土。 第45条 低山丘陵生态管制区
本区主要位于西部丘陵地带。在合理引导下可进行适度旅游开发和绿地建设,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发展生态产业,例如开发果树林、经济林、花卉基地、旅游观光等。 第46条 资源保护利用区
该区主要包括水源保护地和石膏矿区。水源保护地内以生态绿化和发展生态农业为主,部分可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用地,禁止新建与生态无关的建设项目;石膏矿区严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重点进行生态建设和农业耕作。 第47条 自然水系管制区
保护市区内河道、湖泊,保护自然岸线的生态特征,建设滨河防护绿带,恢复和营造生
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通廊。 第48条 生态农业管制区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农业用地资源,按照市区农业用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质量的不同,结合现状,重点保护集中连片、高产稳产、优质的粮棉菜油林果等生产用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本区予以严格保护,禁止费农建设。 第49条 区域重大交通及基础设施走廊
主要指规划中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等交通通道地区,此类用地已经划定,要严格控制。
第六节 远景发展构想
第50条 城市远景空间结构与形态
城市远景按照“一主三副”的总体思路构建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1. 一主:主城区,即高速公路环以内的城区; 2. 三副:东部城区、南部城区、西部城区; 第51条 城市远景形成“聚宝盆”式的空间形态。 第52条 城市远景发展规模
城市远景人口160-180万人,其中泰城95万人、南部城区28-35万人、西部城区15-20万人、东部城区22-30万人。
城市远景(2050年左右)城市建设用地190-220平方公里,其中泰城95平方公里、南部城区50平方公里、西部城区23平方公里、东部城区22平方公里。
第七节 发展时序
城市的发展,近期应以泰城和南部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并重,积极整治城市环境,优化土地组合,完善城市布局结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活质量,塑造旅游城市形象;远期应着重提高泰城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同时积极发展青春创业园和山口镇;远景则在泰城、南部城区、西部城区的基础之上,重点发展东部新城,并带动周围乡镇共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五章 中心城总体布局
第一节 用地布局结构
第53条 布局结构
中心城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七条绿带、十大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1. 一个中心——城市中心地区,由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旅游服
务中心等构成,是城市综合中心区。
2. 七条绿带——即源于泰山,流经中心城,汇入汶河的七条重点自然河流绿化风光带。
分别是泮河、七里河、奈河、梳洗河、双龙河、冯庄河和芝田河。
3. 十大组团——即围绕城市中心区布局的十大功能组团。分别是旅游经济开发区组团、
青春创业园组团、新火车站(岱岳新区)组团、东部高新区(白马石综合)组团、省庄组团、东南(上高)综合组团、西南(徐家楼)工业组团、高新技术开发区组团、满庄组团、龙泉湖度假区组团。
第54条 主城区
主城区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环以内的连绵区域,包括一个中心、七个组团:城市中心区、东部高新区(白马石综合)组团、省庄组团、东南(上高)综合组团、西南(徐家楼)工业组团、新火车站(岱岳新区)组团、旅游经济开发区组团和青春创业园组团。
主城区现状人口68.8万人(其中,青春创业园组团0.8万人),规划近期人口81万人(其中,青春创业园组团5万人),远期98万人(其中,青春创业园组团11万人),远景110—115万人(其中,青春创业园组团15-20万人)。
主城区未来还将承担城市的核心职能,包括: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旅游接待、教育科研等。主城区未来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第55条 南部城区
南部城区主要包括京沪高速公路以南、104国道两侧地段内的连绵区域,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满庄、北极坡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新区。该区主要包括高新区组团、满庄组团和龙泉湖度假区组团。
南部城区现状5万人,规划人口近期12万人,远期23万人,远景28-35万人。 主要职能包括:高新产业、物流、生活居住、休闲度假等。南部城区主要任务是以打造
规划历史文化轴线两侧集中布置以传统文化为主的设施,如泰山博物馆、纪念馆、泰山文化研究中心等。
规划旅游经济度假区设置大型文化娱乐设施。 2. 区级文化设施
规划区级文化中心4处,分别位于岱岳区行政中心、南部城区公共活动中心、青春创业园公共活动中心、温泉路与东岳大街交叉口东北角。形成布点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第71条 体育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将全市体育设施分为经营型竞技休闲体育设施和公益性体育设施两大类。 1. 经营型竞技休闲体育设施
