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大师的经典战例》_-_【精品图文】

更新时间:2023-05-19 00: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融必读

《市场大师的经典战例》 市场大师的经典战例》 图表赢家施瓦茨 对技术分析,有人爱不释手,有人不屑一顾。应运而生的一些“市场领导者”中,技术分析派中贡献了一些代表,但也留下 杰姆 戴恩斯在1970年代是大名鼎鼎的趋势预言家。可是在1974年后半年道 琼斯指数在熊市筑底期间,戴恩斯刊出大帧广 告,宣布:戴恩斯预言--空前熊市即将来临。仅仅一年时间,指数从600点起飞,直上1000点。这时,他又有广告发布,断 言黄金即将暴涨。实际上,这种贵金属挣扎一番,然后暴跌过半。 继承戴恩斯衣钵的是尽人皆知的乔 格兰维尔。格兰维尔出版投资通讯,参加电视讲谈,巡回各地发表演说。他的预测出现 在新闻头条,预测本身就可以带动市场。 1982年的大熊市中,格兰维尔号召他的追随者们在道 琼斯指数800点以下卖出了 结,并转手卖空。事实证明8月13日的767点正是指数的底部。到 1983年底,指数跃上1300点,许多个股涨了200~300% 。他的订户如果遵从他的建议进行交易,可能会赔得无力继续订阅他的投资通讯。 接下来,波浪专家柏彻特在领导市场数年之后,也犯了丧失群众的错误。 大概不止是方法和个人因素问题,市场群体领导者注定身败名裂的命运恐怕是无法抗拒的。 人们取笑技术分析,说从未遇到一位富有的图表分析家。但是有一位富有的图表分析家名叫马丁 施瓦茨,认识他会让反对 技术分析的人们在发表言论之前稍微多加一些思考。 1979年前的十年间,施瓦茨在完成资料分析员的工作之余,也混迹投机市场,尝试自己炒作。十年中,他败绩不断。长年 累月地赔钱,使他经常处于破产的边缘。他从失败中寻找自身的原因,总结出宝贵的两点经验:第一,要使用适合自己的 方法;第二,端正态度,把自尊同交易分离开来。在摆脱困境之前,施瓦茨纯粹倚赖基本分析方法的指导,限于个人原 因,入市交易屡战屡败。同时为了顾及过分的自尊,他经常要证实自己看法的正确,结果增加了交易的负担,累及战绩, 施瓦茨开始潜心钻研图表等技术分析手段,结果发现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渐入佳境。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并无孰高孰下之 分,关键在于技术分析与施瓦茨的性格配合贴切,可以融为一体。运用自如,自然事半功倍。他也认识到市场之中最重要 的是赢取利润,看法正确与否,实在无关紧要。输钱才是第一位需要纠正的错误。他不再与人争辩市场的方向,出错后也 能及时认错离场,然后顺势而为。心情轻松,冷眼观潮,成绩也扶摇直上。 1979年,施瓦茨辞去资料分析员的工作,成为专职交易者。他投入7万美元买卖股指期

货,当年赢利10万,翌年再赚60万 。1981年以后,他每年的纯利均高于七位数。其间他在商品领域投入4万美元,赢利累计超过2000万。偶有亏损,也始终 施瓦茨印象最深的交易是1987年股灾中的操作。1987年10月16日星期五,道 琼斯指数下跌108点,创当时单日下跌最大幅 度的纪录。施瓦茨正持有SP指数期货的多头头寸,因计算失误而持仓度过周末。假期中,他意识到自己正在逆市而为。 19日星期一,SP最高269点,施瓦茨于267.50处果断卖出了结所持头寸。清点损失,共输掉31.5万美元。当日SP暴跌,道 琼斯指数更跌足 500点。倘若拖延或加死码,当日损失有可能达到500万。施瓦茨的父亲曾经历1929年起的大萧条,施瓦 茨对那之后十年的艰苦生活也有耳闻。所以,他平仓之后马上离场回家,照顾家人。下午1:30,当时道 琼斯指数已下跌 275点,施瓦茨赶去银行取回金条。半个小时之后又去银行提取现金,做好一切防范措施。保住钱财已升至第一位,根本无 当时盛传金融系统濒临崩溃,银行可能倒闭。能安然度过,实属万幸。 10月21日星期三,施瓦茨信心恢复,在股市反弹至阻力区时,加入交易,卖空SP指数期货。SP每次跳动至少1个大点,相 当于每张合约500美元,比平常最小变动5个小点的25美元大了20倍,可谓惊心动魄。施瓦茨以小注码开始,渐渐加码。此 次卖空,实际盈利接近2000万美元,称得上经典之作。 现实中,象施瓦茨这样的交易好手并不广为世人所知。施瓦茨由于参加斯坦福大学主办的交易竞赛,成绩卓尔不群,才名 声大振。在十次竞赛中,他以实力取胜,九次高居榜首,其余一次也与优胜者接近平手。在九次夺得冠军的交易中,他每 次的纯利都高于其他选手的利润总和,平均每次获利210%.

金融必读

市场传奇丹尼斯 起初作房地产经纪的威斯坦,1972年经人介绍转作期货经纪。初期经历惨痛失败后,他潜心钻研交易技巧。经过八年的胜 败起落后,从1980 年起,他的交易技术逐步从成熟晋升至优秀的行列。 威斯坦兼容并蓄地使用各门各派的技术分析工具,包括蜡烛图、移动平均线、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神奇数字、循环周期 、相反意见、以及各类摆动指标。他认为每种工具都有独特的用途,在特定场合可以大派用场,因而要在适当的时候选用 适当的分析工具。至于如何选择,他强调经验和灵感。 从1980年至1988年的八、九年间,威斯坦亏损的记录几乎空白。从1980年以来,竟从没有过亏损的月份,甚至以星期为单 位,也没有出现过赤字。实在令人惊奇。实际上,在1987年和1988年两年间,他只有过三个亏损的交易日;当时最近的 1000次交易中只有17次

失手,其中9次是因为报价机故障而被迫提前平仓。威斯坦创造了接近长胜的记录。他还曾参加芝 加哥期权交易所举办的期权交易竞赛,成功地在三个月中把10万美元本金变为90万。纯粹以技术取胜,成绩骄人。 然而,不少象威斯坦这样的优秀作手,在谈及理查德 丹尼斯时都表示望尘莫及、不敢相比。 丹尼斯曾在期货交易所担任跑单员传递单据,深受交易吸引。1970年夏天,他以1200美元购入中美期货交易所的会员资 格,以400美元作为投机的资本,开始其投机生涯。小小资金变成巨大财富,1987年10月之前的全盛期,他的财产在减去 庞大的慈善和政治捐款后,仍然有接近二亿美元之多。 丹尼斯在交易中胜负不形于色,善于从市场经历中总结规律和经验教训,及时调整自身定位和交易策略,逐步使交易技术 学生时代的他在做跑单员的暑期工时,就曾多次以工薪投入交易。但常常一败涂地。他认为这段经历对他尤其珍贵。初入 行时的成绩越差,对今后的影响可能越好。未经过考验的交易者难以长期在投机市场立足。有人在黄金飞涨时获得暴利, 以后便成为黄金好友,倾向于固执地持有好仓,当然会影响成绩。1973年大豆暴涨 300%,给人印象深刻,经历这番涨势 的交易者即使不曾从中渔利,也不会轻易成为大豆淡友。经验不足,易受外界影响。如果心存成见,不能冷静分析,自然 1970年夏,丹尼斯以借来的400美元作资本,买入玉米合约。不久即发生了玉米枯萎症,期价飞涨。丹尼斯的资金迅速增 长到3000美元,首战告捷。但教训马上降临了。一天,他一入市即输去300美元,心神恍惚之间,反手买卖,再次赔钱。 他又以最初的方向入市,结果第三次败北。计算下来,一日之内亏损 1000美元,合总资金的三分之一。认真检讨后,丹尼 斯从中学到很多。他从反面领悟了资金管理的作用,懂得了交易中绝对要保持心情稳定,不顺手时切忌急于再次入市。 丹尼斯的成绩稳步上升。1973年的大豆牛市中,他赚足了金钱,可以进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当时的牛市中,大豆连续 十日涨停是常见的事,但很多交易者认为连涨四、五天已经不可思议了。而丹尼斯宁愿在涨停板处买进,顺势而为,并让 大豆交易后,丹尼斯有过两次逆市操作,结果却使他更坚定了对顺势交易的体会,决心屏弃逆市行为。 1974年,丹尼斯在60美分的高价位卖空期糖。入市后,期糖继续走高,最高涨至11月的66美分才转头向下,七个月后跌到 12美分以下。此单的利润数以千万计,但是最初的逆市经验并不愉快。在期糖的熊市期间,他又在6美分的价位尝试买进, 然而经验苦不堪言。前

