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更新时间:2023-09-28 0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李鸿章的功与过

宁夏大学 政法学院 10级法学(1)班 马义朝 12010245824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如此评介李鸿章一生的命运,似乎不尽恰当。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一个背负了百年骂名的权臣,这样评价他的命运沉浮,似乎又有某种哲理。归根结底,是封建末世的机运成就了李鸿章的辉煌,也是封建末世的霉运颠覆了李鸿章。他是天下最幸运、也最倒霉的“挠心鬼”,即令化为枯骨,魂灵也千百年不得安宁。他有什么运道吗?中国人但愿勿生于李鸿章的时代,但愿不要做第二个把自己放在火山口上日夜烘烤煎熬,不知何时就灰飞烟灭的李鸿章。因为他担负不了不该由他担负的家国重任,在夙夜忧思,中心惶惶中,为维持一个朽不堪言的衰败社会,蒙受了深重的耻辱和误解。不是以功臣、良相扬名后世,而是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外交的实施者,执行者而遗臭万年,这是他贪恋富贵权势,迷惑于位及人臣的虚妄光环,违背老师谆谆教诲的报应。中国人谁愿意作这样的李鸿章呢?

李鸿章是桐城派大师,程朱理学名家,有济世安邦之志,经天纬地才具的一代鸿儒曾国藩的学生。1838年。十五岁的他以优质入选,遂随父亲李文安由合肥到北京,拜殿试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氏为师。九年以后,他殿试高中,钦点翰林,和已升为礼部侍郎的老师一样,获得与他当年同样的职衔。在翰林院过了三年多平安的生活,本该由文臣而至六部,拜卿相。但历史却另外安排了他的发迹道路。

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他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1853年4月,刑部侍郎,前翰林院编修吕贤基上书咸丰帝,自请回乡编练团勇,以靖国难,并邀请同乡李鸿章父子协办。李鸿章从此走上了从军旅生涯中谋求进身之阶的道路。在安徽几年,持才傲物,年轻气盛的他被多方制肘,怀才不遇,在处世维艰的局面下,不得已,于1856年转赴九江,投奔老师曾国藩湘军大营,开始走上自己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在曾国藩的精心培育和教诲下,李鸿章锻炼得稳健持重,老成世故,干练敏达,曾氏认为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日定当有成。1861年,为了兼顾东南,保有上海这个重要通商口岸,实现东西夹击江浙太平军的战略意图,曾国藩决心派李鸿章渡江北上入淮,编练淮军。从此使他自成一军,如虎添翼。在平息东南太平军的战争,和后来的洋务运动及平捻战役中,青云直上,直坐到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成为有清一代,汉人位最显赫者。在曾国藩无意权柄、高位,又早逝;左宗棠经营西北,苦于国难,到处消防救火的情况下,湘军因遣散,远戍边疆而式微;李鸿章淮军一支独大。似乎成了大清的擎天支柱,国之藩篱。由是,他也走上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但是,李鸿章不能超越他的时代界限和阶级局限,他和中兴诸臣虽然力挽狂澜,维持着大清帝国的存在,延续了它的生命,却终于无法实现真正的中兴。在清廷昏庸无能,腐朽衰落;慈禧专权,穷奢极欲,纲纪败坏;儿皇帝羸弱,拘谨怯懦;官吏贪赃枉法,醉生梦死的现实条件下,他也只能同流合污,尸位素餐,俯仰之间,惟慈禧马首是瞻,消磨了锐气。他的淮军,在现实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在真空中独存。只能违背老师生前“勤于邦、俭于家、言思信、行笃敬”,“俯畏天命,仰畏人命”,“崇俭约以养廉”,“勤求、致贤、养民、正风气、喜闻诤言”。“立德、立功、立言”的一贯教诲,迅速在帝国的烂泥坑里霉烂了,沉沦了。以至,黄海一战,虽有邓世昌,林永升辈前赴后继,奈何老太太的娱乐享受重于海防和国家安危。海军不能自强,连弹药都不能保证,只能全军覆没,敞开了万里海疆。二十万素日精锐善战的淮军,二十年后,形同一堆朽木,一触即溃。辽东一战,禁不住两万日军的凌厉攻势,兵败如山倒。迫使李鸿章,只能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系于一线之时,艰难地选择战与和。

李鸿章无论怎样权高位尊,说穿了,只是慈禧的一个护院家丁,一只看门狗。他不掌握清廷的国库,除了淮军外,调不动其他军队一兵一卒。他不能左右朝廷的国策,也无法制约慈禧的专权,为所欲为,奢侈浮糜。他只是大清帝国这条破船上的一个舵手,不能违背船长、大副的意志,自由驶向正确的航向。他只有努力地扳着船舵,在风浪中,竭力保这艘破船,能避开风浪,勉力漂浮,不至于很快地沉下去,陷于灭顶之灾。

一个无兵可以一战,无将可以一用,无钱可以支撑,官吏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人心又不足恃的国度,有什么资格、能力、依仗和条件来谈平等外交呢?