完善体育中心,建设现代化的体育馆、游泳馆等场馆,建设运动员宿舍及配套的体育游乐设施,形成一个竞技体育与休闲娱乐结合的综合体育城;在时代发展线南段建设一个设备完善的全民健身中心与体质检测中心;同时,在南部城区、青春创业园、东部高新区内各建设一处区级体育中心。
2. 公益性体育设施
公益性体育设施结合居住区绿地、街头绿地和滨河绿地进行建设,以解决社区群众性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 第72条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规划
建立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建设疾病控制中心,适应现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要求;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积极建设以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专业医院为辅助、防疫保健站为基础的城市级、社区级两级卫生医疗系统。
在老城中以提高和改建各类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主,在新区建设中要同步配件各类医疗设施,满足市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建设城市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配置。 第73条 教育科研设施用地规划
贯彻“科教兴鲁”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工程,重视教育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支撑作用,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优先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点,加大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力度,建立教学科研基地,形成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相协调的教育设施布局。
整合中心城内现有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完善山东农大、泰山学院、泰山医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教育科研功能。积极建设安家林南、青春创业园的教育集中区,实现高等教育设施的合理布局。
新建居住区的中小学建设必须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并与居住区建设同步完成,旧区改建时,应解决合理就学半径内的中、小学容量。严禁占用教育设施用地建设其他项目。 第74条 工业用地规划
1. 指导思想
工业是泰安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可以预见的规划期内,工业仍将是泰安城市经济的主要动力和立市之本。泰安的工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调整工业结构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重点产品、骨干企业为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外开放。城市规划应树立城市经营理念,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经营环境和发展空间,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工业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2. 规划原则
(1) 充分考虑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做到既发展工业又保护环境。加强治理污染的力
度,迁出城区内有污染的企业,限制重污染工业项目建设。今后,工业项目将逐渐以无污染和轻污染工业为主。
(2) 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园区是优化工业布局,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迅速发展制
造业的重要载体。进行工业用地的合理调整,实现工业用地和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专门化与协作,节约用地和建设投资,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 综合考虑企业规模、效益和发展潜力、地价、用地矛盾、污染治理等因素,结
合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自身发展,采用关、停、并、转、迁等方式,合理布局,确定切实可行的调整措施。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的工业可以暂在原地发展。 3. 规划布局
工业用地规划分为五大片区。徐家楼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满庄工业区、青春创业园、东部高新区。
(1) 徐家楼工业区在泰山玻璃纤维股份公司的基础之上,重点发展非金属材料产业
集群,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和改造,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2) 高新技术开发区 (3) 满庄工业区 (4) 青春创业园 (5) 东部高新区 第75条 特殊用地规划
军事、保安等特殊用地,在保证对城市无干扰影响的前提下,原则上在城区外布局。现状中对城市有干扰或影响城市总体规划及占据泰山风景区的特殊用地,应创造条件予以搬迁。
第六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节 城市对外交通
