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更新时间:2023-11-08 11: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商业银行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从它的名词意义来解释就是以吸引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商业银行是百姓、企业、政府等最常用的银行,也是金融体系中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在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其余还有138家城市商业银行和约242家农村商业银行,外加邮政储蓄银行;另外,自2007年3月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99家,其中中西部地区481家,占比60%。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有三个基本经营方针,即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也称为银行经营业务的“三性”方针和永恒的主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阶段。资产管理理论是最早产生的一种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它的发展分为三种观点,即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与预期收入理论。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种银行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可以通过主动负债以增强其流动性。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理论兼顾了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强调资产与负债两者之间的规模与期限搭配协调,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三农”是国之根本,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对推进“四化同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了全面部署。

当前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从以下来分析: 从“三农”自身来看,风险大、成本高仍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可持续性的根本因素。农业是弱势产业,收成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强;我国农业仍以农户经营为主,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经营本身就存在风险高、收益差的特点。加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三农”业务风险。在商业化转型以后,大型商业银行乡镇网点少、服务半径大,加之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三农”业务量多额小,“三农”业务办理成本、管理成本和“三农”服务成本明显偏高。从大型商业银行来看,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农村金融现状和需求变化的因素。大型商业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进程中,在产品研发、客户准入、业务审查审批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城市业务的标准化流程,这套流程还难以完全适应“三农”金融需求。我国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历史新时

期,农村金融需求正发生显著变化,给新时期服务“三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新期待。但大型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客户细分、产品研发、流程再造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国家层面来看,金融服务“三农”的政策、市场和法律环境仍不够完善。一是支持“三农”的税率、利率和准备金率优惠政策亟需改进,主要表现在优惠力度小、政策合力差、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等。二是农村企业诚信意识和农民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信用管理相对滞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很不尽如人意,局部还存在恶化问题。三是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产权不完整,土地、房屋以及相关财产无法进入市场,不能抵押,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重要瓶颈。

商业银行在“三农”问题上应该突出抓好外部环境培育。重点在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适度扩大涉农贷款税收优惠覆盖面,以财政贴息等手段扩大支农贷款效果。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有效控制农村市场利率,在缓解农民利息负担过重的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回流“三农”;进一步下调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适度扩大优惠准备金率适用范围,鼓励大型商业银行更好地筹措资金服务“三农”。加快建设农村信息系统,完善信用档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现代金融知识和诚信教育,强化农村企业和农民信用观念。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地和海域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发证工作,着力解决制约“三农”担保难、

融资难等瓶颈问题。

要深化服务“三农”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对“三农”业务实行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做实以事业部制为基础的资源和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坚持把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与农村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变迁和“三农”客户需求变化,针对性、前瞻性地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满足并积极引导“三农”各类金融需求。

在服务“三农”中应特别注重加强党的建设,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主动深入农村了解“三农”、熟悉“三农”,把农民最真实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出发点。牢记根本宗旨,牢固树立起“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服务“三农”的落脚点。

除了以上问题,当前商业银行在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上也存在着难点,经济资本管理强化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意识和成本意识,使过去因具有国家信用而忽视资本充足的国有商业银行深刻地认识到,资本是稀缺的和有机会成本的。但是,由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从基于职位权利到基于财产的权利”的激励变迁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步到位,同样地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经济资本管理与业务营销不协调。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导向,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低风险的产品和高回报的高端客户的营销力度,才能调整业务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和品种结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面

临产品同质化和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相关产品收益区间收窄,客户拓展与维护比较艰难,但同等规模商业银行之间却仍然热衷于资产规模和账面利润等单个指标之间的互相攀比,而忽视总体的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未能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始终。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工作,涉及所有业务部门,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在业务工作中存在贯彻不到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全面顺利实施。

商业银行应以经济资本和管理为切入点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施全行性经济资本管理。一是通过实施全员培训,使商业银行在信贷拓展、贷款定价、成本核算、改善资产质量等方面自觉运用经济资本管理知识和工具。二是完善细化机制和措施,对经济资本管理中涉及部门业务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定量要求,指导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落实。

另外商业银行应建立有竞争力的经济资本内部市场应用体系。一是按行业进行细分,对优势行业、战略支持行业设置相对较低的经济资本系数;二是按贷款抵押担保方式进行细分,对信用贷款设置较高系数,担保贷款次之,抵押贷款最低;三是按区域分类进行细分,对资源相对丰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银行,设置较低的经济资本系数;四是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和同行业标准对贷款分类中不同的资产设置不同的调节系数。

最后还应建立对行业、业务和产品回报水平的分析。一是要按照

国家统计局有关行业划分标准,对商业银行现有各行业贷款进行抽样评估,测算出各行业贷款平均经济资本回报水平,提出各行业贷款最低回报要求。二是根据各行业贷款最低回报要求,建立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指导贷款营销和贷款定价。三是建立有区域和行业差别的经济资本配置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cu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