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硕士考试-社会医学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3-10-16 21: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社会医学问答题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与社会病控制。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社会医学相关学科:1、预防医学2、卫生事业管理学3、医学社会学4、医学心理学5、社区医学
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2健康需求提高3医学的社会化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以及处理健康和疾病相关问题的医学观和方
法论。
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因素:环境因素(30)、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50)、生物遗传因素(10)、医学卫生服务因素(10)
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本内涵:1、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2、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3、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素关系。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践指导意义:1、对临床工作影响 通过对病人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观察和分析提高治疗效果。2、对预防工作影响 从生物病因为主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微博透露容易达到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建立以人为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融会贯通,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观:积极健康观、消积健康观、健康与疾病概念扩展(健康与疾病相对概念、亚健康状态、
亚临床疾病)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发展历程: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章程提及社会因素2、20世纪50年代强调技术和疾病的专业化3、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社区运动兴起4、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阿拉木图宣言和初级卫生保健 5、21世纪的新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的成立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模型的内容:1、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2、个体生活方式3、社会支持网络(工具性支持、评价性支持、信息性支持)4、社会经济地位(收入、教育和职业)5、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工作环境、城市化、卫生保健服务)6、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与社会规范、环境)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框架:1、日常生活环境(物质环境、社会支持、社会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和生物学因素)2、社会结构性因素(社会地位、教育、职业、收入、性别、种族和民族 政治治理、社会政策和文化、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国际经验:1、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关注儿童早期发展,实现起点公平;推动宜居城乡建
设,促进健康水平提高;提供平等就业机会,改善工作环境;健康全面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2、关注社会结构性因素,改善权力、财富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政府多部门协调配合,在全部社会政策中贯彻健康公平;建立公平的卫生筹资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约束机构,发挥市场的作用;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发展良好的全球卫生治理机制,消除全球健康不平等。)
经济发展的内涵及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全球幸福指数。
健康的内涵及衡量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健康期望寿命、减寿人年数、伤残调整生命年、伤残调整期望寿命。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1、促进健康水平提高(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2、带来新的健康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2、提高劳动生产率、3减少疾病损失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1、人口结构变化2、疾病模式变化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1、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增加了对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2、教育程度提高和健康知识的获得,使卫生服务需要较变为需求的阈值大幅降低。3、提高卫生服务的经济可及性和地理可及性,获得卫生服务更加方便。
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1、卫生费用上涨的必然性(物价上涨、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变化、医学科学发展、保障体系完善)2、卫生费用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卫生费用占GDP比例、人均卫生总费用越高,面个人卫生支出比例越低。 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
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1分配制度影响居民健康2、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3、社会制度影响健康行为 科技进步对健康的作用:1、正向作用(诊疗技术、信息高速公路)2、负向作用(减少的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收费标准和病人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容易造成或被认为是过度诊疗)
城市化对健康的影响:1、环境污染加重2、精神障碍性疾病增加2、现代病出现3、交通危害
社会综合发展指标:1、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数体系(人口,学习和教育服务,有益的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健康保健服务,住房及其环境,
家庭形成、家庭和住房,时间利用、闲暇和文化,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社会流动和阶层,及公共秩序和安全)2、生活质量指数3、人类发展指数4、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指标5、国民幸福指数 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由三部分组成:认知成分、规范成分和符号成分。 文化对健康的影响模式分为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三种类型,影响健康的特点: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文化影响健康的现象:1、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影响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影响人们的就业机会及收入)2、风俗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民族风俗与健康、地区风俗与健康)3、宗教对健康的影响(宗教的发展推进医学的发展、宗教的精神力量、宗教影响行为)4、道德对健康的影响5、非主流文化对健康的影响(亚文化、反文化)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心理因素与健康:1、人格与健康2、认知与健康(价值观、健康意识和健康信念、个人控制信念)3、心理压力与健康。压力基本理论(生物应激理论、社会事件刺激理论、心理认