次的巨额利润竟不抵此番的损失,总体计算,出现了庞大的赤字。原因在于期货合约的溢价。在期 糖的熊市阶段,远月的合约高于近月,当临近交割月须换月买进远月合约时,可能要付出一美分的溢价,如以四美分卖出 三月合约而以五美分买进七月合约。七月合约到期之前,类似损失再度发生。逆市买进期糖合约,每次转期都要付出额外 的溢价,徒增亏损,导致两边失利。丹尼斯告诫要避免逆市交易,强调顺势交易以及赢钱要赢到尽头。 在多年的投机生涯中,丹尼斯出尽风头,给人的感觉是常常可以在最低点买进,然后在最高峰反手卖空。实际上丹尼斯认 为此类买卖得益不多,他积聚的巨额利润,并非依赖准确地测中大市顶点或底部。据他估计,他本人95%的利润来自5%的 交易。他深信让利润充分发展的道理。 1978年,丹尼斯的交易成绩不佳,经历了一个调整阶段。他总结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年大部分市场处于横行状态,假 突破的市势多不胜数,未能提供可靠的趋势令其展露身手;二是因为他脱离交易池,转而在写字楼遥控交易,丧失了可获 得各种信息和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在场外遥控交易,可以同时买卖多种商品及外汇和利率期货,长远看来是明智的抉择。 针对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他相应地把交易策略逐渐调整为以中长线交易为主。 80年代,丹尼斯成为期货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落单入场经常可以带动市势。他的成绩继续提高,平均每年都从市场赚取 5000万以上的利润。 1987年股灾中,丹尼斯遭受重挫。旗下基金由损失近半,个人帐户也遭同样败绩。他的投入主要放在卖空债券上。股灾后 利率下调,债券冲高,虽有风险控制,但一时难以止住,所以损失惨重。对此他淡然处之。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可以不动 声色,泰然面对逆境,全无情绪上的波动。他了解“重大损失无可避免”的现实。情感波动对交易并无益处,过于关注反将 影响大局。胜败过于介怀,倒表示对自己信心不足。实际上,交易顺手时他不会过分喜悦,运气欠佳时,感情上所受的挫 1988年,理查德 丹尼斯淡出交易场,留下一座传奇丰碑。

市场传奇丹尼斯起初作房地产经纪的威斯坦,1972

年经人介绍转作期货经纪。初期经历惨痛失败后,他潜心钻研交易技巧。经过八年的胜败起落后,从1980 年起,他的交易技术逐步从成熟晋升至优秀的行列。

威斯坦兼容并蓄地使用各门各派的技术分析工具,包括蜡烛图、移动平均线、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神奇数字、循环周期、相反意见、以及各类摆动指标。他认为每种工具都有独特的用途,在特定场合可以大派用场,因而要在适当的时候选用适当的分析工具。至于如何选择,他强调经验和灵感。

从1980年至1988年的八、九年间,威斯坦亏损的记录几乎空白。从1980年以来,竟从没有过亏损的月份,甚至以星期为单位,也没有出现过赤字。实在令人惊奇。实际上,在1987年和1988年两年间,他只有过三个亏损的交易日;当时最近的1000次交易中只有17次失手,其中9次是因为报价机故障而被迫提前平仓。威斯坦创造了接近长胜的记录。他还曾参加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举办的期权交易竞赛,成功地在三个月中把10万美元本金变为90万。纯粹以技术取胜,成绩骄人。然而,不少象威斯坦这样的优秀作手,在谈及理查德·丹尼斯时都表示望尘莫及、不敢相比。

丹尼斯曾在期货交易所担任跑单员传递单据,深受交易吸引。1970年夏天,他以1200美元购入中美期货交易所的会员资格,以400美元作为投机的资本,开始其投机生涯。小小资金变成巨大财富,1987年10月之前的全盛期,他的财产在减去庞大的慈善和政治捐款后,仍然有接近二亿美元之多。

丹尼斯在交易中胜负不形于色,善于从市场经历中总结规律和经验教训,及时调整自身定位和交易策略,逐步使交易技术学生时代的他在做跑单员的暑期工时,就曾多次以工薪投入交易。但常常一败涂地。他认为这段经历对他尤其珍贵。初入行时的成绩越差,对今后的影响可能越好。未经过考验的交易者难以长期在投机市场立足。有人在黄金飞涨时获得暴利,以后便成为黄金好友,倾向于固执地持有好仓,当然会影响成绩。1973年大豆暴涨 300%,给人印象深刻,经历这番涨势的交易者即使不曾从中渔利,也不会轻易成为大豆淡友。经验不足,易受外界影响。如果心存成见,不能冷静分析,自1970年夏,丹尼斯以借来的400美元作资本,买入玉米合约。不久即发生了玉米枯萎症,期价飞涨。丹尼斯的资金迅速增长到3000美元,首战告捷。但教训马上降临了。一天,他一入市即输去300美元,心神恍惚之间,反手买卖,再次赔钱。他又以最初的方向入市,结果第三次败北。计算下来,一日之内亏损 1000美元,合总资金的三分之一。认真检讨后,丹尼斯从中学到很多。他从反面领悟了资金管理的作用,懂得了交易中绝对要保持心情稳定,不顺手时切忌急于再次入市。丹尼斯的成绩稳步上升。1973年的大豆牛市中,他赚足了金钱,可以进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当时的牛市中,大豆连续十日涨停是常见的事,但很多交易者认为连涨四、五天已经不可思议了。而丹尼斯宁愿在涨停板处买进,顺势而为,并大豆交易后,丹尼斯有过两次逆市操作,结果却使他更坚定了对顺势交易的体会,决心屏弃逆市行为。

1974年,丹尼斯在60美分的高价位卖空期糖。入市后,期糖继续走高,最高涨至11月的66美分才转头向下,七个月后跌到12美分以下。此单的利润数以千万计,但是最初的逆市经验并不愉快。在期糖的熊市期间,他又在6美分的价位尝试买进,然而经验苦不堪言。前次的巨额利润竟不抵此番的损失,总体计算,出现了庞大的赤字。原因在于期货合约的溢价。在期糖的熊市阶段,远月的合约高于近月,当临近交割月须换月买进远月合约时,可能要付出一美分的溢价,如以四美分卖出三月合约而以五美分买进七月合约。七月合约到期之前,类似损失再度发生。逆市买进期糖合约,每次转期都要付出额外的溢价,徒增亏损,导致两边失利。丹尼斯告诫要避免逆市交易,强调顺势交易以及赢钱要赢到尽头。

在多年的投机生涯中,丹尼斯出尽风头,给人的感觉是常常可以在最低点买进,然后在最高峰反手卖空。实际上丹尼斯认为此类买卖得益不多,他积聚的巨额利润,并非依赖准确地测中大市顶点或底部。据他估计,他本人95%的利润来自5%的交易。他深信让利润充分发展的道理。

