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科(分析化学)

更新时间:2024-05-30 13: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东药学院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适用专业 药学专业(专科)

分析化学教研室 二零零七年七月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专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和结构信息的科学,是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分析化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各种不同物质的分析鉴定方法的理论和技术,而且还在于科学研究的方法。

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工作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细致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正确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将来从事药学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着打好基础、重点突出、少而精的原则,本大纲的大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有些内容要求熟悉,有些内容则作一般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分析化学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相关实验来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能培养细致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掌握正确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课程使用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分析化学》(李发美主编,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0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分析化学教学总学时为90(理论学时为54,实验学时为36),总学分5分。教学内容包括数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三部分。化学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其中滴定分析包括滴定分析概论、酸碱滴定法、非水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仪器分析包括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谱法、质谱法、经典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大纲各章的学时分配数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第一章 绪 论(1学时)

熟悉:

熟悉分析化学的任务以及分析方法的分类。 了解:

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4学时)

掌握:

1.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

2.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偏差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计算; 4. 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其运算法则。 熟悉:

1. 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 可疑数据的取舍。 了解:

1.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 相关与回归。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2学时)

掌握:

沉淀重量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换算因数和结果的计算。 熟悉:

1.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2. 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了解:

1. 沉淀形态的分类; 2. 沉淀的形成过程;

3. 影响沉淀完全程度和纯度的因素。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2学时)

掌握:

1. 滴定分析法及其有关术语; 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3. 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及其配制、标定; 4. 基准物质的条件及常用的基准物质; 5. 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熟悉:

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的区别。 了解:

各种滴定方式。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6学时)

掌握:

1. 质子论的酸碱概念和共轭酸碱对; 2. 各种溶液pH计算(最简式);

3.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及常用酸碱指示剂;

4. 一元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滴定过程中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以及酸

碱滴定突跃范围求算;

5. 各种类型酸碱准确滴定和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判据; 6. 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有关计算。 熟悉:

1. 溶液中酸碱的分布系数;

2.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3. 多元酸碱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 4. 影响酸碱突跃范围的因素; 5.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了解:

1. 质子条件式;

2.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混合碱的组成判断和计算)。

第六章 非水酸碱滴定法(2学时)

掌握:

溶剂的酸碱性,均化效应与区分效应。 熟悉:

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 了解:

1. 溶剂的离解性和极性;

2. 水溶液中非水溶液中酸碱的滴定。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2学时)

掌握:

银量法的三种指示剂指示终点的滴定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 熟悉: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了解:

沉淀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第八章 配位滴定法(4学时)

掌握:

1. EDTA络合物的特点; 2. 金属指示剂作用的原理。

3. 金属离子能被EDTA准确滴定的条件 熟悉:

1.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EBT、XO);

2. 条件稳定常数以及各类副反应(酸效应与配位效应)系数的计算; 3.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 4. 单一离子滴定的酸度条件选择。 了解:

1. EDTA的理化性质;

2. 络合滴定的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4学时)

掌握:

1.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 2. 碘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 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减免方法。 熟悉:

能斯特方程式及条件电位; 了解:

1.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理;

2. 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氧化还原滴定法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 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4学时) 掌握:

1. 掌握直接电位法的基本原理及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的概念; 2. 测定溶液pH值的原理与方法。 熟悉:

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确定终点的方法。

了解:

1.2.3.

掌握:1.2.3.4.5.熟悉:1.2.3.4.了解:1.2.

掌握:

永停滴定法的原理和方法; pH玻璃电极的构造与原理; pH计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6学时)

电磁波的波长与能量、波数、频率之间的关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及有关计算; 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 单组分定量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光学性能与光路类型; 定性鉴别与纯度检测; 比色法。 光谱分析法分类 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带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及基本概念;紫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十二章 荧光分析法(2学时)

1.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荧光、磷光的发射过程和特点); 2. 荧光定量方法。 熟悉:

1. 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的各种途径; 2.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基本部件及特点。 了解:

1.2.

熟悉:

1.2.3.了解:

1.2.3.