第76条 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在城市西部,沿京福高速公路东侧穿城而过。在灵山大街西端规划高速铁路站场一处。 第77条 铁路
市区有铁路三条,即京沪铁路、泰肥铁路、泰莱铁路。现状站场5处,分别是泰山站、道朗站、赵家林站、省庄站、北极坡站。规划站场一处,位于泰莱铁路线,山口与省庄之间。 第78条 高速公路
“一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络。“一横”即青岛——红其拉甫高速公路;“两纵”即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 第79条 公路
规划形成以中心城为中心的“一环九射、两纵三横”的公路网。 1. “一环”
延城市外围规划形成一条外环路。 2. “九射”
九条以中心城为中心的放射性公路。至济南两条:G104、S103;至莱芜两条:泰莱公路(S330)、规划公路安家林——山口——祝阳——莱芜;至新泰一条:S103;至泗水一条:规划中心城——良庄——楼德——泗水;至磁窑一条:G104;至东平一条:S331;至肥城
一条:泰肥公路(S330)。
3. “两纵三横”
除“九射”外,同时规划中心城外围乡镇间公路“两纵三横”。“两纵”:现状范镇——角峪——化马湾公路(S103)、规划道朗——夏张——马庄等级公路一条;“三横”:北极坡——满庄——夏张——仪阳乡、徂徕山——满庄——边院(接S331)、天宝——良庄——房村——大汶口——马庄——安驾庄。
4. 104国道
近期104国道将继续沿东岳大街西段、长城路一线,远期规划将104国道调至京福高速公路以西,即由界首沿凤凰山西侧至泰肥公路,转至京福高速公路以西,沿响水河水库东侧、满庄西侧,至大汶口以北与原104国道并线。
第二节 城市综合交通
第80条 城市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路网系统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规划快速路红线宽度为60-70米,主干路红线宽度40-6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一般为30米,支路红线宽度一般在20米以下。 第81条 城市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外接高速公路,内接城市主干路。在不影响城市主要景观的前提下,快速路在城市道路密集区可适当采用高架的方式。快速路与城市主干路交叉口采用互通式立交,与城市其他道路交叉口采用分离式立交。
规划城市快速路系统“三横六纵”:
“三横”:东岳大街和原泰莱高速公路一线、泮河大街、南留路; “六纵”:国道104、站前路、长城路、温泉路、碧霞湖路南段、牟汶路。 第82条 城市主干路
规划城市干道网“两环、九横、十一纵”:
“两环”:内环(泰明路、环山路、)、外环(国道104、龙泉路、牟汶路、环山路); “九横”:泰山大街、灵山大街、田园大街、一号路、四号路、金牛路、满中路、擂鼓石大街、发展大街;
“十一纵”:大河路、樱桃园路、龙潭路、迎胜路、虎山路、汉名堂路、胜利路、国策
路、青年路、希望路、创业路。 第83条 客运枢纽
规划客运枢纽由火车站、汽车站组成。
火车站:高速铁路新火车站、泰山站;预留现状货运站道朗站、鱼池站、上高站、燕家庄站、洪沟站、北极坡站为未来远景轨道交通客运站。
汽车站:规划长途汽车站7处。 第84条 公共交通
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覆盖市区 90% 以上,线网密度在市区中心区达 3 — 4 公里 / 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区达 2 — 2.5 公里 / 平方公里,覆盖全部城市主干路和部分次干路;在城市快速路及其辅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形成多等级的公共交通走廊。
城市公共汽车拥有量按 800 — 1000 人一辆标准车计,设置公交车辆保养场 5 处,调度中心 1 处。中心城各片区布置公交停车场,每处规模停放 100 — 250 辆公交车。公交首末站每处用地 1300 — 1500 平方米,最小不低于 750 平方米。 第85条 公共停车场、加油站
规划停车场主要布置在商业区、城市出入口及城市汽车客运站等处。规划停车场停车泊位于机动车拥有量的比例达到15%左右。
城市公共加油(气)站的服务半径宜为 0.9 — 1.2 公里,公共加油站的选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相关规定,进出口宜设置在次干路上,并附设车辆等候加油的停车道。每处加油站用地面积为0.1——0.2公顷左右。 第86条 城市广场
规划城市广场23处。 第87条 交通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规划(TMD)——规划通过用地调整,使大型货运车辆远离市中心区;通过经济杠杆调控城市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通过行政手段在矛盾集中的重点区域限时进出市中心区,同时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采取错时上班等手段,引导和调节城市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
交通系统管理规划(TSM)——通过合理组织过境交通,设置城市货运交通限制区,规划专用的疏港货车通道,积极发展货运出租车,形成货运交通管理系统;与货运对应形成客运交通管理系统;构建公交专用道系统、步行系统;因地制宜形成道路单行道系统。实施信号控制,远期中心区内部建成自适应的区域控制系统,快速路、主要出入口实施线控,外
围区主要路口采用单点感应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规划到2020年初步建立泰安市交通信息交互中心;初步构建公交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建成道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建成停车场诱导系统;建成出租车营运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扩展道路交通管理控制系统;初步建立规范化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