1978年,丹尼斯的交易成绩不佳,经历了一个调整阶段。他总结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年大部分市场处于横行状态,假突破的市势多不胜数,未能提供可靠的趋势令其展露身手;二是因为他脱离交易池,转而在写字楼遥控交易,丧失了可获得各种信息和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在场外遥控交易,可以同时买卖多种商品及外汇和利率期货,长远看来是明智的抉择。针对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他相应地把交易策略逐渐调整为以中长线交易为主。

80年代,丹尼斯成为期货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落单入场经常可以带动市势。他的成绩继续提高,平均每年都从市场赚取5000万以上的利润。

1987年股灾中,丹尼斯遭受重挫。旗下基金由损失近半,个人帐户也遭同样败绩。他的投入主要放在卖空债券上。股灾后利率下调,债券冲高,虽有风险控制,但一时难以止住,所以损失惨重。对此他淡然处之。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可以不动声色,泰然面对逆境,全无情绪上的波动。他了解“重大损失无可避免”的现实。情感波动对交易并无益处,过于关注反将影响大局。胜败过于介怀,倒表示对自己信心不足。实际上,交易顺手时他不会过分喜悦,运气欠佳时,感情上所受的1988年,理查德·丹尼斯淡出交易场,留下一座传奇丰碑。

金融必读

斯泰德尔梅耶 与鲍德温正好相反,J 彼得 斯泰德尔梅耶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中有几十年经验的交易老手。他的交易方法是以他称为“流动 数据银行”的市场行为的特定理论为基础的。他的财富是经年累月积累起来的,缓慢而稳定。他可以在三段截然不同的市场 中交易并全部获得成功:牛市、熊市和无趋势市。 斯泰德尔梅耶认为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系统十分重要。多数交易者基本做不出良好的交易决策。实际上,他们的交

易策略十 分蹩脚,使他们付出太多。人们交易失败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市场,不了解他们自己,也不了解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交易场 上,成败皆出于自身。人们一直在抱怨市场,而实际上责任全在个人身上。一个人总是自己击败自己。 “你”是必须要了解的事物,你必须是你,你必须对自己所发现的一切感到满意。你可以试图使自己进步,但是你需要了解 自己的能力并驻留其中。你不可能长时间好于你自己的正常水平,你的交易策略也要反映这点。大多数交易者要求自己在 所有时间内都处于自己潜能的巅峰。 使用正确方法的人可以成功。那些说不可能从交易获利的人是推诿责任。他们做不到,所以才攻击交易。 交易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作决定。许多人自欺欺人,不做自己的决定。你需要获得信息,好自己做决定,还要对所需 要的信息作出酌量和调整。和大多数交易者不同,斯泰德尔梅耶不去努力预测球将落向何处。他从不关心,因为不管它将 飞向何处,他都将处理好,他不会为此担心。他说自己不是高超的高尔夫球手,所以走到击球区时会忧虑:“不要把它击到 树上,不要不它击到湖心。如果击偏怎么办?”这样就存在否定的思想。但是,尼哥拉斯走过去,拉成直角、击球。不管球 落在什么地方,他再去击球。他有自信可以处理这种局面,而不管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在交易中道理相同。当斯泰德尔梅 耶好好地交易时,他不会关心自己是否会承受金钱上的损失,因为他将会处理好它。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他,因为不管发生 他也强调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大多数人作出不理智或情绪化的决策。为什么当你要卖出一幢房屋时要先粉刷一遍?因为你 知道人们在购买时会作出情绪化的决定,而不是基于价值的决定。在所有的交易中,你不得不把一些貌似价值的东西与市 场联系上。如果你在自己操作量水平之下交易,你会作出非情绪化的决策。象市场和工厂一样,一个人的潜力也会上下波 动。这又与“有嫉妒心”的人们联系上了。不要因为旁边的人的交易量大而忧虑,不要因为交易池里最富有或交易量最多的 关于价格,他认为价格的历史经常重演。如果价格跨越很长时间阶段而一再出现,那是在帮助实现市场促成交易的作用。 所以,如果人们接受了它,那片价格活动的区域就代表了那个时间框架里的价值。知道这种价值区域在什么地方,十分重 要。所以,他实际上每天在价格低于价值区域的地方尝试买进,在价格高于价值区域的地方尝试卖出。 限制风险和亏损的作用重大。人们觉得他们承担的风险越大,可能赚的越多。这纯属谬

误。实际上,你承担的风险越大, 你赚的就越少。斯泰德尔梅耶的知识和方法在减小了他的风险的同时,还使他具有获胜的优势,经过大量的样本规模之后-1000次交易之类--结果就是一个肯定的数。他肯定能赚钱。换用二手车作例子,每个人条件相等,如果你知道这辆车值 2000美元,那你在破产拍卖中以1000美元购得会承担很大风险吗?如果你是个机械师,了解它的价值,那你实际上不会冒 不要试图预测趋势。如果一个人采用通常的方法来交易--观察图表、试图预测未来--对或错都是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但是好 赔率的价值可以使他胜券在握。斯泰德尔梅耶说,自己做20次交易,其中只有12次是正确的。他在赢利的交易上赚了 12900美元,8次亏损的交易加起来只有1800美元。在大多数交易中,他首先有强有力的理由。所以当他错的时候,并不是 很离谱。这就是交易成功的真正关键。表现的一致性在成功的交易中也具有重大价值。他不是先打出64杆,然后打出78杆 。他很稳定。他打出70、69、71。所以他不是乘坐情绪过山车,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良好地表现。 斯泰德尔梅耶在许多方面与鲍德温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两人在许多方面是方法系列的两个极端,但是他们共享成功和特 性、态度和观点,这些也加强了所讲述的交易原则的价值。比较思想、态度和观点的最佳办法是,在市场最重要的一些事 项上观察他们的表述。尝试对照所强调的交易原则来研究,然后看看是否收获较大

斯泰德尔梅耶

与鲍德温正好相反,

彼得·斯泰德尔梅耶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中有几十年经验的交易老手。他的交易方法是以他称为“流动数据银行”的市场行为的特定理论为基础的。他的财富是经年累月积累起来的,缓慢而稳定。他可以在三段截然不同的市场中交易并全部获得成功:牛市、熊市和无趋势市。

斯泰德尔梅耶认为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系统十分重要。多数交易者基本做不出良好的交易决策。实际上,他们的交易策略十分蹩脚,使他们付出太多。人们交易失败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市场,不了解他们自己,也不了解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交易场上,成败皆出于自身。人们一直在抱怨市场,而实际上责任全在个人身上。一个人总是自己击败自己。

“你”是必须要了解的事物,你必须是你,你必须对自己所发现的一切感到满意。你可以试图使自己进步,但是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并驻留其中。你不可能长时间好于你自己的正常水平,你的交易策略也要反映这点。大多数交易者要求自己在所有时间内都处于自己潜能的巅峰。