知理论、现代压力理论),持久过大压力的不良后果(健康问题、工作问题、管理和决策问题),压力研究中的有关问题(理论框架、评估与测量、压力测量结果的判别、压力分析指标)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1、生物学观点2、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3、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4、社会学观点(社会功能主义观点、社会规范与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 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1、政策干预,比如控烟2、社会工程设施干预(安全饮水、营养表、预防伤害的设施)3、大众媒体干预4、社会干预5、组织干预 烟草流行与干预
控烟的政策措施 :1、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2、保护人们免受烟雾危害 3、提供戒烟帮助4、警示烟草危害5、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6、增加烟税和提高烟价
控烟的倡导促动:政策倡导促动、大众倡导促动(大众宣传、大众劝说) 健康管理与治理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内涵:狭义的健康管理是指以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众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
因素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通过制订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行动,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
现代健康管理的新特点:1、健康管理呈现多层次化,形成了多水平的健康管理系统。2、健康管理的内容、对象和范围不断拓展。3、健康管理手段日趋多样多。4、强调横向与纵向健康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建立。
健康治理是通过构建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和规划体系,来保障政府、卫生服务提供者、非政府组织、医疗服务使用者、社会公众等众多健康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责权利分配和角色安排,并通过相互间的有效互动来确保一致的政策、策略和行动,以应对和解决各种健康问题、实现公共健康目标的过程。
健康治理的特点: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多样化、治理策略创新和治理手段多样化
个体、群众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收集健康管理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及相关风险因素信息2、进行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疾病预警3、实施健康干预4、进行干预效果评估。健康管理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2、需求管理3、疾病管理4、灾难性疾病管理5、残疾管理6、综合健康管理 社区健康管理与治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卫生系统的三个主要目标是:1、改善民众的健康状况2、对公众的期望作出反应3、为防止民众疾病负担提供资金保护。
卫生系统健康治理的框架与原则:1、具有战略视野2、建立共识3、依法治理4、公共和透明5、反应性6、公正和广泛性7、效果和效率8、问责治9、情报信息10、伦理学原则 推动国家健康治理体系的建立:1、设计国家健康管理和治理体系(构建框架,实现框架中各构成要素的有机整合)2、明确健康治理的关键领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下关键领域:提供相关情况信息,制定战略发展方向,确保治理工作的实施:授权、建立奖惩机制,建立联盟和伙伴关系,确保政策目标与组织结构和文化相一致,确保问责机制的建立。 3、提出改善健康治理的战略战术。优化和动员现有法律和行政资源,对健康所面临的政治现况施加影响;向社区授权,建立社会问责制度,建立对地方政府良好健康绩效和认可和激励机制;进行循证卫生决策的发展,强化对健康行动的管理能力,制定健康治理绩效的评价标准,推动能力奸商和问责制的落实;在政府和健康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在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私立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建立联盟;实施健康的社会动员,挖掘所有社区资源,对健康管理提供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保障;建立基于良好信息支持的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对政策决策、方向、实施
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全球健康治理的功能:1、形成价值共识2、领导和协调功能3、制定规则、协调和规范行为4、动员和分配资金5、实现多元治理
全球健康治理的参与主体:1、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2、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3、重点全球健康治理规制体系的建立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3、评价研究 4、德尔菲法5、文献研究
社会医学特有的综合评价方法: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一种定量评价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的方法。2、生命质量评价:包括生理功能、心理能力、社会功能、主观判断与满意度等方面,主要采用主观指标进行自我评介3、卫生服务评价:主要从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卫生服务资源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通过比较三者之间的关系 和平衡进行综合评价。
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1、选择课题。课题评价(三个原则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原则)、可行性认证。2、制定研究方案。归纳为技术路线、实施计划、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等三个方面。技术路线是对研究方案作出统筹安排,使研究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保证课题科学、经济、可行;实施计划包括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抽样方法及样本
大小、研究工具的设计、资料收集方法、质量控制措施等;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包括设计分组、设计调查表、归组方法等。
社会医学研究抽样方法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常用包括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非概率抽样常用的有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
