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精选多篇)

更新时间:2023-09-26 05:04:01 阅读量: 教学工作计划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公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学会做读书笔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的智与勇,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发现智与勇,感悟智与勇,表达智与勇,赞美智与勇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最后提炼为对祖国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蕴含的意思,感悟晏子的智慧和勇气

【教学方法】

1.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读课文请学生思考:(找出楚王说的一句话)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2.理解晏子语言中蕴涵的意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抓住“你从晏子的话中读出了什么?”这个问题来衔接楚王和晏子的三次交锋

3.抓住晏子语言中的技巧,积累语言晏子夸奖首都临淄人才济济时,运用了推理、夸张、打比方的方法联系晏子说的原话,使学生对“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三个成语的积累和理解水到渠成

4.在欣赏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锋后,让学生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进一步理解晏子语言含蓄的原因,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

5.体会故事的结局“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通过课件引领,使学生理解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并让学生感受到楚王不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播放纪录片《邓小平访美》(4分钟)

一、古今对比,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邓小平访美的专题片,通过两个矮个子政治家的对比,穿越时空,引出课文:迎接晏子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 找出故事的最后结局:“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投影出示)

2.谈谈晏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智、勇)

三、品析句子,感悟智、勇

1.要想好好品味晏子的这种智慧,这种勇气,我们还得好好读课文,想读吗?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一处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勇气的语句,放开声音,好好地读一读

2.交流(屏幕出示学生交流的相关句子)

(1)把邓小平访美的迎接场面和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情景作对比,体会晏子的内心,感受晏子的沉着与智慧

(2)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晏子,看到这个狗洞,你的心情会怎样?师生一起用声音来将晏子的这种冷静、智慧再现出来

3.从晏子的话里读出了什么?(楚国是个狗国)

小结:啊!多么智慧的回答啊!看似简简单单的“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个子晏子的大智慧,让不可一世的、一心想侮辱晏子的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让我们再回

过头来读这句话

(投影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过渡:楚王想用晏子钻狗洞来侮辱晏子的目的没有达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是怎样对待拜见他的晏子呢?

4.继续交流分享(投影出示第二次交锋的对话)

(1)面对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是怎样回答的呢?(点名读)

(2)教师出示晏子的原话 (投影出示)

“齐之临淄三百闾,联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谓无人?”

(3)理解三个成语从课文中能找到这三个成语的意思吗? 将这三个成语写在相应的句子下面

(4)能力延伸: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在课本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旁边写下注释或自己的感受,叫做批注,这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方式,另外还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做摘抄和写读后感

(5)指导读第二、三组对话你从晏子的话里又读出了什么意思?

(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6)说完晏子还笑了笑,他在笑什么呢?你从“笑了笑”中看出了晏子的什么?

(7)让我们带上这种智慧和勇气,绘声绘色地来读一读这三组对话,师生分组读晏子 ,读楚王,读旁白

小结:老师发现晏子已经印在你们的心上了就是这样智慧的晏子,就是这样勇敢的晏子,让嘲笑齐国没有人的楚王只好赔笑,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这句话

(投影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过渡:晏子凭着智慧、冷静,化解了楚王的一次次侮辱楚王会善罢甘休吗?让我们自己学习第三次交锋的情景,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在晏子语言的背后,你读出了什么呢?你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批注

屏幕出示第三次交锋的句子

①学生自由学习

②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③你从晏子的话里又读出了什么?

④抓住“面不改色”,理解拓展:晏子不改的还有什么?

⑥由晏子到国家,楚王不敢不尊重的还有什么?

