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热点 科教兴国

更新时间:2023-12-15 03: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届高考历史 短期热点 科教兴国

【热点背景材料】

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消息:北京时间2012年6月22日16时许,蛟龙号回收至母船甲板,潜航员顺利出舱,完成本次海试第三次下潜。本次下潜最大深度6963米,取得矿物样本,生物样本,沉积物样本,深海水样。

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组合体,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北京时间6月24日12时55分,在航天员精准操控下,我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取得圆满成功。

【热点常备考纲】

1.古代东西方的科技和教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必修)。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必修)。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必修)。

(4)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必修)。 (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必修)。 (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选修)。

(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杰出的科学家(选修,古代史部分)。 2.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教育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

(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必修)。 (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必修)。 (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选修)。

(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选修,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3.近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教育

(1)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必修)。 (2)现代世界科学技术(必修)。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世界近现代史部分)。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选修,世界近现代史部分)。

【热点考点重点】

1.古代东西方的科技和教育

(1)中国古代的科技:①四大发明(必修)。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李时珍(选修)。 (2)中国古代的教育:①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必修+选修)。②汉武帝时期的儒学教育(必修)。③黄宗羲对学校的重视(必修)。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的育才措施(选修)。

(3)古代西方的教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选修)。

2.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教育

(1)近现代中国的科技: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思想(必修)。②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必修)。③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必修)。④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李四光(选修)。

(2)近现代中国的教育:①洋务派的教育实践(必修)。②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的办学方针(必修)。③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文革”前、中、后)(必修)。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选修)。 3.近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教育

(1)近现代世界的科技:①经典力学(必修)。②进化论(必修)。③相对论(必修)。④量子论(必修)。⑤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牛顿、爱因斯坦(选修)。

(2)近现代世界的教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选修)。

【热点考点重组】

1.古代东西方的科技和教育

(1)考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必修)。考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2)考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必修)。考点:汉武帝时期的教科书、教官、学校(太学;郡国学)。

(3)考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必修)。考点: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4)考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必修)。考点:黄宗羲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5)考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必修)。考点:①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②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③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④历法和农学(《授时历》和四大农书)。⑤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6)考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选修)。考点:王安石变法的教育措施(重编教科书;改革科举制)。

(7)考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杰出的科学家(选修)。考点:①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③李时珍。 2.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教育

(1)考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考点: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思想。②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及教育实践(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③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的办学方针。

(2)考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必修)。考点:①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②袁隆平与杂交水稻。③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3)考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必修)。考点:①人民教育的奠基。②动乱中的教育。③教育的复兴。

(4)考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选修)。考点:戊戌变法法令中的文化教育。 (5)考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选修)。考点:①詹天佑。②李四光。 3.近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教育

(1)考纲: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必修)。考点:①经典力学。②进化论。③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2)考纲:现代世界科学技术(必修)。考点:①相对论。②量子论。③现代信息技术。 (3)考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考点:①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文教措施。②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教育近代化。③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化教育措施。

(4)考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选修)。考点:①牛顿。②爱因斯坦。

【热点高考真题】

01.(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02.(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3) 《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

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03.(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1)日本《养老律令?学令》中规定学校须行“释奠礼”,以祭拜

孔子。该规定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12世纪 04.(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05.(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06.(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07.(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08.(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09.(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2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10.(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2.(2011年重庆卷文综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该学者是 A.裴秀 B.郦道元 C.沈括 D.徐霞客

13.(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14.(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5.(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16.(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17.(2011年安徽卷文综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18.(2011年广东卷文综22)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19.(2011年重庆卷文综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0.(2011年重庆卷文综22)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应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特征方面的认识,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A.哈维 B.拉瓦锡 C.道尔顿 D.拉马克

21.(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0)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 达尔文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22.(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0)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23.(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15)宋人邢员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24.(2010年北京卷文综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

均有意联合展开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书》

25.(2010年福建卷文综20)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26.(2010年广东卷文综2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

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

27.(2010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1)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 普朗克 B. 麦克斯韦 C. 玻尔 D. 爱因斯坦

28.(2010年江苏卷历史20)“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29.(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40)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的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 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1)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欧洲中世纪和中国古代地图的功用。(4分)说两种地图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背景。(4分)

30.(2011年四川卷文综37—(3)、(4))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 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至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图9、图10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2分) 材料四

“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 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道子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 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

智力资源以及邮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 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11分)

31.(2011年重庆卷文综37—(3)、(4))

材料三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4分)

1969 1970 1971 美国 中国 苏联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一个空间站 上述事实表明当时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处于领先世界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13届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

14.(2013届安徽省池州一中高三上期一次月考文综)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数据的原因有

项目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A. ①②③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②发展农业的需求 ④科举取士的促进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①②④

15.(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上期一次检测文综)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16.(2013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复读班摸底文综)《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7.(2013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摸底联考历史)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当然,这一论断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并能在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这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老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8.(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一模文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这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下列哪位也提出类似观点?

