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与学生沟通

更新时间:2023-12-10 18:11:01 阅读量: 论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浅谈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浅谈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申小敏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摘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语言是交流最主要的手段,在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外,还要善于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

关键词:沟通;教师;学生;有效

日前,某高校的一项调查中显示,31.37%的大学生从不与老师沟通交流,47.06%的大学生认为老师的生活指导作用不大,71.57%的大学生有烦恼从不向老师倾诉,90.2%的大学生找老师只为了办理必要的手续。据有关调查报告称:“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日益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师生适当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理想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要想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我个人认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沟通能力,以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那么,如何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呢?

一、沟通——从转变教师角色开始

教师要想与学生更好地沟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并建构师生关系。在我国古代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力量。进入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的地位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由传播者向求知者转变。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基于知识而产生的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一种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对话关系。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过:“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生更需要关爱。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自己追求独立,渴望成熟,期望被人认可的一面,更有自己需要别人关爱的一面。特别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刚刚渡过高中那种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照应,虽然已经“长大”,但仍有父母呵护的时期,骤然来到大学校园,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处在一个同样是懵懵懂懂的青年群体当中,特别需要老师、辅导员的关心和爱护,与他们进行沟通,必须坚持关爱第一的原则。如果教师仍然高高在上对学生耳提面命、粗暴说教,必然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甚至是抵触、敌对,沟通就无从实现。因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沟通角色,与学生建立一种人格平等、互动密切、氛围和谐、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唯有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二、沟通——信任是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要想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信任是前提。那么,教师怎么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呢?

(一)教师要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但对学生的心身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而且它在教育教学中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高超驾驭课堂的能力、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可以增添教师的个人魅力。如若教师在学生心中缺乏应有的人格魅力,那势必将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学问精湛,品德端正,公正无私,人格高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无声的语言感染和带动学生,进而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使学生信服,产生自愿与老师沟通的积极情感。

(二)教师要充分倾注爱心

这是与学生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高尔基说过:“谁爱学生,学生就爱他;只有爱学生的老师,他才可以教育好学生。”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也才能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学生的忧虑当成自己的忧虑。只有学生感觉到老师热切的爱时,他们才会把老师当做最可信赖的人,并毫无保留地将心灵的大门向老师敞开,告诉你他内心深处的秘密。教师以爱育人、以情动人,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你的关心和爱抚,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所以,教师要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学生的真心和家长的放心。

三、沟通——理解是基础

我省教育家汪广仁说过:“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这意味着教师要抛弃对学生的偏见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的立场,将心比心。教师应尽可能地接触学生并且了解学生的兴趣热点,多渠道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弥合师生之间的由于年龄、阅历、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所造成的代沟,增进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力求达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四、沟通——方法是关键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最需要体现其工作艺术性。

(一)教师要掌握准确使用语言的艺术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并收到预期效果,不仅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敬业精神及其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密切相关,而且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教师即使有深厚的知识及理论储备,也要“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理智和心灵”(汪广仁语),所以必须讲究语言艺术。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人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教师每天都与学生接触,频繁交往,如果能注意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必将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选择最佳时机与学生进行沟通,会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与其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鼓励、安慰和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最佳时机。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艺术的语言,切中问题的根源,真正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促其决心扬长避短,争取在各方面都有发展。向学生讲明一个人犯错误或者有缺点是难免的,关键的是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的道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沟通的气氛缓和宽松,做到抓住点子,以理服人。

(二)教师应该创造沟通的渠道

人与人沟通的渠道很多,例如面对面的交谈、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微信、QQ等网络平台。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沟通特点,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建立有效的沟通。

1.师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在面对面的沟通中,需要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提高语言交往的能力。真正的教育应是心灵的对话,教师要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会善待和宽容,体验自信和成功。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宽容学生,真诚的赞美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升他们自信的程度。而对于学生在行为上的错误,教师应理解、帮助他们,而不要挖苦打击。这样一来,师生的关系将得到质的飞跃,沟通将会更融洽。

2.网络聊天工具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网络聊天工具很多,学生喜欢用经常用的主要有QQ、飞信、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利用即时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能拓展师生沟通的时间与空间,拉近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了解不断深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和信息拥有的对称性,强沟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信誉度。以QQ为代表的

即时聊天工具,方便大学生与外界进行文字交流,也可进行语言通话、文件传输、网络资源共享、发邮件等,全快捷地传送信息,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平等对待他们,在爱心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握沟通的恰当时机,采用艺术性沟通方式和无处不在的沟通途径,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收到教育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J].学术探索探索理论研究,2002(07).