投影分别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楚国不敢不尊重齐国”晏子不单是为自己赢得了尊重,更是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在晏子的智慧、勇气背后,你还发现了什么?(爱国之心)师板书

四、拓展阅读,升华智勇

过渡:正是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晏子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出使了楚国后来,晏子升为了相国,齐王和晏子带领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齐国成为春秋末期的东方大国公元前500年,晏子病逝于家中,齐王闻讯赶来,伏在晏子身上痛哭流泪,他回想起晏子出使楚国的情景,以及他为国家做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分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1.教师深情朗诵《史记——管晏列传》节选屏幕出示(配上古筝名曲《白牡丹》)

2.亲爱的同学们,是超凡的智慧,是无畏的勇气,是炽热的爱国心,让小个子晏子在2014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鲜活地印在人们的心里此刻,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请用一句话、一个词或一首小诗来表达!(学生写在准备好的练习纸上)

3.交流

4.向学生们推荐一本书:《晏子春秋》,布置课外阅读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如何紧扣文本,上出新意?我在反复研读文本、参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流程: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通过自读自悟,升华情感;通过课堂练笔,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还是达到了课前预定的各项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1.注重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理解三个成语时,我拓展引用了晏子的原话,并结合指导读书方法,教学生如何批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在这节课中,我最后设计了一个片断练习,请学生写一写自己想对晏子说的话,使晏子的丰满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达到了感悟智、勇,升华智、勇的情感教学目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了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读中提升了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遗憾在对古文进行引用时,学生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加以改进

第二篇:晏子使楚 教案

北师大版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历史智慧

晏子使楚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晏子使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两个班,现有学生94人,其中男生54人,女生40人,一班较活泼、好问,基础比较好,另一班上课比较死板,积极回答、探究问题的面不大,基础和习惯不太好,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有待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基础训练。

3.教学内容分析:

《晏子使楚》是学生接触文言文以来,第一篇较长的文本,文中故事颇具戏剧性,双方不太友善的对话中暗藏诸多机巧: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之人,想借机刁难他,楚国君臣商议,决定通过诬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刁难晏子,实则矛头直指齐国。面对楚王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巧施辩辞,应付裕如。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却盗,正是楚地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造成,让楚王“反取病焉”。

晏子这种应变的机智,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历经再长的岁月,依然闪烁着熠熠光采。

我们的学生,处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国与国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时代,看到机智、爱国、颇具外交能力的晏子,一定能引发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确立美好的人生理想。那么,我就以内容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再将他们的求知欲不着痕迹地转到扫清文字障碍的环节上,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课标精神考虑本文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5.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难点: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6.教学课时:两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 导入新课 :

晏婴简介: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

由于晏婴的“节俭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婴就为后来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这部书,柳宗元认为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秆有齐人者为之”,大约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它文学性很强,有不少记叙生动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 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进行理解)

三、 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1、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⑴实词、虚词的积累。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⑵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

2、学生补充解释

⑴习辞:善于辞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以:用

(2)为其来也:王引之《经传释词》:“为其来也,言‘于其来也’。”

(3)何坐:犯什么罪;避席:离开坐席,表示郑重。

(4)实:果实;熙:同“嬉”,戏弄,开玩笑

(5)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 ;左右:身边的臣子们

(6)所以:表示“??的原因”。

(7)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

(8)一词多义:之、使

(9)古今异义词:何坐 ;坐盗 ;避席 ;其实(它的果实) ;所以(??的原因)

(10)倒装句:曷为者也(为何人) ;何以也(以什么办法)

3、参考译文

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时候,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是齐国人,因为在我们这里偷东西。”这时楚王看了看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站起来回答道:“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听完笑道:“贤能的人是不能戏弄的,我这是自取其辱啊!”

四、当堂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出示投影:

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自由说------指名说

(1)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合作探究: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贴

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下面的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上台完成练习。

五、总结、点评:

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老师相信下面的同学也一样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好),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

六、课堂练习:

1、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2、聪明人的题目:

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地说:“。”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七、作业安排:

1、找出并解释出自这篇文章中的成语。

2、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

说明: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可以介绍后面扩展资料中的延伸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陪着看

附录:

网上与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

自我问答:

1、由于两篇故事人物相同、情节相似,为便于分析课文,把两篇故事看成一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进行教学。

2、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看注释、查字典、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重视朗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朗读把握文意的方法。