第88条 指导思想
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重点加强泰山保护和古城格局、传统街区整体空间环境及其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继承和发展城市特色风貌,使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中可持续发展。 第89条 保护规划原则
贯彻“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整体全面地保护泰安的自然、人工、人文环境特色,重点突出“山城一体、城不压山、城不上山、城中见山”的原则。 保护规划确定的基本内容
两个重点、三个层次。“两个重点”为泰山风景区和古城风貌及传统商肆区;“三个层次”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名城整体环境的保护。 泰山的保护
由于泰山的历史地位和久远的影响,泰安也因此而名扬天下,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成为国人的共识。世界双遗产集于一身,“五岳独尊”的泰山更是世人皆知,在国内外独一无二。
泰山风景名胜区包括登天、天烛峰、桃花峪、樱桃园、玉泉寺、灵岩寺等6个景区125km2及60km2保护带,总面积185km2。泰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和措施按《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执行。泰山具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三重价值,因此,泰山的保护应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坚持保护和旅游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挖掘泰山内涵,进一步提高其“双遗产”品位。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目前泰山的旅游结构。疏散泰山景区的游客,缓解高峰期岱顶游
客人满为患的矛盾,以现状中轴线、登天景区、后石坞景区、桃花峪景区为基础。积极开发完善扇子崖、天烛峰、樱桃园、玉泉寺等景区景点。要保护好自然景观,恢复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搞好景区的道路建设和交通组织,在不宜开山修路的地段,选择非主要景观的适当位置,建设体量适应的空中缆车,形成游览环路。 明泰城的保护
明泰城用地范围为:岱北路、青年路、财源大街、虎山路围合的街区,总用地76ha。保护古城原有道路格局、走向及传统街道原有的空间尺度关系。恢复古城南门,在另外三个古城门遗址处设城门标志,沿古城周边道路内侧,植泰山松,修整为古城墙形。调整用地性质,外迁古城内的工业、仓库、行政办公单位及特殊用地,增加绿地、广场。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传统居民区的保护
在古城区内结合现状民宅,按传统居民的空间布局、院落入式、入口、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恢复重建一批浓聚泰安传统特色的民居,可作为“名人纪念馆”、“民俗博物馆”、“群众文娱场所”等。 传统商肆区的保护
财源大街以南、奈河以东、南湖公园以北、青年路以西街区,为传统商肆区,称“市场街”,总用地约10ha。在保留传统商肆活动的前提下,实行综合开发,形成商住区,但居住建筑尽量压缩,不得超过现有的居住面积,要搞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洼子街、岱北街的保护:街道两侧各50M为保护区范围。建筑形式、色彩体现古城风貌特色,反映传统商业街的气氛与环境。 中轴线(红门路、通天街、南关路)的保护
红门路至南关路段,要划定保护区范围,在保护区范围内,控制建筑高度、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密度等,对岱庙内的居住和办公用房尽快搬迁,恢复其历史面貌。
南关路南外环路以南路段,保护好中轴线及两侧街区,严格控制中轴线两侧的建设,为将来中轴线的延伸与发展奠定基础。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对徂徕山、莲花山、神童山、石门山、腊山、东平湖、牛山、桃花园等重点风景名胜区,要划定保护及控制范围,坚持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形成和谐的人文与自然相依存的整体。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泰安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荟萃,古老文明的泰山宛如一座庞大的文物宝库。至2003
年底,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5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划定350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范围,完善保护措施。
名城整体环境的保护
从城市格局和环境风貌两个层面,突出泰安“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空间环境特色,提出保护与控制要求。具体体现在城市风貌、河湖水系、建筑高度、生态保护区、街道对景、城市建筑形态与风貌的继承和发扬、古树名木等方面。
自然环境的保护,包括两山:泰山、蒿里山;五河:泮河、涝洼河、奈河、梳洗河、冯庄河;五湖:天平湖、南湖、 龙泉湖、泮湖、东湖等。
人工环境的保护,包括一城:明泰城;二区:传统民居保护区、传统商律保护区;三街:洼子街、岱北街;通天街、红门路;城区37处文物古迹点