[2] 杨子仪.论辅导员如何用心理学知识与大学生建立关系[J].学术探索理论研

究,2011(09).

[3] 祁成军.师生关系:权威解体与理性共建[J].班主任之友,2003(10).

[4] 王春燕,张育.消除逆反心理培养师生情感[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04).

(作者简介:申小敏,女,苗族,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6年1期)

篇二:浅谈老师与学生的沟通

走进学生心灵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贵州省瓮安中学 王永奇

内容提要:当今的教育已经是突飞猛进的时代,面对教育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化,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单一途径发展成多元化。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是我们教育的职责,是学生终身良好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合作与交流能力将成为学生的宝贵财富!怎样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就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的探讨。 关键词:培养 合作 交流 调查 分析 实施 成效怎么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现代的高中生面前。如果不慎,不多想办法,多与学生合作与交流,是无法叩开学生的心扉,就更不用谈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了。对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千完切忌学生有问题才找其谈,平时就可以探讨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我平时就要鼓励学生多说话,要说实话、心里话,个别交流还需要保密,控制好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权利,让他们感觉得到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长者,也是他们亲密的、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才有师生的合作与交流。下面是一位学生给我的一封信。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在写这篇认识之前,先祝您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步入高三了。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荒废了太多的时间,学到的东西却寥寥无几。可是面对这些,除了空空的叹息,深深的遗憾和悔恨的泪水之外,还能有些什么呢?看到高三的学生离开,内心充满惆悵与无望。

高三了,心里隐隐的有了一丝紧迫感,害怕自己考不起,害怕看到家人,老师失落的眼神。也曾悄悄地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再玩了!”可是,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三分钟的热情,根本坚持不了多久?我不知道自己何时变得如此颓废?如此不堪一击?曾经上进,优秀的我到哪里去了?每次走到母校那边,碰到初中的老师,面对他们的询问,我无言的低下了我的头。

曾经我把这些问题的根源归咎于家庭,老爸与老妈的一次次硝烟战火,成了我开脱责任的理由。他们彼此之间的伤害,成了我心里难以抹平的伤痛。因为,几乎每次战争过后,他们都会把矛头指向我,处于青春期的我,

本来叛逆的心变得更加叛逆,于是我开始放纵自己!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今年开学的前三天,我都没有来上学,因为我爸在一天晚上动手打了我妈(再一次),我妈离家出走了,不知去向。三天时间没有和家里的任何人联系,第四天,她来到城里找到我,面对她的到来,我狠狠地哭了一回。或许,那是我有生也来哭得最厉害最伤心的一次,面对她对我所有的好,我都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因为,我认为是她给了我深深的伤害,可慢慢地和她一起生活了几天之后,我对她的态度完全发生了改变,我不再恨她,凝视我面前的女人,她显得异常的苍老与憔悴,我不知道她暗地里承受了多少伤痛?那一刻,我的心痛了,为她,为这个为了我操劳了那么多年的女人心痛了,回想起自己曾经对她的伤害,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她默默地承受着所有的一切。她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女人,她愿意为了自己的丈夫、孩子默默地付出自己一生。可是,我就不明白,老爸为什么就不懂得知足呢?无形之中,对我老爸我多了些恨意!我在心里暗暗地发誓,等我有出息的那天,我一定要把我妈妈接走,好好的孝顺她!!

于是我开始学习,只因为落下的功课太多,知识链接不上,学习再一

次打碎了我的梦想,我真的不想放弃,但有时候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地就会走神;我也不想上课睡觉,但是仍然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我努力地控制这一切,可是都是无济于事。于是更加的放纵自己!!!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破坛子破摔吧!现在,我爸爸改变了对我妈妈的态度,经过很多人的劝说,他或许想通了吧!学会了珍惜,现在他对我妈妈很好!家里也少了硝烟战争。

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不争气,很让你们失望的人,我也一度的认为你们已

经放弃了我这个无药可救的学生。每次都说要好好的学习,不让你们失望,可是每次都坚持不了几天,说多了也就变得麻木了。我很意外,那晚你找我谈话,也让我深深的知道,您还没有放弃我。经过你的细心教诲,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高考也快到了,我想听从你的教导,努力地学习这一年,不管能不能考上大学,只求一个无悔。