A.荀子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

19.(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一模文综)网易新闻网:尽管30多年过去了,但很多人仍习惯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赤脚医生??”话里的身份可以无尽的更替,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感激。这里所说的“追忆、感激”主要是对

A.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的肯定 B.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肯定

C.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制度的肯定 D.邓小平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肯定 20.(2013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期一次模拟文综)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21.(2013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回头考历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

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过巨大影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十四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材料三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科技发展的差异性,并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原因。(6分)

[来源学科网]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

今日的强盛”这一问题 。(4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

22.(2013届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对比500年》

材料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的经济原因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3分)

(3)观察材料三的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图2的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图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9分)

23.(2013届广东省陆丰市高三五次综测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神六”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地面。航天人说:“古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

材料二

材料

三 推迟后的中俄合作火星探测计划将于2011年发射升空,并将首次综合开展具有挑战意义的深空探测行星无线电科学实验和研究。中国“萤火1号”火星科学探测工程的推进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飞出地月系统的深空探测历程,同时也标志着行星无线电科学正

式纳入了我国行星探测的体系。

“萤火1号”火星探测器外观示意图

材料四 2011年11月8日,“萤火1号”与俄罗斯的采样返回探测器一起发射升空,将“萤火一号”和“福布斯-土壤”送入太空的是俄罗斯“天顶-2SB”运载火箭。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波波夫金于2011年11月9号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向外界宣布,搭载有中国“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未能按计划变轨。他说:“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沉重的深夜,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找到这个太空飞行器。终于确定了它的位置,并且查明,其发动装置没有工作,两次点火都没有成功。”这意味着,中国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发射以失败告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说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对此你有何感想?(8分)

(3)你认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10分)

(4)如果看待材料四所述的航天挫折。(4分)

24.(2013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期一次月考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 105年)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引自《后汉书?宦者列传》

材料二 造纸术发展大事记

——引自戴家璋《中国造纸技术件事简史》(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我国2004年机制纸总产量4950万吨,高居世界主要产纸国第二位,应该算是一个造纸大国,但是,绝不是造纸强国。??但人均依然只有 42公斤,远远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近年来,已有6000—7000家小型造纸厂宣告停产,大部分是由于未能妥善解决废水污染附近水域被勒令停产的;已有少数是基于产品质量和成本难以在市场上竞争而不

得不停产。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还会不断发生。

——引自钟香驹《从造纸术摇篮到造纸工业现代

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原因和影响。(4分)

科§网Z§X§X§K][来源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纸术的改进、推广、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均产纸量远远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主要原因。(5分)

(4)根据以上材料,从中国造纸术的兴衰发展中,你能够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

25.(2013届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二次质检历史)教育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学校以经学为教材,实行“尊孔读经”。

——《汉代的教育》

材料二 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以1636年哈佛学院的建立为开端。随后1693年美国南部建立了威廉?玛丽学院,1701年康涅狄格创办耶鲁学院。这三所最早的学院都以培养传教士为主要目标,完全照搬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体制。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设神、法、医等学科,而哈佛学院仅设神学科。如果从事医、法工作还需到英国留学。??这个时期共建九所学院,均为私立学校,收费高昂,只有少数富家子弟才有资格入学。??显然不敷需要,而且这九所学院均集中在东部城市,更是难以适应西部和南部各州的发展。

——刘建芳《试论教育改革在美国近代化过程中的

作用》

材料三 (伪满时期,五常县国民优吉小学)校长是个说了不算的中国人,副校长是个留着小胡、矮矮的、口气生硬的日本人。取消了国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每周就上日语、满语、算术、美术四门课程。日语课上,要求大家一律说日语,其中有专门的“建国精神”教育,主要就是灌输“日本亲善、共存共荣”思想??“朝会”上,全体师生要升伪满“国旗”,唱伪满“国歌”,面向东南日本东京皇宫方向给日本天皇敬礼??1935年5月2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为了报答其主子,访日归来后颁布了《回銮训民诏书》,要求国民必须与日本“一心一德”,每校一份。每周一都会有周会,校长会毕恭毕敬地把溥仪的诏书举过头顶捧出来,领着大家进行诵读。

——《殖民教育十四年 身心伤痛七十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武帝时期学校教育为何“尊孔”?(2分)依据材料二,归纳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在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而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2分)

(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2分)。

26.(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上期一次月考文综)(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今之所谓新教育者,亦多端矣。日练习主义之教育,日试验主义之教育,日实用主义之教育,日劳动主义之教育,日人格主义之教育,日新理想主义之教育,日自学辅导主义之教育,日杜威之教育,日蒙台梭利之教育,日欣斯凯泰奈之教育,日爱伦凯之教育,纷纷逞说,各有优异。如临百戏斗巧之场,如入万花争妍之圃,前瞻后盼,耳目眩瞀,诚令人昏迷颠倒。莫知所始从也。

——姜琦《何为新教育》,《新教育》第1卷第4期(1919年5月)

材料二 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之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主义。

——陶行知《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第4卷第4期(1922年4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教育兴起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教育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教育的影响。(8分)

06. 【答案】:B

【解析】:熟悉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题中材料所指是李鸿章的经历,他是道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顾炎武(1613- 1682年)生活与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与同一时期,即17世纪。郭守敬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与18世纪的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关汉卿生活与元代,大约

是13世纪,莎士比亚(1564---1616年)。故选A项。

18. 【答案】:C

【解析】:审题扣住关键词,由“牛顿观念的破产”可知该理论解决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危机,

【解析】: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

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 25. 【答案】:B

响;(4分)第四,总体评价。(2分)②评析须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解析】:

(3)建国后(1949年以来),清华大学第一次调整为单一工科院校,是为了培养有计划大

33.

在于封建专制制度使这些发明或发现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而专制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不具有扩张性,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中国当时社会的现实。 04.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表格中7项占总票数的95%以上,而中美、中日关系占了45%,A 项正确;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打破核垄断有关,所以B项错误;从网友投票数可以判断C、D两项正确。 12.

【答案】:B

【解析】:综合材料当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处于领先世界状态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④

的变化,即是C项。 20. 【答案】:C

【解析】:题中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重、轻、完、伤”都因是否能否适当地重要贤才,即是C项所述。

(1)此题考查的是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古代的科技大多数是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

【答案】:

(1)主要原因:竹简、木简沉重,不便携带;缣帛昂贵,不利推广。(2分)影响:使造纸

殖民统治的目的。(2分)

(3)教育的发展状况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联系。(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a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