使用正确方法的人可以成功。那些说不可能从交易获利的人是推诿责任。他们做不到,所以才攻击交易。

交易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作决定。许多人自欺欺人,不做自己的决定。你需要获得信息,好自己做决定,还要对所需要的信息作出酌量和调整。和大多数交易者不同,斯泰德尔梅耶不去努力预测球将落向何处。他从不关心,因为不管它将飞向何处,他都将处理好,他不会为此担心。他说自己不是高超的高尔夫球手,所以走到击球区时会忧虑:“不要把它击到树上,不要不它击到湖心。如果击偏怎么办?”这样就存在否定的思想。但是,尼哥拉斯走过去,拉成直角、击球。不管球落在什么地方,他再去击球。他有自信可以处理这种局面,而不管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在交易中道理相同。当斯泰德尔梅耶好好地交易时,他不会关心自己是否会承受金钱上的损失,因为他将会处理好它。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他,因为不管他也强调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大多数人作出不理智或情绪化的决策。为什么当你要卖出一幢房屋时要先粉刷一遍?因为你知道人们在购买时会作出情绪化的决定,而不是基于价值的决定。在所有的交易中,你不得不把一些貌似价值的东西与市场联系上。如果你在自己操作量水平之下交易,你会作出非情绪化的决策。象市场和工厂一样,一个人的潜力也会上下波动。这又与“有嫉妒心”的人们联系上了。不要因为旁边的人的交易量大而忧虑,不要因为交易池里最富有或交易量最多的关于价格,他认为价格的历史经常重演。如果价格跨越很长时间阶段而一再出现,那是在帮助实现市场促成交易的作用。所以,如果人们接受了它,那片价格活动的区域就代表了那个时间框架里的价值。知道这种价值区域在什么地方,十分重要。所以,他实际上每天在价格低于价值区域的地方尝试买进,在价格高于价值区域的地方尝试卖出。

限制风险和亏损的作用重大。人们觉得他们承担的风险越大,可能赚的越多。这纯属谬误。实际上,你承担的风险越大,你赚的就越少。斯泰德尔梅耶的知识和方法在减小了他的风险的同时,还使他具有获胜的优势,经过大量的样本规模之后--1000次交易之类--结果就是一个肯定的数。他肯定能赚钱。换用二手车作例子,每个人条件相等,如果你知道这辆车值2000美元,那你在破产拍卖中以1000美元购得会承担很大风险吗?如果你是个机械师,了解它的价值,那你实际上不会不要试图预测趋势。如果一个人采用通常的方法来交易--观察图表、试图预测未来--对或错都是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但是好赔率的价值可以使他胜券在握。斯泰德尔梅耶说,自己做20次交易,其中只有12次是正确的。他在赢利的交易上赚了12900美元,8次亏损的交易加起来只有1800美元。在大多数交易中,他首先有强有力的理由。所以当他错的时候,并不是很离谱。这就是交易成功的真正关键。表现的一致性在成功的交易中也具有重大价值。他不是先打出64杆,然后打出78杆。他很稳定。他打出70、69、71。所以他不是乘坐情绪过山车,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良好地表现。

斯泰德尔梅耶在许多方面与鲍德温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两人在许多方面是方法系列的两个极端,但是他们共享成功和特性、态度和观点,这些也加强了所讲述的交易原则的价值。比较思想、态度和观点的最佳办法是,在市场最重要的一些事项上观察他们的表述。尝试对照所强调的交易原则来研究,然后看看是否收获较大

金融必读

坦普雷顿烦恼多 约翰 坦普雷顿是美国金融界著名的成功人物,但也有自己的烦恼。他的坦普雷顿-都伯罗-万斯投资咨询公司的客户和盈利 不断增长,管理的资金达到3亿美元的规模,其中还包括八个共同基金。为了给众多客户提供服务,坦普雷顿不得不忙碌地 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最后,他同合伙人决定出售公司,只留下 2000万规模的坦普雷顿成长基金。他从美国迁往 巴拿马的拿骚隐居,希望在那里重新开始,可以一边轻松地工作,一边利用空闲来考虑外面更大的世界。他在拿骚营造了 自己的南方风格的白色家居,经营着他和一些老客户持股的坦普雷顿成长基金。然而不久之后的1980年,年届六十的坦普 雷顿被迫再次面对繁忙的日程。因为他的小基金迅速膨胀超过2亿美元,而另一只7000万的新基金也启动了,此外,他平均 每周都要接纳200万美元的新客户。

坦普雷顿出生于田纳西州的曼彻斯特,家境贫寒。大萧条年代中,当他还在耶鲁大学读二年级时,他的父亲已无力再为他 支付学习费用。坦普雷顿靠奖学金艰苦地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又赴牛津求学两年,然

后回到田纳西。最终,他来到纽约, 在一家地震探测公司工作。 坦普雷顿的处境在纽约得到改善,这得益于二战的机遇、老板的资助和他本人的远见卓识和惊人魄力。1939年欧洲战事全 面爆发。坦普雷顿坚信10年来的低迷股市即将结束,一切皆有可能展现繁荣,尤其那些被人忽视的股票更可能成为最佳的 投资选择。他分析后认为,股价便宜得出奇,那些卖价低于1美元的股票最有投资价值。如果有什么可以使美国经济走出萧 条,那么在欧洲进行的战争将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所有股票即将涨升。于是坦普雷顿向老板求援,终于筹措到一万美元 年轻的坦普雷顿胜算在握,立即打电话给他的股票经纪人朋友。他指示经纪人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中寻找 买进卖价不超过1美元的股票,每只股票买入价值100美元的股数。这种指令对经纪人来说无疑是劳而无功的苦差。若非与 坦普雷顿相熟,经纪人很可能会拒绝。不久,经纪人回报说已经买到两大交易所中所有濒临破产的公司各100美元的股票。 坦普雷顿补充说要所有低于1美元的股票,不管公司破产与否,一概买进100美元。倒霉的经纪人回到市场再次交易,最终 完成了坦普雷顿的委托。坦普雷顿一共买进104家公司的股票各值100美元上下的股数,其中34家已经破产。 此后几年间,坦普雷顿继续为他的老板工作,直到他用投资利润的八分之一购买了一位老投资顾问退休时出售的投资咨询 公司。事实证明坦普雷顿的投资决策相当成功。104家股票的平均持有期为四年,结果总赢利超过4万美元,相当于他投入 资本的四倍!不少战例甚为经典,如他以1美元买进标准汽油却以40美元卖出,以12美分买进的800股密苏里太平洋最后卖 到5美元一股。坦普雷顿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事业上可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他买下的小投资咨询公司只有八个客 户,毕竟太少了。坦普雷顿靠自己的积蓄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随着他的投资才干的美誉逐渐传播,客户陆续上门。此 坦普雷顿于二战期间的成功投资经历为他后来的操作模式奠定了基础。他坚持只买进那些被人抛弃的股票并耐心地持有平 均四年的时间。一般投资者注重取得成长型股票长期的增长业绩,却忽略了它的最初阶段,而这个阶段正蕴藏着投资者对 股票市场利润的最高期望。很少有人能象坦普雷顿那样买进未被发现的价值并在四年的周期内卖出获利。 坦普雷顿乐于仅管理较小的资金。操作小型资金使他感到进退自如,哪怕是投资10万美元于一家小公司也可以大大改善他 的基金的表现。如果他感到不安,可以随时卖出股票而保留现金。而这些

都是大资金的管理者无法做到的。选择廉价股票 还使他可以跨越许多市场。他熟悉日本、加拿大的股市就如同他熟悉美国市场的程度。他还了解瑞士、德国、荷兰、比利 时、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股票市场。最重要的是他不必坚持握有那些家喻户晓的大公司股票。利润丰厚、市盈率低的小型专 业公司通常比大规模但平庸、组织管理复杂的、股价较高的公司更安全、更适合投资。坦普雷顿经常买进他的客户听都没 有听过的公司的股票,而且准备能买到多少就买多少。大资金的管理者则避开这些小公司,因为他们怕对这些公司了解不 按照自己的轨迹,坦普雷顿走得很潇洒。据一份截至1978年12月31日的统计资料,在以往的20年中,投资于他的基金的每 1000美元都增长到2万美元,居同期所有基金表现之首。同样令人惊叹的是,在一份基金刊物对400多只基金的排名中,坦 普雷顿的基金竟同时位于牛市盈利最大前20名内和熊市时期最小亏损头5名中。 公司越来越壮大,要管理的资金大到坦普雷顿不希望的规模。为了改变紧张的工作状态,他卖掉公司,隐居巴拿马。但是 他的成绩和声名使自己的打算落空。新客户不断上门,他管理的资金迅速扩大。他决定调整策略,重掌大船。他逐步涉足 那些大名鼎鼎的公司股票,直接同业内最优秀的人士对阵。但是他的原则不会改变,那就是在多个市场搜寻那些以尽可能 低于其真实价值的价格出售的公司股票。

