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记

更新时间:2023-03-28 17:22:01 阅读量: 说明书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记

简答题

1.简述法律的特征。(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 ①法律是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④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2.简述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

③上层建筑中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对法律产生影响。

3.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特点:①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

②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①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③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④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⑤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5.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概念和方式。

①社会主义法律实施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②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主义法的遵守;另一种是社会主义法的适用。

6.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和原则;

(2)公民的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的原则。

7. 简述违法的含义和构成条件。

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由下列条件构成: ①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

②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

③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

④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

8.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可分为哪几类?

法律责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记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1) 违宪责任 (2) 民事责任 (3) 行政责任 (4) 刑事责任

9.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为哪几类? 法律制裁是国家为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而对于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措施。 法律制裁可以分为:(1) 违宪制裁 (2) 民事制裁 (3) 行政制裁 (4) 刑事制裁 10.简述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的含义和意义。

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的意义是: ①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②法律监督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措施和有效环节。

③法律监督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是公民保护自己的最后的法律武器。

11.我国广义的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④社会性的监督,包括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

⑤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这是监督体系的关键。

12.简述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宪法是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特征:

①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

②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特别的程序。 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宗教信仰自由;

③人身自由权利;

④社会经济权利;

⑤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⑥特定人的权利;

⑦监督权利。

1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复兴。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

15.简述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构成。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③国务院;

④中央军事委员会;

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记

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6.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分类

①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

②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17.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①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

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③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

④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

18.简述诉讼法的概念及其种类。

诉讼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的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可分为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

19.简述诉讼证据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客观性,指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主观臆断和虚假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证据; 关联性,指必须与特定的案件有内在必然联系,与案件无关的事实不能作为证据; 合法性,指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证据。

20.简述税法的概念和分类。

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过程中和国家进行税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根据税法调整的具体的经济关系的不同,可把税法分为税收征收法和税收管理法。

21.简述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劳动法是调整关于劳动关系及由劳动关系产生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①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

②按劳分配原则;

③男女平等原则;

④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22.简述环境法的概念和分类

环境法是指调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环境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

23.简述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意义。

①在保护和改善生活与生态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防治污染和其他社会公害,保障人体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有利于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24.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民法基本原则有:

①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记

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③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 ④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25.简述法人的概念和法人成立的条件。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法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依法成立;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6.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取得方式。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在于其权利主体(所有人)总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一是原始取得,二是继受取得。

27.简述合同一般具备的条款。

合同一般应具备的条款:

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②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

③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⑤违约责任;

⑥解决争议的方法。

28.简述承担违反合同责任的要件。

①行为人有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行为; ②要有损害事实,并且损害后果确因违反合同的行为所造成的; ③违反合同的当事人有过错。 29.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构成要件。

①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权益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

②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第一、损害事实的发生;第二、致害行为的违法性;第

三、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侵害人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0.简述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①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②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特殊诉讼时效为1年。

31.简述刑法的概念和我国刑法的任务。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的总称。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①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②保卫国家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③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④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2.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①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求对于所有的犯罪人,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记

③罪刑相适应原则。指根据行为人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大小,决定所处刑罚的轻重。

33.简述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备的特征:①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②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③犯罪是具有应受刑事罚处罚性的行为。

34.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有哪些要素?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①犯罪客体,②犯罪的客观方面,③犯罪主体,④犯罪的主观方面。

35.什么是犯罪客体和犯罪的客观方面?

①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②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外在表现或客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6. 为什么要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怎样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我们之所以提倡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因为它是科学。所谓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

(2)无产阶级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基于对科学预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

(4)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37.试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人是要有道德的。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要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4)要能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就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而且,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也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科学的人生观。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结合。

(3)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环节和一些人身上出现了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倾向,这就需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39.试述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内容和意义。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记

(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其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意义:

①“五爱”是我国人民根本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价值的道德标准。

②“五爱”是我国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③“五爱”为执行具体道德规范创造了条件。

40.试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内容与要求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1)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2)社会公德的内容与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①它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它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③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41.试述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与要求及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1)职业道德是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

(2)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①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

③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十六大报告论述题

考试范围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试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含义和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

①有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障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的实现;

②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纲领的实现;

③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保障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纲领的实现。

2.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试论如何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途径。

(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人民当家作主。

(4)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记

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3.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试论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举产生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并以人大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独特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利。

(3)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4.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试论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巩固国防和民族凝聚力,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关键性作用。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5.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试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加以继承和发扬。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应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应纳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6.结合学习中共十六大精神,试论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必须做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既体现时代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道德的显著标志;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记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3)必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7.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试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为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环节和一些人身上出现了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倾向,这就需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4)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高层次的要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对于人民群众的低层次的要求。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d3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