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突破升级分类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17 14: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读书·成材”类

人进入学生时代,就要和书打交道,而且无论家庭、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早日成材。所以,以“读书·成 材”为话题来写文章,应该说人人都可动笔,人人都有话可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性高考作文虽然没有直接以此为内容命题,但旁及此类话题的高考命题却时 有所见。例如,1984年,针对同学和教师关于作文所反映的情况,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议论文;1989年, 就高三学生填报志愿问题,要求考生给自己的好友写信,帮助他解除由此而产生的困惑或苦恼,等等,都涉及“读书”“成材”的问题。因此,对此类话题,同学们 在训练中应该密切关注。 这类话题作文要突破升级,我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吃透命题意图,审准题意。如果行文无视命题的旨意,拿到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谈特谈“成材”问题,是很容易有悖命题意图,不合题意要求的。 第二,选择合适的文体,扬长避短。话题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是很宽泛的,这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如果记叙,除 交代清事件的过程之外,还要能从材料中挖掘一点内涵,最好能有画龙点睛之笔;至于写法,则可以采用日记体、对话体、故事集锦式等来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如果 议论(比如“成材”话题),似乎可采用层进的结构,按逆境(或“顺境”)有利于人才成长→逆境成才(或“顺境成才”)典型举隅→不怕逆境,珍惜顺境(或 “珍惜顺境,不怕逆境”)的思路展开,既可对民族历史的进程加以观照,也可深层议论个体自身发展对国家昌盛所起的作用。

第三,注意材料积累,丰满血肉。写文章应该既有筋骨,又有血肉。这样才能内蕴丰富,隽永深刻。如何臻于此境?这就须靠平时的积累。

积累的途径有两条:其一,多读书。书籍报刊上的名言警句,鲜活事例,应该见到就抄录,抄下就诵读背会。其二,勤观察。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读生活这本无 字之书。大千世界,高山巨川,花草虫鱼,风土人情,社会百态,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对我们来说,可观察、可思考、可品味、可感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只要做 生活的有心人,写作的源头活水就会不断注入心底,流淌在笔下。

[作者介绍]

武国 屏,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特级教师,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致力于中学语文教改,并做 出突出贡献。1983年被评为山西省人大代表,1985年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同题议论文评析》

《中学生 作文训练册》《学会读——高中生阅读提高50步》,并主编《中国高考金题在线·语文》等书。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闲思·遐想”类

严格地说,准确地界定“闲思·遐想”类话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依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凡涉及“闲思·遐想”一类作 品即归入“非主流”,作家归入异类。所以在以往的高考中从未有过以“闲思·遐想”为话题进行作文命题的范例,估计今后的几年也不大会有。但是,高考命题总 在不断创新和超越,命意的外延越来越大,各类命题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如:全国卷1990年《带刺的玫瑰》,1991年就黑板上 的一个圆做想像小作文,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1992年上海卷《遥望星空》,1998年《繁星·春水》,这 几道题虽未旗帜鲜明地声称考的就是“闲思·遐想”,但以考生完成作文的过程来看,必须依赖“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才可以做到胜券在握,这也许正是我们要对这 类话题进行一些研究的价值所在。由此也可以看出,“闲思·遐想”类话题分类的依据其实应该是“写法”,而不像其他各类话题是以“主题”或“题材”作为分类 依据。 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把“闲思·遐想”的涵盖面扩得更广一点:1.直写闲思遐想;2.必须借助想像、联想、设想、玄想、幻想成 文;3.兼写哲理、情趣、感悟。而其命题的轴心总是“联想和想象”。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类话题虽不曾独树一帜,但却以很大的程度渗透到了其他的各类话 题之中。 细心的考生会发现,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偏向对“联想和想像”能力的考查,注重哲理与情感的交互渗透与 体悟;进入21世纪后又崇尚以“人文关怀”命意,其实,这些内涵的变化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的介入,如果从这个角度把前文提到的几届高考题归纳一下,那 么关于“闲思·遐想”这类话题姑且是可以成立的。而且我们会注意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类命题还会衍生出许多新的形式,直至穷尽它的变化。