坦普雷顿烦恼多

约翰·

坦普雷顿是美国金融界著名的成功人物,但也有自己的烦恼。他的坦普雷顿-都伯罗-万斯投资咨询公司的客户和盈利不断增长,管理的资金达到3亿美元的规模,其中还包括八个共同基金。为了给众多客户提供服务,坦普雷顿不得不忙碌地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最后,他同合伙人决定出售公司,只留下 2000万规模的坦普雷顿成长基金。他从美国迁往巴拿马的拿骚隐居,希望在那里重新开始,可以一边轻松地工作,一边利用空闲来考虑外面更大的世界。他在拿骚营造了自己的南方风格的白色家居,经营着他和一些老客户持股的坦普雷顿成长基金。然而不久之后的1980年,年届六十的坦普雷顿被迫再次面对繁忙的日程。因为他的小基金迅速膨胀超过2亿美元,而另一只7000万的新基金也启动了,此外,他平均每周都要接纳200万美元的新客户。

坦普雷顿出生于田纳西州的曼彻斯特,家境贫寒。大萧条年代中,当他还在耶鲁大学读二年级时,他的父亲已无力再为他支付学习费用。坦普雷顿靠奖学金艰苦地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又赴牛津求学两年,然后回到田纳西。最终,他来到纽约,在一家地震探测公司工作。

坦普雷顿的处境在纽约得到改善,这得益于二战的机遇、老板的资助和他本人的远见卓识和惊人魄力。1939年欧洲战事全面爆发。坦普雷顿坚信10年来的低迷股市即将结束,一切皆有可能展现繁荣,尤其那些被人忽视的股票更可能成为最佳的投资选择。他分析后认为,股价便宜得出奇,那些卖价低于1美元的股票最有投资价值。如果有什么可以使美国经济走出萧条,那么在欧洲进行的战争将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所有股票即将涨升。于是坦普雷顿向老板求援,终于筹措到一年轻的坦普雷顿胜算在握,立即打电话给他的股票经纪人朋友。他指示经纪人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中寻找买进卖价不超过1美元的股票,每只股票买入价值100美元的股数。这种指令对经纪人来说无疑是劳而无功的苦差。若非与坦普雷顿相熟,经纪人很可能会拒绝。不久,经纪人回报说已经买到两大交易所中所有濒临破产的公司各100美元的股票。坦普雷顿补充说要所有低于1美元的股票,不管公司破产与否,一概买进100美元。倒霉的经纪人回到市场再次交易,最终完成了坦普雷顿的委托。坦普雷顿一共买进104家公司的股票各值100美元上下的股数,其中34家已经破产。此后几年间,坦普雷顿继续为他的老板工作,直到他用投资利润的八分之一购买了一位老投资顾问退休时出售的投资咨询公司。事实证明坦普雷顿的投资决策相当成功。104家股票的平均持有期为四年,结果总赢利超过4万美元,相当于他投入资本的四倍!不少战例甚为经典,如他以1美元买进标准汽油却以40美元卖出,以12美分买进的800股密苏里太平洋最后卖到5美元一股。坦普雷顿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事业上可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他买下的小投资咨询公司只有八个客户,毕竟太少了。坦普雷顿靠自己的积蓄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随着他的投资才干的美誉逐渐传播,客户陆续上门。坦普雷顿于二战期间的成功投资经历为他后来的操作模式奠定了基础。他坚持只买进那些被人抛弃的股票并耐心地持有平均四年的时间。一般投资者注重取得成长型股票长期的增长业绩,却忽略了它的最初阶段,而这个阶段正蕴藏着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利润的最高期望。很少有人能象坦普雷顿那样买进未被发现的价值并在四年的周期内卖出获利。

坦普雷顿乐于仅管理较小的资金。操作小型资金使他感到进退自如,哪怕是投资10万美元于一家小公司也可以大大改善他的基金的表现。如果他感到不安,可以随时卖出股票而保留现金。而这些都是大资金的管理者无法做到的。选择廉价股票还使他可以跨越许多市场。他熟悉日本、加拿大的股市就如同他熟悉美国市场的程度。他还了解瑞士、德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股票市场。最重要的是他不必坚持握有那些家喻户晓的大公司股票。利润丰厚、市盈率低的小型专业公司通常比大规模但平庸、组织管理复杂的、股价较高的公司更安全、更适合投资。坦普雷顿经常买进他的客户听都没有听过的公司的股票,而且准备能买到多少就买多少。大资金的管理者则避开这些小公司,因为他们怕对这些公司了解按照自己的轨迹,坦普雷顿走得很潇洒。据一份截至1978年12月31日的统计资料,在以往的20年中,投资于他的基金的每1000美元都增长到2万美元,居同期所有基金表现之首。同样令人惊叹的是,在一份基金刊物对400多只基金的排名中,坦普雷顿的基金竟同时位于牛市盈利最大前20名内和熊市时期最小亏损头5名中。

公司越来越壮大,要管理的资金大到坦普雷顿不希望的规模。为了改变紧张的工作状态,他卖掉公司,隐居巴拿马。但是他的成绩和声名使自己的打算落空。新客户不断上门,他管理的资金迅速扩大。他决定调整策略,重掌大船。他逐步涉足那些大名鼎鼎的公司股票,直接同业内最优秀的人士对阵。但是他的原则不会改变,那就是在多个市场搜寻那些以尽可能低于其真实价值的价格出售的公司股票。

金融必读

沃伦 巴费特的投资方式和原则 沃伦 巴费特的投资方式和原则 沃伦 巴费特的投资方式和原则代表了一条通向成功的投资途径,而且与他本人的性格和特长极其默契地互相配合。 巴费特的投资组合中有广播电视、报纸、软饮料、制造、保险和银行等行业。1964年,他控制了伯克谢尔 哈萨维公司,并 停止了该公司原先从事的染织生意,转而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在他的指导下,哈萨维公司改造成了一家控股投资公司。 三十多年来,哈萨维的股票从最初的7.60美元涨到现在的数万美元,成为纽约股票交易所中最昂贵的股票。 巴费特于1930年出生在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11岁时他就初涉股海,后师从哥伦比亚大学的传奇人物本杰明 格拉罕教授学 习证券操作。巴费特喜欢安宁,交际不广但固定。他在奥马哈长大,也希望留在那里。年届六旬的他至今仍住在他27岁时 为自己在奥马哈购置的房产中。巴费特认为奥马哈远离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的喧嚣,更有利于开动脑筋,不会受太多的 刺激而被迫作出反应。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电脑,也没有显示价格瞬息万变的报价机。但他的助手说他思考的速度比电脑还 快,别