人文环境的保护,包括远古文化特色的保护,封禅文化的保护,宗教文化的保护,山水文化特色的保护,民间文化传统习俗特色的保护等。 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保护、继承与发扬古文化、泰山文化、石文化、封禅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地方名吃、传统戏曲、有代表性的庙会、传统行业和老字号、手工艺、近代建筑等。
第八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发展目标
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出发,加强环境绿化和城市绿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市民营造一个舒适、优美、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现“蓝天、青山、碧水、绿色家园”的总体构想。 力求城市建设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近期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达到8平方米,人均绿地达到50平方米,;远期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平方米,人均绿地达到 52平方米。 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从“山水城市”的整体结构出发,使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坚持绿地均衡分布的原则,规划多层次、多类型绿地,为市民创造更多的游憩场所,营造良
好的生活环境。
地方特色原则,立足于建设有泰安特色的园林旅游城市,构筑山、水、城、田的大环境格局,营造“青山、碧水、名城、良田”的生态城市。因地制宜原则,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城市内外的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势,并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统筹安排绿色空间。 市区绿地布局结构
为维护市区的生态平衡,应基于区域与城市生态环境自然本底及其承载能力,选择适合于区域与城市的生态结构模式,从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人文景保护区、农田生态保区、水域生态保护区五个方面进行生态绿地布局,其结构形式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城两山,九河五片;绿廊导风,林网围城”。 一城两山,九河五片
“一城”即中心城(泰城)绿地系统。
“两山” 即北部泰山风景区、南部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山”为泰城最大的生态保护区,是市区基本生态设施建设的关键地区,“两山”的保护及生态建设应按照《泰山国家区总体规划》和《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执行。
“九河”即流经城区的泮河、涝洼河、奈河、梳洗河、冯庄河,城区外的芝田河、石汶河、瀛汶河以及流经区域的大汶河。
九条滨河绿带,体现山水城市的景观风貌;观山览绿的通视走廊;清风送爽的通风走廊;防护隔离的生态廊道。
“五片”是指分布于中心城周边的五大片水源保护区,即黄前水库保护区、彩山水库保护区、邱家店水源保护区、旧县水源保护区、大汶泗水源保护区。
该类地区属生态保护区,是绿色保护、禁止开发建设的地区,对本地区内的一切自然生态要东部应加以维畜,以期整体生态条件得以保护。 绿廊导风,林网围城
在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东南部、东北部的季风通道地区,规划预留控制和建设一定宽度的楔形绿地,使之成为降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条件的导风廊道。同时,沿着交通走廊、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快速干道、两侧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地,结合农田防护林网与生态果园林区的建设,共同构成林网围城的生态建设效果。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布局
泰安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线两轴,四带五块;绿心中踞,
绿廊导风;公园棋布,河流贯城;组团隔离,绿环相扣。” 一线两轴,四带五块:
“一线”即环山路景观游览线,内侧平均100米的绿化带,使之成为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胜地,体现山城一体的纽带。
“两轴”即沿着时代发展轴和历史文化轴(新老城市发展轴)集中建设公共绿地,以期形成两样城市绿轴。其中新城区绿轴宽度规划为210米,老城区绿轴宽度规划为10-120米。 “四带”即老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或走廊)沿线,建设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带,作为城市组团隔离带和绿环风廊。其基本规划要求为:铁路两侧30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两侧50-150米,外环路50-100米;规划绿色道路廊道详见附表四。
“五块”即分布在中心城区边缘的五大块楔形绿地。即西北方向的大河旅游度假区、西南方面的金牛山森林公园、东南方向的泮河湿地公园及观光农业基地,东北方向的安家林水库旅游度假区,南部的龙泉湖度假区,它们是中心城区的“绿肺”,属生态控制区,该类地区原则上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建设活动。规划生态控制区详见附表五。 绿心中踞,绿廊导风