在此,我真心地希望王老师能再相信我一次,我想,或许这样会可以

多给我一点信心哦!我也相信,这次的我不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也想请王老师监督一下我,如果看见我打瞌睡,你一定要毫不客气地把我叫出来站起。对现在的我,你一定不要手下留情。不管我犯什么错,您一定要严惩不贷,我也知道学习需要自觉性,可是现在的我因为以前太放纵,自觉性很差。不过,我保证,我一定会尽力去克服!在此过程中,给王老师带来的麻烦我深感歉意;对王老师您给予我的照顾与帮助,我向您表达我深深的感谢。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当我读完这封信后,我的心情是不平静的。使我想到从这封信里看到一些问题:学生内心充满惆悵与无望—害怕升学的压力、家庭矛盾、内心的失落、青春期叛逆、学习毅力

的脆弱、对母亲的误解等。产生的原因就是缺乏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使各种问题都一个人扛,没有到合理的疏散,及时的释放内心的负担。

当时,我就想到应该写点什么,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文,仅供大家探讨,希望为大家的教育教学服务。

合作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为了更好的合作,没有合作就没有交流。师生在教学上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提高教育效果,增进师生的亲情感。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地我在教育一线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蓦然回首,我发现在教育学生方面,存在着很多方法与策略,恰当的方法可以弥补你教法上的不足。可以成就学生美好的人生。老师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是每一位教师都会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引导好教育好学生,常常需要与学生合作与交流。可是,作为教师,有时难和学生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的关键是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就这方面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沟通准备阶段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与这个学生沟通,沟通的问题是什么呢?在现实社会里,由于社会发展的加速,学生所表现的形式也在发生改变 。现在

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早恋现象、违纪违规现象、手机入课堂现象、网瘾现象、留守学生现象、单亲家庭现象、家庭矛盾现象以及厌学等。只要教师了解了该学生是存在单一问题还是多一问题,才便于分析与处理。

其次,了解沟通形式应该多样化。第一现代社会发展了,不一定像过去那样,需要我们利用书信形式沟通,大家觉得麻烦,现在好呀,可以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沟通——手机交流、电脑QQ交流、视频交流等,多方便呀?学生会感觉到你就在他们身边,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相融,此举缩短了我们和学生感情上的距离,是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学生也是有感知力的,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方式会让他觉得老师的确就在身边,是自己的好朋友,他就会更加尊重老师,信任教师。第二、利用班会时沟通。利用班会时间,以真挚的感情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反邪教教育等。可以介绍有伟大成就人物的感人事迹,还可以随季节性发展变化进行信息宣传,或知识辅导、大家身边熟知的成功事迹等随机教育。这样凭借日常的、大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长期熏陶作用,使学生时时处处都沐浴在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时时刻刻都体会到老师的真情所在。 第

三、利用课间活动时间合作与交流 。在课间,教师可以在班里或校园转转,和学生聊聊天,适当和学生开开玩笑,这

样可以调节气氛,融洽感情。如每当老师换上新的衣服,有的学生会兴奋地喊起来:“老师真帅!老师真精神!”于是学生们笑,我也笑,这样的小插曲不仅会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会充实学生的课间生活,还会预防或避免一些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四、利用作业批语合作与交流 。作业批语也可表达老师对学生的点滴关心。如: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在学生过生日,某学生家中有困难之时,优生产生骄傲心理,后进生有闪光点的时候??以作业批语的形式悄悄送去老师的点滴爱心。作业批语以其特有的情感交流形式,在独特的“两人空间”里架起理解的桥梁,为沟通师生感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五、利用创建班级文化建设合作与交流 。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师要有一种把心灵沟通的思想教育渗透到每一次活动中的意识,如放手让学生创办班级黑板报、手抄报、建图书角、学习园地、早晚唱激情昂扬的班歌等活动。活动中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各展其能,用非语言的形式给学生一定时空,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感受合作与交流成功的快乐,师生、生生协作的力量。 第六、利用课外集体活动促进合作与交流 。教师参与组织集体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当中去,为学生乐而乐,让他们把老师看成自己的大朋友,此类活动有利于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比如,组织学生一起排练节目,一起与学生打扫校园卫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篇三:浅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浅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柞水县城关小学张宁

内容摘要: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使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要积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教师就要通过一次次成功的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字:班主任 学生 沟通艺术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沟通是人与人联系的桥梁,是人们情感重要的媒介。

