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04 18: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说 课 稿

单位:太和县民族中学 电话:15156837722 说课人:魏道琪

12.3.1 等腰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他是研究其他图形的

基础,作为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

探索和掌握他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

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等腰三角形”是学习了“轴对称”之后的一节新

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与总结,又能

对后面学习的“等边三角形”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对

后面学习的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

“等腰三角形”共两个课时,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包

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鉴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有知识、

有应用,并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即要

注重知识的探究,又要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更要注重学生能力

的培养。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a、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b、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

算。

(2)数学思考:a、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

维。

b、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a、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

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b、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

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

力,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

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

自信心。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2)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5、课前准备

多媒体、三角板、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和剪

刀。

【教法分析】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遵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

的教育原则,他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

程,按照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师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

导者、合作者的发展方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1、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分析、猜想得

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讨论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

2、 针对新知应用,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分析】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所以

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观察、

实践、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获得新知;通过讲练结合,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等腰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3、例题分析

【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以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教路”,给

学生指出一个简捷的“学路”。具体教学过程分以下六个环节:

1、 图片欣赏,感官触动(课件1)

回忆小学已经知道的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腰,底边,顶角,

底角等概念。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

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

夹角叫做底角。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回忆,思考引出课题,同时给出等腰三角形及

相关概念。

2、 创设情景,引出概念(课件2、3)

活动1:(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图中虚线对折,并按教

材要求剪去阴影部分,再把他展开,得到什么图形?

(2)上述过程得到的三角形ABC有什么特点?

<设计说明>

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索新知(课件4)

活动2:(1)活动1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

其中重合的角和线段,填入下表:

(3)你能猜一猜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说说你的猜想。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

“等边对等角”)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归纳出三角形的性质1,在这个

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品质

3、 推理论证(课件5、6、7)

活动3(1)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3)如何证明?

<设计说明>

让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三种辅助线做法,选一种证明。

根据性质1中三种辅助线的做法,结合前面表中所填内容,得出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设计说明>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

性,提高推理能力。 5、体验新知,学以致用(课件8、9 、10

课堂练习1:

(1)填空:在等腰三角形中, ①已知顶角为70°,其余两个角分别为__________。

②已知底角为70°,其余两个角分别为__________。

(2)如图,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

AD是底边BC上的高,则∠∠,

∠BAD= ,∠DAC= ,BD= = .

例题:如图,在ΔABC中,AB=AC,点D在AC 上,且BD=BC=AD,求ΔABC各角的度数。

课堂练习2: (1)填空:

①已知一个角为70°, 其余两个角分别为___________。

②已知一个角为100°,其余两个角分别为__________ 。

(2)如图,在ΔABC中,AB=AD=DC,

∠BAD=26°,求∠B和∠C的度数。

<设计说明>

通过练习和例题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

D C 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巩固所学知 识,同时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老师也可以了解

学生学习效果。

6、 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设计说明>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内容,理顺知识点,归纳常用辅助

线的添加方法。

7、 注重个性,布置作业

课本 第51页习练习第1题

第56页习题12.3第4题

<设计说明>

课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12.3.1 等腰三角形(学案)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

在△ABC中,

∵ AC=AB( ) _ B_ C∴ ∠B=∠C ( )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

的高互相重合

在△ABC中,AB =AC, 点 D在BC上

1、∵AD ⊥ BC

A∴∠ = ∠ ,____= 。

2、∵AD是中线,

∴ ⊥ ,∠ =∠ 。

3、∵AD是角平分线, BDC∴ ⊥ , =

证明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已知:△ABC中,AB=AC

A求证:∠B= C

证明:在△ABC中,AB=AC,作底边

BC的中线AD,

在 △ BAD 与△ CAD 中 BDC∵AB=___

BD=___

AD=___

∴ △ BAD ≌△ CAD( )

∠B= ___

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

方法1:已知:△ABC中,AB=AC,AD是△ABC 的中线

求证:AD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

A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运用

1)填空:在等腰三角形中,

①已知顶角为70°,其余两个角分别为__________。

②已知底角为70°,其余两个角分别为__________。

(2)如图,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则∠B= ,∠C= ,∠BAD= ,∠DAC= ,BD= =

反馈练习

小试牛刀

(1)填空:在等腰三角形中

①已知一个角为70°, 其余两个角分别为___________。

②已知一个角为100°,其余两个角分别为__________ 。

(2)如图,在ΔABC中,AB=AD=DC,

∠BAD=26°,求∠B和∠C的度数。

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b7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