当然,纵观这两年的命题又出现了一些偏差,例如1999年的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容易引起我们过多的幻想,往那种现实中不存在的方面去构 想,总体就显得很空泛。2000年的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一个抽象的、哲学的命题,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答案多半是丰富多 彩的,这个命题其实就是不命题,显得不着边际,过于开放。 因此过于开放的命题,就容易造成考生在考场上靠平时背的宿构,从而违背考查的 目标。这是可能会纠偏的地方,不变的,一个是联想,一个是想像。这是写好作文最需要凭借的两只翅膀,虽然它跟“闲思·遐想”还不是一回事,但可以算做惟一 的“近亲”,往往一篇话题作文能够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得好的,就有成功的基础,如果联想不出去,思路堵塞,或者联想得不够贴切,或者

想像得有偏差,这篇 作文就会写砸。要做好“闲思·遐想”类话题作文,应尽可能地在题目限制的范围之内,广开思路,浮想联翩,充分地回忆,多方面地思考;要能逐步扩展,可以向 横的方向扩展,也可以向纵的方向扩展;不仅想到具体的事,还应想到抽象的道理和结论;要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反复不断地开拓下去。当然,这类作文常犯 的大忌就是毫无限制地胡编乱想。所以,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命题作文时代,作文是在限制中求自由;话题作文时代,应在自由中求限制,这对“闲思·遐想” 类话题作文尤其重要,闲思不等于胡思,遐想不等于瞎想,只有把这个关键点把握住了,才可能真正地实现此类作文的突破、创新和升级。 [作者介绍]

陈军,全国著名高考研究专家,青年学科带头人。

吴茗,中学语文一级教师。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现在上海市田家炳中学执教高中语文。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实战经验,敢于尝 试和创新。从1984年起,开始在省、市级报刊上陆续发表过一些教育教学论文,同人合著过一些语文教学论著及教辅书(部分属参编),获得过两次全国性论文 奖。参加过一些全国性教育教学活动。作品曾入选《中国青少年年鉴》等书,曾多次辅导学生参加省、市、区级各类竞赛获奖,辅导学生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近 期,着重研究现代语文知识及能力的建构,探索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做高中作文的“全新系列训练”的课题研究。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生活·道德”类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因而话题作文与“生活·道德” 的联系尤为紧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形成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对传统观念、文化等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社 会负面现象,部分人的道德失范,已经制约着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号召。今年人大、政协“两会”期间,道德建设成为最为关注 的热点问题,大会提出的口号是“公民道德建设,国家千秋基业”。所以,有关“生活·道德”方面的话题,不仅是今年,而且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高考作文贴 近的目标,应当重点训练。

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无外乎学校、家庭、社会。虽然学校、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窗口,一个影子,但作为生活内容 来说毕竟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试以高考作文为例:1989年以书信形式谈选报学校志愿问题,1991年以学校演讲形式谈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1997年中 学生助人为乐调查,这些取自于学校生活。1991年“三南”卷的漫画作文“妈妈爱吃鱼头”,1998年全国卷“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这些取材于家庭生活。 1990年“玫瑰园的花与刺”,1992年的“玻璃罐”等,取材于社会生活。“道德”体现在生活的各个侧面,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国家规定(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凡

取材于生活方面的话题作文,均与道德 相关。高考作文已涉及的有孝敬父母(1991年“三南”卷),言行一致、知错即改、从我做起(1992年全国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1995年全国 卷),敬业立德(1996年全国卷《截错了》),乐于助人(1997年全国卷),尽责(1995年上海卷“责任”),诚信(2001年全国卷)。