人跟都跟不上,这种想在人先的优势加上他的价值投资策略,造就了他的斐然成绩。 巴费特选股和投资的诀窍在于以低廉的价格买进并耐心地持有。他在给合伙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投资哲学的基石是-永不寄希望于卖个好价。只要买进的价格有吸引力,以平平的价格卖出也能有好收益。”1969年,美国股市过热,股价高 昂,巴费特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他索性卖掉持有13年的股票,连本带利发还投资者。奥马哈市的百万富翁一下子就多 另一句名言可以说明巴费特的投资偏好:“你应该去投资傻瓜也能经营得出色的公司,因为总有一天会有傻瓜升到经营公司 的位置。”他不认为一家基本情况糟透了的企业,仅仅依靠每个人兢兢业业就能活泛的成功,或者可以依靠经营好手就可改 观,因为行业本身的名声无法改变。 巴费特基本上是一个习惯的奴隶,但他把自己的这个特点变成了投资方式上的一个优点,即只投资于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公 司,长期持有。他不是一个喜欢猎奇的人。他远离那些技术型的公司,而投资于他可以提前十年就能预见到谁是赢家的行 业领域。他不懂生物工程、电脑软件以及激光纤维,所以即使前景再美好,他也不投。然而技术领域广袤无垠,随着时间 推移,更多的企业和资产会受到技术的影响,虽然吉列、可口可乐等公司可能稍微安全一些。 他在美国以外的国家的投资一样很少。巴费特奉行少而精的投资原则。他主张只投资自己熟悉的十几家公司,不主张投资 组合的投资过于分散,因为人的一生能真正熟悉的东西毕竟有限。他对投资多元化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分散投资只是投 资者因对所投对象了解不足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如果他们真的了解投资对象是优秀的企业的话,就没有必要过于分 散投资了。如果能做到真正熟悉几个行业后作大量投资,是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 在具体操作上,巴费特以打棒球为例说明他的见解。当你手握棒球时,你不必考虑你对每一掷球的反应,也不该后悔那些 没有击到的好球。换言之,你根本无须对每次股票或其他投资机会形成评价,也不必因某一只股票剧烈上涨而你事先没有 买进就感觉遭受了挫折。他说,在你一生当中,你只有几十次机会可以在市场上击到好球,所以应当认真准备功课,这样 才能保证你能确实地抓住机会,击球得分。 巴费特的日程中从不安排会议。他很善于说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不管他做什么,结果都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日常,他 喜欢坐在办公室里阅读和思索。他肯定还有一些更喜欢做的事情,但是肯定不多。他常年居住在宁静的奥马哈--

他出生的地 方。他已同一群人交往熟了,所以他喜欢和这些人共处,度过时光。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与人谈起自己的工作时,他 的态度也很谦虚平和。他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因为生而逢时,自己的才能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认可。假如生活在别的年代, 虽然拥有巨大财富,他却并没有消费多少,而他的后代也将只继承其中的一小部分。他认为大巨大财产传给孩子,对社会 、对孩子都是弊大于利。巴费特说,他希望给孩子足够的钱,好帮助他们有所作为,但不会给他们足够的钱而使他们不必 有所作为。他确信自己的财富将有益于社会。

沃伦

·

巴费特的投资方式和原则

沃伦·巴费特的投资方式和原则代表了一条通向成功的投资途径,而且与他本人的性格和特长极其默契地互相配合。

巴费特的投资组合中有广播电视、报纸、软饮料、制造、保险和银行等行业。1964年,他控制了伯克谢尔·哈萨维公司,并停止了该公司原先从事的染织生意,转而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在他的指导下,哈萨维公司改造成了一家控股投资公司。三十多年来,哈萨维的股票从最初的7.60美元涨到现在的数万美元,成为纽约股票交易所中最昂贵的股票。

巴费特于1930年出生在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11岁时他就初涉股海,后师从哥伦比亚大学的传奇人物本杰明·格拉罕教授学习证券操作。巴费特喜欢安宁,交际不广但固定。他在奥马哈长大,也希望留在那里。年届六旬的他至今仍住在他27岁时为自己在奥马哈购置的房产中。巴费特认为奥马哈远离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的喧嚣,更有利于开动脑筋,不会受太多的刺激而被迫作出反应。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电脑,也没有显示价格瞬息万变的报价机。但他的助手说他思考的速度比电脑还快,别人跟都跟不上,这种想在人先的优势加上他的价值投资策略,造就了他的斐然成绩。

巴费特选股和投资的诀窍在于以低廉的价格买进并耐心地持有。他在给合伙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投资哲学的基石是--永不寄希望于卖个好价。只要买进的价格有吸引力,以平平的价格卖出也能有好收益。”1969年,美国股市过热,股价高昂,巴费特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他索性卖掉持有13年的股票,连本带利发还投资者。奥马哈市的百万富翁一下子就另一句名言可以说明巴费特的投资偏好:“你应该去投资傻瓜也能经营得出色的公司,因为总有一天会有傻瓜升到经营公司的位置。”他不认为一家基本情况糟透了的企业,仅仅依靠每个人兢兢业业就能活泛的成功,或者可以依靠经营好手就可改观,因为行业本身的名声无法改变。

巴费特基本上是一个习惯的奴隶,但他把自己的这个特点变成了投资方式上的一个优点,即只投资于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公司,长期持有。他不是一个喜欢猎奇的人。他远离那些技术型的公司,而投资于他可以提前十年就能预见到谁是赢家的行业领域。他不懂生物工程、电脑软件以及激光纤维,所以即使前景再美好,他也不投。然而技术领域广袤无垠,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企业和资产会受到技术的影响,虽然吉列、可口可乐等公司可能稍微安全一些。

他在美国以外的国家的投资一样很少。巴费特奉行少而精的投资原则。他主张只投资自己熟悉的十几家公司,不主张投资组合的投资过于分散,因为人的一生能真正熟悉的东西毕竟有限。他对投资多元化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分散投资只是投资者因对所投对象了解不足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如果他们真的了解投资对象是优秀的企业的话,就没有必要过于分散投资了。如果能做到真正熟悉几个行业后作大量投资,是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

在具体操作上,巴费特以打棒球为例说明他的见解。当你手握棒球时,你不必考虑你对每一掷球的反应,也不该后悔那些没有击到的好球。换言之,你根本无须对每次股票或其他投资机会形成评价,也不必因某一只股票剧烈上涨而你事先没有买进就感觉遭受了挫折。他说,在你一生当中,你只有几十次机会可以在市场上击到好球,所以应当认真准备功课,这样才能保证你能确实地抓住机会,击球得分。

巴费特的日程中从不安排会议。他很善于说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不管他做什么,结果都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日常,他喜欢坐在办公室里阅读和思索。他肯定还有一些更喜欢做的事情,但是肯定不多。他常年居住在宁静的奥马哈--他出生的地方。他已同一群人交往熟了,所以他喜欢和这些人共处,度过时光。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与人谈起自己的工作时,他的态度也很谦虚平和。他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因为生而逢时,自己的才能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认可。假如生活在别的年虽然拥有巨大财富,他却并没有消费多少,而他的后代也将只继承其中的一小部分。他认为大巨大财产传给孩子,对社会、对孩子都是弊大于利。巴费特说,他希望给孩子足够的钱,好帮助他们有所作为,但不会给他们足够的钱而使他们不必有所作为。他确信自己的财富将有益于社会。

金融必读

债券神童鲍德温 期货交易的成功可以在两极上发现。不论技术分析者还是基本分析者、短线交易者还是长线交易者,只要你坚持有关交易 的特定原则(它们之中只有很少与你使用的系统或多个系统直接相关),期货交易就可以成为一项成功的事业。这些原则 中的许多与资金部署、交易者纪律、持久性、一致性和风险管理等直接相关。

检验上述概念的有效性的一个方法就是来研究下面两个交易者的故事。这两个人都在相互对立的两极之上,而且都非常成 功。通过这两人的经验和故事,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关于上述交易原则的极其有益的智慧。这两个人分别是汤姆 鲍德温,人 称“国债期货最大的个人场内交易者”,和J 彼得 斯泰德尔梅耶,数十年资历的资深场内交易者,据称“异常成功”。 汤姆 鲍德温从1980年代早期开始从事交易,以大约2万美元起步,在1982年末的净值达到100万美元。他管理自己的起动 资金,在短短几年交易时间里变成2000万美元之多。他的交易基本是短线。 他交易巨大的头寸,经常与大型、著名机构持相反头寸进行交易,有时每天交易多达6000张国债期货合约。他着眼于以大 头寸博取较小的价位变动。他频繁地打破众多被许多交易者视为“神圣”的常规。尽管有人声言他的成功纯属幸运,实际是 在自取灭亡,但他坚持下来了。如访谈中所述:鲍德温同样以其镇静操作的能力和更经常地处在市场正确的方向(而不是 自己是技术派还是基本派?鲍德温观察两种因素,但实际上是技术派。他不得不这样,他必须要知道支持和阻力在哪里。 他也必须知道基本因素意味着什么。但是,一般说来,基本因素发生在市场交易时间之外,所以他无从利用新信息。而在 交易进行期间,他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利用技术支持和阻力水平。基本数据实际上运动着市场,除非市场内部正在进行一场 大的运动。即使看到国债的图表上涨,非常完美地与趋势线相吻合--或者说表现出几何学的美感,他也会非常