定位研究特点:1、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的用途:1、辅助问卷调查,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3、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的矛盾结果的原因4、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5、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定位研究的方法:1、深入访谈法。步骤:准备工作、调查对象的选择、设计访谈提纲、访谈员选择与培训、现场访谈、访谈结果分析和撰写报告。2、专题小组讨论法。步骤:制定专题小组讨论计划,研究小组的数量及类型,制定调查提纲(一般包括普通问题、特殊问题、深度问题),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试验,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3、选题小组
讨论法。步骤:列出与陈述问题,讨论所列问题,重要性评判。4、观察法:非参与性观察和参与性观察,更多的是采取非参与性观察。专题组讨论和选题组讨论均是应用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两者的组织工作要点相似;专题组讨论在深入了解调查对象(讨论参加者)的思想、意识、信仰、行为处事态度等方面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而选题组讨论常常用于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工作的优先顺序等。 定性研究资料的处理及分析:1、资料整理2、资料分析:资料分类、归纳诠释。
定量研究分类:根据调查目的不同分为描述性调查研究(用的较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性调查研究(病因探索性研究方法)。根据调查范围不同,分别全面调查研究和抽样调查研究(常用)。
定量调查研究的步骤:调查设计阶段、调查实施阶段和数据整理分析及报告撰写阶段。
定量研究的特点:1、研究的重点在于验证假设,一般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架构2、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3、结果可以用具体指标表达,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检验4、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较强的说明力
定量研究的局限性:1、研究需要调查大样本人群,需要花费许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2、调查采用标准化的工具,一
般不允许在实际调查中添加或更改调查内容,使调查很难获得对事物深层次的了解,也较少能收集到意料之外的新信息;3、由于社会因素的多样性,以及对健康及疾病影响的复杂性,使一些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很难用定量的结果加以解释4、一些健康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医学问题难以用数据指标表达。
根据开展问卷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访谈法和自填法 访谈法分为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
面对面访谈优点:比较灵活,对调查对象文化要求不高,可以现场根据被调查者的非文字信息来判断回答的真实性,问卷中可以列入较为复杂的问题。缺点:需要大量甚至复杂的组织工作,容易受访谈员影响,没有匿名保证被调查者可能拒答或不真实回答,调查范围不能太分散、
电话访谈:优点与面对面访谈一样,并且节省人力和经费,但问卷完成率较低。适用于调查目的单一、问题签单、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的调查。
自填法一般包括信访法、现场自填法和网络调查法。 信访法优点:不需要直接接触调查对象,不涉及交通、不需要现场组织,不需要调查员,节约时间和费用,适用于调查对象分散的调查。缺点:只能依靠的有限的填表说明,回答很难分辨真假,无法控制填写问卷的环境,如代答、共同回答。问卷回收率低、有效率低
现场自填法:短时间完成大量调查,回收率高、节省时间、人力、经费。缺点只能用于被调查对象较易集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自己能填答问卷。
网络调查法:灵活,节省时间、人力、财力,调查范围广,不需要选择和培训调查员,不需到现场。缺点是调查对象难确定性,很难估计样本总体,不能进行概率抽样,无法了解被调查表的特征,无法确定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问卷设计
问卷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 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
问卷设计的步骤:1、明确研究目的2、建立问题库。两个途径:头脑风暴法、借用其他问卷的条目。3、设计问卷初稿4、试用和修改5、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问题及答案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1、开放式问题:收集到生动的资料,但对回答者要求高,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应答率低,统计处理困难2、封闭式问题:节省时间,对调查对象要求低,回收率高,便于资料整理和分析。缺点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目前问卷调查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但在问卷设计者不能肯定问题的所有答案或要了解一些新情况时,也可采用开放性问题。
答案的设计:五种:1、填空式2、二项选择式3、多项选择
式4、图表式5、排序式
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1、双重装填2、含糊不清3、抽象的提问4、诱导性提问5、敏感性问题
问题的排列:1、先排列容易回答的无威胁性的问题2、先排列封闭式问题3、问题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4、检验信度的问题需要分隔开来 问卷的评价: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通过用信度系数来评价:1、复测信度(0.7以上)2、复本信度3、折半信度
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速度。1、表面效度。专家评价的主观指标。2、内容效度,专家判断问卷表达内容的完整性。3、结构效度。相关分析、因子分析4、准则效度。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1、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
2、可信的测量既可以有效,也可能无效。即信度高,效度也不一定高
3、无效的测量既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可能不高。
4、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测量。即效度高,信度也一定
高。
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1、卫生系统研究2、卫生工作研究3、防治效果评价4、行为医学研究
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卫生资料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1、描述性研究。三个方面:考察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动规律,预测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及水平。分门别类地研究卫生事业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及效果。2、分析性研究3、实验性研究4、数学模型方法5、系统分析法6、综合评价法7、投入产出分析法8、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
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常用疾病指标和死亡指标。死亡指标中,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及死因顺位和构成。疾病指标有:1、疾病频率指标。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 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两周卧床率、两周活动受限率、两周休工率、两周患病天数等 失能率、残障率。
卫生服务利用可分为医疗服务(包括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及康复服务利用率。
