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4-01-22 05: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言志:“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表现的感情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文质彬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文质并重,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兴观群怨:兴,感发,感触。指诗歌启发鼓舞读者的感染作用。观,观风,观志,通过诗歌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群,人与人之间的和同、团结,指通过诗歌互相交流感情,进面达到互相感化,增进团结教育作用。怨,指抒发怨情,评批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

三表: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主张从关心人民生活出发,考察社会现实。以意逆志:读者之意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它们通过读者的能动作用而得到统一。认为以己(读者)之意推求诗人(作者)之志。就是说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事物最精微的“道”,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的。

德意忘言:庄子对言义关系的看法,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明显局限性。因此通过“忘言”的方式,捕捉言外之意,才能真得意。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歌体裁,赋、比、兴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

比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

主文而谲(jué)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发乎情,止乎礼义:诗歌抒情言志,但要符合封建思想、礼教,使之不能违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政治需要。 发愤著书:司马迁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认识和反思,从自己写作《史记》的切身体验和历史上许多重要作家的痛苦遭遇认识到一切伟大的著作是作家在“意有所结,不得其通”的情况下为“抒其愤”、“遂其志”,才得以产生的。

博用能通:王充认为不能以读书多少为标准评价作者高下,而应该看他是否“博用能过”。

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王逸论屈原作品产生,是独依诗人之义而作。

文以气为主:曹丕文学理论的核心。“气”在他的额《典论.论文》中主要指的是作家 的个性素质,本性。曹丕认为由于作家主观个性素质不同,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是不容取代和模拟的。

文本同而末异:曹丕所说的“本”大致指基本性质、规则而言,这是一切文章共同的;所谓“末”,是指各种不同文章的体裁。他认为一切文学作品的内容、特性,在其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多种多样。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常担心思想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语言不能很好地表达思想。

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这两句说,写文章立意要巧妙,造语要华美。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作文时想象丰富,构思极高。 神思:《神思》列为创作之首,是创作论的总纲,涉及到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核心是艺术想象。

神与物游:神思的特征之一形象性,即不离具体感性物象。 窥意象而运斤:凭自己的想象来写作。

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构思凭借想象展开,为情感变化所孕育。 为情而造文: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繁丽文采却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品,品味起来,一定令人生厌。

文变染乎世,兴废系乎时序:政治教化与时代风气、学术风气、统治者的态度都可以对文学的发展方向、内容、风格产生影响,这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动因。

质文沿时,崇替在选:文学的变化受到时代情况的感染,不同文体的兴衰和时代有关 ,从质到文顺着时代转变 ,有时发展有时倒退,在乎善于选。

滋味说:主张诗歌创作要用比兴的手法,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意。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说理多而文采不足,缺乏艺术形象和真挚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d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