信任基本数据 。他这样看待市场:技术方面在白天运动着市场,而基本因素在夜间运动市场,因为交易者很少有机会在交易时间利用基 他跟踪记录所有的高点和低点以及移动平均线在什么位置。他记住市场一周的所有高点和低点。他说必须记住上次跌落下 来到这里时发生了什么,或者前次上涨到这点时市场是如何表现的。如果热爱这行当,那它就不是辛苦的工作。

他的表现与众不同。他不喜欢在市场来到趋势线的支撑时买进,相反,他喜欢在那里卖出。如果买进,如果市场能够穿透 它,就全完了。但是事实经常是他在底部做多而在顶部放空。原因是:当市场看来最强的时候--这时它可能在顶部--大规模 的指令进来买,而经纪人们都看着他,他就卖给他们。他说简直不能相信在市场每天的顶部和底部有多大的成交。但是奇 怪的是,每个人都认为那是他做过的最傻的事。他们告诫他,说他太稚嫩,不该那样做。他们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新手这 样做。他们教训他,他就附和他们,告诉他们“仅此一回,下不为例”云云。鲍德温认识到需要忽略他人的意见。 从根本上讲,他的策略是减小自己的风险。他喜欢极小风险的交易。规模大而风险小的交易常常带来巨大的利润。他愿意 承担的亏损占自己全部净值的百分之十。他说自己可能设定这个限制,但是并不认为真会亏掉它。在亏损的交易日的结 尾,他会有安慰自己的思想--“这只是我净值的百分之十”。他曾经一天中亏损最多的金额是31.25万美元。他并没有因此给 自己放假休息一天--他不相信这种理论。他不认为在自己不景气时需要离开。他的情绪控制得很好。当亏损较大时,他从来 没有惊慌过,因为当一个人惊慌时会亏损太多金钱。情况经常是这样:最好的策略就是感觉最不舒服的事情。 说到趋势的价值,鲍德温认为没有人能比市场更大。他认为太多人都没有真正懂得这个哲学道理。他认为这已经一遍遍地 证实过。市场走向它想要去的地方,不管是谁挡在路中央或者什么挡在路中央。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应该象做一手交易那 样做十手交易。重视趋势,这是他开始赚钱时的方式。大多数场内交易者以对市场没有观点为荣,但是他最终被迫持有观 点,因为他站在交易池的一处,很少有连续的指令传来,所以进出交易并不总是十分容易。他需要知道市场正在去向何方

金融必读

市场上重复着历史。通常市场倾向于一遍又一遍地做着相同的事情--或者至少二到三次。它倾向于两三次向上走到一个阻力 位,然后穿过阻力;也倾向于向下两到三次走到一个支撑位,然后穿透支撑。他注重迅速行动和杜

绝犹疑。他一般是在事 先就知道自己将在什么位置买进和卖出。如果他认为应该发生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他就去做。这只是一瞬间的事,他知 道这是正确的,一点不犹豫--如果犹豫,机会就跑了。行动中,他也学会了遵守纪律,学会了在某一时刻必须要说“我错了” 。很多人认为他是国债交易池里最大的场内交易者。但他淡然处之,认为世事多变。他有一套理论解释交易者为什么会达 到特定的水平。是因为每个人都抵达一个“满意”的水平。每个人都是从一手合约开始--如果他们想要成功,就应当这样。

基金经理基金经理 范特海顿的天堂十诫 基金经理乔治 范特海顿喜欢买别人不要的股票。虽然独来独往、无人伴行会有些孤独,但是只有这时才可能得到最有价值 的东西。他就是要买这些已经被挤掉大部分风险的股票。 范特海顿管理着忠诚顾问成长机遇基金,同时也是使命一号和使命二号基金的经理。三只基金均是业绩上乘的优秀基金, 使范特海顿得以在华尔街长期立足。 在华尔街生存靠的是领悟力,但是有时领悟力也是造成某个行业的股票涨过合理水准之上的一个原因。范特海顿称自己努 力避免卷入投机狂热。前些年细胞工业升温的时候,他对如何估价这些股票一筹莫展,因为当时它们都还没有业绩发生。 他没有跟随华尔街买进他们所买的股票,而是买了英国的细胞公司福达丰。这家公司收益良好,而且是该板块中最便宜的 大量的金钱在赶时髦中损失掉,又有大量的金钱在非常乏味的投资中赚回来。 范特海顿非常清楚,并非自己所有的选项都可以向上涨去,所以他努力要把最大的头寸建立在他认为最有希望的长期机会 上。他要确定自己把大量资产投在了自己的 "本垒打"上。在选股成功率上他可以接受三十对七十的盈亏次数记录,因为只 要把大部分资产投在好的选择上,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的。 他会在麻烦初露端倪时便作了断。只要他看到第一丝不祥之兆,就会卖出相关股票。比如他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相信它 的新概念定能奏效,但是事与愿违,他只有立即卖出股票一途,别无选择。通常第一条坏消息并不是最后一条,他希望尽 范特海顿的交易行为相当温和,他管理的基金投资组合的年更新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五。 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业内受人尊敬的基金经理,范特海顿总结了通往金融天堂的十大金律。 第一,避免大额亏损。买入股票时,不要被上行的潜力蒙蔽了双眼而忽视了下行的风险。每年中等的收获即胜于暴赚暴赔 。要牢记,如果你从一百元开始,一年上升百分之五十,次年下降百分之五十,你所剩只有七十五

元。 推论:事情可能糟 到什么地步,永无限制。

第二,增强投资构思的信念。写下买入股票的几条理由,如果股票因暂时的或者根本不相关的原因而下跌,你应该不会惊 推论:如果大家所想一致,那么没人思考太多。 第三,投资于人。生意场上遍是成功的经营者和实际的赚钱好手,而你只要付出股票价格的代价就可以成为他们的合伙人 。斯坦 高尔特是经过通用电气训练的一个睿智的经理人,他促使Rubbermaid成为一个最快的成长型公司。在他宣布公司加 入固特异集团的当天,Rubbermaid的股票从25美元涨到29 美元,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29--之后的九个月中直涨上75美元。

金融必读

推论:相信每个人,但要切牌。 第四,尊重定价能力。定价能力是一家公司提高价格以消化成本或抵消通胀因素的能力。公司定价能力提高的股票要持 有,公司定价能力下降的股票要卖出。 推论:一次晚宴的开销与灯烛的支数成反比(灯烛喻定价能力)。