掌握:

1.2.熟悉:

1.2.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荧光分析法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学时) 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第十六章 质谱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定量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与示例。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十七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3学时)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过程、分配系数与保留行为的关系); 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定性分析方法。 吸附薄层色谱法固定相和流动相及其选择; 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3. 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

法的分离机理。

了解:

1. 熟悉色谱法的产生与发展及分类; 2. 平面色谱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

掌握:1.2.3.4.5.熟悉:1.2.3.4.5.了解:1.2.

掌握:1.2.熟悉:1.第十八章 气相色谱法(7学时)

色谱法的基本概念;

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固定液的选择原则; 分离度的定义与计算;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函意与应用 固定液的分类; 载体的分类和选择;

分离方程式及各种因素对分离度的影响; 分离条件的选择。 气相色谱法特点及应用;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第十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4学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方法。 固定相的分类;

2. 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一般选择原则; 3. 定性分析方法;

4.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了解:

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

2. 反相、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分离机理、特点、用途。

学时分配表

章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绪 论 内 容 理论学时 1 实验学时 10 5 5 3 4 1 3 7 4 54 4 5 36 备注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4 重量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概论 酸碱滴定法 非水酸碱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配位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质谱法 经典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学时总计:90 2 2 6 2 2 4 4 4 6 2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专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化学和药学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以及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善于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细致的工作作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做好预习,理解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实验内容和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写出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正确使用仪器,严格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科学、真实地作好实验记录;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作风。课后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安排化学分析一人一组,仪器使用采用轮转方式,实验2~5人一组。 实验报告成绩采用严格的百分制评分法,化学分析实验使学生接受严格的定量操作训练,约束和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

三、实验教材

本课程使用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指导》(李发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四、实验考核

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实验和报告的书写(占70%),记分方法为A(95分)、A-(90分)、B+(85分)、B(80分)??

第二部分为实验操作考核(占30%),考核内容一:天平称量操作,主要考核内容为天平的一般性检查、敲击动作、称量方法、读数记录等。考核内容二:容量瓶和移液管操作,容量瓶主要考核内容为样品的溶解、稀释定容的过程;移液管主要考核内容为移液管的润洗和使用方法。考核内容三:滴定操作,主要考核内容为滴定管的准备、滴定姿势和速度、终点颜色判断、读数、数据记录等。

五、实验项目表

序号 1 实验项目 绪论及容量仪器的洗涤,分析天平和称量练习 学时 5 实验要求 了解化学分析实验基本知识;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内容安排;有关规定内容及执行方法;熟悉容量仪器的洗涤方法;掌握递减称量的方法 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 5 掌握滴定分析常用器皿的洗涤方法。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基本操作。学习滴定终点的观察与判断。 3 0.1mol/L 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与药用硼砂的测定 5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的原理与方法。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基本操作。掌握甲基橙与甲基红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及酸碱滴定中盐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类型 基本技能训练 备注 的测定原理。 4 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 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置换碘量法的过程、原理。掌握K2Cr2O7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方法。学习使用碘量瓶。 5 溶液pH值的测定 3 掌握pH计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加深溶液pH测量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用pH标准缓冲溶液定位的意义和温度补尝装置的作用。 6 维生素B12注射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绘制及含量测定 4 掌握维生素B12注射液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和检测原理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7 复方磺胺类药物中SMZ和TMP的鉴别(薄层色谱法) 8 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 5 4 掌握Rf值及分离度的计算方法。学习薄层板的制备。了解薄层色谱在复方制剂的分离、鉴定中的应用。 熟悉内标法的测定步骤和基本技能训练 结果计算方法。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一般使用方法 。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操作考核 实验课学时总计 36 六、主要参考资料

1. 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华中师范大学等. 分析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李发美. 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孙毓庆. 分析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6。 5. 张正奇. 分析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6. 许晓文等, 定量化学分析(第二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7. 吴性良等,分析化学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 黄世德等, 分析化学(上册).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9. 梁生旺. 中药制剂分析.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0. 马广慈. 药物分析方法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1. 彭崇慧等.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2. 中国化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分析化学》编辑委员会.分析化学. 1972年创刊。 13. 中国药学会主办. 药物分析杂志. 1981年创刊。

14. 杭州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等编写. 分析化学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5.徐秉玖等. 仪器分析.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d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