由于生活与我们联系得太紧密,更由于生活中不和谐的东西(如不良的道德风气)见怪不怪,所以对取材于“生活·道德”方面的话题作文,同学们容易走两个极 端:其一,心不在焉、言不由衷地说大话、唱高调,有的甚至将思想品德教科书上的说教和范例也搬进文章。殊不知真情实感、有的放矢,这才是文章的生命线。其 二,任性而发,或世俗化的肯定,或绝对化的否定,结果是立意偏颇,格调不高。作文贵在个性化,但个性必须是建立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前提下,符合这 个前提的是该提倡的个性,反之则是需要提防的。 “追求”是连接“生活”与“道德”的中介,“生活·道德”方面的话题一般从价值判断性的 行为追求表象入手,考察考生对生活的认识水平及其道德水准(国家规定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见上文)。给出的方式,一是现实或历史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二是根 据历史或现实情形编写的小故事、寓言等。这类话题作文突破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做人的能力,文格决定人格。首先是积极、发展地看待生活,这样你才能发现生活的 美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起高远的生活目标,产生高雅的生活追求。在此基础上,你看问题、谈生活,才能看得准,析得透;你处理问 题,才能摆正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高自身的修养,逐步形成个人美德的自觉自律。其次是发自真诚,抒写真情,行文注重 具体分析,力求有理有据有序有素(个人品德素养)。 [作者介绍]

肖家芸,特级教 师,国家级首期培训中学骨干教师,教育硕士兼职导师,教育部“全国教学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语文“活动式”教学实验主持人。曾两次获得全国语文课堂 教学大赛一等奖,先后应邀赴香港、桂林等十多处做课讲学;出版教学光盘两盒(《米洛斯的维纳斯》等,由中央教科所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表文章160余篇, 编著教辅用书10余套;先后被多家全国重点语文期刊作为封面人物推介,名列《全国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精英录》。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友情·亲情”类

友情、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离不开友情、亲情。可以说,世 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友情和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友情和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友情和亲情在意,世间的每 一个人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友情和亲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友情的绝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亲情的极致。 古往今来,友情和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曾被多少常人惦念。友情和亲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谁也说不清道

不明。当今物欲横流,友情和亲情的博大和温馨又是何等 的重要。“发乎情,情之于文。情乃文以本,文乃情之声。”作文是反映生活的,抒写情感的,作为选拔性的高考作文,也毫不例外地要涉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友情 与亲情。 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就是以亲情作为中心话题进而涉及到“回报”主旨的典型题 例;1993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夏夜,梧桐树下??”也是以亲情为基调涉及“新陈代谢”这一富有社会性的主题的;1994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题“父辈” 的基调也是亲情。由此可见,友情、亲情不但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味精和甘露,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进行以“友情、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是生活的需 要,也是高考的需要。 [作者介绍]

姚家祥,特级教师,著名高考研究专家。 兰瑞平,特级教师,全国知名高考研究专家。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时事·爱国”类

“时事·爱国”类话题可以涉及的面比较宽泛。例如,1987年上海卷的大作文题《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今 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指五十年前的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那一天,文章可以在御侮抗敌、强国爱国方面发表感慨;1999年上海卷作 文要求写“读报有感”,所给材料是一篇日本放映有关甲级战犯的影片报道,既是时事的话题,又是有关爱国的话题;2000年上海卷作文题是“请你为2010 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关涉时事的题目。促使学生关心时事,引导学生提升爱国情怀,从理论上讲,是可 以作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意向的,而近十几年里,全国卷似乎尚未涉及,因此更值得考生关注。

“时事”类话题可能的走向大致是,给出近期国内 外发生的时事,要求考生就此作出判断、发表议论、抒发感想。一般来说,这个“时事”不大可能是人人都关注的热门话题,如国足出线、申奥成功之类,因为高考 题目毕竟要防止被人猜到。所以“时事”应当是虽有影响却不在人们估料之中。譬如,我国的骨髓库建立已有许多志愿捐献者的支持,但比起不少国家来,还是不具 规模。这是一个可以议论的话题。命题提示的材料,不仅要使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而且要使考生依据各自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可以从自己的独特视角写出自己的 情感与见解。

“爱国”类话题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例如给出一个名垂青史的爱国志士的壮举,要求根据材料作文。从大的方向来讲, 总离不开叙爱国之事、议爱国之理、抒爱国之情、斥卖国之言、詈卖国之贼。如果这一话题进入高考作文命题视野,也不会要求考生单纯地就“爱国主义”这样一个 大话题、大视角来写泛泛而论的大文章。命题会通过提示性语言或材料,引导学生在“爱国”这