3、采取趣味性原则来设计思考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思考题注意分层次性、有梯度,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篇:《晏子使楚 》教案

《晏子使楚》教学案

安丘市凌河小学林秋玲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外交场上,风云变幻,充斥着智慧与勇气的博弈。我国前总理朱镕基在答记者问时,有位日本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生七嘴八舌议论)朱镕基总理就借用了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晏子的智慧,巧妙地进行了反唇相讥,不仅挽回了面子,而且弘扬了国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晏子使楚》,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答案。好,齐读一下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收获。

1、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自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3、谁能起来说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春秋战国时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最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晏子最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三、合作交流

看来同学们预习的不错,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一起来打开课本,翻到50页。板书:反驳

1、(课件出示)

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应对的?用直线划出楚王的语言,用波浪线划出晏子的语言,认真品读,并批注你的体会。批注后小组内交流。

2.轻声读第3、4、5自然段,画一画有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悟,写完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出示方法指导:一读:找重点句子二读: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悟。三读:把自己的感悟融入到体会中。)

3.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第3自然段)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晏子和楚王第一回合的较量。

(1)提示:从语言和神态两方面来找。

神态:看了看(说明晏子反应敏捷)

语言:自由朗读晏子说的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有杀伤力。(让学生自由说理)

(2)转折点: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要我从狗洞进去,那么(楚国是狗国)(让学生明白:晏子这种巧妙的回答是借力打力,将计就计)板书:楚国是狗国

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当时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

(一个人说的话要和身份相称,晏子是外交官啊,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

(3)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冷静地??)。

总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不卑不亢的读读晏子的反驳。

一起用不卑不亢的的语言来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再次读读第3自然段,领略晏子的智慧和勇气!)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对第一次斗智的讨论,知道了晏子的语言特别巧妙,它是一种借力打力、将计就计。正是因为楚王想侮辱晏子,被晏子的智慧搞得反受其辱,而晏子不辱使命,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那么在接下来的两次斗智中,他们有更加精彩的对白。让我们继续交流!

4、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第4自然段)

第二个回合,则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研读的方法。让学生划出楚王讽刺、侮辱宴子的句子,以及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让学生选择最爱读的语句训练感情朗读,并尝试自行理解重点句“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的含义以及推理过程。再安排分角色朗读的体验,加深对晏子智慧和才能的感悟。还可引导学生欣赏好句: 板书:楚国是下等国

并穿插能力训练—— 安排学生模拟扮演宴子,分角色朗读。 5、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第5自然段)

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被派到最下等的楚国来了,楚王再一次被打败了,可是他还是不死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次他又是怎么侮辱晏子的呢?谁来说一说? 那么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把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来读一读。

第三回合,可采取学生独立阅读,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掌握学法,培养阅读、理解、欣赏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水土不同,再展开讨论理解。

板书: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四、小结延伸:

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

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看看这三个回合的结果

(课件出示: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板书:不尊重——不敢不尊重

“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学生自由说)大家换过词后,觉得和原句相比哪个更好?为何? (体现楚王对晏子的敬畏和尊重

1、同学们,你们随宴子出访楚国后有什么感受, 你佩服宴子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说)然后教师小结:好,这真是“晏子使楚 不辱使命 勇挫楚王 捍卫尊严”以这16个字来概括。

2、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巧妙的语言击退楚王的侮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外名人是怎样巧妙应答的。

课件出示

五、布置作业

1、排演课本剧《晏子使楚》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板书

晏子使楚

不尊重 ----------不敢不尊重

(反驳)

楚国是狗国

楚国是下等国

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朱总理答:南桔北枳: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中华民族知书达理的民族,人民勤劳、善良,在华夏大地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贵国的先民早在唐朝就曾经拜揭过中华帝国,学习过礼仪和文化。但我想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以后,贵国在礼仪上已经遗忘了许多,以至于生长于礼仪之帮的中国人民,来到贵国就有可能迷失本心。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贵国人民忘记礼仪廉耻。