于是,在大兵压境,山河破碎的危急关头,知事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的李鸿章只能强打精神,哑巴吃黄连,在谈判桌上,尽量息事宁人,拖延时间,讨价还价,竭力减少割地赔款的数额,来奴颜婢膝地力保大清的江山能够苟延残喘,黎民免于亡国亡家。

一个衰朽的老臣,一个力不从心、无法驾驭局面的脱毛的凤凰,在自己无知而自负,狂妄而矫情,愚昧而骄横,色厉内荏的君主的操纵和掣肘下,在已成饭桶,无力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军队面前,在万里海疆非自己天然屏障的严峻局面下,不忍辱负重,选择谈判求和的路径,他还能选择什么?家国如此不堪一击,何以言战? 言战,当有招之能来,来则能战,无往而不胜的军队;要有胸怀韬略,忠勇坚毅的将帅;要有充足的战争准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储备;要有廉洁勤政、爱民如子,使天下归心、同仇敌忾的良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民众。晚清一样都没有,拿什么来战? 轻言战,轻言爱国极其容易。但其倡议者成分,动因却极其复杂;有真正忧国忧民的志士,有欲捞政治资本者,有巴望借异国之力,消灭淮军,削李鸿章权势者,也有趁机交通外国,火中取栗者。但是,离开了具体国情,综合国力,不懂战略战术,言战就是空谈。如晚清主战的清流派主将张佩纶之流。恰恰在福建马尾海战中,就是丧权辱国的败军之将。他们志大才疏,不谙国情、民情,不知兵,少年轻狂,尚空谈不尚时务。临阵张皇失措,束手无策,只能将左宗棠、沈褒祯几十年心血毁之一旦。 李鸿章生于末世,即令他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他也无法撑起中国这个老大腐朽的封建帝国的屋宇。当海防空虚,黄海海面狼烟滚滚,大东沟到旅顺口尸骸枕籍,血流成河时,满清宫廷还在庆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耗资几千万两。正是“万寿无疆;三军败绩”。“普天同庆;割地求和”。志士仁人,当此衰世,只能仰天恸哭,又能如何?

当时,美国公使密报其国总统曰;“中国完全无准备状态而卷入战争,乃史无前例。其主要原因是统治者之无知及与人民脱节??中国政府几乎无官不贪,无事不贿。上下相欺,大小相欺。中国军队中贪污吃空额、营私,盗窃公物,扣饷以为常。李鸿章之名胜为虚传;彼之左右尽为寄生虫。其之所以有名,概为鸿章待人,注意物资进步而已。其政治见解,则更平常无足取??至于儿皇帝光绪,则深居禁中,为宦官、妇人包围,不能生子,且健康不好,对中国并无前途。今日北京人思逃??中国唯一之出路,为无代价求和,希望总统全力主持”。

从这个外国公使局外人客观的认识中,我们知道:李鸿章为什么必将签署那卖国求和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就是没有李鸿章,还有王鸿章,张鸿章签署那条约。不过更苛刻,赔偿更巨罢了。

李鸿章是一个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老臣,违心地,忐忑不安地签署了本该由慈禧和光绪签署的条约。他是一个罪恶的、腐败透顶的、将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王朝的替罪羊。一个耻辱的符号而已。

中央编译局的俞可平先生在甲午战争五百年祭的座谈会上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一些了解西方的人,和李鸿章为什么会卖国求和?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已感觉到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一个没落的王朝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不惜代价与之衔接,以避一时的亡国之危,要么,与之对峙,而被人家全吃掉。”

1905年日俄战争后的朝鲜有选择吗?他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就被日本一口吞掉了,沦为殖民地。1938年的奥地利有选择吗?他还没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被纳粹德国吞并了,成为其联邦一分子。

但愿我们不要再无官不贪,无事不贿,上下相欺,大小相欺,与人民脱节??

李鸿章的功与过

学校:宁夏大学 学院:政法学院

班级:10级法学(1)班

姓名:马义朝 学号:120102458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cm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