一大方向上,有一个小的切入口,有一个小的题目,考生文章应体现 出一个中学生的眼界,而不是一个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眼光。

由上述可见,考试面对“时事·爱国”类话题作文,要有所突破,应注意到: 一、力求有自己的新观点。这类作文容易写得雷同,篇篇相似,千人一面。要避免一般化,就要找到一个有自己见地的新的角度去建构文章内容。譬如写《岳坟前 的沉思》,大多学生会写对岳飞的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赞美;倘若能换一个视角,依托岳飞的悲剧,来议论爱国的艰难与代价,也许更能出好文章。 二、力求文章有亮点,能动人。在众多的应试文章中要能跳得出来,就要凭借文章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亮色,使阅卷人共鸣、感动、叫好。这就好比一部乐曲中要有华采乐章。“爱国”本来就是一种非常深沉厚重的感情,对于一个情感丰富、文化积淀深广的考生是可以有很好的发挥的。

三、力求文章主干挺拔。无论是有感于时事,还是叙议于爱国,千字文章只能突出一个中心,能把一个想法说清道明就足矣,千万不能把所能想到的东西一锅烩入。要让阅卷人看到挺拔有致的一棵树,不要让他们吃什么味道都品不出的杂烩汤。 [作者介绍]

贝新祯,上海市风华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闸北区优秀拔尖人才,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高考命题及复习,有数十篇高考复习指导文章发表,最近出版《高中现代文精萃》。

宗昱华,上海市风华中学语文一级教师,1999年起师从贝新祯老师,多次在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已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青春·校园”类

从前面的一些章节中,我们已经知道,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上比较宽泛,这是一种创新和尝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话 题作文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大,约束力也就越来越小。这样不易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也不利于防止宿构。鉴于此,今后的话题作文在命题上可能会作 一些限制,尽量让学生叙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讲讲自己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譬如,“青春·校园”类的话题,就有可能被命题者相中并设计题 目。

“青春·校园”类的话题,从命题的角度来看,常有这样几种类型: (1)以明确的题目出现,在此基础上作简单的“提示”。如:可以用“压力”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压力”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

(2)不给出明确的题目,只用“提示”的方式给出写作的范围、话题,题目由考生根据自己文章内容拟定。如: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增长见识??在游戏中,你也许有与伙伴吵嘴的经历,也许有与伙伴合作的经历??请你以游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怎样才能写好“青春·校园”类话题作文呢?

首先,要挖掘话题的真正内涵,学会取舍。话题作文虽然在审题上降低了一些要求,但选材却无形中增加了难度。因此,拿到一个话题,一方面要挖掘话题的真正 内涵,另一方面还要在可写的内容中进行取舍,即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最有话可说的观点,作为写入文中的主要内容。例如:上述“压力”一题,如果要写记叙 文,可写学习、考试方面的压力,也可写生活、心理方面的压力等,这就得好好琢磨一下,切忌面面俱到,过于宽泛。

其次,构思立意要有创 新。这不是套话,而是事实。校园生活丰富多彩,青春话题屡见不鲜。如果构思不巧妙,选择的材料不新鲜,推理想象没有独到之处,写出来的文章就缺少吸引力, 就不能打动读者的心。还以“压力”为例,不少人在作文中总是把失败看成是压力,并希望不要有压力,但也有少数同学在文中写了自己取得优异成绩以后反而感到 增加了压力,并希望有压力。这个内容与众不同,推陈出新,比那些人云亦云的材料显然新颖深刻多了。

第三,要突出素质教育,要积极做好生 活积累和思想积累。“校园”一类的话题作文应以反映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生活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素质教育。因此,我们每个同学平时要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多 做一些准备,提高思想修养,丰富知识储备,加强阅读与写作能力训练。这样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而且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时代感。 [作者介绍]

余忠云,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现任教江苏扬州弘扬中学,并长期从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青少年写作能力的研究。著有《写 作技巧的奥秘》《走出考场作文误区》等十余本复习指导用书,主编或参编教学参考书籍二十余本,撰写并发表了大量教学论文,其中有多篇获得全国、省、市一、 二等奖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故土·乡情”类

