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5:17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层教学的探索

一、引言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上课、

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到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学,而采用整齐划一、齐头并进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违背了新课标提倡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根据我多年从事分层教学的经历,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二、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古已有之。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

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致的。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 “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实质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五个原则:第一、全面与和谐不可分割;第二、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第三、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第四、让学生有可以支配的时间;第五、尊重儿童,尊重自我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传统数学教学受大教学班、45分钟时间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新

第1页 共6页

课标的要求既要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切实可行。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条件

自新课标苏科版教材使用以来,我就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任教班

级取得良好的成绩。我发现学生的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非常突出,数学成绩最差的学生可能是个位数,最好的可能是140多分甚至满分150分。于是我了解了其他任课教师、原小学的数学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尽力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情况,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A)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急待提升;(B)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成绩中等;(C)基础扎实, 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分层进行。当然,对学生的分层也不能长期一成不变, 要定期进行层次的调整, 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迈进。

(二) 分层制定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行动指南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学会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前两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质。比如:探究“从面积到乘法公式”时,我要求A层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法则和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B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C层学生能够做一些拓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学生通过努力一定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秀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三) 分层上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环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状况和教学目标,注意内

第2页 共6页

容的难度和坡度,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如七年级数学例题,分解多项式16(a-b)2-9(a+b)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x2-9;(2)16х2-9y2;(3)16(a-b)2-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1)、(2)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3)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尽可能的掌握。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 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暗示B层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四)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步骤

作业要分必做和选做两类,否则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助长抄袭现象,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状逐渐上升。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布置了以下的作业: ① 熟记勾股定理,默写5遍

② 求下列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

16

X 34 X 16 X 5 12 20

③ 矩形的周长为34cm,长为12cm,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 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ACB=90°,AC=3cm,BC=4cm,则线段CD的长是多少?

第3页 共6页

C

A D B

⑤台风将路边的一棵大树刮断了,丁丁同学在台风过去后,去测量了有关数据,测得大树折断处离地面1.5m,树梢到树根处3.6米,则这刻大树原来多高? A层学生做前两题;B层学生做前四题;C层学生五题全做,虽然B层学生和C层学生的题量较大,但出于他们领悟了勾股定理,所以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③、④题可以作为A层学生选做的题;⑤题也可以作为B层学生选做的题;C层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选做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保障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必要保障。分层辅导学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学生尽可能的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 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B层学生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C层学生除了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 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 难度稍低的题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促进进步。

(六) 分层测试、评价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动力支撑

对学生在教学上分层要求,测试、评价上更要分层进行。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功能和反馈功能等。考试时严格按ABC分层设置试题,A B C三层学生依次增加题量,折算计分,总分相同。这种分层命题测试既不会使学困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秀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分层评价时要根据各层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归纳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这

第4页 共6页

应该是分层教学的动力支撑。

分层测试、评价的目的是逐步树立A层学生的学习信心,挖掘B层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C层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前的评价是“唯分数论”,究竟考个位数的同学是不是就是一无是处呢?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名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止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有人说,教师认为学生是魔鬼,学生就会变成魔鬼;教师认为学生是天使,学生就会变成天使。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帮助,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对于A层学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成绩,即使某位同学考得不好,只要他确实尽了力,我觉得同样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B层学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C层学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正确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方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段学习的准备。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四、反思

我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历次成绩测评中本班成绩均

高于其他平行班级。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是我的分层教学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找到展示自己的机会。

对分层教学我有如下思考。首先,分层教学对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态度、方法策略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在备课时,要兼顾各层学生,想想C组怎样提高,B组怎样接受,A组能否掌握;其次,我所采用的方法属于个人行为,平时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是太多,如果放到教研组里有计划地尝试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分层教学将会做得更好;第三,只有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分层教学才会永葆青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上

第5页 共6页

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第四,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千万不能使用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等称呼,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

总之,传统教学法因为要照顾全体,往往没有强调个体,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做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探索过程中艰苦而又有意义。当然,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科学、合理、正确的将理论融于实践,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分层教学一定有其生命力,只要大家改变观念,以学为本,创造性的工作,一定能最大限

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掘。

第6页 共6页

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第四,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千万不能使用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等称呼,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

总之,传统教学法因为要照顾全体,往往没有强调个体,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做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探索过程中艰苦而又有意义。当然,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科学、合理、正确的将理论融于实践,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分层教学一定有其生命力,只要大家改变观念,以学为本,创造性的工作,一定能最大限

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掘。

第6页 共6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c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