第四篇: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临淄、敝国、规矩、囚犯、淮南、柑橘、盗贼、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理解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扬扬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

3.初步感知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口才;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中体会晏子的语言机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剧导入:由四个学生自编自导《晏子使楚》第一幕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段情景剧,其他同学请注意看。四个同学出场,分别扮演晏子,守门卫士,迎接晏子的侍从,一女生作为解说。ppt展示图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城门外的场景,学生表演第一幕。时间控制在3-4分钟左右。

表演结束之后,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好不好?那么看了表演之后,大家知道这一幕是选自那篇课文的吗?

晏子使楚

齐读题目:

很好,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正是这篇文章《晏子使楚》,让我们一起来把书翻到50页,我们一起把题目读一下:晏子使楚!

(4分钟)

预习检查:

昨天老师请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今天呢,老师要考考大家对于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了。

生字:晏子侮辱临淄敝国囚犯规矩淮南柑橘枳盗贼赔不是

生字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读完之后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哪几个生字容易读错,如何识记,然后全班朗读。(3分钟)

词语:敝国得意扬扬安居乐业赔不是

给同学半分钟思考,然后点名回答,根据意思说出词语,说完之后,全班齐读!(2分钟) 引导解释题目:

题目叫做晏子使楚,晏子很显然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春秋末年齐国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经当过齐国宰相,晏子的原名叫做晏婴,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叫他晏子呢?这个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你能说一说古代还有哪些人姓后面也有个子吗?

孔子,孟子,庄子,子是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显示这个男子很有地位,被世人所尊崇。

子既然是对于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那么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一找,晏子在齐国任什么官职呀?大夫,这个大夫可不是我们今天看病的大夫,而是古代一个官职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外交官。我们再来看看题目,这个使是什么意思呀?

出使。

那么我想请一位同学帮我把题目翻译一下。晏子出使楚国。

晏子是作为哪国的使者出使楚国的呀?齐国。

那么我们连起来把题目给翻译一遍: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访问楚国。(全班齐读)5分钟

二、粗读课文,感知内容:

刚才我们了解了晏子的身份,也知道了他此行的目的是作为齐国的使者去出使楚国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晏子一起出使楚国,看看在楚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晏子在楚国一共经历了哪几件事情?都是什么事情?大家可以围绕着三个问题来说一说: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晏子怎么反驳?结果怎么样?(7分钟) 三件事情:

楚王晏子结果

进城门:开狗洞;访问狗国才钻狗洞。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见楚王:齐国没有人上等人—上等国家只好赔笑

下等人—下等国家

酒席上:借囚犯说齐国人没出息水土不同只好赔不是

三、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一)从三次交锋体会晏子语言魅力以及人物性格

为了显示自己国家了不起,楚王连续三次刁难晏子,而晏子却用他善辩的口才每次都把楚王反驳得哑口无言,只得赔笑。别人说说话的最高境界啊就是骂人不吐脏字,课文中晏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语言是十分机智的,每一次都是话里有话的。

1.第一次交锋:

我们先来看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找一找,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句子。大家可以在课本上用线画一画,你觉得哪句话最有杀伤力,谁来说一说?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门进去。

很好,言下之意就是:出示ppt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要我进狗洞,那么()

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如果当时晏子不采用这样的方法,而是直接的方式表明自己不愿意进狗门,应该怎么说?哪一种方式更好呢?(请2-3个同学回答)

比较的方式体会晏子语言的机智

2.第二次交锋

还没有见到晏子,楚王就开始刁难他了,那么第一次失败之后,他肯定不会死心,那么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是怎么应答的呢?请两位同学来把楚王和晏子的对话读一读?我们其他同学来读旁白部分。

这里我们来看一看,晏子回答楚王问题的表情应该是怎么样的?请大家仔细找一找,这一部分描写晏子的表情的词语读一读。

严肃—装作很为难—故意笑了笑

首先是非常严肃的,楚王问什么问题的时候晏子严肃地回答?我们一起来晏子的问答读一读。ppt出示这一段话,这段话里至少有三个成语,谁来说一说?