“故土·乡情”,历来是作家笔下常见的内容,也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当然也就成为高考作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之一。例如,1998年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有的考生就写离开故乡独立生活,承受自理的压力,并由此产生对故乡的留恋之情,这 样紧扣了文题,而且情文并茂,获得了理想的应试效果。对于这类话题作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绘景抒情,都离不开家乡,都是因家乡而起,都是为家乡而作。 重点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家乡的情感,要真挚、深沉、自然、亲切,不能带有任何成分的虚假色彩;

二是对家乡的回顾或回忆,这是写作角度所决定的,主要 写离开家乡以后,对家乡的眷恋、向往,甚至到魂牵梦绕的程度,这种程度越深,就越能表现出作者对故土的深情,对乡情的执著,也就越能感染人,并产生理想的 艺术魅力。 写好这类话题作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家乡特点的事物,比如家乡的老槐树,家乡的小阁楼,家乡的 小池塘等,都可以作为寄情对象,也就是说,选材要具体典型;二是不能记流水帐,将自己所记得的、有印象的大大小小的人事物景,全部一古脑儿地都写进来,这 就形成了材料的堆垒,失去了重点,也就不符合话题的要求。

这类话题作文,要突破固有套路,使之升格升级,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立意要有时代气息,即使是回忆过去故乡的情景,也要有当时时代的影子。这样,可以使今昔形成某些方面的对比,以增强主题的力度,鲁迅的小说《故乡》,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是在构思上要别具一格,别出心裁,如逆向成文,反弹琵琶,从反面入文,表达正面意思;再如情节曲折,跌宕多姿,波澜起伏,峰回路转,引人入胜,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还如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哲理横生,如高尔基的《时钟》。

三是作文体裁形式上要跳出一般的写法,如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一位考生命题为《家乡是什么》,采用问答式来写,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还如采用日记、书信、新闻报道、访谈录、古白话等形式作文,都可提高得分档次。 [作者介绍]

莫家泉,安徽省庐江县教育局语文教研员,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第二、三批巢湖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受聘担任巢湖市中语 会理事,安徽省中语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研中心常务理事,全国语文板书学研究中心学术副主任,安徽省第二届教坛新星评委,巢湖市高级职称评委。在省和国 家级报刊公开发表论文或文章1300多篇,正式出版专著和合著36本,两项总字数560多万字,获省和国家级优秀成果奖论文奖22次,八家报刊专栏作者。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网络·科技”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分地感受到高科技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 的便捷与享受。这里仅举一例:据200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学生放假,忙着把“家庭数码”抱回家。“放学回家,打开宽带数码电脑和音箱,进行 在线娱乐;通过‘宽带网眼’,不但能听到朋友的声音,还能跨越空间,看到她的一颦一笑;利用电脑制作影片、电子像册、MTV??这些都是年轻人的时尚。”

刘禹锡的《乌衣巷》是大家熟悉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作为网络终端的个人电脑这只原先高贵殿堂里的“堂前燕”,已经飞入了你 家、我家,还有他家。“网络时代”“网络社会”的到来乃是历史的进步。有人说,人类诞生以来,似乎还没有什么发明能够像互联网一样,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整 个世界。我国互联网起步虽晚,但发展极为迅速。资料表明,到2001年7月,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人,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将近70%。多么 神奇而迷人的科技进步和网络世界!

高考作文命题向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1999年的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 植”就有极高的科技含量;2000年的创新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2001年的“诚信”话题无一不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科技进步和网络的话题内容极 为丰富,视角广阔,自然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这个大话题可涉及的方面极多,比如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家庭与校园的现代化、互联网,你究竟是“天使” 还是“魔鬼”、我和电脑(网友)等等。 [作者介绍]

卢传梁,山西省特级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民主常务理事、山西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太原市导师团语文组导师。勤于笔耕,发表论文50多篇,编著、主编出版《考场赛场作文技巧》等十余本书,约350万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aj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