第五,尊重政府参与的力量。当政府把它所有的资源和力量集中指向一个目标时,跟从这个目标,而不要逆水行舟。在美 国政府1957年进入太空竞赛之后,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科技股牛市,持续十年之久。1964年“医疗救助”的出现又启动了一轮 为期数年的医疗保健股票的大牛市。 推论:经济扩张,政府至少可以增加税入。 第六,辨认自己和别人身上的恐惧与贪婪,相机而动。有人说;"股市只是同经济很遥远地相关,它是附着于商业周期之上 的恐惧、焦虑和贪婪的一项功能表现。"决策越揪心,获得回报的希望就越大。 推论:问题最主要的起因本身就是解决办法。 第七,学会适应不确定性和挫折。股票市场唯一确定的就是没有任何确定的事物。每个成功的投资者也不停地在犯错误, 不要惧怕失败。当贝比 鲁斯击出第714个本垒打时,他也曾有过1330次被封杀出局的经历。 推论:事败之际仍能谈笑风声者,必是想好了替罪羊。 第八,避免投资偏见。好股票随处可见,无论它是周期型、成长型,还是价值型或高收益型。 推论:小鸟抓在手里比飞在头顶更安全。 第九,情势变迁时不要为惯性所累。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认识到转折点,而是在原动力清楚地改变之后仍错误地固守在原有 的过程中。1991年1月16日,当联合国军实施打击伊拉克,市场劲扬一百一十五点,而不是象人们预想的下跌。某些因素 变了,市场在过去几年大幅上涨,频创新高。 推论:掌握时局,要深思熟虑;陷入僵局,可转托他人;心存疑虑,难免含糊其辞。 第十,要满怀信心。开始要对自己的股票抱保守的预期,预备好耐心等待。1919年,可口可乐上市,

把五千股股票(时值 十一万美元)作为部分发行费用付给它的两个上市推介人:J.P.摩根银行和佐治亚信托公司(现在的阳光信托银行)。J.P. 摩根银行卖掉了股票,但阳光信托一直保有该原始股份。经过多年来的增长和送配,那些股票现在(1994年)变成价值九 亿美元的二千四百万股股票。 推论:朋友来来去去,仇人却越积越多。 范特海顿引用萧伯纳的名句阐述最后的原则:从不存在金律。换言之,一旦你认为自己找到了开启市场的钥匙,总会有人 来更换把门的锁。成功的投资需要想象力、独立思考、忍耐力和一点叛逆精神,而非机械地跟从法则。

多特的交易信条 门罗 多特不喜欢吹嘘自己的成功业绩,他认为自己的职业就是给客户赚钱。就象有人制造鞋帽、有人建造房屋,基金经理 赚取金钱。他是为客户赚钱的生意人。

金融必读

多特17岁时打暑期工接触到期货交易和电脑交易程序,上大学时已经明确志向,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交易者,并开始朝这个 目标努力。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期货公司,先后担任出市代表和交易管理人员,业余仍潜心研究电脑程序和交易技巧。他的 工作卓有成效,但为了最终能够自立门户,他满怀信心,退出公司,只身行自己的路。 起初他只为自己交易,1986年开始成为基金经理。在随后的五年里,他的年均回报为67%,其间最大的亏损只有8%多一 点。在所有的交易月份中,87%的月份是赢利的。多特从市场中赚钱的方式包含两个因素:优势和风险控制。 多特认为交易需要拥有优势,并知晓优势何在。风险控制同样重要。仅有好的风险控制并不会增加优势,如果交易系统不 好,仍然可能输钱。但是有了好的交易系统,风险控制可以使成功和失败区分开来。要赚钱需要有优势并应用良好的风险 多特研制和测试电脑交易程序,用来帮助自己做交易。他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做这项工作,并借鉴市场上出售的各种电脑 交易程序,努力改进,使自己的程序更有优势。一般的程序都属于趋势追随系统,而多特的程序更注重以统计分析为基础 。他由程序帮忙的交易只占他的全部交易次数的50%左右。即使按照交易程序的建议来买卖,他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调 整。他认为市场中有些东西无法进行程序化,所以他有同样具有优势的非程序交易方法。 多特与场内保持频繁的电话联络。通常他们每分钟都接到场内代表打来的电话,获悉最新的场内动向和信息。场内信息可 以帮助多特判断市场,动态地再评估手上持仓的风险。如果他听到消息说许多受尊敬的大交易者都在做着相同的举动,就 会考虑采取同样举措;要是他已经处于相同的方

向,他会增大持仓的数量。 整数价位关口几乎在任何市场中都起作用。多特喜欢在即将到达关口价位时顺势加入,然后让助手们每人拨通一部场内经 纪人的电话,聆听交易大厅里的动静:交易场面是否激动人心?下单的手笔是大是小?如果声音不嘈杂、指令规模不大, 他就平仓离场;如果喊叫疯狂、指令大笔大笔下到场内,他就持住仓位,等待大势破关而行。 多特还有一种交易策略,即利用场内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捕捉场内交易人制造的价格波动。场内交易人是只为自己的帐 户炒作的交易所会员,他们绝大多数都不留单过夜。当得悉价格变动主要系由于他们入市所造成时,他会反其道而行之。 场内交易人在收市前总要平去持仓,这样会使市场价格回到它来时的位置。 多特的信息渠道也能及时通报有关基本面变化或新闻发布等重要消息,但是他也受到自己交易规模的限制。他由于航船过 于庞大,只得放弃一有不利便立即反应的选择。1991年1月9日,国务卿贝克约见伊拉克大使,意在避免迫在眉睫的战争。 此前,美国公众对这次会谈抱乐观态度,谁都认为伊拉克再持续强硬是殊不明智的做法。多特预计新闻发布将增加和平气 氛,因而在SP指数期货上建立大量多仓。会谈结束后,贝克向报界发表声明,开口便说:“非常遗憾……”交易者不待下文, 抛售浪潮立即席卷股市和债市。多特即时听到声明,但是对他的交易规模来说已经太晚了。他在半个小时之内亏损了1200 点,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头十秒钟中亏掉的。如果当时他就抛售平仓,下跌可能更猛,也很可能卖在当天的最低价上。关键 在于交易规模的大小。如果只有很小的仓位,多特完全可以伺贝克金口一开就平仓出来。实际上多特一直等到市场平静一 点后才开始分批平仓,收市前全部平出。多特这天亏损950万美元,但他必须认赔,因为他得遵守自己的风险控制纪律。 多特的风险控制是与优势原则同样重要的信条。他的风险控制有几个界线:每笔交易的亏损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5%,每天 的亏损不得超过总资产的4%,每月的亏损不得超过10%;如果某月发生10%以上的损失就要停止交易操作,须等待新的月 份开始才能继续买卖。每个月初,多特还为自己确定当月每个市场上自己的最大持仓限制,从不越线。他的性格中也有一 些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时刻不忘风险控制的原则。 当他在市场上赔大钱的时候,多特会感到对市场愤怒。他清楚这很不理智,就尽量控制。要做一个好的交易者,控制情绪 、保持理智至关重要。多特多年来试图根除愤怒情绪的反应,但是无法做到。他了解自己可能

愤怒,但不会让愤怒主宰自 己。亏损时他会设计出平仓方案,让助手代替操作,自己则退居一旁,力保交易被理智地执行完毕。 多特经常睡眠不佳,并非只有巨大亏损使他难以入睡,平常日子也是如此。如果有特大的盈利入帐,对他更是折磨,因为 他可能兴奋得彻夜难眠。重大的损失产生后,他一般在第二天会忘记一些,几天后就完全恢复正常了。重大损失在精神上 和肉体上都是一种折磨,他不愿过多地承受这种折磨或其他更糟的境遇,所以在风险控制上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越轨。 他要确保自己第二天可以继续交易。 对多特来说,当一笔交易完成,即使产生亏损,他也会比在交易中感觉好很多。因为痛苦过去了,至少他知道了具体的数 字,可以有一种放松的感觉。听上去操作交易似乎是一件苦差,实际上多特对交易十分着迷,感到其中乐趣无穷。多特一 年只留给自己十几个假日,但又几乎从不利用。毕竟生活中任何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人付出代价,牺牲假日是付给交易的代 价。他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说只有在对将来不再感到兴奋和充满信心时,才会放弃交易。

金融必读

金融必读

金融必读

金融必读

金融必读

金融必读

金融必读

金融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dn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