摩肩接踵,挥汗成雨,联袂成群

非常好,接下来是装作难为情,还故意笑了笑,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出晏子的机智,将计就计

在第二次交锋的时候,你觉得晏子的哪几句话最有说服力,说得楚王无话可说的呀? 逻辑引导:

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所以楚国是()

3.第三次交锋

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被派到最下等的楚国来了,楚王再一次被打败了,可是他还是不死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次他又是怎么侮辱晏子的呢?谁来说一说?

那么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把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来读一读。

橘子在淮南可以长得很好,在淮北却只能结出又小又酸的果实,而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所以说楚国()ppt

(19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晏子与楚王的交锋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知晓文章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3.体会人物的情感,尤其是晏子的维护自己和国家自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三次交锋,与楚王的三笑来体会晏子与楚王的不同性格。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晏子一起访问了楚国,也同他一起经历了楚王的三次刁难,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我们的楚国之旅,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50页。(1分钟)

(四)精度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1.晏子

请同桌之间互相把这三次交锋时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再读一读,读完之后思考一个问题,经过楚王与晏子的三次交锋,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谁来说一说?

机智,聪明,善辩,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人。(板书)

举韩信忍辱负重甘受胯下之辱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爱国主义情感这一点。

大家知道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事情吗?谁来说一说?我们这里想一想,为什么韩信面对侮辱,而是选择了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而晏子则不能呢?

重点体会,因为他是齐国的使者,代表了齐国去出使楚国,如果说他受辱也就是齐国受辱。 (8分钟)

2.楚王

整篇课文啊,晏子是一个正面,光辉的形象,那么楚王呢?他又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有人说啊,看你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那我们一起回答文章中去找一找,楚王有哪些表情?

三笑:冷笑轻蔑

陪着笑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笑嘻嘻表面上态度不尖锐,实际上笑里藏刀,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了新花样。 体会每次笑的不同含义,从而说一说楚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狡猾,奸诈,看不起人,不尊重他人。(5分钟)

除了表情,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来体会楚王是个怎样的人呢?

2分钟

(五)总体把握,体会结构(5分钟)

这两节课,我们跟着晏子,这位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一起去访问了楚国,也和他一起应对了楚王的挑衅,我们见识到了楚王的狡猾、奸诈,也看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那么让我们回到课文当中,一起来看看,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起因,经过,结果的关系。

既然是起因,经过,结果的关系,那么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事情的发展顺序。

让我们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逻辑,一起来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说一说。

(六)回归课本,情景再现

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请几位同学帮我演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他们演得都很好,那么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具有表演的天赋,下面四人小组之间排演一下,晏子与楚王的其他两次交锋,过会上来表演,要注意演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我来看一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1分钟)

学生准备5分钟,教师进行指导,交流

学生上台表演。10分钟

第五篇: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

龙港四小颜筱微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故事。

1、思想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能力目标: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临淄、敝国、规矩、囚犯、淮南、柑橘、盗贼、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理解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扬扬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3、初步感知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口才。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有这样一个故事:

出示课件:

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春秋战国时(感谢访问好范文网)期的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他有关的课文《晏子使楚》。

2、了解背景:

故事发生在公元2014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这期间,各国经常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争夺霸业很激烈。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齐、楚两国外交中的一个故事。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却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辨,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这节课就让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随晏子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读准字音,生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请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三、检查反馈,理清脉络

1、出示生字词,读读说说。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3、问: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几次让晏子难堪?(三次)

板书:钻狗洞 没人才 没出息

4、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找出书中的句子。“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 显显楚国的威风”这故事的起因。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

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

师:还可以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楚王只好尊重晏子。

5、出示句子: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 显显楚国的威风”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读了这两句话,大家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呢?