门诊服务利用: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住院服务利用:住院率、人均住院天数、未住院率 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常见公共卫生统计指标
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指标和应用:1、测算目标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量2、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3、计算疾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障6、气候地理条件7、行为心理8、婚姻与家庭
卫生人力资源1、数量2、结构。年龄、专业、职称。3、分布
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方法:1、健康需要法2、健康需求法3、服务目标法4、人口比值法
卫生人力管理:1、制定卫生人力管理政策和规范2、调查卫生人才需要或需求3、卫生人力的监督和指导4、卫生人力的激励5、卫生人才的使用和评价
卫生费用(分为直接卫生费用和间接卫生费用)评价指标: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政府重视程度)2、人均卫生费用(评价消费公平性)3、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卫生费用筹资结构)4、卫生事业
费占财政支出百分比(政府重视程度)5、卫生各部门投资比例(合理分配)6、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医疗机构内部费用分配和使用特征)7、医疗、预防保健的比例(分配合理)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内容的特征:1、适宜程度2、足够程度3、进度4、效率5、效果6、影响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1、实用性和重要性2、有效性3、特异性4、敏感性5、代表性6、可靠性7、可获得性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以人群健康需要量、卫生服务利用量和卫生资源投入三类指标的平均数作为划分高低的标准,组成8个组合(A-H),以此进行综合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1、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环境(生物性、物理化学)社会环境危险因素。2、心理行为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弱3、联合作用4、广泛存在
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过程:分为6个阶段:1、无危险阶段2、出现危险因素3、致病因素出现4、症状出现5、体征出现6、劳动力丧失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步骤:1、资料收集。当地性别、年龄别和疾病分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行为生
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疾病史)2、资料分析。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计算组合危险分数,计算存在死亡危险,计算评价年龄,计算增长年龄,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个体危险因素评价:通过比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差别,评价结果分为4种类型。健康型、自创性危险因素型、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4、一般性危险因素型。
群众危险因素评价:1、不同人群的危险程度:健康组、危险组和一般组。2、危险因素的属性3、分析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个体健康危险因素改变与健康结局的预测之间存在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1、评价需要的完整可靠的医学人口统计资料和疾病流行病学资料很难获得。2、疾病发病原因复杂,有多机制未能完全阐明。3、危险因素范围局限于行为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较少涉及,但影响不容忽视。4、目前应用的模型都是应用线性分析技术建立的,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复杂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调查效应研究不足。目前数据分析不满足传染回归分析技术的要求
生命质量评价内容包括:1、生理状态。活动受限、角色受限、体力适度三个方面2、心理状态。包括情绪反应和认知
功能。3、社会功能状态4、主观判断与满意度。包括自身健康和生活判断、满意度与幸福感5、其他内容。特殊人群或特殊疾病的评价量表。
生命质量的评价方法:1、选择或建立量表。2、生命质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样本含量,研究对象的依从性,研究对象的代理者。3、生命质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资料的特点是多指标多终点的资料。分析分为三大类:同一时点的横向分析、不同时点的纵向分析、生命质量与客观指标的结合分析。 选择量表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测量主题和测量目的2、评价的层次3、通用型量表和特异性量表4、量表的特性(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可解释性)5、内容的文化适应性。 建立新的量表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及目的2、建立研究工作组3、测定概念的定义及分解4、提出量表条目形成条目池5、确定条目的形式及回答选项6、条目分析及筛选7、量表的量分方法8、预试与修改9、量表性能评价 生命质量的测量工具:1、良好的适应状态指数2、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3、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4、欧洲生存质量测定量表5、肿瘤特异量表(生活功能指数量表、治疗功能评价系统、生命质量测量量表)6、我国自主研制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国人生活质量通用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量量表、2型糖尿病患者活动质量量表、中医学患者报告结果)
是较为确切的文化范畴。社会医学主要是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出发,研究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这些“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一般分为两类:1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1没有需要的的需求
卫生服务利用: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队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是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 社会病:是指社会因素起决定作用,并与现代生活方式与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这类病一般需要采用社会性防治措施才能加以控制,如性传播疾病/艾滋病、自杀、吸毒、吸烟、酗酒、青少年妊娠、离婚、车祸、精神障碍、遵医行为不良。
正在阅读:
公共卫生硕士考试-社会医学问答题10-16
2018年河南科技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05-08
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 doc03-25
风云武功招式列表11-22
13《和时间赛跑》课堂实录-word范文模板(10页)02-29
“六步教学法”理论基础604-13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12-17
建筑基坑工程安全管理规范DB 45T960-201408-18
DOTA2新手成神之路 蝙蝠骑士攻略04-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问答题
- 公共卫生
- 硕士
- 医学
- 社会
-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