在中心城区的中西部季风通道地区,即时代发展线的南端,规划预留控制和建设大型绿化,包括金牛山森林公园、泮河公园、蒿里水公园、泮河滨河绿带、低密度低层住宅区绿地等,共同构成季风通道绿心,同时,沿着城市主干道两侧以及河流两侧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地,使之成为观山览绿的通视走廊,降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条件的导风廊道。 公园棋布,河流贯城
以公园绿地为主要形式大量拓展城市公共绿地,使城市居民出户500-800米之内如能进入公园游憩。建议好环山路绿地,使之成为城市森林游憩区。尽量拓宽滨河绿带,建设生态驳岸,使之成为休闲、观光的胜地,体现山水城市的景观风貌。 组团隔离,绿环相扣
规划在整个城市的名组团之间预留和建设较宽的绿化隔离带。同时,要将市区周边的山林、河湖景观引进城市,充分体现山水城市的特色。在河湖水体、公路铁路两旁,标准设立防护林带。在城市的外围,要结合市区大环境绿化,把丘陵、平原、河流、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地连结成网,组成系统,实现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生态绿地系统。
第九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第一节 城市形象
第90条 泰安市城市形象元素
1. 灿烂的历史文化
2. 独特的“山、水、城一体”城市格局 3. 卓越的山水自然环境
第91条 泰安市城市形象定位:“国山名城” 第92条 城市形象的塑造
泰安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城市形象的塑造应注重以下6个方面: 1. 旅游形象:五岳独尊——泰山
旅游形象的意义在于向全国乃至全球推销泰安,让全世界了解泰安,进而吸引投资,发展本市经济。目前,泰安市缺乏发展旅游业的投资意向,急需强有力的旅游形象推介,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个性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泰安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为“五岳独尊——泰山”。同时泰安市要加快旅游经济开发区、碧霞湖国际社区、龙泉湖旅游度假区、中央公园、环山路沿线公园、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的开发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争取尽快与国际旅游城市接轨。
2. 大都市形象:现代、快捷与舒适
城市的道路、桥梁是城市的骨架,也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泰安市要树立大都市形象,可从基础设施,尤其从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入手。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快速路网的形成,不但会成为泰安市新的风景线,也会给人留下舒适、快捷、愉快的心理感受。
3. 山水形象:“九河连双山,七湖映名城”
泰安市是省级“园林城市”,具有卓越的“山水城市”资源。北有巍峨的泰山山脉,南有碧玉葱葱的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山之间九条河流穿城而过,还有大大小小的七个湖泊水面点缀其中。泰安市在未来的建设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展示“山水城市”的独体魅力。
4. 文化形象:历史文脉的延续
泰安市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泰山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历代都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句与碑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市民的审美取向不断提高,向往
自然、追求开敞空间将成为基本需求,但是,目前现状城区内却缺少大型的文化建筑,导致现代文化气息缺失。泰安市在远期内要重塑文化形象,首先要构筑现代文化环境,即建设泰山博物馆、国际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中心等。
5. 名城形象:
6. 科教形象:“国山脚下科技城”
泰安市是山东省三大“教育科研基地”之一,有普通高等学校5所,科研院所20余所,高新技术企业达430余家。科研实力较为雄厚,科研成果较为丰富。在此基础上,泰安市要充分利用优良的人居环境来吸引更多的科研、教育机构和高科技产业,在泰山脚下打造一片全新的“教育科研基地”,构筑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科技城”。
第二节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第93条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在分析现状城市景观风貌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主要冲景观
风貌分区、景观节点、景观轴线、视线通廊、建筑景观风貌、城市雕塑与小品、城市夜景照明等七个方面进行规定,展现和突出泰安市“旅游名城”、“宜居城市”的景观风貌特色。
第94条 规划城市景观风貌分区包括老城历史传统风貌区、现代都市风貌区、现代产业风貌
区、休闲旅游度假区、滨河景观风貌区和田园景观风貌区六个区域。老城历史传统风貌区内的名胜古迹、道路形态、尺度、格局要严格保护和适度利用,在改善区内人居环境的同时,尽量保持其特有的传统风貌;现代都市风貌区集中了城市中主要的公共建筑,包括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务、体育、会展等,本区以色彩明快、空间舒展、高效发达、轮廓优美为特征,是展示现代都市风貌的窗口;现代产业风貌区以新颖的建筑形态、有序的绿化空间为基本特征,形成具有活力的现代化工业景观风貌区,该风貌区主要体现色彩明快、线条舒展、高效简洁的工业新区形象;休闲旅游度假区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滨河景观风貌区和田园景观风貌区。