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是晏子的什么让楚王不得不尊重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晏子与楚王的交锋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

2、知晓文章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3、体会人物的情感,尤其是晏子的维护自己和国家自尊,爱国主义情感。

一、细读课文,认识人物

楚王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找出“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句子。

指名读三次侮辱的句子,板书:

第一次侮辱:钻狗洞

第二次侮辱:没人才

第二次侮辱;没出息

问:这是怎样的楚王?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晏子到底凭借什么取胜,让楚王不得不尊重他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这回专读人物对话,请大家把晏子的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想一想:他是如何反击的,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1、第一次交锋:

我们先来看看楚王和晏子的第一次交锋。 (抽生读第一段。)

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明白了: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师: 那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这么说好在哪里?

大家再注意看。晏子是怎么说的这句话?

如果把“看了看”去掉,晏子在说这句话之前会想些什么呢?那如果把“看了看说”换成“想了想说”行吗?(不行)为什么呢?结果呢?

生:晏子没有钻狗洞。楚王只好打开城门。(板书:只好打开城门)

生:楚王是根据晏子的什么特点,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狗洞?(身材矮小)师:(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

师: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四几。还没有他高呢。他还是个孩子,晏子可是一个成人。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你就是看我长这样才故意让我钻狗洞啊。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了吧。想一想晏子可不可能也像韩信那样忍辱负重去把狗洞钻?

师:为什么?

小结:你看看,就这样一个“看了看”,晏子发现,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侮辱,那是对我国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态上也像韩信一样,但对于这种情况晏子是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齐国,所以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2、第二次交锋:

师:楚王还没有和晏子见面,堂堂的一国之君就已经败下阵来,又岂能善罢甘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段,看看他们见面的场面,你最欣赏哪句话?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楚王指的“人”是什么的人?楚王侮辱齐国没人才,晏子是怎样回答的?

师:晏子的话柔中带刚,让楚王无言以对。

这段话原话是这样的。(生读)

出示:“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说的这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有三个成语──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师:晏子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

(2)、师:第二个故事中,你还欣赏哪句话?

生读: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

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下等国)

师:晏子说完这句话后,还故意笑了笑,你认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晏子的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

师:那叫智慧。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所以这样的笑让那楚王只好……只好陪着笑。(板书)

3、第三次交锋:

(1)、楚王又一次败下阵来,请同学们看看第三部分,(教师出示内容)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谁来读读晏子说的话,(生读)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变强盗。这句话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2)、讨论: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师:老师也想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是啊,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变,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谁改变了?

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 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没有人才,最后只好──生:陪着笑。

第三次说齐国人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只好赔不是。(完成板书)

你瞧瞧这楚王,唉,送他几句歇后语吧──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木匠带枷锁——(自作自受)

(4)、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出示原文)

生读: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师:试试看,想象楚王当时的表情,楚王会怎么赔不是?

二、总体把握,体会结构

这两节课,我们跟着晏子,这位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一起去访问了楚国,也和他一起应对了楚王的挑衅,我们见识到了楚王的狡猾、奸诈,也看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那么让我们回到课文当中,一起来看看,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起因,经过,结果的关系。

既然是起因,经过,结果的关系,那么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事情的发展顺序。

让我们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逻辑,一起来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说一说。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自恃国势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三、小结延伸,积累运用

我们感到:一个人要获得尊重,不仅要有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晏子的使命最终胜利完成。虽然一波三折,但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作为个人的他,赢得了历史的尊重,所以,参考书这样评价晏子使楚的意义──“晏子在这次外交活动中表现出的智慧,为齐国赢得了尊重。”

语言真是一门艺术,晏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所以同学们也要像晏子那样学好语文吧!

四、课文拓展:

1、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 ,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2、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

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五 、作业布置:

1、搜集晏子的其他故事。

2、 排练课本剧。

六、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 (结果不敢不尊重)

钻狗洞是狗国

没人才下等国

没出息强盗国

只好打开城门 只好陪着笑只好赔不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al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