与人相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少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使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要积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

育。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进步

任何人都喜欢听别人赞扬,少年儿童更是如此。他们从表扬和批评中最能了解他们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能得到别人公正评价和赞许时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少年儿童的这种心理需求很强烈,在他们心目中,教师的评价和赞许具有权威性,所以更能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激发强烈的自信和向上的力量。

班上有个男孩,脑子灵活,却也很顽皮。刚接这个班时,他时不时就发动班上几个和他要好的同学去欺负班上的小个子同学,和同学出现小摩擦,不由分说就带着他的“伙伴”去打人,每天的作业也是马马虎虎,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真让人头疼不已。到了第二学期,学校举办艺术节,为了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演出,我和指导老师在全班进行海选。看到这个学生的动作时,我发现这孩子协调性不错,再多练练,应该会演得很好。我就对指导老师说了我的看法,指导老师也觉得可以,我们就决定让他参加演出了。他听到我和指导老师的话高兴得直点头。在排练的过程中,他非常认真,老师教的动作,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总是累得满头大汗。慢慢地我发现他写字认真了,作业也更整齐了,也没用听到

他和同学打架的事了,有时候班上同学有事了,还主动想办法帮忙,夏天到了,他每天都主动给教室洒水。在期末考试中,他各科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青少年冲刺的兴奋剂,是学生成绩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并巧妙地及时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增强他们进步的信心。教师用赞许将爱心传递给学生,学生将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教师。

二、爱护学生,令学生感激

感激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因为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有好感;二是对于施恩者怀有热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报答恩情;是建立在感动基础上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对教师有了感动和感激之情时,他们会因为感激和信任教师而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同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教师应多关心学生,对每个学生做全面的了解,从细节入手,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

小燕是个乖巧、听话的女孩,可她身体瘦弱,经常生病感冒、发烧。我就经常提醒她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告诉她要多锻炼让身体更结实,少生病爸爸妈妈也会少受累。有一次,小燕又发烧了,连续打了一个星期针,可还是引起了肺炎。那天下午,她妈妈来接小燕,我问了孩子的情况,知道孩子更严重了,我摸摸孩子的头,对她们说,小燕精神

状态还不错,一定会战胜病魔,很快恢复健康的。听了我的话,小燕也像受到了鼓舞,坚定地说:“妈妈,我不怕,我过几天一定会好起来的,您别担心。”此时,小燕的妈妈眼中溢满了泪水。

三、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巴金说过:“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懂得,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便可以少犯错误。”我的孩子正上小学,我也是一个家长,我经常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所以也能理解班级中学生的心情,事事都能以孩子为出发点,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为他们解决各种困扰,赢得孩子的敬爱和信任。

为了让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我每天都布置家庭作业。每次检查时,都有个别学生要么没有做完,要么说忘记带来了。我总是严厉地批评他们,可学生并不理解,觉得老师太严厉。后来没做作业的就抄作业、找借口撒谎,没带的就用十几分钟补写,结果字迹潦草,错误满篇,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当我的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他平时细心、认真,可偶尔也会忘记作业内容,也会把写好的作业丢在家里。我意识到孩子犯这些错误是很正常的,不能过于苛求孩子做到百分之百完美,不出现一点问题。后来,再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不再苛责他们,而是耐心地给他们讲做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听他们没带来作业的原因,给他们分析如何避免这种

情况发生。学生感受到老师态度的变化,体会到老师的用心,时间一长,学生和我更亲近了,作业也完成得更好了。

四、用真诚换真诚,达到情感共鸣

教师要想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应该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比如,一个即将要转学的女孩子说:我马上就要离开这个学校,离开熟悉的老师、同学,现在走这么远,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如果老师忽视学生的情感,不能体会学生的内心,可能就会说:你去条件更好的地方读书,多好呀,没什么好担心的。或者会说:人总要学会适应新环境,要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样就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如果老师说:一个人离开熟悉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产生不安的心理,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这样学生就会认为自己被理解、尊重,就会敞开心扉和你交流。

五、 积极聆听,增进理解

当学生犯错误时,很多老师习惯于采取批评的教育方法。这并不是最正确的方法,也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要使问题得到本质上的解决,教师还需学会聆听,只有积极聆听孩子的诉说,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聆听时聆听者应该凝视对方,但目光接触的时间不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az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