第95条 规划城市景观节点包括城市门户与入口、广场、公园绿地、标志性建筑物。 第96条 规划城市景观轴包括历史文化景观轴、现代都市景观轴、滨河绿带景观轴三条轴线。 第97条 规划视线通廊以观山视线通廊为主,实现“城中见山”。
第98条 规划对建筑尺度与体量、建筑形式、建筑色彩、高层建筑布局与城市轮廓线进行相
应的规定和控制。
第99条 规划结合城市景观风貌分区设置不同特色的城市雕塑,体现各个分区不同的城市风
貌,各类小品的设施应以体现泰安市特有的历史、文化、习俗等为主。
第100条 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划分不同的照明景区,重点亮化时代发展线地区、泮河
两岸、商贸区、新火车站地区、环山路、东岳大街、泰山大街、灵山大街、长城路等。
第十章 城市旅游系统规划
旅游发展目标突出“悠久历史文化,世界双遗产泰山”品牌,成为中国以泰山著名,集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美食健身于一体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 旅游资源开发布局形成三个旅游区、17个游览区、54个景区。 大汶口文化旅游区 :主要包括大汶口文化遗址区。
泰山人文自然旅游区:主要包括阴曹地府—蒿里山游览区,人间闹市—大岱庙游览区,天庭仙界—九重天游览区,王母池、普照寺、天外村广场等岱麓游览区,仙鹤湾、东天们、天烛峰等后石坞游览区,西溪—扇子崖游览区、桃花峪游览区、汉御道游览区 秦御道游览区、周文王登山道游览区。
生态休闲旅游区:主要包括东平湖—梁山泊游览区,下岗山外山、大津口、温泉、太平湖等绿色家园游览区,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莲花森林公园等山林生态游览区,桃园、温泉、牛山、陶山等桃花源游览区,神童山森林公园、中华蟋蟀民俗文化景区等蟋蟀之都游览区。 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中华名岳古都游:泰山—开封—洛阳—嵩山—华—西安 华夏寻根祭祖游:泰山—曲阜—洛阳—黄河(壶口瀑布)—西安 “一山二汉三孔四孟”精品文化游:泰山—曲阜—邹城—徐州
人文泰山经典线路:大汶口—蒿里山—灵应宫—岱庙—泰山广场—双遗产博物馆—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南天门—岱顶 水浒文化专线游:郓城—梁山—东平—阳谷 文化形象专线游:岱顶—东营黄河口
第十一章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十三章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第101条 规划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平灾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城市的设防标准,制定防灾对策,布置各项防灾设施,提高城市防御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防灾体系、灾害评估系统以及快速反应指挥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等,确保城市安全。 第102条 城市公共安全
针对涉及城市公共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城市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公众聚集场所、自然灾害、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的公共安全问题,科学进行公共风险分析,加强风险预防、管理和控制,制定科学、系统的应急救援方案,确保城市有足够的疏散避难空间和通道。
将中心城划分为核心区、西部分区、南部分区三个防灾分区,10个安全防灾单元。单元之间以城市主干路及绿化带分隔。 第103条 地质灾害防治 第104条 防洪 第105条 消防
第106条 人防
本着“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把泰安市的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从总体上综合开发城市的地上、地下空间,全面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使之与平时能为经济发展、抗御各种灾害服务,战时又能防空抗毁,保存战争潜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泰安市建成平战功能健全的现代化城市。
1、 防护分区
2、 城市主要疏散道路控制 3、 广场、绿地、水面的分布与控制 4、 重要目标防护
5、 人防通讯、警报网建设 6、 城市基础设施防护 7、 城市次生灾害防护 第107条 抗震防灾
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108条 “开发新城区、提升老城区、保护风景区”的近期建设策略
1. 拉开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一城三团”的城市大格局。
在现状基础上,近期拉开城市的建设布局。城市“东西两翼展开,南部推进”。重点进行西部、南部、东部新区的开发和时代发展线的建设,积极实施新区开发策略。形成“一城三团”的城市大格局,即主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组团、青春创业园组团、东部高新区组团。城市近期以向南为主要发展方向,东西方向适当发展。
2. 疏解老城,改善老城区生活环境,提升老城区综合环境
通过近期建设,完善城市交通、商贸、文化、旅游等综合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老城区泰前、岱庙和财源三个办事处的城市建设用地为2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63平方米,人口密度较大。近期疏解老城密集人口,改善老城综合环境,缩小新老城差距。制定政策,引导“城中村”的改造和旧区的开发。
