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3课《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更新时间:2024-03-07 13: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

2.知道整理书包可以用分类的方法进行。

3.体会自己整理书包的好处,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

“我是小学生啦”主题单元隶属于品德与生活学科健康、安全地生活这一领域,是儿童生活的前提与基础,遵循儿童与自我这一轴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单元的主要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21教育网

《整理书包》在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主题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的教学内容,儿童成为小学生后首先了解学校,再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进而做到集体的事情主动做。所以,《整理书包》是儿童在刚刚成为小学生后最先接触到的有关于生活技能、习惯的教学内容。21cnjy.com 2.教材呈现方式

本单元旨在通过契合儿童刚刚成为小学生后的身心需要及认知进度来编排主题内容,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由最初的感受上学的快乐,到熟悉学校,再到养成基本的料理自己日常生活的能力,符合儿童的现实状况,满足儿童的实际需求。www.21-cn-jy.com

《整理书包》教材以图片的方式呈现主题内容,体现了教材的生活性和开放型。

本节课以图片的方式呈现,蕴含了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示范、探究、体验多元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21·cn·jy·com 3.知识背景

教材的安排首先着眼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去关注自身的问题,每天自己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怎样整理的。并按照学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讨论怎样整理书包更快更好。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知道分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分类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书包的整理,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效率,使生活有序,成为生活的小主人,这将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2·1·c·n·j·y 4.学情分析

研究表明,小学与幼儿园在课程形态、生活和学习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存在者较大的差异,因此儿童在入学初会面临艰巨的身心适应问题。其中能否有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社会角色意识,不再像幼儿园时方方面面都依赖家长的帮助,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的技能,是影响其对学校生活积极性和适应性的最重要因素。刚刚入学的小学生由于不能快速的适应小学生活,通常都是由家长帮助整理书包,学生不动手参与,似乎整理书包这件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另外一种情况便是学生能够整理,但由于刚刚成为小学生,处在适应阶段,学生整理书包的速度比较慢,家长没有耐心或时间紧张,便由家长代办。基于以上情况,在“整理书包”这一主题活动中,只有倡导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参与,才能有效的达到能够独立整理书包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培养穿衣、整理房间等技能,是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关键之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教学难点:坚持整理,养成习惯。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

一个小朋友向两位同学借语文书,一个学生很快取出书本,一个翻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 (二)提出问题

1.录像里播放的是一件什么事?

2.同样是找一件东西,为什么XX同学很快就能找到,而XX却找了很长时间呢? 3.通常自己的书包都是谁整理? (三)板书课题 整理书包

活动2【讲授】示范探索、解决问题 (一)小组交流

1.谁的书包整齐;谁的书包混乱。 2.书包里都装了什么? 3.整理书包有哪些好方法? (二)全班交流 整理书包有哪些好方法?

(三)示范整理

1.请一名同学示范整理书包。 2.交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再请一名同学示范,在原有基础上改进。 (四)全班整理。 1.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整理的很快、很整齐。 (2)整理的很整齐。 (3)整理起来仍然没有头绪。 2.关注差异

(1)请会整理的同学对仍然没有头绪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示范。 (2)教师组织学生鼓励刚刚没有头绪的同学鼓足勇气进行展示。 活动3【活动】练习整理、形成技能 (一)比赛整理

比一比,谁整理的又快又好。 (二)提炼方法 交流整理书包的好方法。 (三)教师板书 分类 整齐

活动4【练习】总结方法、养成习惯 (一)儿歌总结 1.教师播放教学课件:

大口袋装书,小口袋装本.笔盒垫板放中间,垃圾统统请出去!每天看看课程表,该带的东西别忘掉! 2.学生齐读儿歌。 (二)反思收获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三)课后养成 教师提供评价卡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8pa.html

Top