3. 保护风景区,恢复其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 第109条 近期建设重点
1. 时代发展线
时代发展线的建设为重中之重。在搞好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抓好会展中心、市民广场、中央公园等建设项目。望岳东路、望岳西路向南延伸至泮河大街,同时开发建设向两侧辐射,形成南北长4公里、宽约1公里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城市中部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2. 旅游经济开发区
旅游经济开发区以速度赛马场和高尔夫球场两个大型项目为龙头,积极建设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尽快形成路网格局,改善投资环境,在近期内
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化、高等级旅游区的基础面貌。北部抓好高科技研发区的建设,以浪潮科技园为基础迅速扩大“硅谷城”规模。
3. 岱岳新区
岱岳区以岱岳新区和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为核心。到2005年,形成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岱岳区新城区。
4. 老城区
老城区以优化功能布局,改善居住环境和名城保护为重点。改造火车站广场、汽车站广场、历史文化轴线,恢复蒿里山公园等历史遗迹。突出商业中心的改造和旧居住区的改造。建设泰山博物馆。
5. 东部新区
本区以高科园区的建设为核心。完善路网结构,配套基础设施,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城市东部经济隆起带,形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产业新区。
在白马石地区以温泉、丰台公园和北部山区的景观为基础,建设白马石社区。近期形成路网框架,由南向北分段实施。注重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6. 东南组团
在东南部以农大新校区的建设为起点,建设泰山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以生态和科技为主的东南部新区。
7. 西南组团
西南组团以复合材料工业园为核心。近期在泰玻纤维厂的基础之上,加大村庄的拆迁和改造工作,工业园的面貌基本形成。
8.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现状路网结构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大投资招商力度,近期内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和新区面貌。同时,加快泰山医学院新校区、国际学校、泰山卫校的建设和村庄的改造。
9. 泰山风景名胜区
贯通环山路,加强对环山路两侧的综合整治,保护和恢复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和恢复部分历史文物和景区。 第110条 近期建设规模
规划近期到201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115平方公里,人口92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公里。
第十五章 城市公共政策
第十六章 附则
正在阅读:
泰安市总体规划(2004-2020)02-03
超声波焊接技术讲座08-16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06-03
给老师的简短的感谢信优秀8篇03-22
2019年生态农业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05-15
科教版二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03-08
公共广播系统visio图09-06
中国超声影像设备行业调研报告06-08
室分设计基础10-1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泰安市
- 总体规划
- 2004
- 2020
-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 红太阳旭日景城小学冬季趣味运动会比赛方案(1)
- 湖北省武汉市2011中考数学预测试卷(一) 人教新课标版
- 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进展
- 毕业生综合素质答辩
- 学校责任督学工作总结
- 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文档
- 电大生物学考试答案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答题卡式)-1
- 关于公布2016年“我爱诵诗文”教师、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结果的通知
- 在全市接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16年核电设备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机电类特种设备施工单位基本要求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 苏教版(2018秋)
-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 行政许可自查报告
- 高二化学盐类的水解测试题
- 华宁焦煤崖坪矿井及选煤厂报告书简本 - 图文
- 市场调查与预测实习报告
- 小学三四年级阅读短文练习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